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瞳瞳瞳瞳瞳
瞳瞳瞳瞳瞳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瞳瞳瞳瞳瞳个人资料   给瞳瞳瞳瞳瞳发悄悄话   将瞳瞳瞳瞳瞳加入好友   搜索瞳瞳瞳瞳瞳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瞳瞳瞳瞳瞳发送电子邮件      

<你的孩子也能上常青藤>第一章,那些将有或初有儿女的家庭请看下,尤其那些把自己父母看得比老婆孩子重要很多的男士最需要看下
第一章 父母为孩子撑起一片天1
 
教育孩子的重任不应该落在老人不在保姆不在国家不在社会,最最重要的是父母!父母才是孩子最合适的带养人才是孩子的常青藤教师!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他们在父母之爱的沐浴下成长。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因爱走进家庭,又在爱的滋养下,独立地走出家庭。
  每个家长都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只是你不知道孩子是什么天才。你的责任,就是要把这种天才的潜质开发出来。至于怎么开发,家长如同孩子一样,茫然无知,要从头学起。孩子对成人而言,永远是个谜。
  我们的女儿是我们夫妻自己一手带大的。但即使这样,我们对她的了解还是很有限。家长需要不停地和孩子沟通,观察孩子对各种事情的反应,然后再选择教育方式。
  相信上面的这段话足以让许多爱孩子的父母惭愧,在忙碌的生活里,又有多少个孩子是由父母亲手带大的?在女儿曾经上学的幼儿园,几乎看不到父母接孩子,而且,竟然有为数不少的孩子提起家人就只提保姆一人。可以不无夸张地说,国内的孩子大多是由老人或保姆带大的。有很多母亲说她们没有办法,因为得上班养活孩子,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经济条件。
  我接触过太多不会带孩子的父母,曾经有一位母亲,从来没有亲手带过自己的孩子,春节时,这对父母回老家过年,而孩子则留在家里与外婆一起过年。我知道时非常惊诧:为什么这么重要的节日都不与自己的亲生骨肉一起度过?孩子外婆说,因为孩子的父母不会带孩子。有的母亲确实是因为生存是人之第一需要不能选择做全职母亲,但会将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用来陪伴孩子。但有不少母亲,从来就没有用心带过孩子,以致虽然天天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仍是如亲生后母,这才是最最可悲

  第一节我的孩子谁来带?
  许多父母都梦想着有朝一日送自己的孩子进常青藤。那么,怎么进常青藤呢?当然首先是要让孩子到高中毕业时具有“常青藤素质”。要使孩子到时候具有这种“常青藤素质”,就必须从孩子出生开始用常青藤的哲学、原则和方法对之进行教育。这种常青藤的哲学、原则和方法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有着深刻的冲突。
  在育儿上我们国家与我所知道的其他国家有个非常不同的现象,那就是谁来带孩子的问题。我们经常会遇到有些妈妈在讨论自己生的孩子到底应该由谁来带——按说这不是个问题,自己生的孩子自己来带,这天经地义!
  很多父母在生活中会遇以下两种令人很无奈的情况:
  一是基于生活的需要,母亲被迫与婴儿分离。
  按国家规定我们的产假只有90天,如果是难产和晚育还会增加一些假期,但都比较有限,最多不过135天(产假含在内)。这意味着在我们国家,除非做全职母亲,否则大多数母亲在生完孩子四个半月后就要返回单位上班,不能亲自带养孩子。甚至一些在企业工作的女职工休息的时间更少,我就遇到过不少孩子满月就上班的母亲。
  虽说女人都是天然的母亲,但是,从怀孕到孩子出生,母亲这个角色也是需要妈妈们逐渐适应的。当这些初为人母者刚刚习惯了母亲这一角色,母爱刚刚被婴儿激发出来正喷涌而出之时,当这些新妈妈们正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时,似乎幸福嘎然而止。因为,接下来,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跟宝宝的分离。至少,白天妈妈们是必须要离家上班的,母亲与婴儿此时至少要面对白天的分离。这还不是最不幸的母亲和婴儿,有些母亲迫于现实的无奈,还不得不把孩子送到老人身边,可能周末才能看到,甚至也可能几个月才能见一面。
  二是母亲们不自由,不能按照自己的观点带孩子。
  有不少的父母爱学习,勇于突破传统的育儿观念,采用科学的方法育儿。但是,众所周知,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等原因,现在的孩子并不只属于父母,还属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身边的邻居、朋友、同事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我们的孩子身上,对我们的孩子指手划脚,对我们带养孩子的方式说三道四。有位母亲多次向我倾诉她的烦恼,真让人听得心酸心痛甚至心碎。这位妈妈想按自己的方式带孩子,想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成长,当她的孩子玩水时,她想让孩子玩个够;当她的孩子想独自上下楼梯时,她想放手让孩子去试试;当孩子对鞋子表现出兴趣时,妈妈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当她的孩子“无理取闹”时,她觉得可以让孩子发泄下。可是,一切的一切,家人不同意!当孩子玩水时,家人怕孩子玩感冒了;当孩子独自上下楼梯时,家人怕孩子摔着怪母亲不去保护孩子;当孩子拿着鞋子玩时,家人觉得太脏应制;当孩子哭闹时,家人觉得孩子动摇了家长的权威,得“教育”!
  我们的孩子真的不是我们的,我们的孩子是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爷爷奶奶的是孩子姥姥姥爷的是邻居的是朋友的是同事的是社会的。这么说本来也没错,可是,我们今日的付出也都是为了孩子明日能独立地自信地走向社会啊!至少我们的孩子是我们自己生的啊,为什么想按自己的观点带大自己的孩子却如此地艰难呢!
  就在前几天,我还遇到过一件事,虽然可笑至极但绝不是个例,至少在网上,已经有两个妈妈找我倾诉过,但事件本身大同小异:母亲跟丈夫关系不好,婆婆很强势,爱极了孙子,竟然从儿媳手里抢走孙子带回老家。这种事情的发生是多么地令人心痛——一个母亲,以如此恶劣地方式被迫与孩子分离!
  我们的孩子不属于我们自己——这是很多年轻的中国妈妈不得不面对的育儿路上的一个拦路虎。这对孩子很多妈妈和孩子来说甚至可能是致命的。
  其实,我们国家的法律也是规定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除非父母已不在。可见,父母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讨论自己的孩子由谁来带按理来说应该是多余的话题。
  但是,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贫富分配很不均匀,以致很多妈妈们不得不在生完孩子后继续踏入职场,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同时,还不得不面对育儿的重任。一方面想把孩子养育好,一方面想为孩子多挣钱创造接受良好教育的可能——这可愁煞了父母。
  很显然,无论哪本育儿书籍或哪个专家们谈到育儿问题时,谈到的都是父母如何带孩子,或者是母亲如何带孩子。

