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一粒芝麻
一粒芝麻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一粒芝麻个人资料   给一粒芝麻发悄悄话   将一粒芝麻加入好友   搜索一粒芝麻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一粒芝麻发送电子邮件      

高考人数明显下降--“高考脱魅”下的价值回归与教改困惑
高考人数明显下降--“高考脱魅”下的价值回归与教改困惑
作者:王小杨
该网址不再展示
6月7日、8日,是中国第一大考——高考之日。一切为高考让路,这不仅仅是考生全力以赴进战场,家长与社会各界亦未敢丝毫懈怠。简而言之,“高考之魅”是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意义,寄托了无数个家庭的重望,更是人们通往社会上层的必然通路,几近成为独木之桥。如此神坛化了的高考,举国神经紧绷,亦属情理之中。
然而今日更为突出的一个话题是,各路方家在不遗余力地质问“高考之魅”。而其反面——“高考脱魅”——高考决定命运的观念渐渐淡化,犹如矛盾的另一面而不断上升、浮现。加剧这一趋势的,正是这样一些现状:全国大多数省份的高考人数出现了减少状况,个别省份的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10%,高考报名总人数比上年减少了3.8%,约40万人,另有84万人弃考。人数下降之多,弃考规模之大,以致舆情哗然。
坦率而言,这些高考现状的凸显,诱发之因远远不止一方面,诸如高考适龄人口的减少,无法承担大学高额学费而“理性弃考”,出国留学混洋文凭,大学生就业困境丛生等。而我以为,不论是家贫,还是有比高考更好的出路,或是缘于两者之外的经济考量,弃考都有益于理性高考观与教育观的建立,从而有助于青年学生与社会各界重新审视高考与自身前途,找出将自己打造成才的最佳方式。在这一意义上,“理性弃考”所体现出的,也是一种与社会现实的价值接轨,或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常态回归,而社会要做的,应该是为广大青年提供多元化成才途径。
面对弃考或考生人数显著下降,有关专家或政府官员或许有自己的分析:高考适龄人口的减少,以及弃考现象也是人为推动——劝说成绩差者放弃考试以保证学校升学率。这一过分强调,可能有避“大学生普遍就业难、大学教育质量下降、求学成本过高”乃高考降温诱因的嫌疑。但即便这些分析真与高考降温现状无关,人们普遍对“高考成才论”抱有一种不乐观心态也不容忽视。更因为在目前看来,教育改革从小学到大学,无论是早前的“素质教育模式”,还是近来中学“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行,以及大学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都存在着一些亟须求解之难题。虽我们怀着无比期待,而这些难题求解仍是路漫漫。
我愿意看到,“高考脱魅”——第一大考的魅力渐消,能成为社会反思教育改革的一次沉重起点。当然反思并非意在重树高考之魅,而是希冀教育改革在满足社会教育公平的前提下,能使更多的青年找到理想有效的成才路,能使高考不至于令国人的神经紧绷到了无法逾越的顶点,能使政府与社会轻松放下肩上的“尴尬重负”——一方面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另一方面大量的企事业单位因无人才可用而焦急万分。这一“尴尬重负”,也传递出当今教育改革的困惑全貌。
可以进一步分析出,当今教育改革的困惑更全然反应出一个根本性问题:中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社会的经济发展,远非密切结合、协调互惠,而其改革更是抛弃了教育自身应遵守的人文价值理念,而以市场为大。于是,在利益的导向或者市场观念的指引下,各地大学城不断增加与扩建,硬件设施大比拼也使各高校内暗暗角力,国家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却大多用在了硬件设施与产业经营上,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实。当然,实验设备或研究器材不能不大投入,但也得研究水平与自身条件相适应,如此才不会出现一些大学在引进的先进设备面前茫然失措,甚至成为摆设。商业化政治化的教改发展模式,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论文大国浩浩荡荡,学术与教育腐败不堪入目。如果教育水平无法跟随或超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或者过于消耗社会成本,形成教育与发展层次上的恶性循环,那么,失业问题与人才问题就会尴尬显现,暴露无遗。
更为值得忧虑的是,国家的教育投入是偏向于重点高校的,而大多数的其他高校,尤其是高职专科层的学校,他们获得的国家教育投入无法与211、985工程类高校相提并论。但要发展,必得要投入,扩招与高收费甚至是乱收费无疑是一个“必然选择”。如此一来,教育质量下降应在预料之中,大学生就业困境因此愈加恶化。最终,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中面临人才困境,而政府在付出了巨大的教育上不当资本后,却又为就业困境所累,财政更是难以为继,这必将转化为社会的负担。
总之,在当今“高考脱魅”成为一种主流民意且讨论日益深化之下,我们更应当思量:如何重建青年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多元价值取向体系,引导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走出人才困境,扭转教育投入反而转化为社会负担的尴尬境地。更具体地说,应让我们省思:高考这一个筛选器,仅是多种选择路径的其中一条,教育公平的体现并非是人人获得高考的拼杀上阵。或许人们呼吁这一常态回归并不难,而困境在于个人、大学、政府这三者如何脱困于利益导向的教改路线,而为价值实现的常态回归扫清制度与思想上的双重障碍,以实现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与融合,消除失业与人才短缺并存而隐喻着的现实反讽。
2009-06-09 06:42:1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98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