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龙在田
龙在田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5874
魅 力 值:722
龙    币:11208
积    分:6073
注册日期:2006-03-23
 
  查看龙在田个人资料   给龙在田发悄悄话   将龙在田加入好友   搜索龙在田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龙在田发送电子邮件      

浅析:“丈夫拒签字 孕妇难产亡”悲剧
晚上在cctv-4的节目中第一次了解了这件最近在网络上讨论厉害的事件。起初在中华网看到这件事的消息,网民反映强烈,记得在不到半天时间内就有数万的浏览量和数以百计的评论,我当时的反应是不理解和一定的气愤,不理解为什么在这种开放、医疗水平较高的社会还会发生这种悲剧,不理解一个丈夫为什么会拒签字让妻子失去抢救的机会,不理解为什么医院“见死不救”,反正当时看了标题就有点闹心没继续看下去了。只是今天刚好打开电视就看是讲这件事的,所以也就顺便了解。
看了前面一大段,还是不大理解,直到播放最后的肖某和妻子的母亲吵闹的那段录像和主持人最后引用一位媒体记者的评论,我才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
我想矛盾来自几方面:第一是所见所想不同,产生矛盾;第二是知识水平不同,引发的矛盾;第三是较为根本的,即心理状态不同;第四是经历不同,经济、见识等背景不同。
前两个是报纸、电视报道主要提到的,而深层次的原因好像被好多人忽略,但是因为我自己也曾经历过心理上的巨大转折,所以对第三点尤为敏感察觉。况且,每一个心理状态总有它的背景,因果联系无处不在!
先分析第一点。
从央视的节目可以看到,当时在场的《检查日报》记者、该病房其他人、发言的副院长等,都无一例外地从外部来“客观”观察、思考、和评论这件事。记者和病房其他人,看到的是肖某坚决拒签,而且是在医院多方努力劝解、记者等人提出愿意捐款协助的情况下,肖某仍然拒签的,只是一直哭和不合作。记者、副院长等人所见是肖某的外在表现,他们所想的也是从一个清醒的人应该有的正常反应来衡量。所以他们都不理解,我们初看的时候也不理解,连该病房老人的一句话"如果不是在治疗着,我就想揍他"。
而肖某所见的和所想的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后来和妻子母亲见面时接受采访时说的话了解到。他所见的是医生“压”他妻子肚子,所见的是医生不听他的要求“呼吸科”而是告诉他要到“妇产科”让她妻子接受剖腹手术,所见的是医生冬天让其妻子裸着接受检查,所想的是医生不听他要求,反而升级为妇产科手术,冬天反而让病人裸检,想的是医生这样做是故意伤害甚至杀害他的妻子,而且他一直都在想这些问题,可能还在想怎么应付医生的“无理要求”,怎么改回到“呼吸科”治疗去,就算别人借钱了他还得还,还了就负债、就没有钱第二胎了,生活更加沉重了,... ...。所以双方的所关注的“见”有多大的差异,所想的有多大差异,一目了然了。所以报道中、现场,就出现各说各的所“见”所“想”,但是都没走出自己的框子了去,都在自己的逻辑思维里打转。
再来分析第二点。这个在中国经济网转述东方网的报道里提到“肖志军毕竟是初中毕业生”,这个就说明一点:即双方的知识水平有相当差距。分析这点,只想说明一个观点,就是知识的缺乏让肖某对医生的做法产生了误解,对妻子的病情产生了错判!!!这个是物理上的、认识上的导致悲剧的根本原因之一(心理是另一个)。从他事前事后的话语、表现、录像中可以明确,他是爱她妻子的。但是悲剧又怎会发生呢?原因就是他对医生检查、抢救其妻子的做法和程序不理解,由此产生错判、产生怀疑、产生抗拒心理!!!
分析更深层次的另一方面,也是被众多读者、观众、听众所忽略的,就是心理层面的原因。之所以容易忽略,是因为人们的心理常常是单一状态的,举个例子,一个开心的人、没有伤痛背景的人,是不会想到“伤感”这一事物的,所以有句话叫“快乐中的人永远理解不了别人的伤感”。
