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BMW7
BMW7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版主
经 验 值:11496
魅 力 值:2955
龙    币:37278
积    分:17259.3
注册日期:2005-02-28
 
  查看BMW7个人资料   给BMW7发悄悄话   将BMW7加入好友   搜索BMW7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BMW7发送电子邮件      

今天混教育论坛的成果——论坛中的精彩妙语
yuhongmin 雨点爸爸 在安慰一个抱怨自己不懂音乐的妈妈时,如是说:

教琴是老师的事,学琴是孩子的事,督促孩子练琴是您的事!您千万不要怪自己不懂钢琴,把责任望自己身上推,不懂才对,说明孩子进步了。


小淑女妈妈在谈到培养女儿宸宸的耐心时,说:


教育孩子先改造自己,让自己更加宽容待人;
改造自己从对待家人的态度开始,让争吵走远。

tiantian03在回答

“早教的孩子后来成为平常人,不早教的孩子也成为平常人,早教的意义何在?”时说:

打个比方,虽说很多人说母乳喂养好,可是你去很很多妈妈聊聊天就知道其实也不见得有什么明显差别,但是我是不会因此就觉得我用母乳喂养是亏了,或是毫无意义的。自然好像也没有人提出一个问题说“母乳喂养的孩子成年以后怎么样了?”

蓝弟弟 个人签名 
一个论坛好还是不好,不在于论坛有多少会员,有多大的服务器,最重要的是论坛里面的人开心还是不开心,论坛里面的人是不是能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一个好的论坛,就是一个开心的网上大家庭


jerryhao在谈到应试和素质教育时,写下下面一些话:

其实在我看来,素质教育无非是一个幌子、一面旗帜、一个概念,应试教育才是根本、是基础,这个基础,50年不会变,100年也不会变。

这些话是很中肯的,有对社会很深的体察

Nikki and Felix劝说一位妈妈时说了如此神情的一句话:


穿越情感黑暗的长廊来到晴空下只能靠你自己.


让人沉吟半晌。。。。。

书凡妈妈在“有幸拜访了一个杜曼家庭”的最后写下下面一段话:

我们母亲如果用自己的辛劳培养出了快乐的,爱学习的,接受能力非常强的, 善良的,体贴的,有耐心的,会自控的,优雅的,品格高尚的孩子, 那母亲这份工作又比世界上哪一份工作缺乏意义呢 ?


hq1966在“学英语越早越好”的最后说:

  
  教育不等于强迫孩子学东西,让孩子快乐成长不等于放羊。

天问说:女儿

2004-2-1
问了我一个难忘的问题:爸爸你喜欢上班吗?



这是我们成年人已经比较麻木的一个问题,由这么一个小人儿的嘴里说出来,难怪让父亲印象如此深刻。。。


贤妻良母--爱,永不失败!

我已无法如宝宝般快速地学习,学习的品质也远不如她。但我有足够的能力,引导宝宝这伟大的学习者。
爱,永不失败!!

梅边吹笛子--签名档

我到树林居住是因为我想有意识地去生活,只面对生活中最基本而必需地内容,看自己是否可从中学到真道,免得面临死亡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根本没有生活过。我不愿意过那种不是生活的生活,因为生命实在太昂贵了。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律己,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化成最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受益良多

别问我是谁--来说说给孩子听什么?

要么不让孩子学,要学就要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能乐在其中,轻松且自主学习!


可以说这一句并不是谁谁典型的风格,可是却是特别本质的东西的流露。谁谁对英文听力重要性的倡导,和hq1966“学英语越早越好”,成为儿童英语坛子里最重要的两个理念。别问我是谁,是个好同志!

lotusleaf(荷叶子)--儿童英语

2005-06-28 14:29

我的想法:
1. 首先建立对英语的发音的感觉和兴趣,从听英文歌曲和童谣开始,接着看简单的英文动画片,接着看复杂的英文动画片。
2. 在孩子对英语的听觉建立起来后开始教简单的日常用语,这个时候可以使用英语教学软件,最好大人跟着一起学,边学边用。

3.第三步开始教字母和phonics,孩子准备开始阅读训练。



接着荷叶子提出了让人深思的问题:

感觉中国人学英语是越过了第一步,学了很多年,耳朵永远听不明白英语;又越过了第二步,学了很多年,日常用语也不会;第三步好像是中国人最擅长的,可是能把英文小说看的津津有味的人有几位,能从浩瀚的英文报章杂志文献资料中获取所需的人有几位,能自由浏览英文网站的有几位...中国人把英语当作学问去做了,没有把英语当作娱乐的媒介,知识的载体。信奉英语不是学的,是用的。

