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xiaoguaimi
xiaoguaimi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正式居民
经 验 值:179
魅 力 值:88
龙    币:238
积    分:187
注册日期:2004-04-14
 
  查看xiaoguaimi个人资料   给xiaoguaimi发悄悄话   将xiaoguaimi加入好友   搜索xiaoguaimi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xiaoguaimi发送电子邮件      

呼吁为北川海光村老人孩子募捐冬衣,最好要七八成新的厚外套。申请置顶
呼吁为北川海光村老人孩子募捐冬衣,最好要七八成新的厚外套。申请置顶

呼吁为北川海光村的老人和孤儿捐献冬衣和棉被。新旧均可,一定要干净。

我在腾讯博客上看到老党关于北川海光村的文章,十分难过。
虽然地震已经过去半年,正所谓“灾民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当我们已经在准备年货的时候,当我们周末去下馆子的时候,
震区的百姓正在默默承受孤独和寒冷。
现将博文转载于下,文章中有志愿者的联系方式。

寒冬 志愿者灾区独孤前行走访实录(1)

北川海光村没有板房

过渡房还在建造中“过渡”……

“我是中国心志愿团队里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一个痴呆的志愿者,一个只想在北川呆15天,却被灾情震撼留下至今的志愿者……”这是中国心志愿者高思发接受勒克儿采访时的感叹。
11月22日,成都最冷这天,他发动绵阳大学生到北川邓家乡海光村走访灾民过冬情况。
“我去走访,不是对地方政府怀疑。抗灾救灾期间,因为我和我的团队在那里被震撼。天已经很冷,我挂念那里每一个活着的村民……”他说:“走访结果令人揪心,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寒冬下的灾区,尤其是山区的村民……”

11月22日上午10点,西科大的向顺益、李开毅、任霜、李祥、瞿小俊、王灵灵、王吉林、胡彦立8名同学在高思发、龙亚斐、刘剑峰3名志愿者带领下,到达北川曲山镇邓家海光村,对这个重灾区再次走访。
邓家乡共有5000余人。海光村是他们走访重点。地震中,这里70余名村民遇难。
以人数算,海光村是曲山镇第二大村,目前有1087人,80岁以上的老人85人,60--80岁的150人,18-60岁的369人,13--18岁的180人,7--13岁的205人,0--7岁的98人。

在5·12地震、唐家山堰塞湖泄洪、9·24泥石流等灾难袭击下,此地目前情况很特殊。5·12地震使这里到7月初才有通讯以及道路基本恢复通行,但9·24泥石流又使这里再次变为孤岛,所有物资只能从杨柳坪大山上背下去……

海光村没有板房。
高思发说,这里所有村民目前都在参与修建过渡房,建筑材料由政府提供,只是这种房子的保暖性无法与板房相比;另外其它村在修建羌式住房,村民几乎全部通过政府向银行贷款才得以修建,目前建材价格居高不下、非常紧缺,何时能修好还是未知数。
高思发报告的这个未知数,夹在大山里的瑟瑟寒风中,不由让人心情沉重……

据高思发讲述,海光村的邓家才,家里现有两人,其他亲人均在地震中离去。临时帐篷里,木板上放着两床被子,一床当褥子、一床当被子;他们慈宁宫村民口中了解到,当地政府几天前每人发了一床被子。目前那里晚上的气温已在8摄氏度左右,估计过几天会更冷。
一床被子在这样环境栖息,抵御寒冬需要何等坚强的体魄!
海光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在这里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
海光村5组91岁老人彭德会,随三儿子同住,地震中她三儿子一家全部遇难,老人哽咽地述说着:不管怎样,我们现在比过去好多了……
彭德会老人此时只穿着唯一的两条单裤,没有换的。邓家杰家中有一位97岁的老奶奶,四世同堂,三位老人、两个小孩,两位年轻人出外打工;彭胜贵一家4口,也是只有4床被子……高思发说,如果没有棉衣、棉裤、棉鞋、棉被及取暖器材,这些老人和孩子很难熬过这个冬天!
97岁的老奶奶特别对高思发说,过去冬天可以烤火,今年为了安全不能烤火。说这话的时候,老奶奶正在冷水里面洗自己的衣服,一双苍凉的枯手,冻得像红萝卜……

高思发一行11人在海光村走访了30户家庭178人。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人家里因地震后离开原址致使绝大多数家庭衣被被雨水浸泡而腐烂,目前最缺乏过冬、保暖衣物。
高思发说,深夜,想起白天在海光村看见的情景难以入睡,推开窗户寒风扑面而至,那些海光村的老人、那些还在潮湿地上而栖的村民,地震过了190天了,他们还在与寒风抗争,“再次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助,泪水在黑夜里流淌…… ”

“我们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们也只是中国志愿者中的一根火柴,无法预测在哪一天会熄灭,但,我们已经尽力了……”面对采访,高思发虽然一脸倦怠,但眼光中仍闪出一丝坚毅:“看到全国各地志愿者在地震后扑向灾区,又在短暂时间消失,我能理解,因为他们还有自己的事要做……尽管这样,我们3名志愿者还会继续在灾区志愿……明天,我们就去北川最偏远的小学――香泉小学走访……”
在绝望的大山上,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秉承已经没有队伍的“队训”,“光杆司令”高思发仍坚定地说:“尽管很孤独,但我坚信,灾区一定还需要志愿者!”


