《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万圣国学馆
万圣国学馆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居民
经 验 值:94
魅 力 值:40
龙    币:67
积    分:77.7
注册日期:2007-06-06
 
  查看万圣国学馆个人资料   给万圣国学馆发悄悄话   将万圣国学馆加入好友   搜索万圣国学馆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万圣国学馆发送电子邮件      

古代的小學教育
古代的小學教育

——摘自《淨空老法師全集》

古代教育,小學是從七歲到十二歲,它的教學宗旨、目標,就是培養正知正見,所謂的「童蒙養正」,這一句話確實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諺語裏面常常說到:「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句話雖然是老生常談,細想想,它有很深的道理存在。


小學的教育,在生活教育當中,是要培養他的勤勞,灑掃應對,奉事長上,知道怎樣奉事父母,怎樣友愛兄弟,都是從這時候培養的。在德行、學問根本上,是培養他的根本智,根本智與後得智,這是佛法的名詞。現在能說這個名詞的人很多,但是這個名相所含的精義,能夠說得出來的人就不多了。


什麼叫根本智呢?根本智這個意思,就是真實的智慧,是從這個本生出來的。這是用植物來作比喻,植物有根有本,然後才能生出枝葉花果。由此可知,根本重要。根本智的培養,實在講就是真心、真誠。儒家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誠意、正心就是根本智。培養的方法,就是如何防止他的妄念。諸位要曉得,小孩子也有妄念,如何把他的妄念給打斷,保持他的正念,這是教育的功能。正念是什麼呢?正念是無念,無念才是正念,現代很少人懂得,古時候人知道。換句話說,無念就是心地的真誠、清淨。r


所以在小學童蒙教學,老師只教句讀,把這些中國的古籍,古聖先賢這些經典,經典就是教科書。教科書為什麼稱之為經典呢?教科書裏頭字字句句所講的這些道理,都是超越時空的,永遠不會改變的,我們稱它作經,古時候教科書是經典。譬如宋朝以後,朱熹新編一套教科書,就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四書》,《四書》是朱熹編的,編得好,有理論、有方法,還帶示範的,這個教科書就很圓滿了。


我看這本書,我很懷疑朱夫子這個靈感,是不是從《華嚴經》上得來的。因為他編《四書》這個形式、模式,非常像《華嚴》。《華嚴經》有理論、有方法,後面五十三參,是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這在教科書裏頭才是最完美的。《四書》就是有這個模式,《中庸》是理論,《大學》是方法,《論語》跟《孟子》是舉出孔夫子跟孟夫子來表演,就是把理論、方法落實到生活上,做出來給我們看,就如同《華嚴經》的五十三參一樣。這個教科書我們不能不佩服。


童子的時候就教他讀,不講解只教他讀,利用他天賦的記憶力,童年的記憶力最好,讓他熟記。而過去教學的方法,的確合乎現在科學的理念。老師教學生因材施教,有些學生聰明的,一天能夠念三百字到五百字,這個念就是他一定要能夠背誦。他每天能夠背誦三百字到五百字的,這算是中上的人才,中上的天賦。如果能夠一天背到七百字的,這是上根。但是還有根性劣的,一天只能背幾十個字,不能超過一百個字的。所以從前老師教書是算行數的。


古時候的書,你不能說它不合科學。你看我們看古書,古時候木刻的刻版書,每一頁十行,每一行二十個字,換句話說,五行就是一百個字。根性劣的,老師每天教你念五行,五行要念到能背誦,念多久能背誦才算數呢?不能超過十遍,超過十遍以上就太吃力了,就是十遍能夠背得下來。譬如說一般比較根性劣一點的,一百個字他念十遍就能夠背得下來,這就可以教了;中上根性的能夠三百到五百字,十遍也能背下來;上上根性的人,大概七百字他十遍都可以背下來。教他背。如果十遍背不下來的,字數減少,減少到他十遍能夠背得下來,以這個為標準。


背下來之後,老師再督促他,要背一百遍、背二百遍。根性利的人、聰明的人督促他背一百遍;根性差一點的人,教他念二百遍。到第二天,先把前面教的背一遍之後,然後再教新的經文。這是童蒙教學用這個方法,天天教他朗誦、教他熟記,目的在那裏呢?目的是把他的妄想打掉,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妙絕了,使他心地純正,把古聖先賢這些教訓統統記在心裏。因為這個時候,他智慧沒有開,不需要講解,講他也未必能理解,只是教他背,教他背誦。


到十三、四歲,智慧開了,懂事了,再開講。所以中國古時候沒有中學,只有小學太學,太學就仿佛現在講的大學。太學裏面就是講解,小時候所背的這些經論,要在太學裏面做深入的研究探討、講解辯論,所以讀書樂!上太學有許多老師,當然每一個老師指導的學生並不很多,十個、八個,用現在話講都是小班制

--
该用户签名已经被关闭
2007-06-24 22:18:5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76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