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又见炊烟
又见炊烟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7130
魅 力 值:3890
龙    币:39473
积    分:24638.9
注册日期:2002-01-07
 
  查看又见炊烟个人资料   给又见炊烟发悄悄话   将又见炊烟加入好友   搜索又见炊烟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又见炊烟发送电子邮件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自主招生选拔方式不可取
刘长铭校长接受采访时半靠在沙发上,这位全国政协委员说,每年两会,是他难得不为学校忙活的时候,同样是这一天,在他任职的北京四中,高三的不少学生正拿到刚发布的高校自主招生成绩。刘校长对这个高中校园里的新事物有褒有贬。

  刘长铭:我们为什么要用一次考试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呢?至于增加负担呢?我倒觉得,学生写推荐信、写自荐信,虽然占用了不少时间,有的彻夜未眠。但在客观上,促进了青少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这也是它进步的意义。

  记者:前一段时间,大家看到“北约”、“华约”,很多考生趋之若鹜。

  刘长铭:我不大赞同这样的考试,目的如果是选拔“考生”,那我认为没有必要,如果是选拔具有一定潜质,具有培养的价值,有可能成为未来某个领域的优秀人才,而这个学生发展的现状或特点又与我们现在单一的考试形式不相融合、不相适应的,我觉得应该把这样的学生选拔出来。

  自主招生有进步,而如何实现“不拘一格”的招生,刘长铭校长对于刚结束不久的“北约”、“华约”之争没有再举赞成牌。

  刘长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拔出来的还是一个做题的高手。

  记者:它只不过是另一种考试。

  刘长铭:如果我们认为,现在的高考题目太容易了,不利于选拔,于是我们增加一次难度更大的考试,大可不必,我认为。

  记者:那您觉得什么样的形式更合适?

  刘长铭:比如认真考察他过去的学习经历,然后由我们的专家组成的面试团队对他进行全方位的考试,高考已经是纸笔考试了,如果我们这个考试仍然是纸笔的形式,我认为没有必要。

  记者:但像您所说的这样全方位的考察性的方式,是不是意味着耗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刘长铭:我们中国的大学招生,效率非常高,成本非常低。就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做一样的试卷,我们只凭一个分数,甚至这个小孩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都不了解,我们怎么能够谈以人为本?这只是以分数为本。


作为一校之长,刘校长说,他所在的北京四中几乎聚集了全北京最“好教”的学生,但孩子们并不轻松。刘长铭曾经是讲台上一名物理老师,他的学生,获得各种学科竞赛的金牌就挂在学校的展览室里,而当他进一步解释现在的自主招生考试的“弊端”时,却首先向“学科竞赛”开了炮。

  刘长铭:如果像现在这样的考试方式,等于把许许多多的学生绑在竞赛、做难题这样的一个战车上。这么多年,我们有一个误区,我们认为数学是开发智力的,这绝对是误区。开发智力的方式很多,为什么拼命做数学题才是开发智力呢?数学的成败、或者奥数的成败,归根到底还是高考在背后发挥作用。

  竞赛无益、考试非万能,在这位校长眼里,什么样的选拔与培养方式才是合理的?这个疑问似乎也引起了他的兴趣,说到这里,他甚至重新直了直身子。在北京四中,刘长铭正和老师们进行一场大胆的实验,他甚至向大学校长推荐这种对学生的选拔培养方法。

  刘长铭:去年的考试,我们是十几篇文章中选出7篇文章,7个领域,有哲学的,有科学的,有历史,有文化的,让学生们自己任意选一篇阅读,写观点的综述和评述。我们让同学们回去之后24小时之内通过网络发到指定邮箱,你可以和家长同学商量,也可以请教专家。

  记者:把这些孩子选进来之后,通过你们的观察,他们的表现如何?

  刘长铭:上学期期末,大家汇总一个学期的情况来看,我们一致认为:这些孩子就是按照我们预先设想的方向发展。

  记者:什么样的方向?

  刘长铭:每个人都有非常痴迷的感兴趣的领域,而且在这个领域都有超出同龄人一般水平的发展。这个班不是以考大学为目标,甚至我们的老师说,这个班也可能将来不考大学。

  记者:他们的出路在哪呢?

  刘长铭:比如成为一个自由作家,一个民间的研究者,都有可能的。如果真出现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刘长铭说,学校已经为这些接受试验的孩子准备好了申请国外大学的基金,对他们的培养一定是对现行教育体制的背叛,他压力不小。他把自己称为教育的“理想主义者”,而他的理想,是培养这样的人——

  刘长铭:这种人他一定是敢于放弃,敢于挑战,不计后果。这样的人才有可能在某个领域做出成就。

--
感谢一切一切在我生命里出现的事物
2011-03-07 10:43:3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80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