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务讨论》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回龙观第一疯
回龙观第一疯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7260
魅 力 值:3494
龙    币:26262
积    分:16529.6
注册日期:2003-05-17
 
  查看回龙观第一疯个人资料   给回龙观第一疯发悄悄话   将回龙观第一疯加入好友   搜索回龙观第一疯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回龙观第一疯发送电子邮件      

不好意思,我投了一张反对票,原因如下。请别生气,咱们都是就事论事,为的是让回龙观网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呵呵
从楼主以往在乐园和站务里发的帖子可以看出来,你对于不同意见的包容性不够强,看到别人的不同意见的帖子经常显得十分冲动焦躁,立刻进行反驳。。。。。。我觉得,对于一个普通zz,这样子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想做一个斑竹,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了。斑竹,首先是为大家服务的,遇到矛盾冲突应当从客观事实的角度去排解和处理,而不是自己捋胳膊挽袖子的冲上去争辩理论一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并没有什么绝对的正确错误之分,可以从不同角度立场得出不同的结果来,而且网上争论的结果往往是“没有结果”,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反倒伤害了网友间的友情,在这种特殊的场合,斑竹一般应该持相对中立的立场,甚至说句可能有点偏颇的话就是“重在掺和”。


下面部分摘自刘心武在央视百家讲坛的《揭密红楼》,虽然我并不同意和接受刘心武对于红楼梦的诠释,认为其中有相当的部分属于他的很牵强的臆测,但我很欣赏他对于不同质疑声音的观点:

“有的红迷朋友质问我,你为什么总讲些过场戏啊,你讲的那些情节,往往是在看书的时候,我匆匆翻过去的,有的地方简直就直接跳过去,不看那个,看下头,看贾宝玉跟林黛玉又怎么样了,关心的是究竟贾宝玉后来娶了谁,他怎么当的和尚,总之,关心的是《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大主干,大脉络。各人有各人的读书角度,读书习惯,您那么读《红楼梦》,我觉得也是一种读法,我也很尊重,说真的我一点也不想干预,更谈不到批评了。我只不过是想告诉您,我有我的读法,您可听可不听,如果您听了两耳朵,觉得我的读法虽然让您吃惊,但也还有趣;您不赞同,但在多元存在的社会里,我们互相容忍,又从互相容忍,进一步,到互相听听,了解了解跟自己不一样的人与事,不一样的读书方式,不一样的读《红楼梦》的角度,增加些见闻,聊备参考,那不也挺好吗”

“蔡元培,大家知道吧,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的校长,这是一个大学问家,也是红学当中一个流派叫索隐派的代表性人物,著有《石头记索隐》。1927年有位叫寿鹏飞的写了本《红楼梦本事辨证》,请他给写序,他并不同意寿鹏飞的很多观点,但他欣然接受邀请,写了非常精彩的序,他的序里有八个字,非常好,他说什么呢?他说“多歧为贵,不取苟同”。歧是分歧的歧,多歧就是出现了很多分歧,出现了争论,出现了不同意见,出现了你觉得是逆耳的、耸人听闻的意见,或者是觉得很刺激性的意见,或者你觉得人家是外行,你觉得人家那个是不该说的话,人家发表那个意见了,在学术领域里面,在学术空间里面,出现了很多的歧异,出现了很多争论,应该怎么看待?蔡元培,蔡先贤告诉我们,“多歧为贵”。求之不得啊,非常宝贵啊,千金难求一个不同的意见啊,你看人家的学术襟怀。他后半句又说得好,多歧为贵也不能这样过分:听这个说有道理有道理,听那个说不错不错,你怎么能这样呢,他说还应该“不取苟同”。在多歧、多分歧的情况下,你应该取一个什么态度呢?不要轻易地去听取别人意见,同意别人意见。不要苟同,苟同就是勉强地去同意别人的意见,不要那样做,你要有学术骨气,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清代袁枚有两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说得多好啊,“苔花如米小”,你也可以学牡丹开啊。何况你还不是苔花,可能比牡丹低级一点,你可能是喇叭花,你也可以开放你自己,是不是?正是在我前面所描述的红学百年发展的浪潮当中,积累的成绩当中,我形成了自己的思路,我从一个觉得很卑微,不敢来谈红学的人,变成一个理直气壮进入这样一个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来大谈红学的一个爱好者,就是因为受到了前辈的红学研究的激励,受到了像蔡先生这样的博大学术襟怀的感染,从而进入到这个领域来的。”


对刘研究红楼梦的相关评价:
刘心武拒绝学者垄断红学
对于眼下众多的业余研究红学者,刘心武说,红学研究应该是一个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谁也不应该声称关于《红楼梦》的阐释独他正确,更不能压制封杀不同的观点,要允许不同的见解发表出来。
  据了解,年初应央视《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刘心武录制了大型系列节目《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刘心武用探佚的方式,宣讲自己的研究成果,如秦可卿身份、元春死亡、妙玉情爱之谜,以及王熙凤与巧姐之谜、曹雪芹写书之谜等,环环相扣的情节如同一部侦探小说。刘心武说,《百家讲坛》限于每集容量,不得不删掉一些必要的论证、事例和逻辑过渡等,疏漏在所难免。“而在此次出版的书中,我将一些因节目时间限制而删掉的内容补充了进去,并对演讲口误一一做了更正补救。”
  尽管研究《红楼梦》长达十余年,而且开创了红学研究的一个新分支———秦学,但刘心武并不认为自己就成了红学专家,“不敢称‘家’,算是一个平民红学研究者吧。我不是红学研究机构的成员,也跟红楼梦学会没关系,甚至在个别红学权威看来,我在红楼梦研究方面是没有发言权的,我的全部论说都是外行话。”刘心武说:“但红学作为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我不能因为不是红学家的身份就对《红楼梦》不问不理,‘多歧为贵,不取苟同。’在我看来,谁也不应该声称关于《红楼梦》的阐释非学者不可为,只有学者才正确,更不能压制封杀不同的观点,要打破机构和权威的垄断,允许外行的人说话,要让那些哪怕是最刺耳的不同见解发表出来。”
  相对于另外许多平民红学研究者,刘心武认为,他毕竟算是一个有知名度的作家,在设法发表关于红学的“外行话”方面,跟他们比有一定的优势。“我知道现在许多平民红学研究者非常地受压抑,因为他们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很难发表出来。”

--
[upload=gif]https://upload4.hlgnet.com/bbsupfile/2012/2012-11-19/20121119221727_22.gif[/upload]
2005-09-01 12:57:43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08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