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而退一步讲,即便认识到自己要为这种模式付出一些代价,很多中国人可能也确实更倾向于接受执行更严的防控。 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是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信条,我们中国人是非常惜命的,万一染病,即便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致死,很多人也倾向于规避这个选项。而宁可麻烦一点——尤其是让邻居麻烦一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网络上“测核酸爱好者”这个群体为什么会真实存在的原因。 但即便从“惜命”这个角度来讲,这种算法是否真的明智,其实也是很存疑的。她说,在她所在的那个新移民社区里,很多中国移民的妈妈们不愿意让自己孩子接种疫苗了。因为美加等地的医院,在打某些疫苗之前,会让家长替孩子签一个同意书,同意书上会写上打这种疫苗的“致死率”,明确告诉你有0.00x%的可能性,这针疫苗下去,你孩子会有危险。其实,如果在国内时,如果医院不告诉你这种风险,很多家长可能也就闭眼让孩子打了。但去了加拿大,一看到医院把“致死率”直接写在告知书上,让你亲手签字,虽然只是万分之几的可能,但很多人本能的还是会犹豫、放弃。这就是人性,我们对那些看得见、被明确告知的风险成本要在意的多。好在我那位朋友是学经济的,她总是跟她的朋友普及这样一个常识——如果你选择不打这针疫苗,你孩子将来要付出的风险成本其实更大,只是这个风险成本医院是算不出来、也不会告诉你的。所以只要你自己不犯蠢了,就应该选风险小的那个——哪怕它是写明了的。是的,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每时每刻都需要付出各种风险成本:你出门过马路有一定的风险出车祸,如果买了车、自己开车这个概率更高,如果要坐飞机、公交、地铁、火车等交通工具这个概率又进一步升高。你上班时天天加班熬夜,除了掉头发之外也在隐形的折损你的寿命。甚至你抽烟、喝酒、嚼槟榔,这些被联合国卫生组织认定含有一级致癌物的瘾品、嗜品,除了是个乐子之外,并不会给你带来更多好处,却在显而易见的增加你未来患癌的风险。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没有看到有人为了不出车祸而不出门,为了修身养生而不逛街,烟鬼、酒鬼依然满大街都是,也没听说有人为了不得艾滋病这种理由决定一辈子清心寡欲、不进女色或男色……因为人就是要靠不断付出风险成本活着的,只有愿意付出这些风险成本,我们才能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有工作可以干,才能敢于出门见自己想见的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现代人在选择时,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会看到有些风险被数据化了,并被媒介经常强调、提醒,从而显得非常危险,而另一些风险则没有。于是很容易把人带歪。比如网上现在很多“封控爱好者”大V经常使用的那个话术:他们拿来某个已经对疫情“躺平”的国家的新冠致死率,然后做个简单的小学生乘法算术题,用它乘以中国14亿人口,得出我们一旦“躺平”,就会有几百甚至上千万人死亡,然后问你:“你家人(尤其是老人、孩子)要是的新冠死了,你还会拥护躺平吗?”这个问题,对很多人的杀伤力非常大,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惜命的,尤其珍惜家里老人、孩子的生命,他们这么一问,很多人还真就被忽悠住了。首先,这些大V以某些特殊年代扣帽子的手段,一棍子把所有其反对者都打成了“躺平派”,但事实上,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想的其实不是“彻底躺平”(即便在国外,各国的防疫政策也有差别),我们希望的只是在防疫和生活之间调解到一个合适的点。就像国家刚刚公布的“二十条”一样,反对一刀切、反对层层加码、反对过度,这才是人们的需求。说不同意他们的主张,就是“躺平”,就会全民感染,这话说得很不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