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四处游荡的大灰狼
四处游荡的大灰狼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35142
魅 力 值:1235
龙    币:20631
积    分:20863.6
注册日期:2004-04-07
 
  查看四处游荡的大灰狼个人资料   给四处游荡的大灰狼发悄悄话   将四处游荡的大灰狼加入好友   搜索四处游荡的大灰狼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四处游荡的大灰狼发送电子邮件      

俄罗斯侦察兵回忆车臣战争 (上)
师长忘记炮火支援 武器精良不能大意
  俄罗斯《军事史料研究》3月号刊登了前俄军总参谋部军官特里耶夫斯基的长篇回忆文章,介绍了他奉命率领俄军总参情报局(格鲁乌)侦察兵分队参加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的亲身经历。这支以一当十的精英部队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先后被来回提供给3个俄军主力师使用,多次帮助主力部队化险为夷。
  但在这场“拿生命当儿戏的战争”(作者语)中,严重轻敌、精神松懈、士气低落乃至协同不利,让俄军付出太多没有价值的鲜血,这让特里耶夫斯基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现在他吐露那场十几年前的“现代化非对称战争”的经历,或许是希望让外界永远记住这样的真理:谁也不能对战争三心二意,即使他有最精良的武器!
  迟到的炮火掩护
  当特里耶夫斯基找到炮兵营时,营参谋人员却说营长在睡觉,没有命令不能开炮……
  俄军总参情报局(格鲁乌)侦察兵的使用颇具有弹性,由于其特种兵的性质,俄军高层喜欢一有危机情况就使用他们,因而容易导致其战斗力的过早消耗,而在关键时刻却往往缺乏后劲
  1994年12月20日,也就是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第10天后,特里耶夫斯基奉命率领俄军总参情报总局(格鲁乌)侦察兵分队进入近卫第8步兵师驻地——托尔斯特尤尔特,接受列夫·罗赫林将军的领导。
  其实,该师兵力只相当于一个团,它下辖的团相当于营。罗赫林师长交给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对第8师驻地周围地域进行侦察,确保没有安全威胁。同时,他还要求特种兵分队至少找到三条进军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道路,为第8师顺利攻城奠定基础。
  罗赫林参加过阿富汗战争,经验丰富,思维敏捷,行事果断,非常重视侦察兵的作用。他告诉侦察兵应该做什么,然后建议侦察兵如何去做,而不是强制性的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侦察兵。在他的鼓舞下,特里耶夫斯基的分队高质量地完成了第一次侦察任务,在其最后一个侦察小组返回一小时之后,第8师的作战行动就开始了,然而战斗并不像他们预想的那样顺利。
  按原计划,侦察兵分队本来是伴随第8师大部队行动,但他们的作战任务突然被上级改为潜入汉卡拉地区,摸清那里敌人的兵力部署。据说车臣匪首杜达耶夫在那里埋藏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并派了一个加强营进行保卫。担任该地区主攻任务的是俄军第270摩步团和一个空降兵营,指挥官是一名空降兵师长。俄军刚刚抵达汉卡拉,就遭到敌人雨点般的炮弹袭击,顿时锐气大减。
  等到第8师侦察兵分队赶到汉卡拉后,却不知道该配合谁作战,因为这些所谓的主攻部队竟然对自己的任务一问三不知:他们不知道部队驻地周围是否安全,不知道接下来的作战任务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敌人在哪里。在确定协同作战时,特里耶夫斯基希望主攻部队为侦察兵提供火力支持。因为当侦察兵接近敌方目标时,很可能被敌人发现,这时需要主攻部队对敌人阵地进行炮轰。这样,一方面可以掩护他们的行动;另一方面可以用照明弹帮他们辨别敌人的阵地、工事和弹药库等重要目标,在他们在撤退时。另外,火炮还应该帮助他们拦截追兵,毕竟侦察兵“好虎架不住群狼”,必须尽量避免与敌人正面交火。
  总算与友军谈妥后,特里耶夫斯基派出了由两名少校、一名上尉和三名合同兵组成的侦察小组。接近目标之后,侦察小组果然发现了一些工事和弹药,但没有找到敌人的加强营驻地。他们通过无线电暗语向特里耶夫斯基报告情况并要求给予火炮照明。
  令人气愤的事情出现了,当特里耶夫斯基找到炮兵营时,营参谋人员却说营长在睡觉,没有命令不能开炮。万分危急时刻,特里耶夫斯基拔出手枪,强迫参谋人员去叫醒营长,但他们说,营长吩咐在天亮前不许打扰他。无奈之下,特里耶夫斯基只好冲过卫兵的阻拦亲自去把营长喊醒。特里耶夫斯基质问他,为何谈好的事情不去执行,营长却说:“我没有接到师长的命令,师长就在旁边的车里睡觉。”此刻,特里耶夫斯基派出的侦察兵们可能随时都有生命危险。40分钟后,主攻部队的火炮终于吼叫了。万幸的是,侦察小组早已经完成任务,转移到其它地区了。
不听指挥的侦察营长
  让特里耶夫斯基没有想到的是,侦察营长竟然违背事先制定的战术计划,没有投掷手榴弹,直接就冲向了敌人掩体……
