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大难不死
大难不死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7256
魅 力 值:14425
龙    币:57134
积    分:35255.1
注册日期:2003-08-14
 
  查看大难不死个人资料   给大难不死发悄悄话   将大难不死加入好友   搜索大难不死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大难不死发送电子邮件      

中石油被指闷声发大财:石油成本8美元卖80美元
  6月29日晚,国家发改委发布调价指令:从6月30日起,国内汽、柴油批发价每吨均上调600元。这是五周之内,国家发改委第二次发布油价上涨的指令,而此时,通胀的预期较五周前更为强烈。

  涨价的理由,和以往没有什么区别:一是国际油价的涨幅到了调价的标准;二是中石化将出现炼化环节的亏损。

此前中石化已经放出消息,若国际油价涨到70美元以上,炼化将出现亏损,而近期国际油价再度上涨并一举突破了每桶70美元的大关。

  似乎每次都是这样的过程,国际油价上涨,中石化喊亏,国家发改委顶不住中石化的压力而上调成品油价格,消费者开始抱怨石油行业垄断和由此推高的虚高油价,接下来却又是国际油价上涨,又是一个涨价的轮回。

  在这中间,公众似乎很少注意到闷声发大财的中石油。借着中石化喊出来的涨价东风,中石油可以把国内每桶开采成本为6美元到8美元的石油,按国际油价每桶60美元到80美元的价格卖到国内市场,暴利空间令人咋舌。

  半拉子改革的弊端

  稍微回顾一下历史,就能看到中国石油行业中的半拉子改革现象,这种改了一半的改革造成了现在中国石油业中诸多奇怪的现象。

  1998年7月,为了政企分开,实现市场竞争,按国务院统一部署,中国石油与石化企业重组。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基础上,成立以上游为主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成立了以下游为主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油拥有大部分原油开采业务,中石化则以炼化为主。之后,中石油、中石化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分别实现了海外上市。

  在这前后,拆分几乎成了改革中的流行词汇,电信行业被拆分为南电信、北网通,电力行业被拆分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等等。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改革绝对是个进步,但令人失望的是上述诸多领域几乎都是半拉子改革,只改到其既得利益最大化时就难以推动下去了。

  以石油行业为例,拆分成两个公司之后,本应放开石油价格,但是政府因为种种考虑,迟迟没有放开,这就让石油公司有了口实。

  对着市场说政府,可以将经营不善的责任推到政府身上,即使自己经营真的不好也可以用价格管制来掩盖,来索取巨额财政补贴;对着政府说市场,要求油价与国际接轨,把国内开采出的原油卖出国际油价的高价。

  虽然都是有行政级别的国企领导人,但既然走向市场,海外上市了就要领到国际水平的高管薪酬了,这可能是海外上市对中国国企为数不多的改变。

  即使价格不能放开,中国石油业的改革也早就应该走到下一步——打破行政垄断,让民营企业进入石油业参与竞争,以此提高效率,降低垄断价格。

  在巨大的垄断力量面前,国务院早就公布的“非公经济36条”迟迟难以落实,不但如此,中石化、中石油反而趁着市场化的东风,气吞万里如虎,掀起了石油业国有化风潮,原本占大半江山的民营加油站被两大石油集团迅速收编。

  这样的半拉子改革,没有让我们看到中石化、中石油两兄弟在市场竞争上的刀光剑影,作为国资委的左右手,却似乎配合默契,一个年年喊亏损,要补贴要涨价,一个却从消费者和企业身上赚取惊人的垄断暴利,成为了亚洲最赚钱的上市公司。

  企业是应赚钱的没错,国企是应替政府赚钱的也没有错,政府再拿钱为民众谋福利。但这个逻辑的前提是,作为国企的中石油应该严格执行国资经营预算,将利润全部上缴国资委或财政部。

  但现在包括两大石油公司在内的很多央企更喜欢把赚取的垄断利润去大手大脚的投资,甚至是高风险的投资。

  而现在没有实现国资经营预算,只以收取暴利税的形式替代,但中石油的暴利税只占到了利润的1/3左右,这1/3现在也无法看到是否全部投放到社保、医保等居民福利方面。

  未来改革模式设想

  现在这样的模式,难怪每次油价上涨都会刺激消费者痛苦的神经,这是一个在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中两不靠的半拉子改革模式。

  有两种改革模式可以比较。

  第一,完全的国家经营石油模式。比如让中石油中石化合并为国家石油公司,中石油的暴利可以对冲中石化的炼化亏损,政府给企业制定一个成本底线于盈利区间,超出部分利润全部归财政,逼宫涨价的事情就再不会出现。理论上国内成品油价格会大幅度降低,即使维持现在的高油价也会有更多的利润流入财政而不是企业。

