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逍遥马
逍遥马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3900
魅 力 值:2568
龙    币:12769
积    分:6674.7
注册日期:2002-08-06
 
  查看逍遥马个人资料   给逍遥马发悄悄话   将逍遥马加入好友   搜索逍遥马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逍遥马发送电子邮件      

关注“心理虐待”
朋友的一个三岁孩子,到了游泳池还没有进去,却说水里有蛇,不敢进去,好歹不换衣服,直到妈妈抱进去看完,确认水里没有蛇以后才同意换游泳衣下水。我因此联想到“心理虐待”。

关心孩子爱孩子是做父母的天性,祖父祖母也无一不把孩子当成心肝宝贝,如今打骂孩子的行为已经被幼儿园和决大多数的家长认为是不可取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另外一种伤害,那就是对幼儿的“心理虐待”。

所谓“心理虐待”又称“心灵施暴”,是指那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经常性发生的导致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言行。

镜头一:游戏时,由幼儿报告:“老师,XXX打人!”老师不问青红皂白:“你又打人了,走!到小班去,我们大班不要你了!你看你做过什么好事情!”教师死命的拖着一个孩子往外走。

镜头二:午睡时,XXX小朋友还没睡着。“XXX,怎么又是你,从开学到现在你就没睡着过!”“又动了,怎么你就不能安安分分的躺在床上,老是这样动来动去,难道你有多动症?!”

镜头三:下课后,由于某小朋友在课堂上乱插嘴。“你现在讲吧,给你时间讲!”“不说话了?哑巴了?以后其他小朋友都不要睬他,让他一个人讲好了。”

镜头四:把平常爱动手打人的孩子拉到墙角,让班里其他孩子排队各打他一下,美名其曰:让他尝尝被打的痛苦,“以后你们都别理他!”

镜头五:孩子情绪焦虑,不停地哭泣,“妳要是再哭,我就打电话给妳妈妈!”

镜头六:孩子不停地哭泣,老师把手里的玩具重重地摔在地上,“哭哭,你自己哭吧。”摔手而去。

“你要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来把你叼走了。”“再玩水,小心水里的蛇咬你的手。”“你要再不睡,警察来把你带走。”等等,是很多家庭看护人在无意间吓唬说服孩子的方式。

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上述情况,造成了“心理虐待”。心理虐待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比体罚还要严重。“心理虐待”不仅会给孩子造成认知上的误区,带来不良情绪反应,许多研究还表明:长期遭受心理虐待的儿童更容易误入歧途,产生人格偏差,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心理虐待必须引起幼教工作者以及家庭看护人的重视。

(一) 心理虐待在幼儿教育中的表现。

1、故意疏远、冷落孩子。疏远冷落是一些性格孤僻、能力较差、行为不太符合规范的孩子所经常遭遇的,以致造成对幼儿心理伤害的现象。在幼儿园里,有时候因为家长和老师沟通不畅,家长动不动就找园长,教师被家长提意见提得怕了,“我惹不起还躲得起”,索性对孩子听之任之、不理不睬。遭受老师冷遇的孩子很容易变得敏感和胆小,进而遭遇同伴抵触,影响群体关系,对人格和社会化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威胁恐吓孩子。有一些孩子由于在家庭看护中疏于教导,入园后很难适应群体生活的行为规范,碰到不称职的老师,施以恐吓,“你再不听话,这次春游你就别想去了!”有的教师把孩子拖到另一个班去罚站、亮相或罚睡,另一个班的教师也就很配合的进行现场教育:“看见没有,以后你们不听话,也把你们送到其他班去。”吓得孩子们大气不敢出。久而久之,会形成胆小怕事的性格,压抑其创造性。虽然教师把他们管住了,但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负面影响。楼上琪琪3岁,见着保安就绕道走,或者干脆要抱着,因为奶奶经常说:“不听话,保安叔叔就来把你撵出小区,不让你在这里住了。”造成孩子对于保安的畏惧,而这种畏惧很明显的是认知错误。

3、武断夸大、爱算旧帐。有些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一些状况时,往往运用头脑中已有的模式去武断评判,可谓“对人不对事”。又如镜头二,教师明显夸大,从开学到现在孩子怎么会一天都没睡着过呢。“这次你又打人了,上次你踢小朋友的事还没解决呢!……”这些做法极大的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进取心,使孩子自暴自弃,本来存有的悔改之意也就荡然无存了。

4、缺乏鼓励、故意贬低孩子的能力。“老师我想帮你做事。”孩子兴高采烈的说。“你?不行!”孩子黯然低头离去。“妈妈,我来洗衣吧。”“行了行了,别添乱了,一边呆着去。”“学了这么久,你还不会?真是榆木脑袋!”诸如此类的语言会极大的挫伤孩子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其心理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二) 造成幼儿心理虐待的原因。

为什么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着心理虐待现象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1、看护人还根本未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是在对幼儿实施“心理虐待”。他们没有将管教和虐待区分开来。

2、看护人忽略了幼儿的自尊极其独立的人格。有些看护人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更没有人格、尊严可言,所以在对幼儿的态度上很随便,想说什么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不考虑后果。

3、教育方法不科学。有的看护人认为自己对幼儿不体罚、不谩骂,觉得自己做的无可厚非,殊不知,“心理虐待”是更为严重的教育误区。


4、看护人的情绪宣泄不当。使幼儿成为自己的“出气筒”

(三) 解决对幼儿心理虐待的方法。

要使看护人走出心理虐待这一误区,需要解决一下问题:

1、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主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要尊重幼儿,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幼儿。纠正认知上的偏差,认识心理虐待的严重后果。

2、看护人要加强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要善于预测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无法控制的时候应避免和孩子相处。

3 良好的家园沟通,避免孩子因为家长和老师关系僵硬遭到不公正的待遇;

4、发挥群体监督作用。当一个教师或者一个家庭成员对幼儿实施心理虐待时,其他人不应该保持沉默或随声附和,而应干预和制止,这样一方面可使施虐的人有所收敛和改变。另一方面使幼儿明白并非所有的人都不喜欢我,降低被拒绝的感觉,同时降低心理伤害的程度。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逍遥马》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
看管好我们的心。
2006-03-12 16:13:3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316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