我好像从来没有看到哪本书是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如何带孩子的事儿。所以,勿庸置疑,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没有丧失行为能力,养育孩子就是不可懈怠的事儿,别人可以帮忙,但主角是你,因为抚养和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
  第二节到底该不该做全职母亲?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段时期,尤其是,孩子的成长不可逆转,错过了的就永远错过了。我们亲手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应该用我们的细致的爱去呵护他们那一颗颗敏感稚嫩的心。
  我年幼时的梦想就是可以不像自己的母亲那样围着锅台转孩子转男人转,在这一梦想的支撑下,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职业女xing。过去,我一直为自己有份工作而感到幸福和骄傲,也时不时地提醒自己的另一半我不是靠你养活的。因为一我直相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内心里我曾无数次地为妇女解放而叫好,为自己能同男人一样受教育和拥有工作的机会而感到自豪。但是,女儿的出生改变了我,面对那个日益长大的小孩,我越来越明白,做母亲才是女人的天职,在我所能从事的所有职业中,只有这一职业是永远不能放弃的,是任何情况下都没有理由放弃的,也只有这一职业才是最能促进我成长、最能带给我幸福感和成就感的。
  每一个不想错过亲子时光的母亲都曾经徘徊过或正在徘徊着,到底是做个职场妈妈继续在外面打拼,还是做个全职妈妈亲力亲为陪伴宝宝成长?我 是多么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倒退几十年,这样至少我们不必为自己是否亲自带孩子而犹豫不决踯躅不前。如此天经地义的事如今却摆在我们的面前bi迫我们做出选择。
  有人曾说:女xing解放是男人的阴谋,让女人走出家门赚钱,减轻男人的负担,但同时让现代女人仍然肩负旧式女人的顾家义务,于是,现在的女人不得不白天在外打天下,晚上回家做家务带孩子。是啊,我相信大多用心爱孩子的母亲都会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徘徊纠结过。
  
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只要经济上过得去、家人支持,母亲最好还是从职场回归家庭,至少带孩子到三岁。我相信三岁决定一生绝非危言耸听。婴幼儿时期是孩子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段时期,尤其是,孩子的成长不可逆转,错过了的就永远错过了。我们亲手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应该用我们的细致的爱去呵护他们那一颗颗敏感稚嫩的心。
  英国的历史学家阿·汤因比说,孩子的人格和气质形成的幼儿期,家庭环境中的母亲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来说,是没有人能代替的。所以,美国总统林肯说:“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人可以替代母亲!
  我们的社会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对全职母亲给予支持,靠我们个人力量不可能扭转社会,所以,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就要看母亲自己的选择了。
  对于婴儿,母亲无异于神明。她是婴儿整个快乐、整个生活的源泉。母亲这神圣的称号同时给予了我们无法回避的责任与使命,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需要一个全职的母亲,我认为,只要有可能,就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吧:回到家,陪伴孩子成长!当然,在我们当今社会之下,全职母亲面临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都相当之大。男人们对女人越来越苛求,尤其80后一些独生子女现在已经成为了父亲母亲,他们习惯了被呵护,他们习惯了苛责别人,而对自己要求越来越低。也因此导致目前全职妈妈们的心理健康普遍较差。
  我博文中的一段话曾经引起了无数母亲的共鸣: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多少的付出很多男人并不知道,他们下班后抱着孩子亲一下逗一下孩子就长大了,他们看不到孩子成长中需要的付出.当然,他们认为自己付出了,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都给孩子老婆用了,所以他们就理所当然地下班后看电视打游戏,他们就理所当然地把自己当成是上帝,因为孩子和老婆都是他供养的。我经常想,如果把一个全职母亲为家庭为孩子为丈夫所付出的一切货币化的话,她的收入可能不会低于丈夫的收入,带出的孩子越出色越健康,这种价格就会越高。因为这样的女人既是妻子、母亲,又是保姆和教师,甚至是医生。这样的母亲绝对是难得的人才!我认识的一个全职母亲就被自己的丈夫bi进了精神病院,原因是孩子的父亲受不了孩子有丝毫“不端”的行为,也受不了孩子生病。他永远都想不通,你一个女人,不在外面奔波,就在家看个孩子怎么还看不好呢?怎么还把孩子带出病来了呢?有很多爱孩子的男人,他们接受不了孩子生病,我想这也是许多做全职母亲要崩溃的主要原因
  所以,全职母亲在全职前,一定与家人进行充分彻底地沟通,达成共识,从此男主外女主内,共同营造好自己的小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

