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如儿
如儿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6583
魅 力 值:321
龙    币:95612
积    分:39477.3
注册日期:2003-06-16
 
  查看如儿个人资料   给如儿发悄悄话   将如儿加入好友   搜索如儿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如儿发送电子邮件      

7岁孩子频繁做鬼脸、眨眼睛、清嗓子,知道真相后妈妈痛悔不已……
7岁的男孩,半年前突然开始动不动做鬼脸、眨眼睛、清嗓子。

孩子爸爸发现了不对劲,批评孩子:“不要总是这副鬼样子,难看死了!”

发现自己的警告没用,爸爸开始上手。

他认为孩子纯粹是故意做出那副古怪模样的。

他受不了孩子的“鬼样子”。

一开始他还口头警告孩子“克制自己”。后来,一看见孩子做鬼脸、一听到孩子清嗓子,上去就是一巴掌。

然而,孩子的古怪表现却愈发频繁了。甚至一见到爸爸就忍不住脸部抽动。

直到这时,孩子妈妈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带着孩子去看医生。

先是看中医。

喝了两个月的中药,没用。

后来,听医生的建议,夫妻俩带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

哪知心理医生在跟孩子相处几分钟后,就笑着告诉夫妻俩:孩子没什么大问题,要想孩子的症状得到改善,大人得先治疗。

原来孩子得了一种叫做“抽动症”的病。

不是孩子故意捣蛋。

不管做鬼脸、眨眼睛还是清嗓子,对孩子而言都是不可控的。

症状的初发可能是,孩子的某一次生病、或者家庭关系的紧张,或者父母的严厉训斥。

一旦有抽动的表现,家人对孩子的关注自然增多。

目光是有压力的。

焦虑情绪更是能够快速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传染。

父母的焦虑,父母过度关注带来的压力,会导致孩子更加紧张,抽动也会更加厉害——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得知真相后,孩子的妈妈泪流满面。

今年以来,由于疫情,小小的三口之家经济陡然变紧张。夫妻俩为此时不时争吵。

最初发现孩子有抽动的表现,做母亲的甚至还嫌弃孩子“添乱”。

现在回头看才意识到,紧张的夫妻关系,或许才是孩子抽动的一大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抽动症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

运动性抽动:头面部、颈、肩、躯干以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

发声性抽动: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

感觉性抽动: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觉。

截止目前,该病症的病因并不明确。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早期出现抽动症状以后,选择忽略,并且从调整亲子关系着手,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加放松和和谐的成长环境,那么孩子的症状很快就能自动消失。

那些经常被人们看不上的、甚至盖棺定论了的孩子,或者是“坏孩子”,或者是“笨孩子”,看看有没有办法,去以更少的评判、更多的开放和友善的态度,去了解他们?

你的视角的改变,真的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
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2020-11-30 09:42:51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931次    系统提示:此篇文章由"邻友圈"客户端发送,下载邻友圈客户端>>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