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玉金明
玉金明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2786
魅 力 值:1951
龙    币:27302
积    分:18280.5
注册日期:2001-12-15
 
  查看玉金明个人资料   给玉金明发悄悄话   将玉金明加入好友   搜索玉金明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玉金明发送电子邮件      

世上苦的人很多啊。1去西医方法,这些病不好治。2中医手段,吃药,有许多吃坏胃,中毒的例子。3中医非药物疗法,炙、针灸推拿,整脊,点穴等。4自身能量提升,有多种途径。我推荐最后的方法,不过要受苦的。
马步站桩--快速健身法
--------------------------------------------------------------------------------

发表日期:2007年8月21日 出处:民间中医 作者:医盲 本页面已被访问 587 次
  有网友发帖询问,对经药石按摩治疗疗效缓慢,用什么锻炼方法可以安全快速的强身。医盲把三十年所练所学所闻在心中理过一遍,得出的答案居然是最简单基础的---马步站桩!!!
  不想重复三岁小儿知道,八十老翁行不得的公案,马步站桩很多人都会,医盲这里啰唆将马步站桩的锻炼方法及心得简单整理,提供给有缘。
  姿势的具体要求可以参见气功导引中相关的帖子,尤其是版主的帖子多有集中阐述,医盲只是简单说说。
  头顶悬,含胸拔背,尽量放松。两脚开3脚宽,平行,下蹲,大腿水平(稍高亦可不要过高拉),两臂可胸前环抱状,可两掌前推状,可叉腰,可抚膝盖上(不建议,容易使力)。愈久愈好。。。。
其他:
1.备一个小闹钟放在面前,计时用。
2.每天至少锻炼一次,每次锻炼累积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每次坚持的时间应逐步延长:比如今天第一次蹲桩,只能坚持60秒,第二次45秒,----,那么明天第一次争取65秒(哪怕62秒),第二次50秒,----,后天第一次争取70秒,第二次争取55秒,----,以此类推。4.汗出勿当风,勿冲凉。
5.能一次坚持到5分钟时,就会体会到少腹内热能发生,后来会慢慢自动循经流动。
6.能一次坚持到10分钟左右,会出现“呼吸极限”,类似长跑运动跑到千把两千米的时候出现的呼吸极限。这时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要放弃。
7.能轻松过呼吸极限后,会渐入佳境,一蹲数十分钟不是难事。身体内外隐将疾逐步攻动。
8.就算按5秒钟递进锻炼,第一次坚持5分钟只要48天,到10分钟只要百日左右。能坚持百日筑基,轻松过呼吸极限关,自会体味到其中乐趣,大有欲罢不能之感。
8.有些东西自己体会先。有体会或疑问欢迎跟帖交流。
医盲:关于两臂:
一般练习过程中不变为好。
一般为健身治疗,最好取两臂抬肩平(或稍低)环抱状。
练武术的和推拿的,环抱练习有得,可以取双掌前推状。
有时候臂膀比两腿更难熬,初练时坚持不住蹲中变抱腹状或抚双膝。
还有练家取两臂平伸以练通背劲(关于通背劲今后有暇会发帖作简单介绍)。
荷露 :
我只蹲了10秒就载了,还大口喘气,可能平时疏于锻炼。
请教各位前辈,每次到什么程度才可以休息而不至于没效果呢?
医盲回荷露:
人老先老腿,这样最简单的就可以测试出人的健康状态了。
功不唐捐,蹲10秒有10秒的效果。 但蹲过呼吸极限那一关,易筋洗骨伐髓的效果才真正的开始出来,脱胎换骨般的感觉,会让人欲罢不能。。
荷露 :
请教收功是怎么做的?
医盲:
若要注意收功的话,给下面2点建议:
1.每次蹲完,一定要在极端疲劳的情况下起立,不要松懈蹲下甚至坐下。故事供一笑:小时候跟师父学武练马步,一蹲累就坐下,师父就骂,叫你坐,练完马步就坐以后长成个大屁股,可能医盲现在屁股大就是那时候不听师父的话的严重后果,懊丧!
2.练完后,可两手抚盖小腹处散步至心平气和。
别无玄虚。
有朋友问,为什么一定要两脚平行隔三脚宽,有的功法只要求肩宽啊。
这是练家的特殊之处。古来练家讲究内劲服人,但是内劲由丹田外达,有几个关口非常难过。练家有云,明三节,齐四稍等等,就是说的这个问题。
人有一个关节是终生都不开的,那就是胯关节(除了妇女分娩时),但是练家又必须把胯练开。这是内家拳的一个特点。内家拳有成就的师父,走路姿势都有一个特点,这个需要各人自己去观察了。
马步两脚分开三脚宽,有锻炼开胯的意味在里面,点到即止就说这么多。
我们健身并不是要练内劲外达,但是气血畅通总是需要的吧。
顺便再提个问题麻烦老师:两膝是外展还是内收啊?另外,我站桩的时候如果不憋气就喘得非常厉害,无法控制,这正常吗?
两腿分开后,两膝盖还能外展吗?那也太勉强了吧。当然也不用勉强内收。
因为运动量大呼吸发生短暂的闭气也正常。你可以采用呼吸计数的方法锻炼试试。
主动吃苦锻炼,比被动吃苦得病还是要合算多了。
生死本是平常事,吃苦受累平常观。
呼吸计数的方法怎么做呢?
计秒改计呼吸,每次增加一个呼吸。
ycs6186:
我25年前练过此法,确有奇效.
我当时读大一,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严重失眠,西医中医都治疗无效,一般的跑步锻炼都没有效果.偶然在书店买到一本小册子,是讲站桩功的,好象作者是"余永年"(是某个地区铁路医院的医生),后来作者或其弟子(不记得了)又出了一本书<<大成拳>>.
我就是从一分钟开始咬牙坚持下来的,每次坚持不了时就想到自己的病痛,最后终于一次可以轻松站30分钟以上,置至一个多小时,每次都想多站一会,根本没有腿肌肉痛的感觉,全身非常舒服.练了二年,我读大四时,感觉记忆力和理解力特好,学习成绩名列全班前几名.
可惜,后来身体好了后,已经多年不练了,现在偶尔站时反而和普通人一样,特别累,难于坚持.近年得了腰痛,看来我要重操旧业了.
有几点要注意:
1、不管呼吸,只是尽量逐步放松全身从头到脚的肌肉,设想每一部分肌肉都很舒服;
2、如果腿累了(尽量多站几秒,要实在坚持不住)就站起身,放松一下腿部肌肉;
3、不要加任何导引等气功意念,把全身肌肉放松几遍后就把注意力放在听自己的呼吸上,呼气时默念“松”,把全身肌肉都放松。
4、这样理论上说,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初学者要注意控制运动量,一般从几分钟开始慢慢增加,以不过度劳累为准。等一到两个月后就可以加大运动量,直到一次可以坚持30分钟到一小时,就会有明显的效果。两腿走路特别轻松,好象全身轻飘飘的。我感觉对治疗失眠,提高睡眠质量特别有效;对人体精神、体力有很好的提升效果。
愿意交流.
医盲:
站桩是中国传统健身的一大流派。
尤其是各武术门派中,几乎都有站桩的锻炼方法。
但是因为各门各派侧重点不同,所以各派桩功的锻炼方法也不尽相同,锻炼的效果或目的也有差异。
医盲可以这么说,医盲介绍的马步站桩,是桩功中的“附子、人参、甘草”,健身效果肯定是比较快的。而且,对于各门派的桩功,绝对有促进作用。