  但这样做的风险,一是企业成本没有科学的考量,效率仍然会降低,更重要的是政府可以实现低油价,这虽然会让消费者获得实惠,但却不利于节能减排,依然是走的低油价支持制造业,进而补贴全世界的老路。

  第二,完全的市场竞争模式。石油开采、进出口贸易与批发零售环节全部对其他行业国企与民企放开,用竞争来提高效率,用效率降低垄断价格,这样政府不但不会流失税收和收益,而且不会以低油价补贴全世界。

  这样做的风险,可能是政府现在担心的行业恶性竞争与随之而来的混乱秩序,但中国众多从行政垄断放开到市场竞争的行业都没有出现这样可怕的局面,而且可以从国企间的竞争先开始,除了三大石油公司,中化、保利、珠海振戎等国企早都对石油业摩拳擦掌,不妨先放开国企竞争的门槛。



  目前,南山区人民检察院以“盗窃罪”批捕朱某军和袁某。

  今年4月20日本报最先报道的《丢失天价QQ号“98888”》曾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警方经过周密部署也最终抓获了一批盗号分子。

  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后发现,现在QQ号的炒卖风气已经越演越烈,最近一个天价QQ号“99999”甚至卖到了30万元人民币,创出“历史新高”。

  究竟炒号团体是怎么从这虚拟物品中获利的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他们“买了再偷、反复炒卖”的卖号内幕。

  “99999”卖出新高价

  连日来,记者顺着“98888”案的报案人陈学军的这一线索开始接触这一群体。经过多次交流,陈学军透露,其实他并不是之前所说的QQ号收藏爱好者,而是一个“卖号的”,他和合作伙伴收藏了大批“靓号”,“98888”是其中之一。

  一名“炒号者”向记者透露,前几天他们刚完成了一笔交易,QQ号“99999”以30万元的“历史新高”,卖给了一名上海网友。据他所知,这应该是目前卖得最贵的“QQ号”了。但这位“炒号者”也告诉记者,这种靓号一般不会上线的,怕被腾讯发现了回收。

  这个刚赚了一笔的“炒号者”告诉记者,现在5位数的QQ号码最值钱,一般都要2万元到10万元,个别有特殊意义的号码甚至能卖出更高的价钱。

  “卖号”竟源于“盗号”

  究竟卖号者们,是怎么拿到这么多靓号来买卖的呢?记者调查发现,“卖号”其实源于“盗号”,他们的利润来源其实就是“反复盗卖”!

  记者加入了炒号者的一个QQ群,群里讨论的问题全都是如何盗号!根据观察,最容易被破解的密码就是8位纯数字密码。有一次,一个网友在QQ群里请教如何破解纯数字号码,一个“高手”花了十几分钟就教会他了。

  记者发现,尽管QQ靓号紧俏,但这些卖主手头的号源却十分充裕,甚至开通了“点播业务”,买主交纳一定费用后,可以购买到指定的QQ号码。

  网友“今晚打老虎”称,由于QQ号码源稀缺,普通QQ号可以通过专门的QQ下载软件批量申请,而不可多得的QQ靓号只能依靠“病毒软件”盗窃他人QQ密码。

  他说,现在市面上销售的QQ号码不少都是反复流通的,特别是一些没有“密保”的QQ号在销售后几个小时内就会被卖主盗回。即使买主及时对QQ号码申请密码保护,卖主也可以根据自行填写的原始资料套回QQ号码再次销售。

  “今晚打老虎”甚至在群聊里肆无忌惮地放了几个盗号木马病毒,让记者自己去“搞号”,“随便在一些论坛上一放,就会有收获的”。

  制作QQ价值评估软件

  记者发现,这帮“炒号者”还开发了一个所谓的“QQ号价值评估软件”挂在网上,让网民们去评估自己QQ号的价值,给QQ号炒卖煽风点火。记者在评估软件里输入“99999”,显示的价值竟达36万元,而财富系数和名声系数分别是100% ,魅力指数达到最高的5颗星。而随便输入几个5位数的QQ号,价值都过万元。

  申请密保不要买卖号

  深圳警方提醒,首先要申请QQ密码保护;QQ密码的位数要超过8位,最好包含数字+字母+特殊符号;不要填真实的年龄、E-mail等敏感消息;不要随意打开陌生人发给你的文件,这样的文件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和危险;注意更新QQ版本、更新密码等等。

  腾讯公关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一直以来都在向用户呼吁不要炒卖QQ号,而且还专门向各大第三方交易平台发过公函,希望他们不要在网上店铺上炒卖QQ号。

--
用好你手里现有的相机,器材上无止尽,浮云... *^__^*
2009-07-05 10:05:19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5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