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haohao
haohao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haohao个人资料   给haohao发悄悄话   将haohao加入好友   搜索haohao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haohao发送电子邮件      

一个妈妈儿时的回忆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但父亲过早从政,因此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他做教师的印象。我的妈妈在一所小学作教导主任。

最早的记忆也许是毛主席去世?也许是在学校打预防针?这两样分不清前后。总之这两件事情都发生在黑黑的屋子里。一个是全屋的人都向毛主席鞠躬,哭泣;一个是我在学校(当时还未上学)被按在桌子上强行接受预防针注射。我痛哭而无助,接受着任人宰割的命运。

我们村子狭长,分为东、西、腰(中)街。我家在腰街。我家后边有一个小山坡,由于石头太多且不平整,盖房子不看好,种地又容易旱,因此就被大家荒废,这成了我们儿时的乐园,有时放露天电影也在这里。每天只要不吃饭,不睡觉,不上课,整个腰街的小孩们(从刚会走路到上高中的学生)就自觉地聚到这块空地,进行各种游戏。女孩主要是跳绳,跳皮筋,藏猫猫,踢毽,编花篮,还有一种“冰棍,化了”的游戏(说白了,就是一种追人游戏)。我的第一颗牙是当时在那玩跳绳时掉的。由于事先大人已发现掉牙征兆,故提醒我,掉牙后,下牙扔到房顶,上牙扔到门槛,这样上下牙就会长的笔直。因此,这颗牙被我郑重其事捡起来,拿回家,扔到了规定的地方。到了吃饭时间,大人们陆续出动,到山坡处喊自家孩子的名字,准能找到。当时还有个深刻的印象是看到17、8岁的高中生们玩,看着她们高大的样子,怔怔地想,我什么时候能长到她们这样大呢?现在我已是17、8岁小孩的阿姨了!岁月无情啊!

我家房后有一小片榆树林,里面有颗小榆树。这颗小树好像天生就是让小孩玩的。长得很矮,偏偏又横出来一个树杈,刚刚让未上学(最大上一、二年级)的我和小同伴们能够爬上去摇晃,且左右摇晃不弯折。这个树杈的皮已被我们玩脱了,但仍毫无怨言地晃荡着我们的欢乐。开春时,我们会撸一些榆树钱回家,放在玉米粥里,纯纯的黄色和嫩嫩的绿色,好看又好吃。

开春了,我们小女孩的事情会多一些,主要是上地剜“想妈菜”(就是野生的蒜)和“亲(音同“寝”)妈菜”。自己去是绝对没意思的,肯定要邀上几个小伙伴,同时比赛看谁挖得多。到了地里,经常是极目四望,看那里野菜多,然后迅速飞奔过去,挥刀狂剜。回来的路上,大家比自己的成果。这时,筐里的野菜基本都蔫了,每个人一定会将筐里的野菜向上抓一抓,显得体积大些。回家后,将菜往盆里一放,倒上水,菜就会慢慢精神起来,一切准备完毕,就等吃饭的时候享用了。

到了夏天,高粱长起来了,谷子也快成熟了。小孩的美味又来了!不论上学还是放学,我和小伙伴有时间就钻进地里,掰高粱杆吃,一种叫“9制2”的高粱的杆水分大,更甜,因此受到我们的摧残更多些。还有一种畸形谷穗,本身已不能结籽,但很好吃。

9月份左右,玉米可以煮了。我们又有了新活动。“偷玉米!”由于我家是非农业,只有两垅口粮地,还要种一些其它的农作物,因此玉米根本不够我们三个孩子解馋的。当时还是生产队,因此我和哥哥大摇大摆地成了两个“小偷”,去生产队里偷玉米。离我家最近的一块地非常适合我俩做这种活动。看青的(守护庄稼的人)将两排相邻的玉米分别向两边倒了倒,中间正好出来一条宽宽的道,直通我家门口。在此,我不想责备我妈的教唆,因为那毕竟是物质极其匮乏的时代。我和哥哥抬个小土篮,装作打草,沿着这条小道走到地的另一头,迅速行动,然后打些草盖在玉米上,实际根本没有盖住,再沿着这条看青的走的路吃力地抬回来。中间也遇到过看青的,我们只是尴尬地看着他,他也是看看土篮里的草,就离开了。回到家,我们迅速将玉米下锅,一顿美味又来了!现在想来,看青的怎能看不出篮里的东西,一篮轻轻的草怎至于两个小孩如此费劲地抬?写到这,我想起街上要饭或偷东西的小孩,他们有罪吗?

妈妈是很能出力的女人。在房前屋后种了许多蔬菜。父亲整天忙于工作,很少照顾家里。蔬菜基本是妈妈料理。刚种下种子或栽下幼苗时,妈妈要挑许多桶水浇园子,经常是把我们的井水压干了,泛出黄黄的泥浆。我们当然也要参加劳动,妈妈的口号是:不劳动者不得食。有一次干活时,我和哥哥不知什么原因打架了,我去告状,妈妈说:“总是你有理!”我很委屈,说:“我就是有理吗!”长大后我发现,我和哥哥在一起,的确他更能让着我。

在我的记忆深处,我家刚刚盖完房子,没有饭桌,在大洗衣盆上盖个盖帘,就是饭桌。没有油,就吃黄豆芽。而我父亲会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们,“一颗黄豆就是一个油加工厂。”我们一顿饭能吃掉许多“油加工厂”,虽然吃饭的速度会很慢。后来我看到我家房山的字,上写:“一九七六年”,那时我4岁。

有时父亲会文绉绉一下:“天将降大事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因此中学学到这篇课文时,竟有一种久慕其名,今日才得以相见的感觉。我至今不太理解他为什么经常说这句话,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说这句话时显然是没有任何前提的,经常是烙着馅饼之类的时候说。这时常说的一句话还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没有任何前提,也没有任何例证,我却牢牢地记住了这两句话。但至今为止,我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从我上小学起,我父亲就给我们定了个锻炼计划:每天早晨在家做一遍广播体操,然后跑到几百米远的一个大坑处,再做一遍广播体操,再跑回来。夏天还可以,到冬天,经常朝霞刚刚升起,外边很少有人,我们就要跑步。在大坑处,看着朝霞诡异的面孔,心中实在是害怕极了。但没有办法,只能壮着胆子做操。也许当时父母发现我的心理状态,会及时告诉我什么是勇敢吧?
2002-12-09 23:15:3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697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