  第三节父亲在育儿中的作用
  孩子是父母双方的,育儿是父母共同的责任。父亲虽说在育儿中起到的作用不如母亲大,但父亲的角色不能空缺,父亲应该参与到育儿中来。
  在孩子的成长上,母亲的作用要在90%以上。母亲是雌蕊、是土地、是先天、是内因,而父亲则只能在此基础上再同母亲及其他因素一起构成后天,构成外因!只要母亲稍有闪失,对孩子的损害与打击都将是毁灭xing的!
  在现实生活中,目前在育儿上存在着两种情况:
  一是孩子由母亲和老人或保姆共同带养,父亲在异地工作或出差较多;
二是孩子父母的工作情况相差无几,但是,父亲没有尽到责任,比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很多独生子现已为人父,但没有进入角色,仍习惯于玩耍,据我所知很多父亲下班后就钻进书房打游戏,对孩子感情不深,也无非就是抱一下亲一下了事。
  总的来说,孩子们与父亲不够亲密,尤其是,有些父亲自诩很爱孩子,平时不闻不问的,但只要孩子生病或哭闹就会责骂母亲——这种现象虽谈不上普遍但也确实不少。
  孩子是父母双方的,育儿是父母共同的责任。父亲虽说在育儿中起到的作用不如母亲大,但父亲的角色不能空缺,父亲应该参与到育儿中来。不过,父亲在育儿中不必起主导作用,他只须参与进来。“父亲是儿子的头号英雄,是女儿的初恋情人”,父亲带给孩子更大的作用是榜样作用,并且带给孩子及家庭安全感。家庭没有父亲,就象房子没有屋顶,父爱如山!
  在孩子成长中,还有一件事应该主要由父亲来做,那就是带孩子做游戏和运动。母亲每天细致入微地带着孩子,或许是由于太亲密了吧,在游戏和运动上,母亲带给孩子的快乐远不如父亲。我个人的体验是,母亲可以让孩子笑着长大,但她们很难让孩子大笑,父亲游戏和运动方面看似有些冒险的能力常使孩子哈哈大笑。
  父亲在育儿中能发挥上述作用已足矣,小事不宜参与太多,大事可以给母亲提下参考意见。聪明的父亲会放手让母亲来教育孩子,但是,只要一有空他就会回到家里陪孩子疯闹,带孩子玩一些冒险刺激的游戏,这是一般母亲不能给予的。
  母亲在育儿中遇到困难时,可能会彷徨犹豫,这时父亲应该主动站出来安慰母亲,帮助母亲分析情况解决问题。不生病的孩子长不大,天下有太多的父亲接受不了孩子生病,甚至有些父亲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的,但只要孩子生病他一定要站出来责怪母亲没有把孩子带好,这样的父亲不是好父亲,其所为也不是男人所为。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曾经或正在企求上苍让她们来替孩子生病吧,哪怕是严重一千倍。没有哪个孩子是不生病就长大的,孩子生病带给母亲的痛苦胜于孩子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等带给母亲的痛苦,天下的母亲都宁愿孩子傻点儿笨点儿也别总生病。所以,父亲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怀疑母亲对孩子的爱,当疾病来临,一定要和母亲站在一起,陪伴她、安慰她,和她一起带好病中的宝贝。能做到这些的父亲就是伟大的父亲了。
  父亲不同于母亲,除非家庭分工上的特别需要,否则,细小琐碎的事就交给母亲来做吧,父亲一定要以身作则,敢于担当,带给孩子和母亲安全感的同时,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吧!
  
第四节孩子为什么和你不够亲?
  总之,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在宝宝生病之时,在宝宝遇到困难与矛盾之时,要及时地与宝宝站在一起,帮助他、安抚他,这样,在宝宝心中,你就是他的天,既然你是他的天,那他又怎么会不亲近你!
  很多人认为,孩子跟妈妈不亲的原因是妈妈对宝宝的要求过份严厉。其实不然。我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精彩小说,尽 在塔读在女儿两个月左右之时,我由于忙于装修,疏于对她的照顾。那时我就发现了一个现象——当我抱着女儿时,她的目光却总是落在我妈妈的身上,妈妈走哪儿她盯哪儿。
当时我就意识到了,这是由于妈妈带她比较多的缘故,所以她感情上更和我妈妈亲近些;我楼上的航航情况比较特殊,他妈妈对他不是很耐心,而且很少带他,他主要由外婆和保姆带大,可他跟妈妈最亲,只要妈妈在家他哪儿都不肯去,就是要跟妈妈在一起;女儿早教班上的一男孩,由几个老人轮流带大的,两岁半了还离不开带他的老人半步,至少,无论何时何地,他和带他的舅婆绝不能有身体上的分离,哪怕只是用手揪着一点点的衣服。

