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ying
ying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4232
魅 力 值:716
龙    币:9489
积    分:4897.5
注册日期:2002-04-23
 
  查看ying个人资料   给ying发悄悄话   将ying加入好友   搜索ying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ying发送电子邮件      

三亚回忆(完全版)
年前带着孩子去了三亚,那真是个适合孩子玩儿的地方,不说那些碧水白沙,就是亚龙湾普通的几级台阶、躺椅、树荫、凉亭、石子都能带给孩子无穷的乐趣……,宝宝在三亚的每一天都是充实而快乐的渡过的。

我一路走一路观察,但不会写游记,就说说我有些感悟的几件小事吧。




坐飞机
---------------------------

宝宝是第一次坐飞机,之前的一个晚上,宝宝问我:“妈妈,飞机在那么高的天上飞,咱们怎么上去呀?”我想,宝宝已经在她的小脑袋里预演坐飞机的过程了,但是她卡在怎么上下飞机的环节上了,我就赶快拿个小玩具充当飞机,告诉她:“飞机先停在机场,等我们上去了,才开始起飞的……”。

真到坐飞机的时候了,我相信谨慎的宝宝心里是有些害怕的,因为宝宝有两三次对我说:“妈妈,坐飞机我有点儿害怕”,大概这就是种本能的恐惧吧,我安慰宝宝:“没关系的,妈妈会握着你的小手的”。新奇和快乐很快战胜了恐惧,不一会儿,宝宝就乐呵呵的告诉我:“妈妈,我最喜欢坐飞机了”

起飞和降落的时候,是宝宝最坐不住的时候,因为那时她如果站起来,就可以看见窗外的风景了,而如果她乖乖坐着,小小的她就什么也看不到。为了让她坐着系着安全带,我告诉她那是飞机上的安全规则,必须遵守,如果她不能遵守,以后就不能坐飞机出来旅行了。一开始她觉得还是坐飞机出来旅行比较好,就接受了我的建议,乖乖坐好,后来实在忍不住想看窗外,就说:“下次我不坐飞机了,我就去能走到的三合大厦小游乐场,或者去爸爸开车能去的地方!”,弄得我没主意了,只好在飞行平稳的时候解开安全带,让她看一会儿窗外。而飞机颠簸的时候,当提示系好安全带的铃声响起,宝宝也能配合的坐好,并自己系上安全带。

到了三亚,天已经黑了,但是三亚的天气很暖和,宝宝只穿一件单衣就够了。经过一天的旅行,宝宝一定是对飞机有了自己的体会,一下飞机,她就跑着跳着,两只胳膊伸开,喊着:“小飞机要起飞了!小飞机飞起来了!”

那几天里,连她的衣服,都变成了飞机衣服,就因为衣服上那两个袖子!



在候机室
------------------------------

我们是从北京飞广州,再从广州转机三亚的。两段旅行感受完全不一样,飞广州的那段,周围的旅客还多半是商务人员,飞三亚的,则基本都是扶老携幼的旅行者了。等候三亚的飞机的时候,宝宝在我怀里睡觉,我坐在宽大的落地窗前,静静的看着一架架航班的起落。旁边有两个带小孩的母亲,正拽着孩子看飞机:

“你看,你看,飞机降落了,那个导航车看见了没有?那个黄色的车?就要开了,要带着飞机过来呢。快看快看!”
“看呀,运行李呢!那儿,在那儿呢,快看呀!“
“飞机要走了,快看那个XX车,带个长棒子的,把飞机推走的……”
“这个是737,海航的……”
“加油车来了,加油车来了!”

说实话,我从中学了不少飞行知识,比如飞机降落后是跟着一辆小黄车一直滑行到位置的,这个我以前并不知道,感谢旁边的普及教育者,连我一块儿普及了。但我观察那两个小孩,都是2、3岁左右,他们中的一个总想爬候机室的座椅和小桌子,另一个总想让他妈妈抱着吃东西,他们的注意力并没有在飞机上,他们只是被母亲抓过来,放在窗前,在这个难得的机会下,被母亲们努力灌输着飞机、停机坪、行李车等等词汇。他们的母亲,似乎想把自己多年的旅行经验,在孩子一次乘机中,浓缩给孩子……

这就是大人价值观和孩子价值观冲突的时刻!大人们认为我们花钱花时间出来坐飞机,就得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学习飞机相关的知识;而孩子,只是被他当时所能感受到的事物所吸引,哪怕这事物并不值钱,哪怕这东西本来到处都有,只不过他恰好在那个时刻、那个地点感受到了,他就要他的那个感受,他就要寻着他的那个感受去探索!

