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tyhzedu
tyhzedu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正式居民
经 验 值:67
魅 力 值:61
龙    币:185
积    分:112.8
注册日期:2008-06-26
 
  查看tyhzedu个人资料   给tyhzedu发悄悄话   将tyhzedu加入好友   搜索tyhzedu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tyhzedu发送电子邮件      

五、我有幸认识的几位老人
五、我有幸认识的几位老人
(1)刘毅先生
我在北京精诚文化学校教研中心工作时就认识刘先生了。当时为编《少儿哲学》,两位主编――北京教育学院刘丙辛教授和著名教育教学评价专家赵慕熹先生坐班,许多名师参与,其中就有刘先生。此外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主编孟广恒先生、北京五中老校长吴昌顺先生、北京四中特级教师赵如云先生等。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位进办公室,带进的都是思想,我先是目瞪口呆、然后是耳目一新。以关注生命和回归真实的哲学思想为厚望作文的灵魂,从那时起我就认定了;而刘先生说:“现在许多教学、教师、教师培训都只停留在‘技’的层面上,没有升上‘道’的境界,这是很悲哀的。”当时就怦然心动,我想起“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就把“道”当作自己清晰的目标。
几年来多次电话叨扰,刘先生从不厌倦。厚望作文总部教师培训基地建成,首批教师培训结业,我请刘先生、赵先生及李春旺、王有声诸先生赐教,才知道先生家竟然离我们教师培训基地那么近,我感到莫名的兴奋。
刘先生精神矍烁,几次都是骑着自行车从两公里外来的,加上他声音洪亮、思维敏锐、博闻强志,新教师们没人猜出这是一位退休十多年、年逾古稀的老人。我们请教了许多问题,先生宏观地从几个方面谈开,所谈深邃高远,振聋发聩,笔者鲁钝,仅能汲十之一二,但已觉得又是一个新境界:
关注生命。把教育教学理解为一种生命活动,一种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一种生存方式,力争达到安全和谐地发展。教育教学是对话,而对话是通向和谐的唯一途径。相信没有人拥有真理,每个人都有权利被理解,重要的不是谁是对的,而是什么是对的。
要清醒。清醒的标志之一就是有忧患意识,“知所以危则安,知所以乱则治,知所以无则有。”清醒的人才会有智慧。知道事物是什么,说明你有知识;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说明你有经验;知道事物的真实的形象和相应的态度行为,说明你有才能,这些都不是智慧。
要回归真实。陶西平同志是很懂科学的官员,他指出现今形式主义文化蔓延:造了名师,误了学生;搞快文化、快科研,牺牲了科学;搞赛课评课风,牺牲了真实。警惕语言的虚幻成分。我们应该强调的是感悟而不是学习、创新。过去我们常说一句话: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什么?没法看出来,因为世界是多样的、变化的、多极的。科学家们大多强调“科学的直觉和灵感”,我们不要轻易放弃感觉,放弃感觉就像吃东西放弃味道一样,只要求填饱肚子,那就没意思了。
听刘先生讲说,我每次都觉得在成长,只恨自己读的书太少,悟性不足,没能更多领会。
(二)赵慕熹先生
精诚藏龙卧虎,确实非同一般。教研中心的人物中,我的学历最低,也是主任级文员的俸禄。我在的两年间,曾经有者有两个硕士、两个博士在那儿滞留。
中心主任赵老师,原丰台教科所所长,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享国务院专家津贴。
赵老师为人简朴而慷慨,常带着公交月票,幸好有满头银发,上车多有让座的。大家偶尔说下馆吃饭,赵老师总是说:“你们都有较重的家庭负担,算下来我最轻,吃饭可以,让我埋单我就去,不然就算了。”因我子女上学,他每一两个月拿出一二百元相馈赠,严峻得没法拒绝。
赵老师地位尊严而绝对没有虚架子。有一天他带我到中央教科所,是坐300路公交车去的,但是某领导早迎在大门外,紧握赵老师的手说:“上次教育部论课题,全仗您松口,否则我们半年努力泡汤了!”赵老师淡然说:“是诸君题好,而且材料丰裕。”后来我自立门户,因想交好某小学,承诺请赵老师为他们老师讲论文撰写课,赵老师慨然答允,该校校长说有校车,可接送。赵老师说不用,有月票。果然是乘公交往返的。
赵老师博闻强志而且严谨不苟。羊年春节将至,中心几位老师谈到“开羊(阳)开泰”典故的出处,问赵老师,赵老师说不曾详记,第二天出示一页笔记,大家无不叹服。
赵老师助人不遗余力。我只是与他老人家共事两年,但是八九年如一日,老先生有求必应,我很感动,就恨无以为报啊。