综全合以上及其他种种案例,我们将宝宝与妈妈不亲的情况及对策总结如下:
  第一种情况:妈妈对宝宝很严厉,而家里其他人对宝宝很放松。也就是说家人对宝宝的教育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严的太严,松的又太松,而孩子由于太小没有是非观念,很容易认为其他人对他的爱甚于妈妈,当然他也更爱其他人。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但可能在有些家庭里处理起来会很困难。因为,改变这种情况只需一家人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一致的意见,甚至在特别的情况下,哪怕妈妈的观点是错的都要暂时将就下,因为,对孩子我们必须有原则、有底线。但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帮带孩子,有些老人不肯接受年轻人的观点,甚至有的家庭里,即使是夫妻,观点也很难达成一致,又不愿意向对方妥协。我的意见是,家人要及时地经常xing地沟通,对一些原则xing的问题一定要达成一致的意见,这样的话,在宝宝眼里大家对他就没有松紧之分,宝宝也不会因此亲彼疏此。另外,我觉得妈妈对宝宝也不必太严厉了,平时还是跟宝宝尽量平等地相处,遇到原则xing的问题时也要跟宝宝讲道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因为一些问题把宝宝弄得哇哇大哭,这样妈妈就不容易跟宝宝疏远。
  第二种情况:妈妈由于上班等原因与宝宝相处时间较少,感情上与宝宝疏远在先,宝宝与妈妈不亲在后。
  其实,我认为造成宝宝与妈妈不亲的情况更多的是这一种,有些时候貌似第一种情况,实则属于这种情况。
  我所知道的大多家庭,孩子不是跟老人就是跟保姆朝夕相处,由于这种终日的贴身贴心地相处,孩子与他们的感情更深一些。不是有句老话叫“养育之恩重于生育之恩”吗,意思有些相同。本来在宝宝出生之时,他跟母亲最亲,也只有母亲的抱才最能带给孩子安全感。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由于种种原因,母亲与孩子的距离不再象当初那么亲近,所以逐渐地,其他照顾宝宝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母亲,顺理成章地,宝宝与带他的人越来越亲近,宝宝与妈妈不亲也是情里之中的事。
  宝宝与妈妈的感情与宝宝和妈妈呆在一起的时间一定是正比例的关系。比如我们楼上的航航,很多人对他不解,因为他是婆婆和保姆一手带大的,很少见到他跟妈妈在一起,而事实上,他内心里跟妈妈最亲,最离不开妈妈。我觉得这其中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晚上他一直跟他妈妈一起睡。人类的感情很奇怪,通常会在夜晚更真实,夜晚的情况也更容易影响一个人的感情倾向。比如我女儿三月上幼儿园,白天看着她好好的,可晚上,在梦中,她的梦话暴露了她的不安。所以,我认为,睡眠这段特殊的亲子时光于宝宝和妈妈都非常重要,如果妈妈白天上班没有时间与孩子共处,那么就不要再放弃晚上这段重要的时光。不然的话,一个白天和晚上都没有带孩子的母亲,又有何理由希望宝宝跟她最亲近呢?
  其实,睡眠只是一个方面,我觉得妈妈与宝宝相处的方式也很重要,也就是说陪伴质量很重要。比如有的妈妈是全职妈妈,但是带出来的宝宝安全感还特别差,我认为是陪伴质量较差所导致的。我认为妈妈与宝宝应经常在一起玩,与宝宝多亲近,跟宝宝尽量平等地相处,这样母亲和孩子都开心,感情也就很容易地建立起来了,宝宝也因此更容易信服妈妈的教导了。女儿的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一个月与女儿相处的时间与也就只有六七天,但女儿跟他的感情不亚于跟我的感情。我认为,这就是因为她爸爸每次回来后都会跟她忘我地玩耍,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家投入到女儿的身上。所以,女儿跟她如此深厚的感情就是她爸爸倾情付出的回报!
  总之,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在宝宝生病之时,在宝宝遇到困难与矛盾之时,要及时地与宝宝站在一起,帮助他、安抚他,这样,在宝宝心中,你就是他的天,既然你是他的天,那他又怎么会不亲近你!