快登机了,宝宝也醒来了,我和宝宝也爬着窗户看了一会儿飞机,宝宝就不想看了,要求我抱着她给她读儿歌。我刚开始读,旁边那个翻桌子的小男孩就凑过来了,亮晶晶的眼睛盯着我们的书,脸上微笑着,已经没有了他妈妈拽他的时候的烦躁,我知道,他被儿歌的韵律和我阅读的声调感动了。而小男孩的妈妈,看到孩子的笑脸后,也终于不再揪着孩子去窗边了。



朋友的孩子
--------------------------------

到三亚的第一个晚上,我们和三亚的朋友一家一起吃饭。饭店是在大东海的海湾,据说是三亚吃海鲜的最好的地方,而且餐厅、包房都临海,风景不错。那里的海鲜味道果然很好,干净,价格也不太贵,宝宝很喜欢。

朋友的孩子不到2岁,模样随他漂亮的妈妈和帅气的爸爸,是个非常令人喜爱的小男孩。我们在餐厅坐下不到10分钟,小男孩的妈妈就非常惊讶的对我说:“哎呀,我发现你是真的不管她呀”,她指的是我不管我家宝宝。我看了一眼宝宝,当时她正坐在桌子边儿上啃桌布呢。――这也值得惊讶?

很快,我就体会了她所谓的“管”。整个吃饭的过程中,我听见她和孩子姥姥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管”孩子:

“别站起来,别站起来”
“快吃呀,你看姐姐都吃呢”
“别光吃饭呀,吃点儿菜”
“别动那个,烫着!”
“不能给他,不然他都弄撒了”
“快吃鱼,吃鱼长高高”
“别哭了,你看姐姐都不哭”
“别在地上爬,多脏啊”
……

小孩子说话还说不清楚,但他那略带哭腔的哼哼,他那微微皱着的眉头,让我感到了他的无所适从、他的受挫,我从心底心疼这个小小的孩子,他的要求不被满足、他的愿望不被鼓励,他的能力不被重视!他伸出手来,在他的世界里,他处处碰壁!他母亲和姥姥,对他总是说:“不”!

与这个孩子相对比,宝宝在旁边吃的悠闲自得,宝宝对我说:“妈妈,我要什么就告诉你,你就给我夹”,于是,我就按照宝宝的指示:“妈妈我要虾”,“小贝壳,小贝壳”,给她她要的东西。我也会向她推荐我认为好吃的东西,有时她会接受我的推荐,有时不会。但如果有人不跟她商量就夹什么东西放到她盘子里,她一定尖叫“不要不要”,然后给人家扔回去。――这就是吃东西的自由啊!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的食物,并愉快的享受,这样不好么?为什么要加给孩子那么多限制啊。

几天里跟朋友和她的孩子相处了几次,我发现她们不光限制孩子,还欺骗孩子、吓唬孩子、嘲笑孩子……,总之是怎么打击孩子,怎么来:

欺骗孩子:
“快吃了这口饭,吃了这口饭,我就带你出去玩儿”,等孩子几乎含泪咽下了饭,妈妈放下孩子、放下饭碗,独自出门做自己的事情去了,孩子大哭、尖叫……

吓唬孩子:
“别动,再动叔叔该说了!”
“XXX(孩子父亲的名字)来了,XXX要打了”
“看,警察来了,警察抓人来了”

嘲笑、贬低孩子:
“你看XX,都能帮他妈妈做那么多事儿了,你呢?你呢帮我干啥?”(XX是个8岁的孩子)
“你看姐姐,姐姐说话说的多好,你都说些什么呀?谁也听不懂!”
“你看姐姐,姐姐蹦的多高,你也蹦!你也蹦!”(天哪,差好几个月2岁的孩子,根本不会蹦呀)

除了言语上打击孩子,我了解到她们还会打孩子,我真心疼那个孩子,做为朋友,我想劝劝孩子的母亲,我想说:孩子不听话,孩子脾气拧,都是有原因的……。但朋友的一句话让我什么都说不出了,她是这样说的:“你真的不打孩子吗?我也听说打孩子不好,可是,打真管用啊!有时候怎么都不行,就是打一顿管用!”