  其实当时参与车臣平叛的俄军中,指挥混乱的部队屡见不鲜。12月25日圣诞节,特里耶夫斯基侦察分队被上级加强给第104空降师的BMD-1伞兵战车部队寻找行动路线。作为空降兵,该师也算是一支“精锐部队”,然而他们的作战能力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侦察分队主要在战车部队即将通过的道路上进行检查,寻找是否有敌人的伏兵或地雷。检查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就在第104师指挥所不到300米的地方就有一个敌人的大型防御阵地。该阵地伪装得相当高明,以致于近在咫尺的第104师一点都没有发现它,起初他们还以为是自己人的呢。当特里耶夫斯基向师长问起这个阵地时,师长也非常吃惊,对自己的侦察兵痛恨不已。
  这个阵地设在公路旁200米处,车臣武装将一辆T-62坦克埋伏在地面以下,只有压低的115毫米炮管露出地面,没被杂草所淹没。俄军马上商议如何拨掉这颗钉子,特里耶夫斯基建议在黎明前趁敌人熟睡时发动进攻,而第104师师长则坚持在晚上进攻,并强行将第104师侦察营的4名军官(其中包括一名侦察营长)塞给特里耶夫斯基,要求侦察分队立即采取夜袭行动。“官大一级压死人”,特里耶夫斯基只能遵照执行。行动前,侦察分队在师部里进行了模拟演练,分配了作战任务,并确定了进攻战术:首先向阵地掩体里投掷手榴弹,同时炸毁他们发现的坦克,再用自动步枪向掩体各角落扫射,最后再派突击小组进入敌人阵地,后面有另一个作战小组和自行火炮进行火力掩护。
  行动开始后,最初很顺利,直到侦察分队靠近敌人阵地前都没有发生交火。特里耶夫斯基首先带领爆破小组靠近敌人坦克,试图炸毁它。由第104师侦察营长带领的小组从正面靠近敌人阵地上的掩体。让特里耶夫斯基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违背他们制定的战术计划,没有投掷手榴弹,直接就冲向了敌人掩体,突然一梭子弹击中了营长的头部和颈部。掩护小组立即用强大的炮火压制了敌人的火力,其它队员将侦察营长的尸体抢了下来。
  黎明前,侦察分队决定再次发动进攻。首先他们用无线电呼叫第104师的坦克和迫击炮对敌人阵地进行猛轰,然后派出突击小组占领了阵地。当他们最终冲进敌人的阵地后,眼前的情景让他们后怕:除了一辆坦克外,敌方居然还埋伏了一门122毫米平射炮和几门迫击炮,所有武器都进入了作战状态,它们的射击扇区正对着第104师的行军路线,旁边掩藏着充足的弹药。如果这些武器真的投入使用的话,足以消灭第104师所有的坦克和装甲车辆……
  从格罗兹尼外围涉险突围
  显然,车臣武装也受到过良好的军事训练,没有冒然进入树林,而是利用迫击炮将一发发炮弹从高空泻下……
  进入车臣前,俄军总参情报局命令特里耶夫斯基侦察分队不要进入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市区,避免因巷战而造成重大伤亡。他们的任务只是对敌侦察,同时要求他们在12月31日前退出车臣战场,返回到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莫兹多克市。没想到在1995年元旦前一天,他们接到上级的命令,要求将撤退日期推迟到1月10日,并命令特里耶夫斯基率领第一批突击小组配合俄军第22师进入格罗兹尼。
  12月31日夜,特里耶夫斯基率领侦察分队进入格罗兹尼。他们的任务是占领城区的一个罐头厂和第二医院。因为罐头厂没有车臣武装守卫,他们很快就完成任务。但攻占第二医院就没那么容易了。伤亡人数逐渐在上升,最终特里耶夫斯基不得不命令部队分头行动,从不同方向进攻,并确定新年钟声敲响时会师。经过一阵激战,侦察分队终于攻占了医院,当特里耶夫斯基向自己的部下祝贺新年快乐时,部下们莫名其妙地看着特里耶夫斯基,原来在战斗中,他们手表被震坏了,此时已经是第二天早上5点了。
  但车臣武装并没有完全放弃格罗兹尼,在郊区仍保持着强大的力量,威胁着俄军陆路交通线的畅通。1月3日夜里,特里耶夫斯基一行在格罗兹尼郊外的老动力厂区执行侦察任务时,突然被车臣游击队发现,他们遭到猛烈的射击,并被逼进了一个小树林。
  显然,车臣武装也受到过良好的军事训练,没有冒然进入树林,也没有利用机枪疯狂地扫射,而是利用迫击炮将一发发炮弹从高空泻下,杀伤力要比机枪大得多。幸好,在车臣武装的包围圈尚未形成之际,俄军侦察兵逃离这片小树林。
  深夜,他们在没膝的大雪里艰难地逃亡着。为了防止敌人通过跟踪他们,直接找到部队驻地,他们不得不向相反的方向迂回撤退,于是走的路就更远了。同时他们还要在路上设下埋伏,等待敌人,以便斩掉“尾巴”。车臣武装在遭受他们的一次伏击后,也撤退了,直到天亮后,他们才返回驻地。

该网址不再展示 />

血战格罗兹尼
与三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相比,第二次车臣战争显得层次和步骤都相当清晰,组织得也很有条理。战争共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在达吉斯坦境内剿匪同时封锁车臣边境;二是向车臣挺进;三是对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发动总攻;四是对逃进山区的非法武装进行清剿。
这次战争爆发前,车臣非法武装总兵力共有25000人。其中正规军9200人,由“国民卫队”(2500人)、“总统卫队”(300人)、“伊斯兰教卫队”(500人)及“国家安全部”部队(900人)、“内务部”部队(5000人)组成,总统马斯哈多夫为最高统帅。半官方的军队有由巴拉耶夫指挥的穆斯林特种师1000人;巴萨耶夫指挥的阿布哈兹营1700人;哈塔卜指挥的敢死队1300人;拉杜耶夫领导的特种团1000人。此外,还有大约6000名外国雇佣军和几千人的军阀武装。
联邦方面先后共投入了将近10万人的兵力,其中正规军7万,内卫部队约25000人。动用了苏—25及其改型强击机、苏—24战斗轰炸机、米格—29战斗机、米—24武装直升机、2S19自行火炮、D—30式122口径牵引榴弹炮、220mm“飓风”火箭炮、122mm“冰雹”自行火箭炮、КАБ—200Л及КАБ—1500П型制导炸弹、500型碎片航弹、500千克集束炸弹、T80和T90型坦克等重武器和先进武器。使战争双方的实力根本无法相比。