小菁学医 :
继续关注!请问医盲先生,女生练站桩,需要一些特别注意的吗?经期、劳累的时候还要坚持吗?还有站桩是不是要既不空腹,又不饱腹的状态下?谢谢!
医盲:
经期可以站高些,减少运动量。
过去练功讲究早上空腹,现代医学说是不科学的。
那么不过饥过饱时练应该是正常要求。
sunddy :
敢问医盲兄 "头顶悬,含胸拔背"是何意?望请赐告,也请恕后学愚昧!
自从看了医盲兄“马步站桩”贴,每天都在练习 站时麻 酸 胀 痛 苦不堪言,过后休息 又觉其乐融融,真有一时地狱,一时天堂之感呀!想必也附合佛家的“离苦得乐”吧。
练习时间不常(早晚各3分钟左右)平时上班也没时间练习,不过感觉还蛮好,主要是腿有力了些,感觉大腿肉很紧似的 ,脸色也好了些。得再增加练习时间,以期达到医盲兄所说的“易筋洗骨伐髓的效果” 哈哈。不知何时呀!
坚持就是胜利 与诸君共勉!
也感谢医盲兄这么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
医盲:
头顶悬呢,简单说就是脖项要直,过去老师形容好像头顶一根线把头悬挂着一样,也就是头要有向上顶的意味或趋势,但并不是用力往上顶。
含胸拔背简单说就是不要挺胸但也不是弯腰驼背,仔细体会应该有点脊柱后撑心窝内裹的意思,但不是用力勉强,有这个意味就好。
还有沉肩坠肘,就是不要耸肩,肘部要有向下沉坠的感觉。
还有松腰活胯等等,等锻炼到一定程度,都会慢慢体验到。
每天早晚三分钟太少了,效果虽说会有,但要体会脱胎换骨的感觉,一定要功夫(时间)保证。
日丽风和:
这么好的方法刚看到,我也要练!
请问医盲老师,这两脚相隔三脚宽,是指脚的宽度还是长度?若是宽度,觉得这距离和“如肩宽”差不多呀。
谢谢医盲老师!
医盲:
那就当然是三个脚长了啊。
一般是左脚摆好,右脚跟对左脚尖,然后右脚以脚尖为圆心内旋外展180度,再以脚跟为轴外展180度,正好3脚宽了,然后以脚尖为轴右旋90度,两脚的位置就摆好了。
习惯以后,两脚一开就到位了。
水中月请教医盲老师,我目前一次可以坚持到15-17分钟了,收功后首先感觉头皮发胀发麻,继而感觉脚底发麻,这麻感慢慢传到脚趾,以大拇指麻胀感最为明显,手的姿势一次是合十,一次是叉腰,同样手指尖的麻胀感非常明显,好象双手合十的姿势麻胀感会稍少些。请问这是为什么?是否因为我的姿势不对?
医盲:
正常,继续。
要是非要讲点科学道理,那就说过去不通畅的细小的气血管道正在逐步调理通畅吧。
两手呢,按传统讲,一阴一阳,练功阴阳能量增强,一合十,阴阳相交,归于中和。现代科学理论俺编不出来哦。

--
2009-11-10 12:06:5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87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