我们知道他出身农民、初中毕业,跑到大城市北京去生活,这些让他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个我想城里的人一般想象不到,我也是在大学里接触一些来自城外的朋友同学,听他们说话感受他们从而了解的,这个心理压力肯定有,而且他初中文化社会生存的压力更大,另一方面他经济条件差,究竟多槽糕我没看到报道中有明确列举,但估计应该属于农民工一级的。这些物质上的形成的社会压力,很自然地会形成心理上的巨大阴影和压力,这个对一个人的思维判断是有很大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的,我们正常情况下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的一个签字,在他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各种各样的思想障碍,这是一种惯性,一种心理惯性。一个富翁不会为了一个货品的稍微升价而烦恼,而一个草根阶层的人或者老太就很可能会斟酌考量一会才能做出是否购买的决定,惯性上无论涨价多少,后者都会很敏感。道理类似地,在物质上的障碍(第二点提到),在压力、消极心理的惯性下,有这样背景的人很可能就会陷入思维矛盾的斗争当中。注意是“斗争”,如果他是不爱妻子的,故意让他死的,就没有痛苦的斗争,如果他是爱妻子的,但在物质和心理的障碍下,就会产生激烈的斗争,而陷于“斗争”中的人会忘乎所以!!会在自己的思维斗争中一直打转。
从后阶段的录像,可以看到肖某说到,他的确是那段时间一直在想医生的“怪”处理,一直在想医生这么处理是故意害他妻子的,一直在为怎样对付医生的要求而想着,而之前的录像反映他在过程中也思考着签字后手术后的经济问题。所以说,他根本没有静心思考过抢救这一事,一直在不信任医生、在妻子生病前后的种种事情、压力下纠缠思维“斗争”着。!!!当然,医生当时一开始有没有静心、详细跟他解释他妻子的病情、需要的手术急救的原因和迫切性、检查的程序必要性和科学性等有关信息,这个也较为关键,因为他无知不了解,但是如果一开始医生能够让他理解明白清楚的话,他就不会陷入误解、陷入思维的“斗争”当中,而不能自拔。!!!
总而言之第三点要说的是,他的异常反应是有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影响的,具体影响在上面分析了。
第四点,是经历不同、个人的背景不同,还和社会因素有关。
他和他的妻子在从农村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过程中、在城中生活中经历过什么的艰辛和磨难?是什么原因造成他妻子生病的?生病后又经过多长时间、什么事才去医院的?(因为刚生病或者预早到医院肯定不会严重到需要抢救的地步)对于这些我们都了解不够,只关注了事件本身,而对事件背景关注不够,而历史告诉我们往往背景能解开很多深层的谜底,因为因果的联系无处不在!有时在“果”那里打转是没有用的,也是不好使的,听过上海有句话叫“杀根”,意思就是从根本着手解决。
对于经历和背景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前面几点已经有所分析,这里不能忽视一点,他和他妻子很可能是忍了、拖了很长时间才去医院的,他们很可能是担心医药费问题,所以拖到这么严重的地步才去求医,试想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用得及抢救性手术(那些医生又不是变态的),就算到了医院对峙一天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就是他妻子的柄拖得厉害了才去治,当然这可能双方习惯于那么做节省钱才那么做的(除非肖某是独自决定暂缓求医的,如果这样就太无知和无耻了)。
这就折射出社会的因素:
第一个,医疗制度和医疗费用是不是存在缺陷和问题,引致让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到异乡打工的农民工有求医困难和恐惧心理。
第二个,是不是应该修改相关法律,让医院、医生在类似的紧急情况下有权“特事特办”来抢救病人,而不是非得家属签字才行,因为敢保证当事在场的亲属头脑清醒、或者不出思维障碍吗?这次就是一个凸显有关法规漏洞的悲剧。
第三,是不是应该多做科普,科技上的要做,而民生医疗方面的也要做,而且可能更需要去做。央视的《忏悔录》节目反映了一些因为无知而犯罪害己害了家人还了别人的罪犯,他们获得了法律、道德等知识、良知后的忏悔。而这个事件也从侧面反映了对医疗知识的无知,也会害人害己,造成错判、造成悲剧。

这样的悲剧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深入思考,以杜绝隐患,悲剧发生一次就够了,不要让它再发生了!!!

--
只会工作的野猪......

证明:
因为:
人= 吃饭+睡觉+上班+玩
猪= 吃饭+睡觉
所以:
人=猪+上班+玩
即:
人-玩=猪+上班
结论:
不懂玩的人=会上班的猪
2007-11-27 09:39:07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80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