于是,我决定闭嘴。但是,为了那个可怜的孩子,我已经买好《爱和自由》、《给孩子自由》,我要给她们寄去,先寄这两本书吧,如果她们能醒悟,孩子就有福了;如果这两本书不能令她们醒悟,估计暂时也就没有希望了。




海滩踏浪
--------------------------------

终于来到三亚的海滩了!真是太美了,从公路下来往海边走,路是铺在海边软软的草坪中的青石板。三亚海边的草坪和北京的不同,那里的草是非常矮小的那种,贴着地皮长,但是非常柔软,走上去是软软的地毯的感觉。而灰色的石板镶嵌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再配上旁边的鲜花、头顶的椰子树、远处的涛声、清新、湿润的空气,让人不由得不心头舒展开来。

小孩子总是最能被美好的景色感染的,宝宝一踏上通往海边的小路,就完全忘我的沉浸在美景中,她沿着石板路蹦跳的走着,一直走到沙滩,脱下鞋子就跟三亚的白沙溶到一起了。

这个季节的三亚,早晚太阳没出来的时候,还有些凉,有海风的时候,会更冷一些,不适合游泳。但是当上午太阳出来的时候,就会非常暖和,中午和下午去游泳一般都没有问题。我和宝宝就在一个中午享受了亚龙湾的海浪。

我们先是追着浪往海里跑,等到浪回来了,我们也就往回跑。这个过程给了孩子无穷的乐趣,我和宝宝就那么一趟一趟的跑啊跑啊,沙滩上一次次的印上了我们大大小小的脚印,海水又一次次的把我们的脚印摸平……

准备去深水里了,宝宝和我双手相握,我把宝宝拎进比她还深的水中,拎着她的手在水中转圈,或者随着海浪上下起伏,等到大浪来了,我们就一起尖叫着回到浅滩,然后,宝宝再一次喊:“去深的地方!去深的地方”,我们就再次牵手走向更深的地方……

亚龙湾真是太美了!能在冬天里享受海水的抚摩也太美了!我或坐或趴在浅滩,让我的身体随着海浪冲向海岸,或者被浪卷回海里,当我被意想不到的海浪覆盖的时候,当我的膝盖被贝壳或珊瑚的碎片刺破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海!




海滩上的贝壳与珊瑚展览馆
-------------------------------

不下海的时候,在沙滩上玩儿点儿什么呢?

想到我们刚参观过贝壳展览馆和蝴蝶展览馆,我建议:“我们在这里建一个‘贝壳与珊瑚展览馆’吧”。对展览馆还保持着清晰的感受和新鲜的认识的宝宝一下子就赞同了我的提议,于是,我在沙滩上规划出一块地方来,一边用手把沙子铺平一边说:“我要先建一个展览柜,待会儿咱们把咱们的展品放在里面展览”,然后,我用沙子做好展柜的边界,展柜就做好了,我就和宝宝开始四处搜索展品。

“我找到了一个展品!”,“我也找到了一个展品!”,“那咱们快把展品放到咱们的展览馆里去吧”,“好,放到展柜上去展览!”

于是,我们把从沙滩上找来的一小块贝壳、或者一小块珊瑚放进我们的“展览柜台”,然后,再出去寻找展品。很快,我们的展柜里摆满了各色展品,我不得不扩建我们的展览馆,以便摆下更多的展品。

“妈妈,我捡到了这个”,宝宝举着一张糖纸,有点儿坏笑的对我说,“哦,一张糖纸”,“妈妈,咱们是贝壳和珊瑚展览,这个不是贝壳也不是珊瑚,所以不能放到咱们的展柜里去”,宝宝一本正经的说,“是啊”。于是,宝宝就放弃那个糖纸,继续去寻找那些美丽的贝壳和珊瑚。

我们的展品之多,展品之美丽,令我非常惊讶。本来看上去什么都没有的沙滩,被我们细细搜索,竟能找到那么多各式各样、色彩艳丽的贝壳和珊瑚,尽管有的贝壳是残缺不全的,尽管贝壳和珊瑚基本都是小小的,但是,欣赏那小小的贝壳上面丰富的色彩、小小珊瑚上的花纹,真是让人感叹自然的造化。而且,就在这看上去什么都没有的沙滩上,竟然蕴藏了那么多美好的小东西,我不由得想到:当我匆匆的在生命中走过的时候,是否就像我曾经匆匆的从海滩上走过?竟忽略了无数美好的事物?