第二次车臣战争的第一阶段是从8月8日打响的。在迅速完成了对入侵达吉斯坦非法武装人员包围后,俄军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出动上千架次飞机,配合远程火炮,对非法武装在达吉斯坦境内占领的据点进行轰炸,摧毁了所有地面目标。当步兵发动攻击时,巴萨耶夫部队已死伤过半,只好放弃阵地。随后,俄军展开追歼。8月底,又分别在驴耳山和坦多村使非法武装遭到重创。
9月初,巴萨耶夫又从国内调集1000多人,驾驶着坦克、装甲运兵车、自行火炮等重武器,进入达吉斯坦,并在其北部平原的新拉克斯科耶、布伊纳克斯克等地构筑工事,储备作战物资,准备与俄军打一场持久战。
针对这种情况,普京果断的增加兵力,同时决定封锁车臣与达吉斯坦边境,切断非法武装继续增援或逃跑的路线,将其压缩在狭小的空间内。这种态势使空中打击和远程炮火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至9月中旬,俄军以很小的伤亡就摧毁了非法武装200多个据点、50多辆装甲车、20门高炮及一批弹药库、燃料库。除巴萨耶夫带领少数亲信逃回车臣外,非法武装分子大部被消灭。第二次车臣战争的第一阶段胜利结束。
由车臣非法武装制造的达吉斯坦叛乱被平定后,俄军立即着手进行第二阶段,也就是挺进车臣的准备。首先,联邦政府成立了以普京为首,有国防部长、内务部长、总参谋长参加的战略指挥机构,负责制定总体作战规划。同时组建了以北高加索军区为基础的联合战役集团,任命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卡赞采夫上将为集团司令,统一指挥所有参战部队。
从9月下旬起,俄空军每天都出动50~100架次飞机,轰炸车臣境内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非法武装基地、据点、雷达站、防空系统、弹药库、燃料库、炼油厂、机场、通信设施、广播和电视台都在轰炸范围之内。10月1日,当情报显示非法武装已经基本丧失了在阵地与俄军抵抗的能力后,10万俄罗斯部队从达吉斯坦(东)、印古什(西)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北)三个方向进入车臣。在历时半个月,向几个中心城市推进的过程中,三个方向均未遇到特别有力的抵抗。10月15日,俄军控制了车臣1/3以上的地区,歼敌约2000人,摧毁了非法武装将近一半的重装备,完成了对几个城市的分割包围。
11月12日,俄军东线作战集团在特罗索夫中将的指挥下,开始攻打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捷尔梅斯。当地长老和志愿人员对俄军的行动给予极大支持,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古捷尔梅斯在基本没有伤亡的情况下获得了解放。
12月2日,俄军又以同样方式攻克了车臣第三大城市阿尔贡,从而使首府格罗兹尼成了一座孤岛。
12月3日,俄军北高加索联合战役集团司令部宣布,第二次车臣战争第二阶段结束。在这个战役中,共歼灭非法武装分子4500人,控制了车臣60%以上的地区,而且在秩序较好的地区建立了由车臣人管理的亲莫斯科基层政权。
1999年12月初,俄军完成了对格罗兹尼的包围,开始组织第三战役。战役从扫清格罗兹尼卫星城镇开始,利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先后攻克了乌鲁斯—马尔坦、沙利等集镇,切断了非法武装获得增援和补充的通道。随后,俄军将炮兵阵地前移至城外2~3公里的位置,使整个格罗兹尼都进入了有效射程,既可以事先摧毁对方工事,也可以使步兵在必要时得到炮火支援。
12月10日,俄军用飞机撒下传单,告知城内居民务必于12月15日撤离,并且在传单上画出了城市北部留出的撤离路线位置。从12月17日起,俄军在对格罗兹尼进行了连续几天的超饱和轰炸后,向市区发动了进攻。针对这座城市街区繁杂、建筑高大、混凝土构筑物多、尚有部分平民没有撤出的特点及实际情况,俄军采取了组建强击支队;分区划片,分割围歼;多路并进、立体突击;围三阙一,留出通道等战术,力争在城内歼灭非法武装主力,即使有少数敌人漏网,也要让其进入事先布置好的口袋,最后达到全歼的目的。
经过十多个昼夜逐条街道、逐栋楼房地争夺,至12月底,俄军将非法武装压缩到以米努卡广场为中心、面积在6平方公里左右的狭小地带。但是这里地下工事四通八达,每幢建筑都能得到及时支援;防空掩体十分坚固,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和炮火都很难将其摧毁;各个据点之间的火力配备密集而合理,几乎没有死角可以利用。为了减少伤亡,俄军对这里又进行了半个月轰炸和炮击。1月17日,地面部队开始向广场中心区挺进。18日,在激烈的巷战中,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副司令马洛费耶夫少将及随从被非法武装狙击手射杀。其中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两颗击中背部。在23日从瓦砾中找到他的尸体时,发现马洛费耶夫身上还有许多迫击炮弹的弹片。
2月1日,俄军终于夺下了米努卡广场。4日,攻克了非法武装在格罗兹尼最后的堡垒——工厂区,把俄罗斯国旗插到了市中心车臣政府大楼楼顶。从2月4日到6日,俄军又对整个城市进行了“搜剿”,从一些地下室、未被发现的掩体中擒获了300多名非法武装人员。至此,攻打格罗兹尼的战役宣告结束。
此役共歼敌3000多人,非法武装最高领导人巴萨耶夫的右腿被炸断,头部受伤。包括杜达耶夫侄子在内的四名战地司令以及车臣副总统阿尔萨诺夫被击毙。但是,由于指挥方面的原因,非法武装领导人还是带领为数不少骨干分子逃出了格罗兹尼,钻进了深山,使车臣战争至今仍未画上句号。
