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灰姑娘001
灰姑娘001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6916
魅 力 值:10624
龙    币:75399
积    分:34698.1
注册日期:2004-03-31
 
  查看灰姑娘001个人资料   给灰姑娘001发悄悄话   将灰姑娘001加入好友   搜索灰姑娘001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灰姑娘001发送电子邮件      

头伏饺子二伏面是传统习俗,不知道的可以看看。
头伏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每年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也就是头伏的开始(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俗话说九天一九,十天一伏。三九天最冷,三伏天最热。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该网址不再展示

夏季入伏吃饺子
--------------------------------------------------------------------------------

2009-07-14 搜狐
  过去,老北京人认为,每年阴历的六月初六是夏季中最热的一天。到了这一天,会进行很多以避暑纳凉为主题的民俗活动。清代《京都风俗志》中记述,六月初六日,寺庙都忙着晾晒经书,商贩们敲击着铜盏叫卖酸梅汤,卖西瓜的遍布街头巷尾。人们在三伏天会做些“异于平日”的好饭菜来犒劳自己,“谓之贴伏膘”。在当时,饺子、面条、烙饼、鸡蛋都是美味,老北京流行的“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即源自“贴伏膘”。

  7月15日入伏

  头伏吃饺子“元宝藏福”

  “好吃不如饺子。”饺子是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美食,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春节中的代表美食也是饺子。为什么国人如此钟情饺子?又为什么要在初伏吃饺子呢?

  过去,人们感觉炎热的夏季是一大灾难,伏天被称作“苦夏”,清代文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就说:“一岁难过之关唯有三伏……”入伏的时候,恰恰过完麦收,家家有粮,正好利用这个时候享个口福。饺子是平时难见的食物,当然是首选。天热令人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正是传统习俗中开胃解馋的好东西。所以,人们在头伏吃饺子,希望能平安度夏。

  汉代东方朔在给《郊祀记》注释时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开,故为臧伏,因名伏日也。”也就是说,过了夏至,天气一天比一天短,阴气放射,因为太阳余威还没有过去,压制着阴气,所以天气还很炎热。“夏日三庚数头伏”。庚属金,庚日避伏,饺子形似元宝,元宝属金,金宝长伏,“伏”与“福”谐音,因此,头伏吃饺子的谐意就是“元宝藏福”。

  过去,老北京的“头伏”饺子是很讲究的。正宗的头伏饺子馅应该是菠菜虾米皮的素馅,是用晒干的菠菜、小虾米、五香粉、盐、小磨香油拌和成馅,口味清淡,吃起来却香喷喷的。

  如今,这个“素馅饺子”的老理儿已没多少人“遵守”,毕竟生活条件好了,头伏还会吃饺子,但口味、品种已是丰富多彩。

该网址不再展示
(此文由灰姑娘001在2009-07-14 18:05:58编辑过)

--
回龙观非著名吃货·小灰。
2009-07-14 18:05:0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45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