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xiaoyaoma
xiaoyaoma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33099
魅 力 值:2226
龙    币:9237
积    分:17123.7
注册日期:2003-06-21
 
  查看xiaoyaoma个人资料   给xiaoyaoma发悄悄话   将xiaoyaoma加入好友   搜索xiaoyaoma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xiaoyaoma发送电子邮件      

管老师讲课内容,关于幼小衔接的
目前国内学校教育的缺陷是:它不关注一个孩子人格的成长,而是各自负责各自的阶段,把孩子的成长割裂开来,并进行急功近利的短浅追求。这就要求家长有清晰的头脑,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托付于学校,要发挥家庭的主体性,巧妙地与学校配合,弥补学校的不足与缺失,而实际上一个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的比重是占到70%或更多的。

管老师提出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当一个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建立起良好的人格基础后,进入小学,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家长最需要做的是持续关注孩子的习惯培养,因为它是个人成长和家庭和谐的基础,在个人成功与失败上起到决定性作用。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自觉进行学习,顺利走入社会。

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孩子具有很好的忍耐力与意志力,否则容易导致任性。

培养良好习惯要从五个方面着手:

1、一日生活规律化

A、科学守时:配合小学制定每日时间表,而且需要细化,让孩子很清楚每个时间段要做的事情。首先要养成自觉起床的好习惯,可以上闹钟,只有自觉起床才能主动调动孩子的精气神、激活脑细胞;起床后要求孩子简单收拾床铺。

B、对午间的吃饭与休息有明确的交待。

C、放学后的时间很关键,让孩子首先完成班集体要求的工作,比如做值日、出板报等活动,规定好在这些工作之后可以在学校逗留的时间,比如半小时,并严格遵守,这样孩子才不会养成散漫的坏习惯;晚上回家要科学安排时间,孩子低年级时,家长每日要询问作业,不管老师布置的妥当与否,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老师,当学校没有作业时,家长要适当留些作业,不要太多,保证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让孩子养成每天写作业的好习惯,这样上中学后才不会难适应课业的增多。如果遇到老师偶尔留了过多的作业,导致孩子难以完成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适当作些遮蔽,挑一些有质量的题完成,并帮助孩子跟老师沟通好。

2、培养孩子与他人友好交往的习惯

在与同学和朋友的交往中,要学会自我保护,既不随意地被别人欺负,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辨别对方的有意和无意行为,当别人无意时,要学会原谅与包容;在与老师的交往中,让孩子学会把握分寸,小学老师与幼儿园老师不一样,不能再像在幼儿园里那样与老师过分亲密,这样容易引起老师反感,因为老师不喜欢贫嘴的孩子。尤其要注意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养成,如果学校就在社区里,要逐渐培养孩子自己上学的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判断安全与危险的意识。

3、由生活习惯迁移到学习习惯的养成

首先让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这并不需要占用很多时间,只需要几分钟,主要是培养一种意识,这样到中学后才不会太吃力;其次,是上课听讲的习惯,教会孩子听课的技巧,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看老师的嘴巴,当孩子在课堂上有听不懂的问题时,告诉他不要马上问老师,打断老师的讲课,迅速在书上作记号,下课时再问;下课时,不要急着出去玩,学会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回照课堂,记住每节课的知识点。

4、科学用时

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千万不能用耗时间来代替效率。常常以考试的方法来训练孩子完成作业,这样可去除考试焦虑症,并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5、每月进行复习,以便孩子了解学习的程序。

在培养良好的习惯的过程中,家长要善用巧妙的方法,才更有利于取得成效。要知道,习惯是可以迁移的,所以,培养习惯时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根据我们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培养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当一个孩子养成了七八个好习惯时,良好的人格就基本上完善了。

1、当需要矫正孩子的一个坏习惯时,要把他向好的习惯上引导,而不宜使用否定坏习惯的方式,并且把他的进步与近期利益挂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主观地定计划,要引导孩子自己想出改正的办法,及时帮他写成计划,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把好习惯进行内化。

2、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做到“嘴巴软,心肠硬”,不在语言上刺激、伤害孩子,而以共情的态度出现,但原则一定要坚持,决不妥协。人体的信息是可以传递的,当家长自己以平静的心情处理问题时,孩子也会慢慢平静下来。

3、奖励孩子时,不宜用现金的方式,小学期间可以使用代币券,当攒够一个星期时,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合理要求,如果这些代币券不够买需要的东西时,请孩子打借条来向你借钱,这有利于他长大后和谐地处理与朋友间的关系。

4、帮助孩子定好规则后,要进行外力驱动,及时提醒,这样三周后孩子就可以逐渐变成自我约束,变成自动自发行为,这时可以让孩子自己想出自我暗示的办法。

5、在培养好习惯时,要把这些习惯以自然的方式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这样他们才不会感到很大的压力,主动地接受。
2007-09-03 10:10:49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9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