附录:赵老师为厚望作文教材所作序言
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功纯始自然
——观察•分析•表达系列能力训练》序言
赵慕熹
小韦是2000年初我在北京精诚文化学校相识的,当时精诚有三万多人次学生,七百多教职工(其中有近百位特级教师),我退休后受聘负责该校教研中心的工作。他调进教研中心前,在学校公关部当文员,先评价了七千多份家长意见反馈表,头头是道,这让我看出了他的理论基础;他为学校草拟了一些文稿、文件,让身边高手如云的王国欣校长为之侧目,我觉得这年青人的综合基础不错,就留在我身边。他能举一反三,省了我一些事,我又两次安排他评价精诚教育教学案例——那些案例有近半是特级教师写的,他仍然能寻微探幽,勾玄勒要,发现亮点,再加上他的经验和见识,所以大家都比较满意。我们编《少儿哲学》教材时,他全程参与,讨论过程中表现出扎实的基础、对学识的执着和对前辈的尊敬,并能把握好平衡,这使得我和刘丙辛教授等编委另眼相看。他能写会教,又很勤奋,特别是携母挈妇将雏一家五口从云南来京,并坦承是“壮游”,这让人觉得不是池中之物,当是鲲鹏之属。果然,干了两年,他自立了:他从自己的写作经验中弄明白了观察和表达的训练思路,参与编写《少儿哲学》教材后又悟出了分析训练的方法和切入点,加上他听了在精诚开课的许多特级特级教师的课,自己又有厚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传统文化底蕴,瓜熟蒂落,豁然开朗,就成了他的“厚望作文”。
他的作文教程我细看过,也到他和他的弟子们开课的一些学校看过,确实与我见过的许多作文训练体系不同,是一个自出机杼的新体系。
最显而易见的是效果不同。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写天气,边听提示边观察边写,竟然能在两节课内当场写600字到1000多字,若非亲见,还真难以置信。更可观的是,他们结业测试时,三四年级的孩子各从全国各地高年级十几个作文竞赛题中抓阉抽题,800字的稿纸要求写满,快的只用了30来分钟,慢的也没用到一个小时,虽然语言幼稚,没有太好的文采,但也能言之有物,表之有序,成文成理。
效果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小韦在北京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和复杂的关系,他凭的是坦诚、自信和对家长、学生的尊重(这从他对家长的承诺中明显看出),从容地挤进石景山区小学生业余培训市场的。
他的自信来源于他的见识不同。我看过许多不同培训机构的作文教材、教程,绝大多数是同一模式:范文――好词好句――习作,也说到观察,但总是交待几句“要认真(仔细)观察”之类的话就泛泛带过,许多套路基本上是教“造文”而不是教“作文”。“厚望作文”却真正教了一套虽还不完美但比较成熟的观察方法,安排系统的观察训练,让学生通过观察有话可说(写),不论是物、景、人、事、情、理哪方面的作文都有内容可写;帮助学生整理和开发思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启发学生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进行思考,并尝试进行哲学分析。
因为效果和见识不同,自然气势也就不同。石景山区共有小学生不到两万,但面向小学生的培训机构有好几十家,他却能从2003年1月(寒假)开始招生训练时的30多人飚升到2004年秋季学期有多个层面的500多人,一年半的时间翻了十几番,这还真有辟山开路的气势。
有这些特点,我也相信他在教材封面上作的承诺:教师辅导能事半功倍,家长辅导能立竿见影,学生自学能天天向上。
(本文作者为北京丰台教科所前所长,北京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的特级教师,著名教育教学评价专家,少儿哲学教材主编)

