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xushi
xushi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版主
经 验 值:30003
魅 力 值:6649
龙    币:83297
积    分:40314.8
注册日期:2008-01-04
 
  查看xushi个人资料   给xushi发悄悄话   将xushi加入好友   搜索xushi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xushi发送电子邮件      

参与幼教活动心得:关注老师就是关注孩子!
对于幼教老师问题,不能微观的认为是某个老师或者某个个案,其实是个整体社会问题,尤其是对于幼教老师应给予的地位、薪水等等一系列条件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这些个案会持续存在甚至爆发...

一、关于幼教老师的几点看法:
1、幼教老师地位低下:大多数幼教老师都是属于打工妹,比起传统意义的北漂来讲其实身份更接近与农民工,社会对于幼教老师来讲多是“索取”,而没有足够的“给予”,仔细想想这个社会谁把幼教老师“当回事儿”?(现在私立园多于公立园,公立园有国家职工身份,但是数量少,以上主要指私立园幼教老师)

2、幼教老师薪水低:幼教老师的薪水也就是2000元左右,有的更低,对于有的外地经济发展差的地区来讲,这个薪水相对“不错”,所以这些外地幼教老师对于这份工作的薪水还是可以接受,所以可以继续“干”下去。但是在北京地区这个薪水实在太少,对于幼教老师的心理有一定落差。

3、社会活动范围少:因为薪水低下,所以这些老师在北京的生活,尤其是工作之余的活动(娱乐、文化等)范围相对很少,所以算是边缘化人群。由此相对北京的本地或者常住的人群对于这个人群几乎不了解,而幼教人群又处于封闭状态,即使双方面上都是带有微笑,其实内心地隔阂是不会打破的。

4、幼教老师的专业水准问题:幼教老师都是幼师毕业,有国家颁发的各种执业资质,但是无论是毕业证或者资质,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考,但是能不能有实际的幼教水准是个未知数。因为上述的问题,使得幼教老师其实“并不专业”,而是处于“熟练工”的工作状态,而不是把幼教当做“事业”来干,本质更像是为了吃饭。

二、观里关于幼教园所热点问题
1、汇佳、幸福同年老师跳槽问题:
(1)如果我们考虑了上述问题,那么一个老师由低往高处去,就存在其合理性,因为现在社会本身对于幼教老师就未必合理。
(2)对于一个打工者(我们都是打工者),碰到好机会不容易。
(3)换位思维
(4)如果说老师存在问题,那么是否有足够的师资资源,尤其是优秀的师资资源是需要商榷的。也就是说对于优秀师资资源来讲,汇佳和幸福同年在这个时候很难左右,因为优秀师资资源是稀缺的。

2、频繁换老师事件:
(1)幼教老师的身份、薪水等等都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幼教老师很多都是“临时干干”,不是说干几天就走,多数是类似于“青春饭”,比如干几年有其他机会就调到其他行业或者结婚后就不干幼教之类的。
(2)幼教老师稀缺问题,适龄儿童增多,不光是幼儿园不足,幼教老师资源也不足,更不要说优秀教师。有的老师不愿意干了,或者幼儿园发现老师不能胜任岗位,所以频繁更换也不新鲜了。

3、消毒水问题:头几年有家长投诉说绿贝尔给孩子洗手消毒水存在问题
我去现场调查,发现幼儿园其实花了更多的钱,购买的是低刺激性消毒水,由于家长不了解而误会。这个事件证明家长对于幼儿园的要求比较高,点滴都很关注,幼儿园也在不断改进,但是一系列的隔阂问题总是很难消除,这个隔阂多是,幼儿园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教育”,更迭为“产业”,所以成为了商家提供商品,我们用挑剔的眼光去购买产品,这个性质的转变使得双方很难交心。

4、幼儿园老师打孩子事件:
(1)老师的性格是否适合幼教工作是无人关注的,(例如我本人容易情绪化,所以不适合幼教工作,所以不是说每个人都适合幼教工作),但是现在多是只要业务熟练就可以担任班长职务,所以这个隐含的问题很可能是定时炸弹,暴发是迟早的。
(2)对于社会来讲,老师是弱势群体,对于老师来讲,孩子是弱势群体;所以社会盘剥了老师,老师反过来盘剥社会的孩子,根结是社会的平等性。

......

真正的尴尬是:
1、老师问题不管我事儿,我交钱了,她就该服务的心理...
2、家长抱团,老师也抱团,两个团不能融成一个团,反倒成了两个团的对抗...
3、如果能够稍稍的了解幼儿园、稍稍的了解幼教老师,兴许会好些...

总之,将心比心,这个不是某个老师的问题,也不是某个家长的问题。某个孩子是受害者,相应的老师也会受到处罚,其实全都是受害者。但是整体环境如此,一件事之后,又能安静几天呢?


传说国有拧臣不亡国,小屋偶直言相谏,算是半个忠臣砖头是不是可以少两块。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xushi》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
保健医生为人民服务
2011-01-12 14:12:0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70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