第五节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家庭,是我们一生的**和最深的梦乡。当一个孩子在一个健康的家庭成长时,由于父母的婚姻关系稳固、育儿方法一致,孩子则心无旁骛,一门儿心思按自身内部的成长规律成长,也因此会在智力、情感、自信心、想象力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教育频道,做过一项调查,那就是:在孩子成长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哪个更重要?调查中,75%的人首选家庭,14.2%的人认为是社会,10.7%的人选择学校。
  可见,不止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我们普通的父母已经意识到了家庭对大多数人的人生所能产生的决定xing的影响。小的时候,家庭不如意,我们总是期待早一点走出这个家庭,早点摆脱这些不尽人意的环境,也一直期望自己将来的新家与我们不喜欢的以前家庭的种种缺憾毫不相干。但当成年之后,我们又很容易习惯xing地,给了孩子们和我们一样的童年,也给了孩子们与我们童年时所拥有的一样的家庭环境。到头来,我们兜兜转转,似乎又回到了**。
  我们总是在感叹做一个好妈妈难,非常难,为什么?这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由于我们所处的大环境以及我们从小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赋予我们的东西已经根深蒂固,当我们了解到越来越多的育儿知识后,我们就不断地与那个成长多年的自我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做不懈的斗争,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带孩子的道路上不断地学习,不停地否定自己,不止如此,当我们稍稍有些育儿知识后,我们还不得不与家里的其他人与身边的人“斗争”,而目的就只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为什么这么难?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年幼的时候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吸收的东西对我们的影响已深入骨髓。
  我们懂得越多,越觉得难,因为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与自己与环境做斗争。不是带孩子让我们感到难,更多的是面对自我和改造自我困难,是面对社会环境的无奈。
  有位两岁多女孩的母亲,她一直不敢正视和女儿的分离,每次都悄悄地离开。理由是如果当面离开孩子会哭闹,而悄悄离开就比较省事儿。当我知道后我告诉她,就当面离开,跟孩子讲好去做什么事几点回来,孩子哭就任她哭吧,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这位妈妈听取了我的建议,立马实施,一开始孩子哭闹,结果不到一周的时间,这孩子竟然就能坦然面对与妈妈的暂时分离了。可见,到底是谁不能正视分离?我坚持一个观点:几乎所有的问题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带养人的问题!我们从不小就是被这样“哄”大的,所以,我们很容易不假思考地重蹈覆辙。而现在,要我们来否定自己根深蒂固的东西何其难!就象尽管我们不断地提醒自己不用“如果……不……”这样的句子来“威胁”孩子,就象我们总是刻意控制自己不去发火,就象当孩子摔倒时我们得故意忍着才能做到不主动去扶他……
  可见,对孩子影响至深的就是家庭。因为,我们来源于家庭,我们从家庭走向学校走向社会。在《夏山学校》里,尼尔提到:我所知道的最快乐的家庭,是那些父母不说教而对孩子绝对诚实的家庭。恐惧在那些家庭不存在,父亲和儿子是伙伴,爱也可以在那里滋长。在另外一些家庭中,爱却被恐惧压倒,矫饰的尊严和强求的敬重使爱飘渺无踪,强迫的尊敬永远暗示着恐惧。
  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孩子的乐园。孩子人生最生要的品质、xing格、甚至聪明才智可以说都是家庭给予的都是父母赐予的,社会上的确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功能良好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须,这时,孩子不需要负担来自父母自身未能解决的潜意识冲突。孩子因而可以充分利用智能、关爱、感觉、决定以及想象的能力去走自己的成长之路,达到自我实现。这样,孩子就有 会触到自己独特的天赋。所以,对大多数的孩子来说,最能影响他一生成败和幸福的唯有其家庭!
  当一个孩子在一个健康的家庭成长时,由于父母的婚姻关系稳固、育儿方法一致,孩子则心无旁骛,一门儿心思按自身内部的成长规律成长,也因此会在智力、情感、自信心、想象力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为夫妻关系稳固,孩子往往越能够被允许做自己,因为父母会透过自己以及彼此之间的力量,来获得各种需要的满足,而不会利用孩子来满足自己。如果婚姻关系不稳固,夫妻双方在大事面前不能团结一致,孩子那颗敏感的心很容易就能感觉得到,这样孩子在面对一些事情时,他要揣摩父母的心思,分别考虑父母的感受,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很容易形成双重人格。
  一个功能良好的家庭应该是这样的:夫妻恩爱、氛围合谐、彼此互相尊重,自主发展。这样的家庭在困难面前可以同舟共济,共度难关,而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大家各自忙各自的事,互不干扰,自主发展。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他们会身心健康、比较有安全感、自主能力强、人际关系良好。
  或许,由于比较现实的原因,有的家庭不符合典型的一父一母模式,虽然在孩子成长中可能会遭遇一些其他家庭不太可能遇到的问题,但这仍不是决定xing的。《斯波克育儿经》上说: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没有唯一的正确方法,许多不同的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同样,对于家庭类型而言,也没有哪种是最好的。孩子可以在各种家庭里茁壮成长,双亲的、单亲的、跟祖父母或者养父母一起,同时拥有两个父亲或两个母亲,或者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当中。在哪样的家庭中长大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乃是家庭中宝宝的带养者的观点以及给孩子创造的家庭环境。
