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潘高寿
潘高寿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正式居民
经 验 值:118
魅 力 值:130
龙    币:579
积    分:285.9
注册日期:2005-07-15
 
  查看潘高寿个人资料   给潘高寿发悄悄话   将潘高寿加入好友   搜索潘高寿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潘高寿发送电子邮件      

新幼儿园一月
小女从家庭小幼儿园转到一家大幼儿园,感触颇多。在该园论坛上发了一通谬论,奈人气稀落,如鸿毛入水,转帖至此,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小孩的教育问题。没有整理,比较凌乱,凑合看。

转眼间女儿到 幼儿园已经一个月。送小女到这家幼儿园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决定,因为附近的高压线究竟有没有危害是谁也说不清楚的事情。
当初促使我们下决心的原因已经不再重要,既然来了,总得面对现实。
现实是,当初的信心满满,如今荡然无存。 原因其实很简单,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缺乏充分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使然。
一个月过去了,作为家长,我们不知道:
-------班上有几个孩子
-------班上有几个老师,姓甚名谁,有什么样的经历和特点,负责什么
--------孩子一天的作息时间,饮食、睡觉、大小便、户外活动、教学内容
--------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风格,以及与之配合的措施
等等等等,无法一一列举。
一个月过去了,当初以为有的东西,现在真没有:
--------邀请家长参加开学典礼
--------定期举行家长会
---------参观幼儿园
尤其觉得应该有的是,我们连续三个星期要求观看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录像,每次都答复“设备坏了,不仅是看不了录像,连实时监控都坏了,工程师在外地出差,尽快联系修理”。
昨天接孩子时,老师告知周三(30号)开家长会,今日接孩子时,告知,家长会取消,理由是“1、有几个家长外出不能参加,人不齐;2、下午要大扫除,要消毒,时间仓促”。

一个月来,我们只能通过和老师短暂的交流、从孩子的只言片语中,大致了解到一些情况,比如:班里12、3个小朋友,可能是3、4个男生;4个老师,有时5个;中间换过几次;好像有个男老师,但可能是别的班的........
我们只能从孩子的变化中揣摩她在园里的生活。好在,孩子有一些进步,没有令人不安的表现;虽然有时候吵吵不愿上幼儿园,想必是换个环境后的正常反应。

呵呵,发了一通牢骚,我就想,园里和家长的沟通真的会这么难吗?让家长放心难道不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吗?

孩子两岁就到一个家庭幼儿园。大概是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老师的电话、家访、邀请参观等等,很是频繁。我们很快就了解了这个幼儿园的风格、理念、措施等等东西,非常放心,接送基本上都交给了阿姨。每周有一个家园共育表,老师会很详细的记录孩子这一周的表现,分析原因,提出下一步措施;同时把孩子一周来手工、画画作品以及学唱的儿歌一并附上;家长也配合告知孩子的家庭的表现。学期结束有个测评、总结,连同共育表装订成册,即便是留给孩子做纪念,也很不错。
这种方式我觉得挺好的,因为我们不太操心,对孩子的表现也比较有数。



看了 艺术幼儿园的开学典礼录像,感觉园方下了很大功夫,场面比较热闹;老师们也充分展示其多才多艺的一面,尤其是小女所在豆豆一班的班主任陈老师,作为主持人,落落大方,耳目一新。
小孩的教育是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都是从那个年龄长大的,遗憾的是,我们对小孩成长的规律却知之甚少,把孩子的成长都寄托在幼儿园、学校身上,希望他们能够以其专业和爱心教导我们的孩子顺利成人成才。
但是,在漫长而复杂教育过程中,最让人困惑的却是教育本身,因为教育是一个因人而异的过程,它本身是没有标准的,尤其是在度量的把握上,以及在不同时间限度的效应上。
像“不能溺爱孩子”这类的大道理,家长都明白。可是,什么是溺爱、怎样做才叫不溺爱?恐怕就没有这么好回答了。同样的对待孩子的方式,在A身上,可能是溺爱,在B身上,可能是让其天性得到充分发挥。中间的差别,在于尺度的把握。
再比如,让孩子小小年龄学习音乐、美术、舞蹈、外语等等技能,对孩子真正好吗?短期看,比如是5年或者10年的时间限度内,因为他有特长,可以上好的学校,有更多出人头地的机会;但长远来看,其效果究竟怎么样,能说得清楚吗?就像中国足球,少年队很厉害,青年多还凑合,成年队一点希望都没有,道理应该是相同的。

小孩的教育理论上流行的起码也有3、5种,至少说明没有一种理论是放之四海皆准。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合理的地方,也有其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十分希望追随某种教育理念的教育工作者,能给我这样的外行人扫扫盲,客观分析一下各种理论的长短,尤其是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可惜,这样的机会是在是太少了。

古时候教育小孩子的方法估计比较简单,因为小孩子在14、5岁以前只读四书五经,基本成年后才学习别的技能。效果怎么样呢?反正古代的大师没少出,包括各个领域的。
很多做出一定成绩的人,都有几个相同的特征:一是不太聪明;二是屁股坐得住,干什么事情有长性。其实很简单,太聪明的人,记忆、领悟、学习能力强,反而容易见异思迁,涉足许多领域,往往什么也深入不下去。我总结成功的道路是:不太傻的普通人,做一件多数人觉得不太聪明的事情,坚持了足够的时间。

关于小孩教育,我倒有几个想法,和家长们商榷:1是不能以大人的眼光和对世界的认识来要求孩子。2是不要用知识数量来评价孩子。
幼儿园阶段,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从幼儿园出来,孩子不会英语、不会跳舞、不会唱歌、不会武术、不会轮滑、不会画画、不会背诗词、不会写字、不会............,都没有关系,我都不会认为幼儿园和老师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孩子:
-----不能自信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不能静下来听别人说话
------不能说超过20个字的句子
------不能专注干一件事情超过20分钟
------不会问路、不会打招呼
-------不会走路和跑步
-------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大声吵闹喧哗.........
我会很失望,也会很后悔送孩子到这样的幼儿园。
“狗大自咬”。我一向认为应该充分尊重孩子心智发展的规律。教育的目的,并非是教孩子走正道,而是在孩子走歪道的时候,把他拉回来。只要是正常的发展,我相信,作为这个星球的最高物种,每个孩子长大后都是顶天立地的。

至于家庭和学校,哪一个更重要。我想,就像造房子,家庭只是给孩子一个地基,基础是否扎实牢固直接关系孩子今后的高度 ;至于房子是什么模样,应当是学校好社会教育塑造的结果。

--
我给我儿子取名潘高寿,他们不允许,说是侵权.你说这世界还有讲理的地方吗?
2009-10-02 10:31:43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598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