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菁儿
菁儿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378
魅 力 值:474
龙    币:5310
积    分:2781.2
注册日期:2002-01-08
 
  查看菁儿个人资料   给菁儿发悄悄话   将菁儿加入好友   搜索菁儿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菁儿发送电子邮件      

关于李跃儿!不说教育,我的感慨是,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踏踏实实做一件事?
来到李跃儿论坛半年有余,从未以她的朋友的身份发言。
  
  今天,我想说几句话。
  
  我和她认识很久很久了,用大胡子老爹的话说,久得不知道年头了。我们曾经同吃,同住,争吵,辩论,在我的眼里,她是个平常人,有她的优势,有她的缺陷,甚至有她的心理伤痕。
  
  今天看到回龙观争论的贴子。那篇“李跃儿之真伪”,真的让我震惊,差不多就说她是个欺世盗名之徒了。
  
  李跃儿确实不是完人,作为和她多年的朋友,在我眼里,她是优秀的,虽然她的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但我从未预料到,她今天会被人口诛笔伐到如此地步。
  
  说这话的人,你真的了解她吗?你又是从哪里了解的?从什么角度了解的?

据我所知,李跃儿确实从孙瑞雪那里了解了蒙氏,蒙氏为李跃儿真正走进教育打开了一扇窗。这就是她的很多理论与孙瑞雪相似的原因。
  
  李跃儿一本一本地读蒙氏、读弗洛伊德,读其他中外知名教育家的经典书目,后来,她发现只有弄懂皮亚杰才能抓住“什么是孩子”、才能在教育中抓住关键时,便开始了极其艰难的学习皮亚杰的历程。皮亚杰是深奥难懂的,得一句一句地啃。
  
  一次,为了专门阅读皮亚杰,她专门从银川来到了银北,在我这里住了些天。她每天除了必要的吃饭洗漱外,就把自己关在另外一间屋子,边看书边做笔记。
  
  有一天,我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她照例把自己关在另外一个屋里啃那个皮亚杰。我不好打扰她,心里暗想这个人真够可以,一个皮亚杰把她弄得象个苦行僧一样。

  门突然开了,她一脸兴奋地走出来,俨然一副打了胜仗的将军的似的,向我宣布,我弄明白了皮亚杰的什么空间,客体。在孩子身上这种空间和客体的感觉是什么样表现和认知,我看着她两眼放光,又说又比划,心想这家伙哪象什么苦行僧啊,简直象是从皮亚杰那里淘到了狗头金。

  我那时对真正的教育还蒙昧无知,但对她的这种钻研精神非常佩服,我想,这是一个真正做事情的人。


她确实从教二十二年,起初她并没有什么“野心”。只是把自己的业余美术班办好就行。但自从她意识到教育的重要以后。她一直在不知疲累的做着这件事。

  比如:每当自己的美术班开课的时候,她搬一张桌子放在露天,除了给学生上课外,其他的时间一律为家长咨询。为家长答疑,分析每个孩子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努力的方向。

  她随身带着笔记本,上面记着需要找家长的名字,孩子的问题。了解到的情况。下次预约哪几个家长,需要注意哪些孩子等等。

  我曾在李跃儿的教育中心呆过一段时间。亲历了许多事情。下面记录的是一个孩子的问题的处理过程。



(注:这里的“学校”是指孩子上的正规学校,语文、数学老师是那个学校里的老师。而“对话”发生在李跃儿美术班里。当时,李跃儿已经在银川办学,而这个故事发生在宁夏另外一个城市(银北)里。)

  我发现有个脸色发灰、身体瘦弱、走路总是溜着边、一副受过惊吓防备的样子的孩子,还总是回避别人目光。我把对这个孩子的感觉告诉了李跃儿。李想了一下,说叫这个孩子到她这里来一下。下面是这件事情的大概经过。

  李拉起孩子的手,问:你怕不怕这儿的老师?

  孩子回答的声音很小:不怕。同时把脸扭向一边,不看说话的人。

  李搂了一下孩子的肩,说:有没有朋友?老师帮你找一个?

  孩子说:你给我们讲过课。
  
  李:那……你怕不怕学校里的老师?

  孩子点点头。

  李:最怕什么老师?

  孩子:数学。

  李:其实老师(指自己)小时候也怕老师,最怕历史老师,因为那个老师粉笔头很厉害,“啪”地一下打过来,打在脑门上面。

  孩子笑了一下,看了一眼面前的这位老师。

  


  李跃儿叫来孩子的妈妈,以下是她俩的谈话。

  李:你有没有发现你的孩子不快乐?