从2月11日起,俄军开始对潜藏在南部山区的非法武装进行清剿。由于这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不利于重武器调动和使用,不利于大兵团作战,而巴萨耶夫及其下属既熟悉地形,又有当地群众掩护。此外,由于车臣南部山区与格鲁吉亚接壤,每当非法武装感到有被歼灭的危险时,就越过边界,逃进格鲁吉亚境内的潘基西峡谷,从而使战争又被非法武装所牵制,变成了旷日持久的运动战和游击战。
自从非法武装首领逃出格罗兹尼,俄军就被迫与之打起了不再拥有绝对优势的游击战。此间,联邦官兵的英勇与非法武装分子的凶残发生了猛烈碰撞,由此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篇章,记录了恐怖分子令人发指的暴行。
2000年2月28日,俄军指挥机关得到了非法武装领导人巴萨耶夫、哈塔卜等人正在乌鲁斯—克尔特村一带召集残部,准备向南部山区逃窜的情报。为了将敌人阻隔在山口之外,指挥部命令第76空降师104近卫伞降团2营中校营长叶夫图欣,率领一个由90人组成的加强连,插入敌后,占领776?0高地,封锁峡谷,卡住敌人南逃路线,待大部队赶到,将其歼灭。
29日上午,叶夫图欣率部接近高地,但发现这里已经被敌人控制。经过侦察,空降兵们得知敌人数量不多,于是,突然向高地发起攻击,很快就将敌击溃,夺取了高地控制权,切断了非法武装南逃的路线。
知道自己就要成为瓮中之鳖的巴萨耶夫等人,组织敢死队向高地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由于俄军兵力不到非法武装的二十分之一,所以,伤亡惨重。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90名官兵有84名战死,而且个个都死得英勇悲壮。连长莫洛多夫在脖子被子弹打穿的情况下继续指挥战斗;大尉罗曼诺夫被炮弹炸断了双腿,仍在向敌人射击;少校副连长多斯塔罗夫为掩护负伤的战友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指挥员叶夫图欣在被敌人包围的情况下,向指挥部发出了“亲爱的战友,永别了!向我开炮!”的呐喊。
战斗结束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授予在776?0高地上战斗的21人“俄罗斯英雄”称号,授予69人“勇敢”勋章。3月14日,这支部队常驻城市普斯科夫与圣彼得堡、下诺夫哥罗德、车里雅宾斯克等几座烈士家乡城市同时举行了追悼会和安葬仪式,一时间,776?0高地英雄的事迹传遍了俄罗斯。
也是2000年3月初,集所谓“伊奇克里亚共和国”“副总理”、“国防部长”、“野战司令”等职务于一身的鲁斯兰·格拉耶夫,逃出格罗兹尼后,在他的家乡阿尔贡峡谷附近的共青村,纠集了1500名非法武装分子,利用早已构筑好的工事、暗堡,准备与俄军抗衡。虽然俄军立即在这里集结了数倍于敌的兵力,而且动用了轰炸机、武装直升机、重型坦克等装备,但共青村还是在20多天后才攻克。在战斗进行过程中,恐怖分子头扎红布条,动辄就组织小规模反冲锋,到近前与俄军拼命,所以,双方都有很大伤亡。在这次战斗中,俄军以伤亡200多人的代价,消灭了1000多名非法武装分子,只可惜又让格拉耶夫逃出了包围圈。这个非法武装和非法政权的领导人从这里潜逃后,又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直到四年后才意外地被击毙。
2000年3月29日,俄军指挥部收到一份情报,称在扎尼—韦杰诺村附近有恐怖分子集结。其实这是一条假情报,是非法武装分子利用佯动吸引俄军上钩的钓饵。俄军基层指挥员没有辩明情报真伪就从彼尔姆市特警队调来了41名特警,与韦杰诺军区派来的八名军人编成一个分队,分乘两辆装甲运兵车和两辆卡车,前往扎尼—韦杰诺村进行清剿。
傍晚,当车队来到距韦杰诺村还有六公里的813高地时,前面一辆车突然发生故障。正当人们准备下车修理时,第一辆和第四辆车几乎同时被火箭筒击中,熊熊大火把俄军困在这两辆车中间。这时士兵们才发现他们停车的地方道路非常狭窄,两侧各有一道高坡,是伏击公路上过往车辆最理想的地形。就在俄军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子弹和手榴弹突然像雨点一样飞来,顿时使俄军伤亡过半。
在值班室静候佳音的俄军指挥官很快就知道了813高地发生的情况,立即派出一支由107名军人、20名警察组成的增援分队,分乘装甲车、卡车和坦克前往813高地增援。但就在他们距被围困的战友还有600多米的地方,增援部队也遭到了非法武装分子事先安排在这里的打援部队的伏击。在增援部队本身都有可能被消灭的情况下,几辆坦克只好丢下其他车辆和还在战斗的战友,撤出战斗,再次请求增援。
当下一批俄军增援部队赶到这里时,813高地伏击战已经结束了。在这次战斗中,被派来清剿匪徒的49名俄军只有6人侥幸逃脱,另外43人全部阵亡。
4月4日,彼尔姆和莫斯科又一次为死难人员举行安葬仪式,已经当选为总统的普京亲自来向遗体告别。巧合的是在这些遗体中有一名26岁的战士,几个月前普京曾经为他颁发过奖章,现在,却不得不前来为他送行。
进入山地剿匪阶段后,战场上传来的当然不会都是这类消息,其中有的消息甚至让从不喜形于色的普京也无法抑制激动的心情。
事情发生在2000年3月13日,这天下午,俄联邦各部、委领导人和新闻单位突然接到前往克里姆林宫参加紧急会议的通知,当电视台的摄像机刚刚摆到工作位置,普京就迫不及待地讲起来。他说:“告诉大家一个特大喜讯。昨天,车臣匪首,曾经在1996年制造过震惊全世界的俄罗斯千名人质大劫案的拉杜耶夫,被俄联邦安全局特工擒获,现在已经被押到莫斯科的监狱里听候审判!这才是他应该呆的地方。这个头开得不错,我相信所有的车臣匪首们全都将一一落网!”
