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哎呦不错
哎呦不错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3840
魅 力 值:4
龙    币:73937
积    分:27719.1
注册日期:2015-08-12
 
  查看哎呦不错个人资料   给哎呦不错发悄悄话   将哎呦不错加入好友   搜索哎呦不错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哎呦不错发送电子邮件      

“老子有的是钱”!!!孩子被宠坏的5个征兆!
我们小区里一位奶奶,前段时间带孙子出去遛弯。一时没注意,孙子把人家的车给划了,还被车主逮个正着。

  气愤的车主对孩子训了几句,旁边的奶奶不乐意了:“孩子小,不懂事,你至于跟孩子一般见识吗?修修才几个钱?”

  车主一听更生气了,就理论了几句。奶奶也不服软,打电话孩子爸爸:“孩子划了别人一辆破车,那人不依不饶的!太欺负人了!”

  没过多久,孩子爸爸风风火火来了,把刚从银行取的钱扔到车主面前:“你这破车,老子买了!”

  然后从路边捡起砖头,当场把车玻璃砸了,还撂给车主一句话:“我儿子比你这破车金贵!”……


  然而没过多久,他家这熊孩子又闯祸了:

  跟另一个同学一起,把小区路边10多辆车划个遍,其中还有几辆上百万的豪车。要不是被邻居们当场抓住,估计还会有更多车遭殃……

  邻居们威胁要报警,熊孩子他爸才老实了,赔了钱、道了歉,总算把事情敷衍过去了。

  事后,邻居们经常私下里说:这孩子早晚得惯坏了,长大了也是派出所常客,谁家闺女嫁到他家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面对孩子,每一个家庭都倾注了全部的爱与关怀,怕孩子受苦,怕孩子被欺负,怕孩子受委屈;我们以为,给孩子的爱与呵护越多,孩子就能越健康地成长。

  可实际上,“惯子如杀子”,在父母无原则的袒护以及特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肯定不会感激父母,因为父母的关爱对他们来说是“理所应当”,所以就别指望他们能孝顺;


  这样的孩子,将来的夫妻关系容易出问题,因为他们从小就习惯我行我素,不会体谅理解他人;

  这样的孩子,性格蛮横暴躁,违法犯罪的几率也是相当高……

  小时候被宠坏,长大了就是祸害!如果孩子有下面五种情况,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1.对外人发脾气

  当孩子会说“我”这个词的时候,意味着孩子已经具有了“自我意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孩子都会以自我为中心,一旦自己的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哭闹、发脾气。不过大多数孩子都是局限于“窝里横”,虽然偶尔对父母耍耍性子,但在外人面前还是比较收敛的。

  但是,如果孩子对外人都经常耍性子、发脾气的话,可能意味着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有点过度膨胀了。

  这时候,家长就需要反思一下,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对孩子有点过于顺从了。

  2.跟父母谈条件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往往就会萌发“交换观念”,用自己的劳动去跟父母换一些小奖励:“妈妈,我考了100分,你能带我去吃必胜客吗?”“妈妈,我要是好好吃饭的话,一会能让我看会动画片吗?”这是一种很聪明的行为,有付出,有回报。

  但是有的孩子,却发展到了无理谈条件甚至威胁父母的程度:

  “你不给我买玩具,我就摔你的手机!”“你不让我看电视,我就把饭倒地上!”

  这明显就是“强盗逻辑”,不跟你讲道理,反正你必须满足我!也就是说,孩子在试图控制你!如果有这种情况,父母就需要反思一下:

  是不是经常过于轻易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是不是经常用物质诱惑来要求孩子做事情。

  3.拒绝分享

  两三岁的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还是比较正常的,毕竟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中心”观念比较重。但如果孩子到了幼儿园大班甚至小学,仍然不愿意分享的话,就不是什么好苗头了。

  任由孩子发展下去,他不但不跟同学分享,甚至都不跟父母、爷爷奶奶分享。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非常自私,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真心朋友不多。



  4.使唤爷爷奶奶

  平时经常能看到一些孩子对爷爷奶奶吆三喝四:

  “我上学都迟到了,你怎么不早叫我?”“我都等你半天了,怎么才来接我?”“菜这么咸,你老糊涂了么?”……

  一般来说,当孩子尝试着挑战家长权威的时候,一般都是拿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下手的。因为老人往往舍不得训孩子,容易对孩子百依百顺。

  孩子对老人吆三喝四时间长了,“自我中心”的意识会急剧膨胀,变得目无尊长,叛逆难管。等到了青春期,就会很难控制。

  而且,孩子现在对爷爷奶奶的态度,就是将来对年迈的父母的态度。

  5.从来不帮忙做家务

  有些孩子“眼里没活儿”:

  自己书桌乱糟糟的也不知道整理,地板上有一大滩水也不知道拖一拖,妈妈忙着做饭让他帮忙摘菜都不乐意。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父母都会自我安慰:“不愿干就算了,把成绩弄好就行”“现在懒点就懒点吧,长大就好了”……

  但实际上,孩子的责任感和同理心,最早就是通过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建立起来的。

  如果我们因所谓的“爱”而不让孩子参与家务,那孩子的责任感和同理心就得不到健康发展,越长大越不好管教。

  一个完整的家庭一般包含3层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与老人的关系。这3层关系按重要性排列的话:

  首先是夫妻关系,这是新家庭的基础与核心;

  其次是与老人的关系,这代表着对旧家庭的感恩;

  最后才是亲子关系,代表着对未来的期望。

  只有这样,家庭的根基才稳,才能健康运转。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才能学会对父母、对老人的尊重和感恩。

  一个家庭如果把孩子摆在首位,往往会忽略了经营夫妻关系、老人关系,不但容易养出骄纵、叛逆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夫妻矛盾、婆媳矛盾。
2017-04-25 07:47:49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664次    系统提示:此篇文章由"邻友圈"客户端发送,下载邻友圈客户端>>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