海滩还是那个海滩,如果不做这个“贝壳与珊瑚展览馆”,我决不会知道那白沙中蕴藏着的美丽!




亲戚的孩子
-----------------------

我们是和广州的亲戚一家一块儿去三亚度假的,后来又去亲戚家过的年。亲戚的孩子15岁,上初三了。

据说,劝这个孩子跟大家一起去三亚,颇废了一番功夫,人家孩子不想去。

到了三亚,我家宝宝被周围美景感染着,每天只要醒着有一丝力气就要往外跑,而亲戚的孩子却宁愿在酒店睡觉看电视。我想起那年她们来我家,那个孩子也是这样,不愿出去逛公园,也不愿逛街,就想在家看书看电视。而今的三亚,比起北京,又美丽了千百倍,但是,这个已不能打动她的心。

这使我想到许宜铭先生倡导的热爱生命、生命中的潜能,我觉得,比起三岁半的宝宝,这个十几岁的孩子身上,生命的活力已经不多了。

孩子的父母都是充满爱心、情性很好的教师,只是她们曾经为了维持微薄的糊口的收入,而1岁3个月就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她妈妈描述说:那个幼儿园就是要孩子乖乖坐好,谁乱动的话,是会挨打的……

初三学生的作业真是多呀,孩子出外旅游的时候要做作业,回家过年也是整天闷在屋里做作业。我真的不认为多做作业能够带来更好的成绩,也不认为追求更好的成绩就是这个年龄孩子的最重要的目标,于是,我问:

“你在班里考第几?”
“第五”

我转向孩子父亲说:“如果我是你,我就帮她做作业。如果她考第五,你就得帮她做50%的作业,如果她考第三,你就做80%作业,如果考第十,就做30%,如果十名以下,就不做了。”

我继续设想:“还有具体的细节,所谓50%,只是最高的限制,具体做多少,由孩子自己决定。比如,她觉得今天作业没把握,需要自己一个人全部完成,那就不用你了;而她觉得有把握的作业,则交给她老爸,但最多交出50%。她自己可以利用剩下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比如做课外题、读课外书、出去玩、看电视,怎么都行。”

这个建议得到孩子和她母亲的赞同,我继续引诱孩子:“做作业这个事情,你只能交给你老爸一人,因为承担这个任务的人肯定心有不满,你要是又给你爸分配任务,又给你妈分配任务,他们两个都心存不满,一旦他们联合起来不想干了,你这想法就落空了。所以,一定要联合一个对付另一个……”,哈哈。





做小学教师的夫妻俩
--------------------------

亲戚夫妇两个都是有20年教龄的小学老师,先是在一个西北小镇,十多年前到了广州。

南方的应试教育抓的相当紧,亲戚所在的学校规模也很大,从小学到高中,一个年级通常36个班、38个班,就这样,还经常是招1000人,报名10000人。所有的入学、转学都得通过考试。据说这样选上的孩子确实聪明灵气,老师教起来也不太费劲。只有那个走关系进来的贵族的孩子,在昂贵营养品+老师额外的殷勤照顾下,还是怎么都不行。“他们才都7、8岁呀,灵不灵就差这么多!”,亲戚在感叹孩子天生差异的时候,我却在感叹教育的差异!

我说:“你看到的7、8岁的孩子,怕是已经晚了。那个贵族父母是不是很笨?”
“不是啊,看上去都很聪明的”
“是啊,那他们的孩子怎么就笨呢?孩子的运动能力怕是也不好吧?”
“是,别人一学就会的动作,他学半天也学不会,动作还不协调”
“那就是了,他是怎么长大的?抱大的?”
“嗯,保姆整天背在身上”

显然,过度的呵护,妨碍了孩子正常的成长,我想起李跃儿老师讲过的那个星星,也是个三岁前在妈妈膝盖上被颠大的孩子,还有那个从南方来求助的8岁孩子……,他们成长中错过了什么?


因为亲戚家都是老师,过节的时候常有家长来拜访。亲戚对一个家长的一句话令我一想起来就心痛:“现在的幼儿园教育是失败的!我发现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比不上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上过的学的那些东西只是在前半学期占优势,后面就没后劲儿了!”,中国的幼儿教育啊,你究竟给孩子们了什么?孩子们又错失了什么?

(完)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ying》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
我在该网址不再展示等你
2006-02-10 12:46:57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773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