寒冬走进灾区 一个大学生如是说……
距离512已经有半年了,你是否已经将它收进回忆,不再想起,不再触及。然而有些人我们不能不管,不能不谈及。
灾区人的生活怎么样,他们将如何度过这个寒冬,这些你了解多少呢?我和大家一样,窝在寝室口头谈论着他们的惨痛经历,从不觉得有什么。
可是昨天当亲身走进这片土地时,才发现我们错了。即使是有国家的补助,他们依旧过得令人心酸。一般年轻人都出外谋生,家里留下的就是些老人,其中有些已经年过九旬了。
冬天到了,我们已经穿上秋衣秋裤,可是昨天我们看到了他们还穿着单衣,那些衣服还全是靠别人捐赠的,一件一件累计起来的。如果我们每人献上我们的一件毛衣,他们会温暖些吗?肯定会。当我们一床一床被子往床上加时,他们却只能一人一床,还是很薄的被子,对于山上的人们,这些怎么会够呢?
他们住的是帐篷,里面光线有点暗,地面很潮湿,帐篷虽挡得住风雨,可冬天来了后,露水从地表腾起,往往一晚睡醒,他们的棉被与衣服已经被浸湿得差不多了,当我们还窝在温暖的被窝时,他们已经冻得睡不着觉了。
有个老人,手在正午时却比我的还冰冷。离过年还有两个月而已,可是他们的房子还没搭起,帐篷内不准烧火去暖,大山里是多么的冷啊。有个户主,把家就安在一个岌岌可危的房子内,还四处通风,可以说稍有余震,房子就会倒,我们要他不要住了,他说没办法。我们看见他的老母亲坐在灶旁烤火,一脸沧桑。
当我们在食堂吃着大鱼大肉时,你是否想到灾区人们吃的是什么。他们告诉我们,半年了,他们就吃了一斤半菜油,一斤半,那是什么概念,也许我们每餐饭都离不开油,但是他们呢?只能每天沾点油腥味。我们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你想过么?
地震虽然过了很久,可是不要忘了,他们仍然需要我们的帮助。不要遗忘,这是一场马拉松,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大自然。
西南科技大学 王灵灵 (11月23日)

相关链接1:

北川海光村急需以下物资:
1、军大衣902件;2、棉衣、棉裤85套;3、防寒服150件(1--4岁80件)、(4--6岁70件);4、充电暖手壶300个。
联系人:高思发:电话:13890192000【安县】;QQ:383446084
马俊飞:电话:13228166768【成都】;QQ:31570415
覃明: 电话:13666191290【成都】;QQ:232128164
刘剑峰:电话:15928201155【绵阳】;QQ:357034882


目前,新疆棉被一般实在成都统一采购,寄送比较麻烦。
现在急需的是厚外套,棉衣裤。

我本人从来没有组织过这种募捐活动,现在发起倡议,希望观里曾经做过这种活动的朋友出来牵个头,本人积极配合。


以下为我与志愿者的对话

安全提示:腾讯公司提醒您警惕“QQ中奖”骗局。

on the road 12:06:04
我们这里的棉被是在成都统一采购的新疆新棉被,在外地购买再邮寄到成都的成本比较高,衣服我们一直在筹集大家穿过的8-9成新的过冬的厚衣服.如果买新的成本会很高,
暗灯 12:07:00
我也是希望得道一些比较详细的信息,然后在我们社区网上公布。我是第一次搞自己的活动,没有经验,请多指教
on the road 12:08:48
我们筹集的衣服每次进灾区都会发到急需的老乡手上的,所以现在在成都的衣服大概有2000件左右.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您看您具体能用于灾区捐助的资金有多少.我们可以根据目前我们筹集的物资的缺额给您适当的提议
暗灯 12:11:39
我今天刚在社区网上发起倡议。不敢说有多少资金,可能就是组织一些衣物或者棉被邮寄过去。
on the road 12:13:58
您辛苦了.我们现在急需的是棉被和衣服.新棉被一般我们都是在成都采购.11元/斤的新疆新棉花,5斤/床.+15元的被套
on the road 12:14:38
棉被的缺口比较大,只能说能解决多少人是多少人
暗灯 12:16:23
那好,我把这段对话贴在我们网上,您没有意见吧。
on the road 12:16:36
目前山区的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了.如果可以请尽快的筹集.我们好在大雪封山前运到灾区的老乡手上
暗灯 12:16:44
哦,好的,好的。

--
我是生命的夜行者。
2008-12-08 12:20:5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30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