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艳舞女郎2004
艳舞女郎2004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332
魅 力 值:1942
龙    币:11670
积    分:5004.8
注册日期:2004-07-09
 
  查看艳舞女郎2004个人资料   给艳舞女郎2004发悄悄话   将艳舞女郎2004加入好友   搜索艳舞女郎2004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艳舞女郎2004发送电子邮件      

欢若平生——地扪之行(下)
地扪村是南侗腹地“千三文化”的发源地,这里的物质文化资源还有花桥群、禾仓群、红豆杉群、古井、古道、古建筑等,非物质文化资源有侗族大歌、原始造纸技术、传统纺织印染技术、刺绣技术、传统特色饮食等。
地扪是侗戏发源地,侗戏鼻祖吴文彩的故乡就在这里;同时地扪也是侗族地区民族风情文化保存较为古老而完整且最具有代表性的侗族村寨,2005年1月8日正式开馆的,以地扪为文化活动中心的“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民办人文生态博物馆。
地扪,是根据侗语音译的地名,直译为泉水源源不断的水源头,音译为“原生地”。地扪吴姓有五个大房族,大房族内不准通婚,每个大房族集中而住,并且每个房族居住地都有一个寨名,五个寨名分别是寨母、芒寨、围寨、模寨和寅寨;地扪全寨有3座鼓楼5座花桥,其中模寨鼓楼为“千三”之根,建寨之源。地扪鼓楼属于侗乡最为常见的八角密檐攒尖顶鼓楼。
每年正月十一到十五是地扪的“千三节”,节日期间除了祭“萨”、唱侗族大歌、演侗戏外,房族与房族互相请客吃酒,吹芦笙、斗牛,男女老少都穿节日盛装观看各种娱东活动,参加踩歌堂。





正文
吃过午饭,躲过狠毒的太阳,我们开始去地扪的另一个部分。吴姓在元末明初移居地扪,一部份从黔东南天柱县远口镇迁居来此,一部份是从邻县榕江的车江迁居而来,到现在已有700余年历史。吴姓祖先定居地扪后,勤劳耕作,丰衣足食,人丁兴旺,不久就发展到了1300户,所以称为“千三地扪”。后来由地扪分一部份到茅贡;一部份到腊洞;一部份到登岑、罗大居住。
我们去会会登岑。

一条河水,波光潋滟,流碧淌翠,一路滋润着宁静的田园和山地上的作物。
放松双手双脚,双目微闭,一路晃悠一边想心事。我现在一点也记不起来究竟参透了what? 我人生若干年没这么回忆过,总是匆匆太匆匆。似乎很认真的想了一部小说的构架。

从翠绿到墨绿,在天然大氧吧里,我有些醉氧。不清醒晕晕乎乎,头疼。
马五碗开始讲一个韩国的电影。也是这样一个静谧的村子,旅人闯了进来,看到的景象和遇到的人都奇奇怪怪,生活一段时间最后发现自己亲眼看到的人均不存在,导致彻底崩溃。
瞬间四周冷飕飕。
马五碗对自己渲染的氛围颇为满意

一进村,即被眼前景象震翻了。依山而建,层次分明,严谨、敦实、厚重、庄严。禾仓群落展现在我面前。须仰视。






禾仓是侗家人建在村头寨尾甚至在水上的木制吊脚瓦木结构粮仓,一层有两间,仓内装有稻谷、糯米等粮物。水上粮仓不但能防火,还能防鼠放蚁虫。现在共有146座,其中百年禾仓14座,两百年以上的禾仓4座,三百年以上的禾仓3座。

















登岑侗寨的“中日友好鼓楼”,由日本某电视台出资兴建。日本人惊叹终于找着祖先了。






路边随处可见各种草药。野菜肆无忌惮地满地爬。一般的病村民自己上山采些草药就能治。高大的树木没人砍伐,整个村落80%被树木覆盖,纯天然大氧吧。他们信奉木神,敬畏木神。
这才是信仰在空中飘扬。




你也许认识的草药




草药




野生酿酒的材料


被时光遗忘的村寨






游人留在小楼里的书。很多是馆长的树书。




黎平县城的老街。完全跳出了地扪的景象。如有兴趣可以看看。




行程5天4晚。住宿每人每天600元。住宿费2400元。伙食费750元,计3150元。机票我们定的很仓促没买上打折票,原价。往返3450元。合计6600元。
一次养生和养心的旅行。





舒羽。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艳舞女郎2004》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

爱生活,爱水果。
2012-02-01 12:14:4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638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