  无论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或母亲,我想,只要我们愿意并努力去做,我们一定有能力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是他成长的天堂!有些父母忙于挣钱忽略了孩子的需要,要知道,孩子需要的不是经济上富足的生活而是精神上富足的生活,当我们清楚孩子的需要是什么时,我们挣钱的欲望便不会再那么强烈,我们更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奉献给家庭和孩子。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与孩子相伴的时间是他们最大的财富。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把孩子的成长当成大事来对待,加强学习,以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来带他,那么,一定会给他们的人生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同时,这样的童年也会为他们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节做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要培养出一个健康、乐观、自信、聪明、有责任感的孩子需要一个趋近完美的母亲。这个母亲可以在经济上不富有,但她一定要有很多美好的素质。
  人无完人!我相信这世上没有哪一个母亲是完美无缺的,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做一个完美的母亲。
  孩子的人生是母亲给予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也是由妻子决定的,一个聪明的妻子会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同时,一个有主见的自信的坚持的母亲会造就健康快乐的孩子。孩子出生后就是一张白纸,孩子身上的一切都是我们给画上去的,可见母亲责任之重大。要培养出一个健康、乐观、自信、聪明、有责任感的孩子需要一个趋近完美的母亲。这个母亲可以在经济上不富有,但她一定要有很多美好的素质。
  一、自信的母亲带出自信的孩子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没有信心,那么她就很难带出自信的宝宝来。自信的女人是美丽的!经常遇到一些不自信的妈妈以为自己的宝宝也没有能力,比如我曾遇到过的一位教师妈妈,她儿子7个多月时我建议她可以给孩子用带手柄的吸管杯喝奶,她当时就说:“哎呀,我们娃儿不行。”我心想,你怎么就知道你儿子不行呢?分明是母亲对自己没有信心 。
  一个自信的母亲在孩子眼里一定是女神一般的母亲,自信的母亲会不知不觉的把自己的这一可贵的品质“传染”给孩子。自信的母亲一定是善于鼓励自己的孩子的母亲,任何时候她都会站在孩子的身后,鼓励孩子面对一切。孩子如果能在妈妈的欣赏与鼓励的目光注视下健康成长,这孩子就一定是个阳光般灿烂的孩子。
  二、母亲需要育儿知识武装头脑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我们为人母者应该注意的或者说是应该关注的内容是不同的,我觉得做为一个母亲,至少应该提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学习育儿的需要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孩子两三个月时,母亲就应该开始了解添加辅食方面的知识;在孩子三五个月时就应该关注宝宝爬行方面的知识;之后就应该及时关注宝宝走路方面的知识以用各个个敏感期、幼儿园的选择等方面的信息。如果事先储备了足够的知识,那么,在遇到问题时就不至于乱了阵脚。比如,很多妈妈不知道我们会在宝宝两周岁左右时迎来宝宝人生的第一个反叛期,也就是西方人所说的TROUBLETWO,到那时发现素日里乖巧的宝宝突然变得“蛮不讲理”了,妈妈们如果事先不知道这是宝宝成长中必然要经历过的阶段的话就容易心烦易乱,甚至出现打骂孩子的情况。但是,如果事先我们知道的话就可以笑看孩子们的“表演”了。随着孩子的日渐成长,我们
需要提前更多的时间学习,学习的方法也比较多,比如看书、上网交流等都是比较有效的手段。我们身为母亲,虽说这是女人的天职,也不是什么挣钱的职业,但这确实是比各行行业都更需要知识武装自己头脑的一个行业。
  三、乐观的母亲带出幸福的孩子
  我有个朋友,妻子特别小气,如果工作上不开心回家也绷起脸,所以全家也就都只有看她的脸色行事,总之家里是晴是阴总是由她决定。我记得有句话说“不要把工作带回家”。我就喜欢一家人整天都快快乐乐的,快乐很容易感染人,你快乐我快乐大家都快乐。一个在快乐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一定是个幸福的孩子。家庭是孩子成长中的绝对重要的环境,做为母亲,也许不能给孩子太多的物质上的东西,但是能让孩子每天看到笑脸却很简单,所以我们都应该做个快乐女人,于孩子于自己这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四、做一个肯坚持的母亲
  我觉得有没有主见似乎是与一个人xing格有关,没有孩子时女人没有主见也未必是多大的坏事,可是有孩子以后就不一样了。我遇到过的至少超过一半的妈妈在育儿上是随波逐流的。比如我遇到很多妈妈看别人家孩子吃什么牌子奶粉自己家孩子就吃什么牌子的,看人家孩子上早教班自己孩子也上,看人家孩子穿得多就不敢给自己孩子穿得少,明明知道孩子生点儿小病自己应该能扛得过去,可还是依了婆婆的意见送医院去输水……其实,我知道很多妈妈自己都比较深谙科学育儿的知识,可是她们无法在孩子身上实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以她不赞成不肯定的方式被带养着,究其原因大多是自己上班而孩子不得不由外婆或婆婆带,由她们带就不能事事都不听她们的,就得照顾老人的情绪。尤其是有母亲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跟老人在一起养也了些坏习惯却无力阻止,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所以,我主张宁愿穷点儿也尽量自己带孩子,我们大多一生也只会要一个孩子,我们为什么不为自己生的孩子做主呢?如果我们都不为自己的孩子做我们的孩子岂不是太可怜太可悲了吗?
  没有主见的妈妈不能按照个人的意愿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长,这是自己人生的一大损失;此外,这样的妈妈带出来的孩子也容易没有主见。