随后,联邦安全局长尼古拉·帕特鲁舍夫简略地向大家透露了生擒拉杜耶夫的过程和审讯情况。几个月后,有关抓获拉杜耶夫的过程才被媒体公开。事情的经过如下:从3月10日起,一支俄罗斯伞兵巡逻队和一支海军陆战队侦察分队几乎同时发现了一支非法武装队伍。虽然当时并不知道这支数百人的队伍由谁领导,但从队伍的组织、装备,以及频繁的通讯往来判断,其中可能有重要人物。
侦察人员紧紧地盯上这支队伍,同时把情况向上级做了汇报。当天晚上,由联邦安全局直接领导的一个特别行动小组加入了海军陆战队侦察分队的行列,其中的专家对眼前这支队伍进行了24小时电子侦察。他们破译了敌人通话的密码,而且从窃听到的对话中得到了联邦通缉的要犯、车臣非法武装的第二号恐怖分子、素有“高加索孤狼”称号的拉杜耶夫就在其中的消息。
情报返回莫斯科,安全局一位副局长马上带领10名俄罗斯最精干的特工赶到前线。考虑到今后这些人还要从事此类工作,所以,安全部门没有透露他们的姓名。抓捕小组研究了几套行动方案,但都因敌我力量悬殊,觉得生擒这个匪首的把握不大。但莫斯科的指示是必须活捉拉杜耶夫,因为此人已经进入了非法武装决策层,如能将其活捉,意义非同寻常。
11日傍晚,侦察人员发现敌情有变。原来拉杜耶夫已经知道他所带领的队伍又陷入了俄军的包围,于是决定将其化整为零,让非法武装分子装扮成平民,在跳出包围圈后重新集结。拉杜耶夫的决定无疑为联邦特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客观上为自己安排了一条通向死亡之路。
当天晚上,拉杜耶夫带领将近100名非法武装分子,来到新格罗兹年斯基村他的一个亲属家,虽然这时此人已经剃掉了胡须,摘去了常戴的墨镜,并且还让他的下属散发传单说他已经在几天前的一场战斗中战死,但特别行动小组还是通过某种手段准确地知道了他所住的房间及那幢建筑周围的地形。
12日凌晨4时,10条黑影悄悄地潜入了村庄,他们没弄出一点声响就制服了哨兵。然后,四个人担任警卫,六个人用随身带来的工具轻而易举地打开了拉杜耶夫所住房间的房门。此刻,拉杜耶夫和他的卫队长及“财长”还在昏睡,特工们在他们的面部喷了少许药剂,就将其背在身上跑出村庄,扔在等候在那里的汽车上。待拉杜耶夫醒来,他与两名随从已经被绑在一架飞机上,正在运往莫斯科的途中。
拉杜耶夫被抓是对车臣非法武装的一次沉重打击,但同时也刺激了恐怖分子的神经。基本就是从这时开始,他们几乎完全放弃了战场上的对抗,成了一支专门进行恐怖活动的武装力量。能够想像到,当一支曾经掌握过政权的武装和人马,潜心于恐怖活动时可能带来的危害将是多么严重甚至可怕。
2000年5月30日傍晚6时30分,俄罗斯驻车臣全权副代表谢尔盖·兹韦诺夫、格罗兹尼市长苏普扬·莫赫恰耶夫和一名市长助理在乘车从格罗兹尼前往乌鲁斯马尔坦途中遭到伏击。汽车首先被遥控地雷炸翻,兹韦诺夫等人被当场炸死,市长莫赫恰耶夫受了重伤。但就在奄奄一息的莫赫恰耶夫准备打电话求救的时候,路旁的树丛中响起了枪声,莫赫恰耶夫也被夺去了生命。
一个小时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首席发言人康斯坦丁·马可耶夫向媒体证实了这一消息。他说:“种种迹象表明,匪徒袭击的目标是格罗兹尼市市长莫赫恰耶夫。”不少新闻单位在听了马可耶夫的讲话后,马上理解了他所以强调这次事件是针对莫赫恰耶夫的意图。因为自车臣危机爆发,俄罗斯已经有三名代表、副代表在那里遇难或遭到绑架,他们分别是弗拉索夫(1998年5月1日)、皮什贡(1999年3月5日)和这次遇难的兹韦诺夫。这种情况对联邦来讲确实是件难堪的事情。当然,在这次事件中,谢尔盖·兹韦诺夫还真就可能是恐怖分子一个意外的“收获”。这种情况从后来俄联邦总统助理亚斯特任布斯基的讲话中基本可以得到证实。这位总统助理说,恐怖分子想要刺杀莫赫恰耶夫可谓蓄谋已久,不幸的是,他们这次事先获悉了莫赫恰耶夫出城时间和路线,所以,酿成了这场悲剧。
事情过去几天了,一直没有哪个组织或个人宣称对这起事件负责,这是很不正常的情况。因为按照惯例,每当有恐怖事件发生,就有人通过各种途径发表声明,说明事件是自己制造的,有时甚至有两、三个组织站出来“邀功”。
半个月后,俄罗斯驻车臣代表科什曼在谈到这起事件时说:“据我们掌握的情况,袭击莫赫恰耶夫是由已经逃往深山的前‘总统’马斯哈多夫策划,由刚刚从南部山区渗透到格罗兹尼附近的‘车臣敢死队’制造的。”这些“敢死队员”大都是从几个城市被赶到山区的非法武装顽固分子,他们在那里接受了几十天的“政治”和“业务”培训,带着复仇的心理,掌握了爆炸、暗杀等方面手段,以5~10人一个小组的规模被派到了格罗兹尼、车臣周边国家和俄罗斯内地。
莫赫恰耶夫被炸事件看来只是开了个头,好像确实是从这时开始,第二次车臣战争进入了一个既没有战事也不得安宁的阶段,以至于这场战争什么时候结束到目前仍无定论。有人认为是2000年3月,因为从此再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有人认为是这年的6月15日,因为在这天,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上将,带有总结性的向媒体介绍了在这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共阵亡2091人,负伤5962人。称俄军在这次战争中以上次车臣战争三分之一的伤亡,取得了胜利。更多人认为是2001年1月22日,因为在这天普京宣布从车臣部分撤军,但要留下两支部队。一支是由1?5万人组成的第42师,还有一支是由6000~7000人组成的内卫部队。虽然现在留在车臣的部队远远超过普京宣布的数字,但仍然可以把这个日期看做一个阶段的终结。
如果一场战争连结束日期尚需猜想的话,其战果肯定难说有多么显赫,不是吗?至今,非法武装并未彻底被剿灭;匪首并未悉数归案;境外的反俄势力还在明里暗里对恐怖分子进行精神和物资方面的支持;在车臣乃至俄罗斯全境,由恐怖分子制造的事件还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可以说惊天动地。莫斯科认为这些都是恐怖事件,非法武装则宣称他们“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战斗还在继续”。其实正是这些恐怖事件使俄罗斯从车臣撤军计划一次次落空,使人们到现在也不清楚第二次车臣战争是否已经结束。
