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王老虎
王老虎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3936
魅 力 值:1241
龙    币:12956
积    分:10081.7
注册日期:2003-03-27
 
  查看王老虎个人资料   给王老虎发悄悄话   将王老虎加入好友   搜索王老虎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王老虎发送电子邮件      

樊阳:重建的快乐——推荐史金霞《重建师生关系》
(2012-11-24 21:12:38)转载▼标签: 教育重建师生关系樊阳史金霞杂谈 分类: 知我者,自有在:孤儿院里春秋
重建的快乐
——推荐史金霞《重建师生关系》

上海 樊阳

常常羡慕史金霞老师,虽然我知道,她也有自己并不太言说的苦楚,可我每天总被她微博、博客、书籍中与学生的对话深深吸引,被她师生对话中的快乐深深感染!那里有纯真的快乐、有思维的碰撞,有心灵的激荡。所以,她的新作《重建师生关系》问世后,我抱着特别的信任和期待的心情快乐地阅读了两遍。这不仅出自朋友的情谊,出自同为教师的感动,还出自每天都会面对年轻人、孩子的成年人,出自每天需要不断打破各种沉疴、重建各种关系的当代国人的缘故!

重建之意义所在

身处社会转型的大变动时代,一切社会关系都面临转型以至重建的难题。如果借用著名学者傅国涌的话来说,这个时代是一个泛货币化、泛娱乐化、唯本能化的特殊时代。几千年的师道传统早已扭曲,百年来的教育现代化努力也趋变形,几十年的革命话语也失去市场,但是它们都以某种或冠冕堂皇或潜滋暗长的形式渗透在我们教育的血脉里,使我们无所逃避,这又是一个充满喧嚣却又本真失语的时代,但这也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与价值重建的时代!——关键看我们是怨天尤人还是踏实践行,关键看我们以怎样的理念去重新建构!
在诸多需要重建的关系领域中,教育尤其是一个急需重建的残垣断壁,百年多来,关于“朝堂在先,还是课堂在先”“经济先行还是教育先行”的争论不绝于缕,每每都以教育的最终滞后拷问国人。而在教育种种急需重建的建构中,师生关系尤其要紧。因为师生是教育之所以构成的共同主体——从某方面说,家长与孩子也是这一关系的特殊情况,因为家长很多时候是教育者的身份——而正像史金霞老师所言:“一个教师是否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师,首先取决于他的学生观”。学生离教师有多远,教师就离教育有多远!
教育重建的艰难,相信诸位感同身受,我们每天都充塞着对现状的不满,对体制、环境的抱怨,应试、分数、“何为素质”这些词充斥着我们的耳际,但我们是否想过,我们是否依然习惯于“唯上”的思路,眼光只盯着上方,只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一揽子变革,从而让我们不断失去改变的机遇和动力。请让我们的眼光向下,关注我们的大地,关注我们自身,关注我们的学生——他们才是我们一切教育的起点与终点!——而像史金霞和她20年来一批批的学生们那样,从真正的课堂走来,重建了新的师生关系的人们才是我们教育变革、教育重建的生力军!就如史老师所言:“当越来越多的人,拒绝加入绞肉机,那么它就不会成为具有无穷的吞噬生命、热情、美好、梦想动力的永动机了。每个痛恨绞肉机的人,不妨扪心自问:你努力了吗?”——重建师生关系请从这里开始!

重建之快乐所在

重建不是革命,不是推倒重来,重建的快乐也绝不是破怀的癫狂。那是心灵的疗伤,那是温情的哺育。如果想在史老师的书中找到一劳永逸、立竿见影的什么“班主任秘诀”“学生工作技巧”,那是找错了对象。抱着这样思路的教师和家长确实不少,但我想说,我们背离教育本质的时间实在太长太长了!长期习惯“政工”工作的思路,让人们忘记了学生是人,我们也是人,我们的教育是让学生发现自我,唤醒他们的生命感、创造力量和人的价值感。就如史老师书中所言:“教育,并不是要让孩子将来如何成功,而是要提升孩子的生命质量,哪怕他将来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只要他的生命质量是高的,那他也会幸福。生命质量取决于什么?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我认为这是《重建师生关系》一书的灵魂所在,也是史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教育快乐!
快乐来自于史金霞和她的学生们最诚挚的温馨对话。
可以说,本书的作者应是史金霞和她的全体学生们。那些心灵的对白由史老师按“爱”“理解”“对话”“尊重”几个师生关系的关键词为章节,巧妙地串联,构成一个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的美妙乐章。本书第四章讨论的是“尊重在师生关系中的意义”,通过一个个生动和学生交流的案例,史老师讨论了“反省:让尊重成为可能”和“尊重:使师生自由平等”,接着转入“尊重:让师生彼此支撑”,便出现了学生张婧《回忆》片段:“这个时候,她会跟我们倾诉,会跟我们畅谈她的理想,甚至有时也会在我们面前抱怨。我们经验很少,给不了她有价值的建议;我们语言能力远不如她,也给不了她什么安慰;我们没有权力,不能帮她在创业的路上锄荆斩棘。但是,我们愿意做她的倾听者,我们不愿意她在失意或者迷茫的时候感到孤独,她的身后有一大群学生朋友无声地支持她”。我想读到这段文字,不用太多的解说分析,作为教育者的你自然明白了尊重“何以为”和“以何为”的双重问题。这本书中,绝没有板起面孔的说教,却有娓娓道来的师生真情;绝没有看似高深的政教理论,却有生动的案例中画龙点睛的智慧点拨,使你阅读中,既产生豁然开朗的喜悦,又有受益无穷之收获。
快乐还来自于史金霞作为教育者始终秉持的一种对自身的审视,一种尊重生命历史感的做人著述态度。
这种态度让读者迅速走进作者生命的现场,去与她同呼吸、共命运,从而反思自身的生命历程与价值关怀。第一章里“谁在示众”案例,让我们和史老师一起反思自己,反思教师见怪不怪的变相体罚,对师生心灵的双向伤害。第二章里的“我的求学史”,在史老师的成长经历中我们自然领悟到为人父母、为人教师必须思考的命题:“先学会爱,学会尊重和理解,保持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历史感,不要忘记自己曾有过的爱与痛,不要走向自己的反面。而帮助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转变其观念,改变其行动,也是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而“今天,我冤枉了一个班的学生”又让我们反思在中国教师头脑中一直根深蒂固的权力意识,特别是教师在当代教育环境中的弱势心理,更容易滋长对学生的权力泛滥,这恰恰与现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却又是大家习以为常未曾深思的。就这样,在史老师现身说法的一个个案例中,我们发现自我,回归教育的本质,重张生命的风帆!这种快乐,何其动人!

当你展开《重建师生关系》这本书,你会如我一样发现:实际我们就在和史老师及她的学生一起,在这个大变动的时代反思、探索、实践。因为“承认我们生在其中,我们就要用热爱、用智慧、用勇敢,努力让它变得更好一点”(史金霞)而这,才是真正快乐的人生!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我和史老师一样,非常欣赏帕克·帕尔默的这句话。
“与其说教育者应该去培育一个怎样的人,毋宁说教育者应该追求自己做一个怎样的人。”在实践中,史金霞老师也一直秉承她自己这一信念。这,也是读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所在,愿与每一个教育者共勉!

(此文发表于《东方教育时报》)


<重建师生关系>一书当当网购链接:
该网址不再展示

--
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 见我应如是
2013-01-11 11:31:4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750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