 在我三年的育儿经历中,我接触的母亲非常多,我发现遇到的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了孩子后家里容易产生矛盾,尤其是婆媳矛盾最为突出,甚至还遇到过有母女矛盾的,可见育儿的道路是多么不平常。不过,我认为,之所以产生这么多矛盾就是因为大家都太爱孩子的缘故。我不太赞成大家都为孩子做主(当然不是反对民主,如果真能达到意见统一的话肯定是最好的结果),我比较赞成孩子成长中的关乎营养和教育与健康的事最好由一个人做主,而这个人最好是母亲。有的母亲的意见不太容易被家里人接受,所以只要认定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母亲应该坚持到底。

  五、做一个有耐心的母亲
  我们总是一厢情愿不切实际地希望孩子的行为能跟上我们的思路和节拍、能沿着我们预想的方向成长,尽量不出差错、不惹麻烦、不调皮捣蛋,能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或者在做出了淘气的事情、制造了不少的混乱之后能长记xing,犯过的错误不会再犯,也使我们不再将同样的话说第二遍。然而,事实上孩子很难有如此高度的自律xing。他们会不停地弄出一些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恶作剧,或一而再、再而三,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完没了地重复同一个错误。今天我们制止了他的不好行为,明天他却变本加厉地做出更坏的举动,以致我们的忍耐超出了可以承受的限度,大发雷霆,直至声嘶力竭。
  我是一个很xing急的女人,可是有了孩子后我慢慢地知道,也许我们给予创造的最大的财富竟是来自于我们的耐心。今天在公交车上,女儿问了我无数遍同一个问题,她指着车上的拉手问我:“妈妈,这是什么呀?”我告诉她是拉手,而且我还给她讲拉手的作用。可当我讲完后她又继续问,用的是一个字也不差的刚才那句话,我答案依旧。每次我回答完后她都会接着再问,以我们成的人思维来看,就会觉得这孩子有毛病,但是孩子们都是这样的,他们的思维与我们成人的确实不同,就象同一个故事她也可以同时要求我讲上七遍八遍后她仍听得津津有味,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思维来看待孩子,我们应该耐心地陪伴孩子长大。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就是在非常有耐心的母亲的教育下而有众多改变人类历史的发明的。其实,养育宝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CAO练父母耐心的过程。做一个有耐心的母亲吧,不要以为陪伴孩子的时间是浪费,同孩子们一起成长吧!

  六、与孩子平等相处
  孩子的思维与我们成人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应该与我们成人一样被理解与尊重。孩子与大人一样也有自尊心。一个失去自尊心的孩子,往往会丧失信心,感到自卑,从而会产生一被冷落、被歧视的感觉,甚至有的孩子还会产生对立情绪。一个丧失自尊心的孩子,将来长大后也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包括尊重家长及老师。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在教育孩子时,切忌在同事、亲戚或小朋友面前批评、指责孩子,应坚持正面教育,耐心、和蔼地与孩子进行交谈。多肯定孩子的优点,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积极xing、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使他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我们尊重孩子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价值观、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力、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玩耍,也就是学习的方式……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原则,爱而不娇,严而有格,宽松而不放任,自由而不放纵,则是家教的成功之道。所以,完美的母亲应该是一位尊重孩子并与孩子平等相处的母亲。

七、母亲应该是舍得把时间花在孩子身上
  总有人高举“关爱自己”的旗帜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健身、交友、逛街等事情上。我经常遇到一些母亲,孩子也只有几个月那么小,而她们竟然浓装艳抹的,我内心里总是否定这样的母亲。一个几个月孩子的母亲,如果她用心爱孩子陪伴孩子,在生活中(而非工作需要),一般情况下是没有时间对自己的脸“精雕细琢”的。
  有件事情很可笑,我们遇到了太多不亲自带孩子的母亲的同时,我们还会遇到一种人——他们看不起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的母亲,她们对这群母亲的付出颇有微词,觉得她们为了孩子而没有自己的生活。我的职业和生活经历告诉我,在孩子生命早期多为其付出,以后我们可就享福了。孩子的早年我们付出得越多,以后我们就越轻松。我们在孩子成长的关键的前几年多给他们一些时间,以后我们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八、完美的母亲应该有一颗童心
  我发现凡是开宝宝店或开网店卖婴儿用品的人大多都是母亲,她们因为喜欢孩子而爱上了与孩子有关的职业。一个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母亲很容易倒退回自己的童年,比如爱上动画片、爱上玩玩具、爱上玩水,也容易喜欢其他的孩子……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重又找回童心的体现。我认为我们如果有时间我们应该多陪孩子一起玩玩具一起背童谣一起看书一起看电视,我们应该和孩子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与孩子相关的问题。这样,在孩子眼里,我们也是孩子,我们是与他们一样平等的孩子,我们也因此更容易与孩子沟通和相处,因为我们有着相同的童心。