几年来,有一个看来并非巧合的规律,就是每当联邦政府宣布从车臣撤军时,都会发生几桩战事或几起恐怖活动,好像非法武装故意要用一条绳子把俄军紧紧拴在那里。各国军事专家都分析过他们为什么不待俄军大部队撤走后再发动攻势,因为这样从表面上看肯定对他们更为有利,可是这些研究都没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2002年1月末,就在俄军又有一批部队即将撤离车臣时,在这个国家及周边地区,连续发生了10起恐怖事件。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在1月27日上午11时30分,非法武装竟然用地对空导弹击中了一架军方“Mi—8”型直升机,致使飞机在空中爆炸,机上11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俄罗斯内务部副部长兼南方联邦区内务部部队首长鲁德申科和内务部部队副总参谋长达维多夫两位将军及五名上校。
事件发生后,俄军方很快就承认这是一起恐怖事件,但不认为非法武装分子已经拥有用导弹袭击直升机的手段和能力。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这起空难可能是恐怖分子事先将定时炸弹放进机舱造成的。但是,这位参谋长的看法显然是一厢情愿的,因为就在他发表上述看法后,一连串直升机遭袭的事件发生了。
就在上述空难发生两天后,一架属于俄武装力量驻北高加索联合集群的“Mi—8”直升机遭到了车臣恐怖分子的地面袭击,幸好没有被击中。
2月3日,俄罗斯边防局的一架“Mi—24”直升机在车臣境内汉卡拉军事基地附近坠毁,机上3名乘员全部遇难,但俄军方称这只是一起飞行事故。
2月27日,俄军的一架“Mi—8”军用直升机在车臣境内执行任务时,突然遭到地面高射机枪射击,飞机受到严重损坏,但没有人员伤亡。
非法武装袭击俄直升机并使之遭到重创的典型案例发生在2002年8月19日。这次被击落的直升机是“Mi—26”型,是目前在俄军服役的大型空中运输工具,其能力、性能与美军“C—130”运输机不相上下。它的自重28200千克,负载与自重相等,可以乘坐近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这种飞机问世后曾经参加过1981年法国巴黎航展,是前苏联航空成果的象征,被人称为空中“巨无霸”。
这天,一架这样的“Mi—26”在印古什摩什多克军事基地与车臣汉卡拉基地之间执行任务。下午5时左右,当它接近汉卡拉机场时,开始降低高度。此刻,机场已经做好了准备,所以许多人都在引颈观望。
突然,人们看到飞机剧烈地抖动起来,在空中挣扎了十几秒钟后,终于失去了平衡,扎向地面。但大家同时也清楚地看到,在坠落过程中,飞机旋翼上那巨大的八片矩形桨叶始终在转动,使其坠落的速度并不是太快。此外,在事故发生时,飞机距地面的高度只有几十米,所以大家都祈盼着不会有特别严重的后果。
但是惨不忍睹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原因是失事的“Mi—26”不幸落入了汉卡拉基地铁丝网外面的雷区,而且刚好触响了地雷。
汉卡拉距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不远,是俄军在车臣最大的军事基地之一。由于驻车臣俄联邦武装部队司令部、驻车臣内务部队司令部、俄联邦特警部队车臣司令部都在这个基地里,所以,对它的防范特别严密。为了防止非法武装袭击,俄军在基地周围设置了一条两公里宽的雷区,埋下了将近10000枚地雷,不用说像“Mi—26”这样的大家伙,恐怕就是一只老鼠也难从这里通过。“Mi—26”庞大的身躯引来了接二连三的地雷爆炸,随后,从飞机坠落的地方就翻起了滚滚浓烟和冲天的火柱。
救援人员实际在出事不久就赶到了现场,但救护车、消防车都只能停在很远的地方观望,因为谁也不知道什么地方埋着地雷。人们清楚地看到从飞机里逃出的士兵在地上翻滚,试图压灭身上的火焰。但只要他们稍微离开飞机,就会引来新的爆炸。
待到工兵为救援人员扫出一条通道,小心翼翼开过来的消防车把烈火扑灭时,一切都晚了。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8月20日在就此事回答媒体的问题时承认,当时机上共有147人,其中114人遇难,余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俄军方在事件发生后不肯承认这是一起恐怖事件,因为这与他们一年多来对残余非法武装战斗力的宣传不符。但是,紧跟在“Mi—26”后面的另一架直升飞机驾驶员以及许多人都捕捉到了地面炮火射向失事飞机的那一瞬间。随后,俄军又在基地外面找到了非法武装所用的导弹发射架,于是,俄军方不得不承认他们蒙受了第二次车臣战争以来最大的损失。
8月22日,俄总统普京强烈谴责了车臣非法武装犯下的罪行。同日,他在克里姆林宫召见了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通过电视实况转播,人们看到了普京那张阴沉的脸。他命令伊万诺夫亲自前往高加索进行调查。他说:“仅目前掌握的情况,就已经可以断定事件是因一些官员玩忽职守造成的。”他质问伊万诺夫,为什么国防部在1997年就明令不许使用此类飞机运送士兵,至今还有禁不止?为什么一架设计只能承载100名士兵的飞机拥进了132人?他希望自己的下属能接受这次事件的教训,不再重演此类惨剧。
对于俄大型军用飞机被击落的事件,非法武装欣喜若狂。他们在飞机坠地当天,就通过一个特殊网站,刊登了“Mi—26”正在大火中燃烧的照片,而且公开承认飞机是他们用“针”式地对空导弹打下来的。非法武装的说法后来基本被俄军方默认。
“Mi—26”被击落是俄军的重大损失,而且政治影响也相当恶劣。但直升机的厄运到此并没有结束。8月31日,又有一架“Mi—24”直升机在车臣执行任务时被导弹击落,两名飞行员与飞机残骸一起掉进深山。
此后,在9月26日,10月29日和11月3日,又各有一架不同型号的直升机被非法武装击落,使这一年几乎成了俄罗斯军方的空难年。要知道,这时,按官方的说法,车臣战争似乎早就应该结束了。
三评第二次车臣战争
从2000年6月起,在车臣境内,大规模战斗基本停止,半年后,联邦政府撤出了部分部队。这时,人们开始探讨,与战前相比,车臣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开始研究这场战争的得失。从所得方面看,应该说有以下几点:
(1)以武力击溃了马斯哈多夫政权,改变了车臣已经从联邦“独立”出去的事实,又一次粉碎了车臣民族极端分子把车臣从俄罗斯分裂出去的图谋。虽然此举有撕毁《哈萨维尤尔特协议》之嫌,但却为联邦除去了将要在2001年重新讨论车臣地位的心病。在行动开始的时候,联邦政府充分利用了车臣恐怖分子在达吉斯坦制造叛乱的口实,利用了非法武装在莫斯科等地制造恐怖事件引发的激愤,使俄军在整个过程中成为正义之师。