  妈妈:以前也挺好,以后就不行了。

  李:孩子现在四年级了,说明时间很长了。你们打骂孩子吗?

  妈妈:着急了打骂。

  李:孩子学习好吗?

  妈妈:不好。

  李:你知道孩子有朋友吗?

  妈妈:不知道。

  李:孩子虽然需要物质方面的关心,但精神的关心更加重要。





  说到这里,这位妈妈难过得低下头去。

李跃儿给她写了一纸条。上面写着:

  一、父亲和孩子玩。母亲给孩子关爱。经常拥抱她。争取每晚和孩子在一起。

  二、和孩子一道完成作业,故意犯错让孩子纠正。(李特意给孩子的妈妈举例说明家长怎样故意犯错),和孩子学的比较差的科目的老师多沟通。

  三、了解孩子朋友的情况。

  四、请钟点工保证孩子的吃饭问题。

  妈妈郑重地把条子收好,继续说:我也发现我这个孩子很自卑,不合群,同学和他打打招呼他不吭声。

  李:你可以替孩子说“你好”,孩子会渐渐受你影响的。我们中心的老师见了孩子都是主动问好。不要指责孩子……一会见了你告诉孩子,说老师找妈妈谈是告诉妈妈他最近好多了。

  后来听这个孩子的带班老师说,孩子在教室等的时候非常不安,害怕。





  见情况不明,又找来孩子的父亲。

  父亲:我也发现这个孩子孤独,不愿意说话。

  李: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父亲:应该是从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们给他买了一支新钢笔,怕孩子不珍惜,就说这个钢笔很贵,谎说了价格。孩子也很喜欢这支钢笔。有一次钢笔被同学弄坏了,孩子急了,和同学撕打起来,说我的钢笔很贵,你要给我赔。当时学校老师也来了,自然知道钢笔的价格,就认为孩子是在撒谎。于是,语文老师打了他,数学老师也打他,孩子耳朵被拧肿,耳朵上的皮都被拧掉了。还说要找校长。从那以后,孩子一直闷闷不乐。

  原来是这样!

从那以后,老师们对这个孩子倾注了浓重的情感。再后来,孩子的脸色慢慢开始平和起来……

  当然,调整这样的孩子,不是一日之功。





  每个月开一次家长会,给家长讲解儿童成长机制。回答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

  假期学生放假时老师要集中培训,集中解决老师在上课时存在的问题。讨论教育理念。

  每周上课之前,开一次教师会,听每个上课老师设计的教学计划,课堂步骤。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准备的材料。每个老师都要参加会议,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李跃儿做分析和讲解。

  每周例行汇课,李跃儿针对教学目的和生活主题课对老师们这样强调:

  “教学目的是主线,必须清晰明确,幽默、有趣只是达到目的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还可以是严谨的,还可以是怪诞的,还可以是侃侃而谈的。因人而异。”

  “每一课的教学目的明确清晰,从整体上来讲,才会让学生掌握所有你想输入的概念。每一课都有印象深刻的概念,学生系统化的知识才清晰明确。”

  “否则学生容易概念不清,没有明晰的概念,就象认识左右手一样,你说左手是孔雀,右手是公鸡是有趣,却让孩子最终对左右的概念模糊。”

  “有趣快乐的课堂不一定达到了你的教学目的,但实现了你的目标也就是教学目的的课堂一定是快乐的。”
  
  “生活主题课和技术输入课同样重要,其实技术输入也包含有对学生的审美提升、自信心的建立,课堂活动中的社会性的建立。只是在生活主题课中更加强化。”
  
  “关于故事,如果你真的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打动了学生,将会把一种高贵的人性种子播撒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会唤醒他生命中的高贵感。以后当他抓到一只麻雀或别的小动物,想用泥包起来把它吃掉的时候,他就不会那么残忍地对待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生命,当然包括对人。表层上是表现出善良,但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善良,他是人性的一种升华。你就给孩子建立了一种人文精神。”

  “比如如何敲门,怎样握手,怎样介绍自己。男女同学是不是楚河汉界?怎样算是尊重别人?怎样赢得别人的尊重?出现争执怎么办?我们这里有一对哥俩,弟弟弄破了哥哥的纸,哥哥反手打了弟弟一拳,弟弟愣在那里不知道怎么面对。老师可以马上站出来教孩子处理这样的事情,教孩子赔礼道歉,教孩子尽量减少对别人的损失。点点滴滴,可以教会或者影响孩子的做人。”





  假期学生放假时老师还要集中培训。

  新老师来了要先做助教,听老教师的课,李跃儿要亲自跟着听课并做出详细的笔记分析。一段时间以后,要试讲,讲完再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分析得失。再试讲,直到满意。

  我想,这不是什么“隐瞒一时,骗人一世”的人的态度吧?也不是玩什么“噱头”的态度吧?