  九、完美的母亲应该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
  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孩子自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道德习惯等非常重要。孩子在人生早期养成的习惯很不容易被改变,尤其是,孩子是学习能力最强的一个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有着我们的影子,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孩子的楷模。
  这一点我做得非常不好,爱睡懒觉,不喜欢收拾,不习惯归位等,我在女儿1岁多时就意识到了我带给女儿的不利影响,尤其是作息时间上,女儿形成的与我一样的规律给我带来了很多麻烦,习惯养成容易要改可就难了,我用近乎一年的时间来纠正女儿的睡眠习惯,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是我付出的努力比我给孩子养也这习惯时付出的多太多。所以我觉得我们养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十、完美的母亲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
  我是一个懒人,懒到曾多年留差不多板寸那样的头发,为的是不用梳头洗头也方便。可是在女儿1岁5个多月时,在一个清晨,当她看到我穿一套白色的衣服从卧室走向客厅的时候,她在离卧室门口比较远的窗台处发现了我,扔下了手里的东西跑过来,站在我的面前,笑着吃惊地对我说:“妈妈好漂亮!”那一刻我感动万分!为了女儿,我要让自己更漂亮。
  疲于应付家庭和单位的琐事,我们很容易成为一个邋遢女人,这样我们就等于在孩子面前自毁形象。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有时也很“虚荣”,他们也希望自己的母亲是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所以我认为,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的“形象工程”。
  当妈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对我们方方面面的要求太高了!不过,做到这么多后,我们不止是一个趋近完美的母亲,我们也一定是个美丽的幸福的女人!
  第七节为孩子付出值得吗?
  用心陪伴孩子的母亲感受应该是相同的:我们很累,有时累得都想哭,但同时,我们越来越爱这个小精灵,是孩子让我们的心灵安宁,是孩子让我们灵魂得到净化,是孩子让我们脱胎换骨复一日地与他一同成长!
  我曾经在一个读书会上看到几个人在聊天,有位女士说,有次她和朋友们一起吃 饭,大概是吃完饭后,其中一位急着回家照顾自己的孩子,她说,他们都无语了。当时我也无语了,人家回去照顾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值得无语的啊?照顾自己的孩子难道是很可笑的事吗?我们是在倡导妇女解放,但好象没有人倡导解放后就不用带孩子了吧。有些人自己对孩子不够负责却对人家用心带孩子的母亲颇有微词说三道四,真是可笑极了。什么时候社会上注重母教了,这个国家才能真正地进步。我想,我们的距离还很远。因为有很多人,还停留在对母爱说三道四的层次上,相较于过去,我们不是进步而是退步了。
  母亲的工作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工作,也是这个社会最为崇高的工作,更是最有创造xing的工作。每一个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母亲,都会在今后的岁月里获得社会和孩子给予的丰厚的爱的利息。
  初为人母的时候,我并没有看过这方面的书,我本能地爱我的女儿,愿意为她不求回报地付出。其实,我也是顶了不小的压力的,来自家庭内部的和朋友的,大家觉得我为孩子付出太多了,以至于自己都累老了都没有自己的生活了。我有些比较好的年长的同事也跟我讲,孩子三岁后你就越来越年轻了,因为孩子入托了不用太CAO心了。相对于前者,我更喜欢后面的话。我不认为我没有自己的生活,陪伴女儿长大,跟随着她的成长而成长——这就是我的生活。诚然,我的生活不可能完全回归于过去,正如我的身材,也没有能力恢复到当姑娘时的模样。如果一个女人,生完孩子几个月后就完全回归以前的生活,也不正常。难道母亲对孩子只是怀孕只是生产这么简单而已?母亲是对孩子一生的不变的承诺,是永远不离不弃,更是年幼时倾心的陪伴!我内心里对女儿承诺,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她6岁前,尤其是3岁前我都会不惜放弃一切地陪伴她,她的健康成长就是我的幸福!
  我经常遇到一些成长得非常好的孩子,我了解到,每一位身心健康的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位肯奉献的母亲,我认识的母亲中有几个已经基本上终生不可能就业了,因为习惯了家里的生活,有的生了一胎又生二胎,还正忙着呢。而有些女人,是典型的女强人,在事业上独挡一面,生完孩子后杀回职场,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带。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我想,这只是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不同而已,快乐与否是个人内心的感受,不是别人主观上臆断的结果。但是,如果孩子一脱离母体,母亲就想当然地与孩子划清了界线,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我相信,所有用心带过孩子的母亲,如果孩子已经到了两三岁,大家应该有所感觉,孩子身上的很多东西会让你看到他未来的模样,尤其是xing格和习惯方面的,我们能感觉到这些品质已经形成了,如果是不好的一面,改起来已经非常困难了——这也就是我关注孩子早年成长经历的原因所在。我经常接触的几位母亲,都在羡慕我现在已经基本上脱手了,羡慕我越来越轻松了。其中有位母亲我们关系很要好,她在孩子八个月时自己出去工作,把孩子交给母亲带,他的孩子跟三月差不多一样大小,如今仍离不开半步,只要不在视之内又哭又闹,安全感没有建立起来,而且在专注力方面也非常差。现在她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了,辞职在家专门带孩子,但形成的东西改起来何其困难!我有个律师朋友,她跟我讲她在女儿小时也付出很多,但现在轻松了,她说的一句“越大越轻松”至今犹言在耳。
  其实,根本无须讨论为孩子付出是否值得的事,这要看你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得到?与孩子锱珠必较,付出一分要收获两分还是什么?如果真的要算,养孩子是件很不划算的事,们无论养孩子花了多少钱和心血,归要结底都是在为国家而养,如果我们把养孩子付出的心血和金钱省下来,那我们的生活说不定会很富足,又有钱又有闲。所以,如果真要计算是否值得,那就不要生,这肯定是最值得的。
  用心陪伴孩子的母亲感受应该是相同的:我们很累,有时累得都想哭,但同时,我们越来越爱这个小精灵,是孩子让我们的心灵安宁,是孩子让我们灵魂得到净化,是孩子让我们脱胎换骨复一日地与他一同成长!是孩子,让女人成为真正的女人真正的母亲,是孩子让父亲成为真正的男人真正的父亲。我毫不怀疑地肯定,没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尽管有人选择丁克,但我更愿意相信,即使有些孩子让父母CAO碎了心,他的父母仍不后悔拥有自己的骨肉!



输入指定颜色的文本输入指定颜色的文本
2012-05-24 11:40:2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96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