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聚龙泽》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摄会注意好
摄会注意好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8758
魅 力 值:2029
龙    币:1283
积    分:4902.6
注册日期:2009-08-10
 
  查看摄会注意好个人资料   给摄会注意好发悄悄话   将摄会注意好加入好友   搜索摄会注意好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摄会注意好发送电子邮件      

流水丽江……………………
  《嘀嗒》 - 演唱:丽江歌手,侃侃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时针它不停在转动   时针它不停在转动   寂寞的夜和谁说话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伤心的泪儿谁来擦   小雨她拍打着水花   伤心的泪儿谁来擦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是不是还会牵挂他   是不是还会牵挂他   整理好心情再出发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有几滴眼泪已落下   有几滴眼泪已落下   还会有人把你牵挂

(强烈推荐您打开帖子最下面的这首歌曲,让歌声伴您一路漫游……)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位于东经100度25分,北纬 26度86分,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 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10多万人。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其中纳西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7.7%。

  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曾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 湾而得名。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窄窄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人文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遥远年代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哼着一首叫纳西净地的歌曲,吟唱着心中的净地,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这是丽江古城的入口处,牌坊的左右两边分别有两条小街,实际上是沿一条小溪而建的,那就是著名的酒吧街



牌坊左侧就是一个小迎客广场,配有各种服务项目



小广场的右边就是进入古城的主街了,基本都是新建的仿古商铺,印象不好



大水车哗哗的转着



进入酒吧街,白天非常的安静,可到了夜晚就不是这样了



水边老树桩花盆随处可见,给人的感觉那么亲切



提示牌也很精致



吧女悠然倚坐窗台



几乎所有的装饰都使用古老的树桩,给人一种温暖



满街的纳西族象形文字尤如天书



洁净的天空、洁净的阳光



晚上是这样的



岔路小街很有意思,不可忽略



每个茶馆、饭店、咖啡店基本都依水而建,都能听到悦耳的水声



后院角落更加惬意



七一街小店比较多,一直走就能找到木府了



“木府”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纳西民族首领木氏自元朝(1253) 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仪“而著称。



随意摆放的花植,感觉就象到了自己家的后院



去往文昌客的山路上,能看到古城全貌



路边有一排观光酒吧,老板热情的邀请我进去拍摄,虽然门口写着“观光收费”



水边饮茶观鱼是什么感觉?



还是那个水边



这座石桥是个别致的风景,路过的每个人都会在此小憩一下,看一下水路的鱼,河岸的花,听听酒吧飘出的歌声



桥下看它是这样子的



离他不远有一座木桥,也很有韵味,很多人喜欢坐在那上面



岸边鲜花盛开、争奇斗艳



大街小巷水果摊上卖的基本都是自家院落中摘的



岔路深处,一个土坯房吸引了我,里面有几位哥们边弹边唱《我在丽江等着你》,合声优美。推开半掩的院门,老木鲜花、土墙灰瓦,歌者向我点头致意继续吟唱,我也就随意而坐,歇息听歌。



坐在那儿



处处景致



当地老房子都是木质结构,外围土墙,历经地震后整体不倒,墙向外塌,故伤亡较少



“樱花屋”,这是一家很有特色的酒吧,墙上布满了客人酒后留言,在大理我也看到了

  樱花屋 1996年,古城里有了第一家可以让旅行者落脚的酒吧--“樱花屋”。它位于古城新华街翠文段123号。小店的特色饮食韩式烧烤、石头饭、日本料理等,加上牟鑫先生的精明干练,韩国太太金明爱女士待人接物的娴熟得体和手绘的酒吧广告地图,一时成为古城中街谈巷议的新闻。如今樱花屋已增加了两间店面,一间酒吧和一间西餐厅。服务员统一的粉色服装和头巾,在林立的酒吧里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他们的口号是:全世界喜欢泡吧的人联合起来!爱音乐的人大团结!