儿童英语目前是坛子里很红火的栏目之一,和两位斑竹的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康乐妈妈--

所以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给2-3岁的孩子立界限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否则,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大的代价去纠正。

漫步听语

幸福可以传递,快乐可以共享。只要心里充满爱,处处都会充满阳光

难也要教--儿童英语


学外语,就像是往杯子里倒水,听是倒的过程,倒满了,水就要漫出来,这漫就是说。

jjhs 签名档

有三种东西必须捍卫:祖国、荣誉、家庭

有三种东西必须控制:情绪、语言、行为

有三个问题必须思考:生命、死亡、永恒

有三种行为必须摈弃:罪恶、无知、背叛

有三种做法必须避免:懒惰、野蛮、嘲讽

有三种东西必须挽救:圣洁、和平、快乐

有三种品质必须尊敬:坚毅、自尊、仁慈

有三种习惯必须培养:理性、谦恭、好学


我每次看到他的帖子,都会重温一遍这些话。

  tiantian03的妈妈在说到田田学钢琴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学钢琴是为了将来她多一种表达方式(大意)。
  找不到原话了,tiantian03能不能找一下。

听听linkspeed 教育孩子的目标和出发点吧:

我缺乏的具有连贯性故事内容的图。如果我自己会画画,那么我直接拿段文字画了。可惜不会阿。所以我们要把女儿教的琴棋书画文体史科数理化医样样精通,电脑是基本功,教育是基本思想,研究能力基本思维模式,(“三个基本”)。目的是好有能力教外孙。

至于钱吗,叫女婿去赚好了。

王东华的妙语
学校是刃,家庭是刃上的钢
:)

关于读经的争论,小灰熊说:

我以前在别的论坛混了五年多,最深的感受是这种争论让对立的双方更加对立,最终结果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走向了分裂。

请大家不要在我的帖子上浪费时间,争论是你们的自由和权力,我只是有感而发罢了。另外,写东西向来也不是我的长处,经常是憋了一肚子东西,结果写出来只是干巴巴的几行,而且还漏洞百出。跟老婆争吵的时候,也经常因考虑不周被她抓住辫子弄得自己狼狈不堪,所以,一碰上这样的“好事”只能敬而远之。

听语漫步在群里的发言,被我看到:



成人总是过高的估计自己, 过低的估计孩子 。

说到语言规则,此君言曰:

实际交流中,心里有,嘴上无的现象比较多。就象女孩子不带首饰,如果箱子里存了几件镇箱之宝,底气就足了,没戴和戴了一样。



规则很重要的。。。后来转念一想,他又说了另一面:



当规则由纤纤玉女变成肥胖臃肿的老太婆,也就不成其为规则了。

来自儿童英语--蛤蟆妈妈的精彩分析:



良良妈妈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其实也是双语养育中最焦点的疑虑:我说的不地道怎么办?
其实对这个问题,肯定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也就造成了每个家长对双语养育会有不同的态度。我想实行双语养育,或者至少对双语养育感兴趣的家长,大概都读过Rubie爸爸的《宝贝比我强》,其实那本书里面就Chinglish这个问题做了非常好的分析,很令人信服地诠释了他的观点。
我个人信奉的观点是,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产生思想的交流是最终目的。而英文做为被世界上大多数人认可的公用交流语言,其实就是为了尽量多的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之间能够沟通而已。老美说的当然是很美国化的英文,但是和英国人澳洲人说的还不同;欧洲人大多数都把英文做为第一外语,基本都是很小开始学,听说读写交流都和母语一样流利,但是每个国家的人都会受母语影响有自己的口音或者独特的用法,但是没有成为交流的阻碍;印度人几乎把英文当成母语来用,但是他们的口音比中国人的还难懂,语法也很多不合主流,但是印度人去美国没有一点交流障碍。我的一个朋友说最佩服印度的出租车司机,不超过一百个单词,基本没有语法,就和人聊天聊得火热,一路上嘴从来没闲过。这些都不是老美说的英文,但是就像现在的平等观念更需要深入一样,语言也没有个高低贵贱之分,有了交流,不一定美国的英语就是最好的。
更何况,语言的流动也不是单向的。在我们刻苦学习地道美国英语的同时,中国式的Chinglish也在悄悄影响主流美语:据说Let me give you some color see see已经在纽约黑人中广泛流传,正式成为美语俗语用法了。其实Chinglish大多数外国人都会明白,只不过你不能用它来冒充native speaker罢了。
说到这里,就涉及到学英文的目的问题了。让孩子学英文,是想让孩子能尽早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呢?还是能看懂原版的电影,读原版书来扩大孩子视野呢?还是为了让孩子有一口标准的美语,被人当成美国人呢?如果真的是后者,也不妨想想,自己不给孩子说不地道的英文,难道孩子就能学到地道的吗?
起码在现在的中国,大多数孩子还是在学校里学英文。学校的英文老师有多少说的是地道的英文呢?大多数不过是照本宣科地念课文罢了。而课文的内容又有多少孩子能用在交流上?我侄女从幼儿园就开始上英文课,初三就开始学公共英语大学的课程了。而且她们公共英语的班里面,她还是最大的,小的才上小学,但是课文的内容是“how to be a supportive spouse”等等,孩子学得一头雾水,老师也不知道从何讲起。最后就是背了一堆单词完事。学到现在,我的侄女生活中还说不出几句话,而且没有一句话语音不错,语法不错的。这就是在学校向老师学的结果。在另外一个帖子里面我提到,我女儿幼儿园的英文老师是剑桥英语的老师,还是满口“微塞弟”,难道指望孩子在学校学出标准的英文吗?
当然随着外教越来越普及也便宜,现在很多孩子上外教班,但是每周一个小时的外教,即使孩子学了两句英文,如果回家不用,做为交流方式其实是没起作用的。更何况练琴的孩子每天都要练,学语言的没有了重复更是忘得比记得快。如果有个老美整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当然是好,但是即使有个外籍老师每天跟着,孩子都未必能够有很多输入。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在一个幼儿园做全天的外教(不是每天一小时课的那种),但是一年下来她坚决辞职了,因为那里的家长对孩子语言目标期望值太高,对外教压力太大。这都是做家长不切实际的天真想法,认为教给一个外教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对于一个20个孩子的班,老师和孩子的语言交流,比起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来说,要少的太多了。
所以我坚信,能启动孩子学英文最有效最自然的方式,就是来自和家长的交谈。那么孩子从家长这里学到“不地道”的英文,是不是就是完全无用呢?对此的回答,还是要去看Rubie爸爸的书。他从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了孩子自我修复能力强,完全能够从标准的音像资料以及与native speakers之间的交流中修正自己错误的观点。这点我没有经验,但是完全能够理解他的意思。不要说孩子,即使成人,在有了英文基础之后,给一个英文环境,就能学会很多地道的语言用法,并且很快改变原来的口音。但是,有些母语中缺乏的东西,如果在孩子语言敏感期没有给孩子输入,将来就是永远的缺憾了。非常典型的例子:中文为母语的人犯的频率最高的口语错误是“she,he”混淆。因为中文口语没有区别。我自己也不能幸免。我能做到口音在电话里被人听不出是中国人,但是一到说“she,he”就露馅了。要非常紧绷着弦才能避免错误。这都是因为小时候开始晚的缘故。其实,如果犯这些初级错误,再有一口标准语音,说一口地道的俚语,也还是一个外国人,又有何异呢?
最后,我想版主之所以起这个帖子,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在教孩子的过程中把英文说得越地道越好。在双语养育中,有胜于无,多胜于少,优胜于劣。这也是大家在这里交流,希望能在家长这一环节尽量拿给孩子最好最地道的东西。如果良良妈妈认为大家讲的不够地道,那就指出来,提供一个地道的说法就是了。我想现在原版资料这么丰富,老美满街走,掉个石头能砸着几个的年代,说几句地道的英文也不该是太难的事情了。


冰河的这些话我真喜欢!

细节决定成败,观念决定命运.

志育,我以为这是自始至终贯穿教育最重要的东西。

当然,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强调什么,并不是要大张旗鼓就做什么,潜移默化中将国家的、民族的命运与个人的成长、学习以及命运结合起来,随时播种志当存高远的种子,就是在起跑线上不显山显水也不要紧,这颗种子到了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温度自会发芽,成长,给你欣慰和喜悦!

老虫的妙语 dawnch在回答什么时候学什么时说:

什么时候学什么,多种考察角度就会有多种答案。

从孩子的吸收能力与可塑性来看,越早学越好。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还是别的什么。

从孩子的自身来看,孩子有兴趣有需要有干劲学的时候最好。

从教育方面来看,有合适的老师、合适的方法、合适的模式是最好。

三者并不一定同步。

三者同步的,那是天份、是福气!


任何一种学习都是生活,而生活都不会是单一的。

而如今,我们的概念是:学习是学习,生活归生活。而且,深入人心!


自己的心中有了“一”,自然什么都直逼到骨子里去。老虫的精辟妙语:

“对早期教育干涉带来的可能的负面的作用”,这种讨论的问题在于,总有人先把问题极端化、条件单纯化、分析扁平化,然后再把结果普遍化。这样研究的态度及方法,与市井小报的手法同出一辙!

--
2012-02-13 15:54:5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86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