(2)歼灭了非法武装的有生力量,捣毁了他们经营多年的巢穴,使恐怖分子元气大伤。此外,与第一次车臣战争相比,恐怖分子虽然没有被彻底消灭,但其主要人物有的被击毙,有的被俘,余者不是被赶进深山就是溜到国外,这就使他们的地位和身份发生了根本改变。在第一次战争即将结束时,马斯哈多夫等人是以与联邦平起平坐的对手身份,与列别德进行谈判的,而且后来还成了克里姆林宫的座上宾,进而以民选总统的资格掌握了政权。这次战争结束后,包括马斯哈多夫在内的恐怖分子,都成了联邦检察院通缉的匪首,这就为在车臣成立亲莫斯科政权铺平了道路;让那些跟着恐怖分子做过一些错事的人,不再对恐怖分子卷土重来抱有幻想或者感到恐惧,有利于其中的大多数改恶从善。
(3)成立了在车臣地位问题上与莫斯科意见一致的卡德罗夫政府,至少保证了在最近几年内,车臣地方当局不会再与联邦分庭抗礼,暂时消除了分裂的危险。此举除解决了车臣问题外,对其他几个高加索自治共和国也是个警示;同时,对潜藏在这些国家里的民族极端主义分子,也有杀鸡骇猴的作用。
以上三点,特别是第一点,说明通过这场战争使车臣问题与战前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正是战争的起因,也是最重要的战果。
但是与普遍认为以失败而告终的第一次车臣战争对比,这两次战争也有许多共同之处,换句话说,就是第二次车臣战争也有一些不被人们看好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尽管联邦军队吸取上次与非法武装作战的教训,采用了一些有效战术,动用了高科技武器和手段,但仍然有2000多名官兵在战场上阵亡,6000多人负伤,其中不乏将校级军官。虽然这个数字大大低于俄军在第一次战争中的伤亡人数,但肯定也是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甚至是不能接受的。更何况从战争开始,恐怖分子就把黑手伸进了莫斯科及其他内地城市,造成了大量无辜平民伤亡。这些伤害在那些失去了儿子的父母、失去了丈夫的妻子心里留下了一道道难以愈合的伤口,给车臣战争带来了无法预防和治疗的并发症。
(2)在这次战争中,俄军的伤亡所以相对小些,主要措施是对车臣进行毁灭性轰炸。这种做法必然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其数量远远超过非法武装分子。与车臣恐怖分子在莫斯科炸死无辜平民导致俄罗斯人民同仇敌忾一样,俄军的做法也同样引发了车臣人民强烈不满和对立情绪。在整个战争期间,联邦高官在几次谈到恐怖分子数量时,都认为在6000~7000人左右。那么为什么恐怖分子一批又一批被消灭,但数量却总不见少?除了其他原因,不排除为数不少的平民在失去亲人之后,加入了非法武装队伍,使之得到补充。车臣平民的走向绝不要仅仅看做战争期间的问题。因为人心的向背,对于如何巩固政权,对于车臣人民是不是能够自觉地把自己融入俄罗斯这个多民族大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它的影响将波及一代,甚至几代人。事关俄罗斯与车臣是实现民族和解,还是让民族仇恨进一步加深。
(3)第二次车臣战争没有获得普京希望的速战速决效果。同上次战争一样,车臣又成了一个让俄军难以自拔的泥潭。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里,几乎每天都有俄军官兵伤亡的噩耗传来,同时让生活在莫斯科及车臣周边的居民,每时每刻都在担心遭到恐怖袭击。战争让车臣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燃烧着战火,把整个共和国变成了焦土和瓦砾。这种情况不能不让那些当初支持对车独分子进行讨伐的人,逐渐变得对战争开始厌恶和反对;让联邦政府本来就入不敷出的军费开支更加捉襟见肘;让车臣这个联邦的经济黑洞,变成了张开血盆大口的毒蛇猛兽;让政治家们开始寻找有没有其他解决车臣危机的办法和途径。
(4)第二次车臣战争使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邻国(主要是格鲁吉亚)以及与伊斯兰世界关系都发生了明显倒退。关于这方面问题,本书将在下一章详细论述。
(5)由于对车臣非法武装的据点久攻不下,对非法武装分子的打击总是不能击中要害,人们对俄军的战斗力大跌眼镜。关于这点,通过本书引证的战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比如2000年2月28日,指挥机关在将第76空降师104近卫伞降团2营的91个名官兵,派去抢占776?0高地,封锁山口后,竟然让这支队伍面对上千名敌人,孤军奋战70多个小时,得不到任何支援,最后导致其中的80多人壮烈牺牲。
2000年3月29日俄军在813高地上被伏击的战例,更将俄军指挥、通讯系统的混乱暴露无遗。在这次战斗中,首先是指挥机关对情报真伪不加鉴别就轻举妄动,以至中了敌人佯动的诡计。接着是在队伍遭到伏击后,被派去增援的部队竟然没有足够弹药,最后不得不丢下战友溜之大吉。似乎要是再不跑,本身也有被围歼的危险。这种局面哪里是俄军在自己的领土上作战?由于指挥不当,在这次战斗中,俄军与非法武装的位置发生了颠倒。俄军仿佛成了只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队,而非法武装反倒牢牢地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在整个第二次车臣战争中,许多事情令人费解:马斯哈多夫、扬达尔比耶夫等非法武装核心成员,居然能在被俄军封锁得铁桶一般的格罗兹尼毫发无伤地逃出重围;巴萨耶夫在突围时虽然腿被炸断,但他却能在这种条件下从容地做了手术,然后逃进深山;“副总统”格拉耶夫是在出境前偶然与回家的边防军战士遭遇才被击毙的,并没有人发现他的行踪。只有拉杜耶夫被俘是一场漂亮的谍报战,向人们展示了克格勃传人的风采。难怪连普京在得到这个消息后都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
在这场战争中,还有一些阴暗的东西对俄军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虽然它肯定是个别案例,但是如果站在车臣人民的角度看,问题的性质及后果应当说是相当严重的。特别是发生在俄罗斯与车臣这样两个民族之间,而且又是在这个敏感的历史时期。
