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北风啸
北风啸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9009
魅 力 值:12
龙    币:109538
积    分:40471
注册日期:2007-05-18
 
  查看北风啸个人资料   给北风啸发悄悄话   将北风啸加入好友   搜索北风啸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北风啸发送电子邮件      

比宫斗剧还动心眼儿!报培训班成了家长隐私话题

    “我家孩子几乎不去辅导班。”但也许孩子正在家等着“一对一”家教上门;“课堂上的内容就足够了。”但课堂外的内容也不能落下……在家长圈儿,孩子上了几个培训班,在哪儿上课效果更好等等,几乎成了“隐私话题”。一位初一孩子家长直言:“比宫斗剧还动心眼儿,如果不是很熟悉的家长不会讨论太多,甚至跟老师也不会交实底儿。可能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占据分数的优势吧。”

  记者随机采访了42个家庭,孩子最小的上幼儿园大班,最大的初中三年级。超过八成被采访者坦诚,只要上了培训班,就像是走上了“彭罗斯阶梯”,再也走不到尽头。

  恨透培训班 依旧坚持上

  一位海淀区初一学生家长一直对外宣称:“我家的孩子从来不上辅导班,放学就回家。我们追求的是快乐教育。孩子的成绩好,是因为课内理解得好。”

  同班同学的家长一边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一边私下打听到了实情——这位母亲是全职妈妈,一心扑在孩子身上,虽然没有到校外培训机构,但是线上的课一个也没落下。一位东城区初三学生家长说:“孩子上了什么课程,即使是同班学生的家长间也是遮遮掩掩。好不容易提高的分数,谁愿意轻易就跟别人分享经验呢。”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教委向全市中小学生家长下发了一份《告家长书》,开展对每一名学生报班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情况的普查。一位家长在朋友圈无奈地留言:“每个班都是我‘自愿’报的,现在让我‘揭发’培训班,这件事太拧巴了。”

  确实,如果来一次对校外培训机构厌恶程度的评选,恐怕家长们的投票会最踊跃。孙女士是一位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母亲,她说:“恨透了培训班,但是不耽误上。因为别人的孩子都在上。”

  家长不想报 孩子非要学

 “孩子在校外培训机构上数学和物理两门课。我们看他学习太累了,不想让他上,但他主动要求报名。”市民王先生的孩子在通州区一所学校念初二,对于孩子主动要求进步的行为,他分析,“还是竞争原因,希望能有更好的成绩。”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刘先生,也是应孩子要求上了培训班。“科学课和英语课,都是他想上。既然孩子愿意学,作为家长当然愿意了。”

  采访过程中,超过10个家庭明确表示是应孩子需求报了校外培训班。“朋友都学,我也得学”成为孩子们自己加码的最重要理由。一位初中班主任说:“大环境不仅影响家长,更会影响孩子们。现在去校外培训机构的很多学生都是所谓的好学生,目的是保持住自己的成绩优势。还有一些孩子是希望通过提前学,为将来的自己‘减负’。”

 “我最好的朋友周末要去上数学课,我也跟着报了。其实学习效果一般,可是大家都在学,我也不敢松劲儿。”小孟在朝阳区一所普通初中读初二,她说,“我们都憋着劲儿想通过中考去读一所更好的高中,想比别人考得分数高,必须要多学点。”

  只要有市场 机构不会少

  真正缓解校外培训班的“剧场效应”,是要让“观众”心甘情愿地坐下来,且坐得住。一位朝阳区小学生家长说:“小学三年级前不留作业,即使到了高年级很多作业学校也‘不敢’留,要减负。但是到了初中和高中,还是需要靠分说话。所以各年级的教学应该更有效地衔接,有些基础知识就需要通过做题来巩固,靠画小报是实现不了的。老师每天布置一定的作业,既让孩子能巩固课堂知识,也能一定程度缓解家长的焦虑。”

  市民刘先生是两位孩子的父亲,他说:“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必须要给家长上好课,只要有市场,各类以‘提高分数’为目标的校外培训机构就不会减少。”

  对此,市教委表示,将加强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素质教育需求同时,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理念,科学认识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同时,本市还将建立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动态监测机制,争取社会各方支持,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


--
下辈子我还找你,因为除了我,你是最傻的。
2018-12-05 11:28:30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37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