(三)孟公广恒
孟公广恒,全国统编教材中学历教参书主编,烟抽得多,酒喝得少,当时任精诚文化学校副校长,《少儿哲学》就是他老人家倡导编写的,编委会中除他以外还有赵慕熹先生、刘丙辛教授两位主编,编委都是我在云南时就闻名的人物:北京五中前校长吴昌顺先生、北京四中老特级赵如云先生……
略有闲暇时,孟公常进教研中心与赵、刘诸公清议,我像个旁听生“偷听”,学了不少东西。
孟公喜欢褒扬后学,厚望斋得借北京教科院搭台,就仰仗老人家的美言。
(四)刘丙辛教授
刘老师是北京教育学院的教授,专治哲学,北京第一套《少儿哲学》教材就是她退休后和赵慕熹先生主编的,我也是那段时间有幸认识她老人家的。
刘老师退休后一直兼任北京市中小学校长高研班的班导师,在领导层中很有威望。
刘老师有许多老教师那种执着、无私、平易的品质。一次,我帮石景山二小请她给家长讲多元智能理论,先是“班班通”出了问题,电视没法转,改用广播,大广播室又出了问题,改在楼梯下喊操用的小窄屋里讲,换来换去,我都有点烦了,刘老师却还是那么心平气和地对待,那么一丝不苟地演说,这让我感到非常惭愧。
厚望作文草稿初成,刘老师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高屋建瓴的修改意见,使这一体系增加了许多厚度;教材出版时,老人家给出版社作了担保,使这套教材得以顺利出版;中央电视台对我进行专访,我们请她说几句话,她竟然作了热情洋溢的推荐,使我感激莫名。
老人家七十多了,身体不好,但若遇人有所求,必定尽心尽力,这位身材不高、精精瘦瘦的阿姨,却使我经常联想到豪气干云的大侠!
(五)王有声先生
在精诚的时候,我就认识王先生了,我清晰地记得他高颀的身材、他的幽默、他爽朗的笑声——但是当时先生并不认识我。
后来我出来建厚望斋,通过赵老师,找到了王先生并从此经常请教一些问题,进一步认识了先生作为长者的俭朴、平易近人、乐观、真率和作为作为语文教师——作为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会长的许多独到之处,从他那时里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可惜自己根基太浅,悟性有限,先生慷慨赠予,自己却仅仅拾得一鳞半爪,甚至这一鳞半爪都是生吞活剥的,惭愧。
因为相关话题太多,一时间说不清,只好理顺一件写一件了。
认识王先生近八年,得先生不弃,常说大会外直语,觉价值非凡,拟在一定范围内传播,先生曰:“小范围无所谓。”因不定时在本论坛传播,供同仁参考、学习、反思、辨识。
天下老师就教作文的敢骗人,其他谁敢?数学老师不会做题,他们决不敢瞎讲;美术老师没本事在黑板上把苹果把画在应该在的地方而不是搁在外面,他们决不敢乱画;就算语文老师上其它内容时,也不不懂就问、就查,决不敢随意。就偏偏是上作文课的老师敢蒙骗人:自己不会写,还敢在讲台上让学生如何选材、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凤头豹尾猪肚,真是可怕!
韦按:天下还真有许多不会写文章但教语文甚至作文的老师,比如说写一篇总结、论文什么的,绞尽脑汁也下不了笔。一个学生给我讲了一件事:他们班主任(也是他们的语文老师)周五时要求他们下周一交两篇日记和一篇周记,下周一到校就交,每篇不得少于800字;但下课时几个学生听到那老师和别的老师聊天时发的牢骚:领导要求写两千字以上的总结,两星期左右交,怎么忙得出来啊!

--
聚义士共创大未来
2009-03-16 12:39:50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9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