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秦晋宁
秦晋宁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秦晋宁个人资料   给秦晋宁发悄悄话   将秦晋宁加入好友   搜索秦晋宁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秦晋宁发送电子邮件      

有感于与宝宝较劲(转贴)
孩子的眼光是清澈的,孩子的心灵与需求是简单的。


《晏子春秋》有曰 :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中国传统教育认为,“三岁看大,六岁看老”。
西方儿童教育的蒙台利梭学派提出,学习的成长6年为一个周期,正如同,现代的某些观点说的,人在6岁前就有了第一次初恋一样。

中西方的观点同时认为,启蒙教育非常重要,也就是0-6岁,一些教育学派甚至认为,应该加上在妈妈肚子里的10个月教育。

西方的科学研究认为,人的成就高度是递减的,换句话说,心智能力开发的越早,将来成就越高。

蒙台利梭认为,在每一个6年周期里,孩子的要求没有被完整的满足,他会在下一个周期里,进行回补,越迟得到满足,所需要的条件越多,代价越大。

换个角度来看,中国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的叛逆情绪较强,通常青春期是在12岁以后,也就是第三个周期。现实中经常看到许多人成年之后还有很强的叛逆情绪,这些跟其在更早的教育阶段,叛逆情绪没有得到正确对待有关。

为何不选择在孩子思想单纯,目的单一的时候,进行叛逆情绪的引导,现代儿童教育的案例中,表明,许多孩子的任性,是因为不能正确表达其要表达内容的原因,如果父母也无法解读这个原因,一个可以在2分钟内就消失处理完的问题,会困扰孩子一生。

其因果链非常简单,孩子不会正确表达,父母与他人无法正确理解,孩子下一次碰到类似问题,一样不会正确表达,成人后他人觉得这人怪怪,无法理解。孩子不会正确表达,父母去寻找正确理解的方式,找到原因后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表达,下次将其他问题与正确的表达建立起关连,孩子学会有需求,有想法,正确表达。

例子一个不会正确表达的孩子,身上所有的地方痛,都是肚子疼,要大人一个位置一个位置的去猜,一个会正确表达的孩子,会说手疼,手指疼,不会说名称的会指着说这里疼,那里疼。

-----
正如同计算机系统的帮助菜单一样,父母扮演就是类似的角色,需要时按F1就可以提供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正确表达前,用的就是哭。

孩子的记忆是有限的,孩子开始的哭,是有目的的,哭到一定程度,就变成没有目的的,到这会最初的需求就完全忘记,需要父母去猜了。一有问题,马上解决,需求得到满足,他哭干什么,他就拿剩下的舒适时间,去感知世界。

而孩子陷入盲目的哭之后,父母觉得心烦,爱哭你就哭个够,哭到孩子累了,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孩子有需求不表达,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获得,孩子的一生会浪费许多时间,在试错的过程中。

----
幸福常常只有简单的几种模式,而不幸各有各的版本,不幸的发生,往往在试错的过程中出现。

---
既然选择做别人父母,就要有随时被召唤的心态,直到孩子不需要你帮助,可以独立面对人生的时候,孩子就可以反过来帮助你了。
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心中无话不讲,无话不谈的人,那么就需要有其他的人,来扮演这个角色。

试问做父母的,愿意出让这个孩子无话不谈,无话不讲的角色吗?

----------

中国古话讲的好啊,

对一个人好,做人家父母,
所以好官,称为父母官。

把孩子当作未来希望呵护,就是在他未成年的时候校犬马之劳,只是这种辛苦是幸福的。

生恩不如养恩,中国自古就有,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孝顺所说的,就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中国文字很有趣,
养育,养字在前。

-----
09年,
让每个人都学会爱我们自己,爱我们家人,爱我们亲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工作,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吧!

----
后话,
此文字就事论事,就个人近年理解的儿童教育内容而言,无任何指向性。
其目的在于,通过这篇可有可无的废话,将每个人本来都知道的内容进行串联,实现本版的宗旨,我爱我家。

如因此文产生的任何副作用,坏的好的,都与本废话者无关,
收获的成果,都属当事人所有。

此后话的目的在于,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消除不必要未知烦恼。
2009-01-23 15:38:2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2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