  “樱花屋”里面最有特色的就是那些客人酒后留下的“樱花屋语录”



坐在这里边吃边拍下了这张照片,就在木府大门左侧



转过那个弯发现这边饭店特别多



家家户户都以木板桥连接外面,但感觉这应该是他们的后墙,原本只是为生活用水方便临水而建,现在全部打开倒成了一道风景线



酒吧街建于山坡,小溪两岸的房子地基高度相差很大,十几米的距离却是“低头不见抬头见”



古城最著名的“四方街”,其实是个宽50长100米的小广场,其他街巷以此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是古城的“交通枢纽”和“聚集中心”



又是一个喜爱音乐的朋友



看这儿的水有多清?喝一口,真的很甜很爽!用自己的水杯打些泉水吧,走一路凉一路



从街里向北望,直接能看到美丽的玉龙雪山



当地人家里有丧,都会贴上对联以表哀思,并提示访客



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酒吧服务员



木雕木刻随处可见



这种粗大的镂空树桩基本当作木桥栏杆及装饰,但你知道它原来是做什么用的吗?



纳西族的建筑大多都是木质楼房



做摄影模特的“羊人”



石块土坯木材灰瓦,纯天然材料的建筑已经不多了



从街里向北望,直接能看到美丽的玉龙雪山



四方街东侧,那两排遮阳伞在卫星地图上看的一清二楚



全木质建筑,雕梁画栋



小桥流水,树影婆娑,枯木石板,曲径通幽



“千里走单骑”酒吧,位于四方街广场旁边的一个幽静小巷之内,于2007年8月底在原址大规模扩大重建,是丽江古城中心区少数特色五星级客栈之一



很多港澳台大陆名人来过此处



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



著名的“桃花岛”酒吧,这是他们开在山腰的一处,身处这里可以遥望古城全景,这是向左望目光所及。



得到“桃花岛”老板的邀请,享受了璀灿夜光、缭绕歌声、晚风轻拂,没有山下酒吧街的嘈杂,宛如真的来到人间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向右望后面的山坡就是狮子山公园



这次丽江行,我是晚上到的,安顿下来后已是深夜,第一张照片就是著名的四方街夜景



四方街东边尽头,有两条巷子,左边就是“五一街”,凌晨无人的小巷子印象太深了!



月光下的小桥与日间另有一番感觉



第一晚我是住在“七一街”的一个客栈(次日我搬到山上),当然同样忘不了。它位于四方街东侧的右边。



在黑暗无人的巷子里转,最好不要单独行动,尤其是女人,不然流浪猫狗及摇晃的路灯也吓瘫你



次日晚上,我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逛夜景,走到古城的入口,从标志性的大水车开始拍起



奇怪的是这个两个巨大的水车毫无规律的走走停停



古城入口左侧广场边有个许愿亭,花钱买块牌子,把心愿写好挂上



“一米阳光”酒吧也是著名的几家酒吧之一。之所以说是几家,是因为这条街虽然数百米长,但酒吧却只有几家,每家都身首相连、连绵不断



它们的规模都相当的大



走在这条街上,你需要有坚强的耳膜和意志来抵抗噪音与诱惑,好在我的注意力只在色彩、形状上。



“桃花岛”酒吧(客栈)是丽江古城内具有纳西民居外观、房间内饰按星标准配置、真正具有小桥流水环绕的古城客栈。



处在半山腰的文昌阁



与朋友在这儿吃了一顿,呵呵,有点贵



还记得那个双孔石桥吗?晚上是这样





(此文由摄会注意好在2010-05-24 12:16:22编辑过)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摄会注意好》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


  放大欣赏

浏览丽江照片:
http://bbs.hlgnet.net/showid.php?page=14&boardid=13&rid=19649352&theid=19649352&up=0&bbscate=0&go=10&ms=17064
2010-05-24 01:03:07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9220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