更不是什么多收费的理由吧?那时他们收费是每个孩子每月五十元。咨询和培训全是凭心去做!

以上转来的贴子,除第10楼外,其它所有贴子都是在根本不了解李跃儿,也不想了解李跃儿的情况下发的。这让我震惊!北京人,回龙观,文化社区,亲子小屋,让我说什么好呢?因为有关李跃儿的情况,即便不是宁夏人,或者不到宁夏调查,只要看一看她的书,或者到这个网上呆上几个小时,也能了解一个大概,可是他们根本不来了解,也发贴声讨,这算什么事呢?

李跃儿是学美术的。师范毕业工作多年后,她又在西安美院进修二年。
  
  李跃儿曾作为知青下过乡,地点是宁夏陶乐县农场。听和她一起下乡的人说,劳动休息的时候,别人都玩闹。她一个人静坐在田埂上画画,从不间断。
 
  她从十六岁的时候开始画画,二十岁的时候,她背着画架遍访全国一流的画家。她说,要学就要学一流的东西。
  
  九九年她和另外两个学画的学生到宁夏的西吉去写生。我和她们同去。那里是大胡子老爹的故乡。听他家的一个亲戚说,李几次到那里写生,都是冬天,天太冷,她就穿上军大衣,棉鞋,坐在积雪未化的山上一画就是一天。
  
  我们这里有一个小沙湖,前些年没被开发的时候,那里是个非常好的画画的地方,芦苇密密层层,又被小沙丘分隔成一片一片静谧的去处。
  
  水中的鱼儿一会一个鱼跃溅起一圈水波。野鸭也在那里惬意恩爱双双对对游来游去。
  
  尤其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金灿灿的天光铺洒在芦苇和湖面上,极美!
  
  李有段时间把这里当成一个画画的据点。每天骑车一个小时到这里一画就是大半天,风吹日晒,浑然不觉。
自从她接触教育并对此产生兴趣以后,她的那种踏踏实实,契而不舍的精神被从未有过的热情裹挟着,抓住一切机会钻研学习教育理论。观察孩子,约家长谈话。
  
  为了更快更好地掌握每个孩子的问题,更透彻的理解教育理论,她不断地自费请家长到茶楼聊天咨询。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与家长沟通交流。她会和家长争得面红耳赤。走在街上,她会拉住正在打骂孩子的家长,告诉他们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

有一次她和一位家长因为孩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这个家长不服,连夜写了一封长信,第二天特意找到她准备当面交给她。谁知李跃儿一看见她,马上就头天的态度表示道歉,两个人坐下来又一次分析了孩子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结果家长的信一直没有拿出来,事后这位家长很惭愧地向李跃儿坦白了此行是想发泄的。
  
  她曾向我感叹:搞教育,最难的是家长!
  
  家长会问,你们这里教的是什么?素描还是国画?我的孩子学了半天,怎么画什么都不象?李跃儿为什么不亲自上课?我的孩子来这里学了几个星期,为什么还没有大的变化?
  
  为此,李又不厌其烦地为家长讲孩子需要的十个方面的能力,它们是:
  形象思维的能力
  创造能力 
  想象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形象记忆能力
  捕捉心灵感受的能力
  审美欣赏
  人格品味
  与人合作的能力
  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次,她托我在网上帮她查一个人,是北大的一个人类学博士,名叫蔡华。我问她找这个人做什么?她说:在电视上看过一次蔡博士的访谈,他的理念和我极为相似,我要去登门拜访他。
  
  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她和我谈起自己真正进入教育后的感受,她说:“我现在体会到了肖川博士所说的,有一件能让你乐此不疲、乐而忘返、废寝忘食的事情是多么幸福!”  
  
