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江南的风
江南的风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2311
魅 力 值:14
龙    币:53546
积    分:20995.2
注册日期:2008-12-17
 
  查看江南的风个人资料   给江南的风发悄悄话   将江南的风加入好友   搜索江南的风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江南的风发送电子邮件      

十万人都在拼的小升初,到底图个啥?

家长熙熙攘攘,皆为小升初往。不知您有没有想过,到底为什么要拼小升初?

有人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无非是上了好初中才能上好高中,上了好高中才能上好大学……如果仔细推敲,会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幼升小并不像小升初一样火爆?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学户籍。学籍是孩子上学的地方,在中关村三小上学则学籍在海淀;户籍是户口本上的地址,地址写太阳宫则户籍在朝阳。户籍是一出生落户就有的,学籍则产生于孩子小学入学。学籍和户籍是孩子升学的重要凭证。

孩子在进行幼升小的时候是没有学籍的,想升学只能靠户籍。这时便有了学区房的概念——按理说每所房子都有相应的小学,但习惯上还是把对应优质小学的房子叫做学区房。小学越是优质,学区房的价格越是爆炸,北五环大三居只能换个北二环老破小……

6a1ee20cc8334472a660f2cd3930dc21.jpeg

跳过小升初再去看中高考,两者都看分啊!幼升小帮不起,中高考帮不了——只能在小升初加把劲儿。什么DZ、MD、KB、MS,什么RDF、BDF、QHF、SSF、国庆、斑点狗,都只是家长努力的冰山一角。

如果说买不起房、帮不上忙是家长学习小升初的起因,那么教育资源不均衡便是家长焦虑小升初的最大帮凶。

1.优质高中区域分布不均

我们先来看看北京“万恶的高考”,我们把录取分数线650分以上的大学定为A类,对应的是985和顶尖211;把录取分数线600分以上的大学定为B类,对应的是其他211。北京18年高考总人数60638人,按照文理3:7来估测,理科考生共42447人,A类率为5.82%,B类率为18.90%。

(向下滑动查看)

这是北京高考的整体情况,那么这些考入A类大学的人都来自哪个区呢?光是海淀占据了高分段的半壁江山,西城则拿到了高分段30%的名额,其他各区的数据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更扎心的是,海淀的参考人数仅占全北京的22%……

怎么这海淀人杰地灵,生出来的娃就比其他区多几根头发?恐怕是因为区内优质高中数量占据了绝对优势。

家长挂在嘴边的是“海淀六小龙”、“西城四金刚”,您可曾听过“东城双骄”、“朝阳三绝”?即使排除掉顶尖高中,海淀和西城的高中还是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认可。

82d54d77f2394506bb282a04cad7fe98.jpeg

海淀的崛起,除了因为AS掀起的鸡血风气之外,本区内大量优质高校资源为学校建设同样贡献不少。当第一波人尝到了甜头,外区的人自然眼红,优质生源进一步向海淀集中。

海淀热潮迟迟不能退烧,于是JW出手中考锁区,小升初也在收紧入口。这不今年学位缺口太大,SD的老师甚至不敢保证外区的孩子能够拿到考试的机会。

然而多年积累的区域差异还是宛如天堑——同在北京,却不同在北京。

2.优质教育资源校际不均

除了教育资源区际不均,校际差距同样巨大。

以海淀为例,可以看到我们常说的“海淀六小龙”,A类比例最高可达26%,最低也有12%。也就是说只要进了六小强,985概率直接翻几倍;如果进了实验班,985只不过是水到渠成。

(向下滑动查看)

而这个关键数据在区重点级别的学校就会迅速下滑到5%以下,只有建华凭借着24、34学制坚挺在6.67%。区重点除了年级最尖端的那波人,想进A类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方面我们赞叹六小强雄厚的实力,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非六小强学生的生存现状。19中、20中,这些听上去还不错的区重点,已然100个人里都出不了1个985……

要知道17年高考的这批孩子是有名额分配的,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较低的中考分数进了好高中。一旦把名额分配/校额到校这些均衡教育资源的政策砍掉,恐怕就不是26%和5%的差距了……

以中考录取分数线来看,只有18%的孩子能进入六小强。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许多孩子就已经被判出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北京孩子的战场在中考,因为中考成绩就决定了高考成绩的80%以上。

3.初中学习环境存在差距

小石头一直说,小升初到最后落了个大派位并不算输,你只是没有赢。只要你的孩子能在普通初中里“出淤泥而不染”,中考拼回来就是了。只是在不同学校“拼”的难度,差异实在太大……

人分17年中考均分510左右,算上体育的40分,就是550。这是个什么概念?北大附的录取分数线也就550分啊……在人均市重点的学校就读,需要您的孩子很拼吗?诚然,部分原因是学校本身就招了一拨顶尖学生,但是学校总体的加工能力是不能否认的。

北达、师达这档,中考均分能去到理工附、交大附;等到中关村中学、20中这档,中考均分只能去个57中……越是排名靠前的初中,成绩的区分度就越大,学校差一名,平均分甚至能差出3-5分。

抛开加工能力来看,生源的差距同样巨大。六小强仍有DZ途径,民办校可以独立招生,老牌区重点却被派位拖住了前进的步伐……

学校和学校的差距,过去是可以用喜报来做估计的。然而今年“十项严禁”一出台,各大初高中的喜报纷纷噤声。曾在今年六月底流传的“名校高考平均分排名”也被十所名校联合声明辟谣。

往后的家长手里掌握的可能是从邻居的大表哥的同事嘴里好不容易问出来的零星消息。

更可怕的是,同事说的还不一定对……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误差,更何况一所学校的全貌怎么可能通过个别家长的体验来反映?

这个时候再回头看文章开始时的题:到底什么要小升初?因为家长不傻。看似随大流的焦虑,其实是为孩子的未来努力铺路。然而随着政策变化,小升初的动作越来越小,拼择校拼不过摇号的机器。

真正的决赛圈在高考,目前更考验家长对于中高考的长期规划。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培养,才是一辈子的事情。

至于怎么长期规划?那就像是医生病历本上的处方,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
是你? 在我紧闭着的心门 打开一道缺口 ? 用你的温柔宁静? 滋润温暖了我? 冰冷干涸的心
2018-12-07 16:59:2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10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