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蒙特尔
蒙特尔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698
魅 力 值:264
龙    币:7276
积    分:3394
注册日期:2007-02-06
 
  查看蒙特尔个人资料   给蒙特尔发悄悄话   将蒙特尔加入好友   搜索蒙特尔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蒙特尔发送电子邮件      

一个做儿童心理咨询师妈妈的育儿心声
有时候想想,如果人生有遗憾,应该说是当年因为生存的压力把孩子送回老家,没能陪他一起长大,以致于多年后的今天,仍回想起在火车上接到孩子的那一瞬间他看我时的漠然的眼神,仍深深的刺痛我的内心深处。孩子回到我的身边以后,和许多妈妈一样,孩子身上许多特点引起了我的焦虑。
1.孩子不和其它孩子玩,在院子里总是不和小朋友扎堆
2.家里来生人孩子就哭,不让叔叔阿姨进屋
3.孩子胆小内向,一要打招呼就低头或躲在大人后面
4.去幼儿园很胆怯,尽量的将身体挨在不离门的那面墙
5.有一阵子常尿裤子回家,常吃不饱饭,因为不敢和老师说,不敢再和老师要添饭。
6.不要妈妈爸爸陪着做任何事,什么事都找外公外婆
7.去影楼拍写真哭,带他去参加聚会也哭
8.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落后其它孩子至少半年

许多妈妈和我曾经一样,面临着同样的困惑,而如今我的孩子5岁,我想回顾一下孩子的进步,以示纪念,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受和体会。
1.孩子外在看起来仍很柔弱,但内心充满自信。
例:儿子的运动能力一直不强,轮滑班他是学习最慢表现最差的那个,过于谨慎根本放不开,连教练都很无奈,我甚至有点害怕他能不能承受这种挫折,害怕轮滑的学习会不会让他觉得自己表现很糟。一天下午,教练问6个孩子,你们觉得自己滑的好的请举手,我儿子毫不犹豫举起了手,其它有3个小朋友没举手,旁边的人都在笑,外公外婆回来也把这事做为笑谈。而且当我再次问孩子他今天下午的轮滑如何时,他坚定说:还行。那种自信的语气让我对我的儿子有了更多的尊重,尊重一个5岁生命对自己的认可和接纳。
2.我和孩子的依恋关系现在发展的很好,孩子很懂得关心我
例:六一的时候去乡居楼,我们用矿泉水瓶子洗手,我和其它的妈妈一样,帮助孩子们洗完手,然后我一只手拿着瓶子,一只手给自己洗,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儿子什么也没说,把矿泉水瓶子拿过去,帮我倒水洗手。我去挑战拓展项目的时候,儿子很担心的在下面看着,在我快下来的时候紧紧扶着我,帮助我落地(虽然帮了倒忙:))我内心深处相信这一品质尤为重要,因为他不再是一个只关注自我的独生子,而懂得关注他人的感受,懂得关注他人的需要。
3.孩子仍然内向(遗传),但人际交往的能力在进步,而且很有自己的主见
例子:在小区下面滑滚轮,遇到同班同学,他会很热情的向同学介绍他的新朋友:***,这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玩吧。
今天下午带孩子参加婚礼,回来打车的时候去立水桥城铁站我们都被弄糊涂了道,司机也不太清楚,我儿子居然告诉我们应该走,其实我们都从内心深处不相信他,因为他也是第一次去,可是他坚定的表达和执着的坚持让我们不好拒绝,只好按着他的指向开过去后,最后的事实让出租车司机对他都不得不夸赞。也许是他对方位有很好的记忆,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众人不相信他的时候,他的坚定的说服和坚持不懈的表达影响着我们来决策,这是不易的。


用这些例子不是说自己的孩子有多好,只是想分享的是:我们看孩子,就像点着蜡烛进黑屋子,能看到的只是蜡烛照亮的那一块。而看到什么,只取决于照亮多少,不取决于这个屋子本身。在儿童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也看到许多妈妈常常焦虑,把目光紧紧盯住孩子不足的地方,某种程度,这种关注也让孩子在关注他的短板,家长在时时传递他不自信,他内向,他为什么不招呼,他在害怕的负面信息,在不停的强化孩子,你是内向的,你是胆怯的,你这么不爱和小朋友玩,你这么不爱讲话,那么孩子从你的关注,从你的言语,你从的反馈中建构了一个不自信的自己,一个内向的自己,一个不爱讲话的自己,从而固化了负性的自我评价,阻碍了他/她改变的动力和能力。

如果想帮助孩子去改变遗传和家庭环境带来的一些不足,帮助孩子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那么我想分享的是
二个观点:“爱和接纳”
1.因为爱去爱,而不是把爱的方式当成爱的本身。
2.接纳孩子的独特性,他有多少潜在的能力是你所没有发现的。
一项技能:标识性表扬
1.表扬:“宝贝,干的不错”,“你真棒”
2.标识性表扬:“宝贝,你刚才按时去刷牙了,妈妈觉得你做的不错。”“宝贝,你刚才生气时没有扔东西,妈妈觉得你在进步”“***,你看书的时候很专心,真棒”
请试着用标识性表扬的技能,而不是泛泛的表扬,并且,请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事情的结果。


(此文由妖在2011-06-04 20:27:17编辑过)

--
该用户签名已经被关闭
2011-06-04 18:11:57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126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