  当时我们是在三楼阳台上,夕阳西下,在她的脸上映出一层柔和的光,我看着她,心里想:这就是。。。人性的光辉。
不 能 离 开 孩 子

  其实,按大胡子老爹的高起点,加上李跃儿多年的教学经验,近几年对教育由理论到实践的探索,还有从中央到地方一些部门或者单位的邀请,李跃儿和大胡子老爹完全可以巡回演讲、写书、出光盘,甚至在网络上运作,养活一家人没问题。不用这样为了孩子去跟家长苦苦较量。

  每次提及这个话题,她都是一个态度,搞教育不能离开孩子。
  
  但这件事情听起来和谈起来确实令人激动,真正做起来却琐碎、乏味、平淡,且需要极大的耐心。
  
  这个孩子哭了,那个孩子被打了,一会要尿尿了,一会又说饿了。家长说我的孩子为什么到你们这里来不如从前了?你们给孩子的营养到底够不够?我的孩子为什么感冒了?。。。。。。

不 能 自 拔  

自从家搬到银川以后,到李跃儿教育中心的孩子由最初的八十多个孩子在短时间内增加到二百多个,还有从永宁、吴忠、青铜峡等远道来的。

  教育已经让她无法自拔也不想自拔。因为她发现有太多的家长和孩子需要帮助。能帮助他们成了她的快乐幸福之源。

  这个时候有个北京的家长打电话让她赶快到北京一趟,说有个孩子已经不行了,无法上学,看到校门就反射性呕吐。

  她到了北京。亲自带这个孩子两个月。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中央电视台的编辑也被她感染,为这个孩子的问题租房,为给孩子支床半夜开着车到一建筑工地偷砖,从家里带来新的被褥陪住。我们后来还为编辑偷砖的事情大笑,也感动。

  李觉得这个孩子如果能脱离原来的生活环境将会更有利于调整。于是与孩子家人商量把孩子带到了宁夏,给孩子联系了学校,见了孩子班级的各科老师,准备把孩子留在自己家中,直到他离开这里也能去上学。

  这个孩子来到了宁夏,在李跃儿家中住了一段时间以后,表示愿意留下来上学。

  后来因他家人意见不统一。与孩子的家长抗争的十分辛苦。

  孩子的妈妈对李跃儿说“李老师,你不能只管孩子,你还要了解我们大人!”

  这个孩子在家中, 他的爸爸、 妈妈、姑姑、姥姥都能成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这句话的反应出的信息是,要想调整好这个孩子,必须要调整好孩子的妈妈,调整好孩子的爸爸,调整好孩子的姑姑,调整好孩子的姥姥。

  孩子被他爸带到了广州。

  这事前后历经好几个月,做了那么大的努力而未果,李跃儿大病一场。那些天见到她脸是灰色的。这件事情成了李跃儿心中的一道伤痕。她担忧这个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

  她说如果有机会,她还要接收这个孩子。

悲 与 喜 

  也许大家想象她是个女强人类型的人。其实不然。

  父亲住院,她要送吃送喝陪住,父母家装修,她要出钱出力。母亲有病,她要安慰,要跑前跑后。

  那些年,一家人聚少离多,大部分家庭重担由李跃儿担当。背孩子去看病、冬天和泥套炉子、秋天买整车的大白菜、周末和节假日则是雷打不动地给学生上课。
  
  我不知道那许多个日夜她是怎么过来的。

  所以,当我看到大胡子老爹在04年4月话题(13楼)“驯养儿子”里根据狐狸的故事改编的那段话,说“她已是泪流满面”,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想,她终于流泪了。悲喜交集。

  同时我也看到,真正的教育不仅让其他人受益,也让李跃儿本人受益,让她的家人、孩子受益。
到 北 京 去
                  
  相对于宁夏来说,北京有更大的空间、更理想的环境、更多的机会、更高层次的交流。加上李跃儿这些年积蓄的能量需要一个更合适的环境来释放。

  几经考察,他们决定到北京去。

  这个决定会让旁观者震惊。北京岂是谁想去就能去的?!
  他们去了。

  然后就是听他们一直在忙、忙、忙。
  我想,在中国,官办教育从场地到资金,从各种必要的手续到师资配备,从社会的认可度到大众心理的习惯性归附,要什么有什么。结果是,人们对教育越来越大的失望。

  民办教育有什么?
  一无所有!
  只有一点和官办教育相同的是,同样或者更多的指责、怀疑、甚至居高临下把人逼进谷底的那种黑云压城的气势。
    
  所以我想她去北京后除了租场地、买教学设备、筹集资金、培训老师,找厨师以外,她尤其要面临更多的来自社会和精神上的压力。

  所幸的是,天通苑的儿童之家终于初见成效,终于看到。。。不敢说是越来越多,而是一个又一个家长的认可。

  有一次,我和大胡子老爹通电话,他在电话里对我说:“。。。我怕跃儿累死了。”

  个中滋味,
  有谁能知?

--
渡水又渡水,看花又看花;春风江上路,何故到君家。
2005-02-02 11:10:1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74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