其中一个典型事件发生在2000年3月27日。这天,俄陆军第160坦克团团长布达诺夫上校,正带领一些战士抓捕从格罗兹尼突围出来的非法武装分子,当他们来到格罗兹尼南部的坦吉丘村时,发现了一名年仅18岁、如花似玉的少女,布达诺夫让人用手枪逼着这个姓昆佳叶娃的女子上了他们的装甲车。后来的庭审记录表明,昆佳叶娃在被布达诺夫带回基地后,遭到多次强奸。事后,为了消灭证据,这位上校竟然残忍地将其勒死并抛尸荒野。由于布达诺夫实施绑架时有昆佳叶娃同村居民在场,所以,第二天上午,这个姑娘的家人来到基地向俄军要人。但布达诺夫的手下告诉他们,昆佳叶娃在被一伙喝醉了酒的男人强暴后杀害了。听到这个消息,几百名车臣居民包围了俄军驻地,同时派人四处寻找。直到第三天,乡亲们才在一片小树林里发现了已经被折磨得不像样子的昆佳叶娃的尸体。此事在当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许多车臣百姓为此拿起武器,加入非法武装,决心为自己的姐妹复仇。巴萨耶夫也利用这个事件大做文章,他在互联网上发表声明,称愿意用掌握在他手中的九名俄军战俘换取布达诺夫,并且限俄方在72小时内给予答复。按照当地的法规,如果布达诺夫落入非法武装手中,不是被石头砸死就是被坦克或拖拉机轧死,所以俄军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出布达诺夫,致使九名俄军士兵惨遭杀害。此事还引起了西方、特别是伊斯兰世界的普遍关注。几天后,联合国人权专员玛丽·罗宾逊女士专门为此访问车臣,了解事情的真相。迫于国内外的压力,俄军检察机关终于在罗宾逊女士到达的当天将布达诺夫逮捕。据媒体报道,罪犯在被捕前曾经对天鸣枪,他说昆佳叶娃是恐怖分子,亲手杀死过许多俄军士兵,自己是在她拒不招供的情况下失手将其勒死的。最后,布达诺夫用手枪打中了自己的大腿,然后被抬上了囚车。
被投进监狱的布达诺夫经受了一场马拉松式的审判,直到2003年7月25日才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成为第一个因侵犯车臣平民权利而被俄罗斯法律判刑的军人。在审判期间,法院曾经应被告律师的请求于2002年12月间,对布达诺夫进行过精神鉴定,并且得出过“神志不清”的结论。据此,被告方面要求法庭对其进行强制性治疗,而不能判刑。这一消息传出后,联邦方面受到了巨大压力,几乎所有媒体都认为这是在为俄罗斯的败类“开脱罪责”。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最高法院又组织有关方面对布达诺夫的精神状态进行复查,结果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完全清醒”。
布达诺夫终于受到了法律制裁,但这件事并没有结束。2004年9月17日,俄罗斯南方乌里扬诺夫斯基州突然宣布对服刑刚刚14个月的布达诺夫实行大赦,将其释放。当地法院也对这项决定予以支持,并将大赦决定上报给克里姆林宫,只待普京总统批准。这个决定被公开后,又一次引起了轩然大波。由于大赦发生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人质事件之后,所以,人们普遍怀疑这项决定与劫持人质事件有直接关系,至少是向人们暗示什么。当然,布达诺夫是不是能够大赦,还要联邦总统批准。人们不明白,是什么人,为什么在这样敏感的问题上,给普京出这道难题。
综上,可以看出第二次车臣战争是在国家已经面临分裂危险的时候,迫不得已发动的。虽然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防止车臣独立的问题,但至少为联邦赢得了一些时间和主动权。
但是,俄罗斯尽管在这场战争中又付出了许多许多,历史却又一次证明,武力终究不是解决民族矛盾的根本办法和途径。这就是说,解决车臣问题的路还很长,很远,甚至很艰巨。
俄罗斯从车臣撤军至今已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发生的一切证明了上述结论。
一前赴后继的和平之路
同第一次车臣战争时期叶利钦治理车臣的办法相似,普京也在俄军攻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几个月后,就着手扶持车臣地方政权。所不同的是叶利钦推翻的是杜达耶夫,扶持的是扎夫加耶夫,而普京赶跑的是马斯哈多夫,把艾哈迈德·卡德罗夫推到了台上。
2000年6月12日,也就是在格罗兹尼被攻克四个月后,普京签署了在车臣共和国建立临时行政权力机构的法令,任命卡德罗夫为该机构领导人,即临时政府首脑。10天后,卡德罗夫在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杰尔梅斯宣誓就任共和国行政长官。
众所周知,担任这个职务的人,很可能成为将来总统选举过程中最有力的竞争者。然而,人们对普京这项决定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们熟悉卡德罗夫的姓名,而且知道他的经历决定了他必将成为普京眼里担任这个职务的最佳人选。
艾哈迈德·卡德罗夫1951年8月23日出生在哈萨克斯坦的卡拉干达,父母都是当年被强迫迁移到中亚地区的特殊移民。1957年4月,他作为车臣最大氏族里的一个小成员,跟着父母返回了家乡库尔恰罗伊地区采托罗伊村。在学生时代,卡德罗夫选择研究宗教,这在那个大力宣扬无神论的年代,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和抗争。他先后毕业于布哈尔宗教学校和塔什干伊斯兰学院,获得神学和世俗哲学两个专业的高等学历。 20世纪80年代,卡德罗夫创办了车臣第一所伊斯兰学校,由于他的学生后来遍布于车臣各界,所以,他本人也很快就成了共和国的知名人士。1986~1988年,卡德罗夫在古杰尔梅斯清真寺担任副伊玛姆(教长)。1990年前往约旦进入阿曼伊斯兰大学法典系学习,1991年中断学业回国。1993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前,卡德罗夫被任命为副穆夫提(伊斯兰高级神职人员),1994年9月成为车臣共和国代理穆夫提。
2008-01-13 15:32:41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35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