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无将大车
无将大车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3284
魅 力 值:620
龙    币:6386
积    分:3539.4
注册日期:2006-04-12
 
  查看无将大车个人资料   给无将大车发悄悄话   将无将大车加入好友   搜索无将大车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无将大车发送电子邮件      

在缅怀与追思中升华爱的教育(原载<新京报>)
 作者:吴祚来
  将一些与生活、生命相关的重大事件还原给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们,让他们的目光从书本上离开一些时间,用心灵感知生活,体察生命,孩子们长大成人后会多一份质感与责任感。

  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在每周例行一次的升旗仪式后,举行悼念活动,悼念此前在一场车祸中遇难的陈玲同学,学生代表首先向全校1000多名师生介绍了事发的经过。几天之前,骑单车的陈玲同学遭遇违章行驶汽车撞击,如花的生命在这次意外中凋谢,一些老师与同学还为陈玲写下了纪念诗篇。

  通过《南方都市报》昨天的这则报道,人们会为南山学校这一富有人情的缅怀与追思活动而感动。校园里的学子们每天在生活上无忧无虑,而他们面临的问题与压力更多的来自学业与应试,学生们甚至没有时间来思考他们此时此刻的生命过程与状态,当一位身边的同学因意外事故而永远离去的时候,这样的悲剧对他们年少的心灵形成的冲击将使他们终生难忘,也使他们懂得珍爱生命,珍爱身边的同学、亲人。当然,也会使年少的孩子们懂得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日后的驾车或其他攸关他人性命的工作中,更加用心谨慎。

  生活即教育,真正的教育总是与生命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孩子们对生命珍惜,对他人关爱,对生活感恩。南山学校的这一感人的追思活动不仅为自己的学校学生们上了一堂课,也给全国的同行们以有益的启示。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单位旁边的音乐学院附中一位体育老师英年早逝,她是一位深受学生们爱戴的老师,学校与全体学生为这位老师在学校举办了一次令人感动的悼念会。那次追思会我仍记忆犹新,当时现场传出来的并不是哀伤的旋律,而是一曲优美的童声合唱,轻柔舒缓,既是在赞美生活生命,又似乎在追念往昔岁月与情怀,学生们站成一排排,手扶花圈,吟着泪跟着低声伴唱,看到这样感人情景,我们真的替这位逝去的老师感到宽慰,她付出的爱在这样美妙的音乐与歌声中得到回报,得以传扬,而这样的缅怀与追思更会浸润到孩子们心灵深处,使他们内心获得一份温暖的光芒。

  一位学者在研究当代青少年生活阅历时,发现当代的孩子正在远离生活常识,在农业社会或城市并不发达的年代里,孩子们会亲历许多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事情,譬如孩子们会看见自家的老人们病在床上甚至离去,譬如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出生在自己的家里,他们听得见母亲分娩的痛苦,他们因此身心受到影响。而现在这一切正在远离儿童少年,那些过去的孩子们常见的与生命相关的内容,现在都与孩子们隔离开了,由一些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去打理。

  因为少了这些与生命相关的阅历,孩子们长大了可能心理还不成熟,一些上了大学的青年人心理上还是幼年化,对生命没有感性认识,对生活缺少责任意识,对他人也漠不关心。

  将一些与生活、生命相关的重大事件还原给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们,让他们的心灵对生命多一份感悟与关切,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们要主动去做的事情,让孩子们的目光从书本上离开一些时间,让他们用心灵感知生活,体察生命,孩子们长大成人后会多一份质感与责任感。

  生命的教育与爱的教育是学校一切教育的起点,也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当孩子们懂得生命的意义与对生命的爱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获得成长的内在动力,才能成为社会有价值的一员。

--
孩子是一粒种籽,做教育本质上即是做环境。
做一个好环境,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成长。
2007-10-17 13:37:0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7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