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邻居
邻居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3938
魅 力 值:456
龙    币:10331
积    分:4902.5
注册日期:2001-04-13
 
  查看邻居个人资料   给邻居发悄悄话   将邻居加入好友   搜索邻居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邻居发送电子邮件      

回龙观的变迁
回龙观的变迁
作者:尹钧科 编辑:谭丁 日期:2005-02-0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北京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成片成片排列整齐的住宅楼群在回龙观地区拔地而起,短短几年工夫,这里已俨然变成了一座小型城市。白天各式各色的楼群与夜间繁星般闪烁的灯光,构成了京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北京广大市民的目光。

回龙观位于北京城北,地属昌平区,南距德胜门约16公里,北距昌平城约18公里,正当海淀区清河镇和昌平区沙河镇中间。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陆续在这里兴建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居民区,供应城内外迁居民和部分工薪阶层购买住房的需求。可以说,回龙观地区今昔的巨大变化,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缩影和窗口。

远的不说,明代前期这里尚是一片牧马草场,属于黄土店马房,有些军卒就在这里牧养军马,以供边需。附近的西二旗、西三旗就是由牧马军卒的居住地而形成的村庄。按明代兵制,十人为一小旗,五小旗即五十人为一总旗,一百二十人为百户所,一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五千六百人为卫。因此,明代的军队也称“旗军”,西二旗、西三旗和东二旗、东三旗等地名,就是这种兵制的遗痕,与清代的八旗没有关系。

到明代中期,弘治皇帝到昌平天寿山皇陵谒陵时,往来经过这片牧马草场,得知当地土燥无水,居民行旅很不方便,于是诏谕就地选址凿井,汲水以供行人饮用。同时,在此地修建道观一座,作为往来栖宿之所。但是,观宇尚未建成,弘治皇帝就驾崩了,其长子朱厚照继位,是为明武宗正德皇帝。直到正德十年(1515年)这道观才最终建成,改称为玄福宫。从正德皇帝亲撰的玄福宫碑文可以得知,自弘治十七年(1504年)十月始建玄福宫,至正德十年(1515年)五月竣工,工程前后持续了十二年。始建时本名玄福观,建成后改名玄福宫。玄福宫规模很大,山门即有内、外两重,钟楼、鼓楼、龙殿、虎殿、左右殿、正殿、南北方丈、缭垣等俱备。正殿供奉玄武之神,即真武大帝。由京城朝天宫左演法道长陈良福及其徒弟陆尚泰奉命住持掌管。整座建筑“琳宫贝宇,杰出霄汉,轮奂完美,丹碧辉映”,成为京都城北的一大观瞻。显然,玄福宫是明中后期的一座皇家道观,兼有明帝谒陵时往来途中一处行宫的功能。本来,早在永乐年间初建昌平天寿山皇陵时,就在沙河店建有一处行宫,但正统年间毁于沙河洪水。因此,弘治、正德之际修建的玄福宫作为皇帝谒陵途中的栖宿之所,就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了。虽然后来在嘉靖年间又在沙河店重新修建起一座大的行宫,名为巩华城,但是玄福宫仍然是皇帝和扈从官员常住的地方。

正是因为玄福宫的壮观和重要,明代有些官员文人多留有赞颂的诗文。例如尚书刘龙有《玄福观》诗一首:“玉虚真境许重过,往事惊心感慨多。龙爪豆盘丝作障,凤仙花簇锦为窠。空传句漏丹砂诀,欲和全椒白石歌。安得晚风吹水变,侍臣行渴望金波。”又尚书杨巍有《宿回龙观诗》一首:“沙际开瑶馆,銮舆几度过。日回双阙迥,云傍九陵多。承露空仙掌,沿阶自绿萝。夜深清吹发,犹忆旧鸣珂。”这些诗句不仅描写了玄福宫的景象,记载了皇帝銮舆几度经过,抒发了扈从侍臣的感想,更值得注意的是透露了玄福宫名称嬗变的重要信息。原来早在明代,玄福宫就有“回龙观”的别称了。正如《昌平山水记》所说:出京师德胜门,二十里过清河后,“又十二里有玄福宫,宏(弘)治十七年建,俗呼为回龙观。”也就是说,回龙观原是玄福宫的俗名。这大概是因为明后期皇帝到昌平谒陵时,回銮多驻跸于此的缘故。尽管回龙观是俗称,但一直留传至现在,而正式名称玄福宫却早已鲜为人知了。

清代爱新觉罗·玄烨登基后,建元康熙。康熙元年(1662年)为避讳,玄福宫改名元福宫,正像明紫禁城北门玄武门改名神武门一样。所以,清代文献中,玄福宫多作元福宫,回龙观俗称依旧。在回龙观旁形成的村落,亦称回龙店,《光绪昌平州志》所谓玄福宫“在州治西南四十里回龙店”,就是指因回龙观而形成的村庄而言的。因为清代的回龙观已远没有明代兼为皇家行宫那么重要,所以渐渐受到冷落,日久而颓败倾圮,只存遗址,其名称也被旁边的村庄所借用。

回龙观村原是一个占地四平方公里多,约有千户人家、四千多人口的大村,位居八达岭高速公路西侧。1949年春归属昌平县第五区。转年春改属唐家岭乡。1956年初撤区并乡,始设回龙观乡。1958年冬又划归沙河人民公社。1974年成立回龙观管理区。1983年底成立回龙观乡。1990年改乡设镇,成为回龙观镇镇政府驻地。镇辖回龙观、三各庄、黄土北店、黄土南店、黄土东村、二拨子等六个村民委员会。这里地平如荡,土壤肥沃,历来是重要的农业区,原北郊农场在此。

1998年6月中旬,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与住宅建设工作会议决定:改革城镇住房分配制度,建设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体的多层次新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收入群众对住房的要求,促进住房商品化。1999年9月初,《北京市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正是在这样的会议精神和有关政策的指引下,同时也为了安置北京旧城区因危房改造而拆迁的居民,回龙观地区的经济适用住房,按照规划一期期一批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不几年的工夫,能够容纳数万户数十万居民的回龙观居民区以崭新的姿容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京郊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新兴的回龙观居住区以它诸多方面的优势,吸引着本市和在京的外地居民。如它的布局规整的楼群,平坦宽阔的马路,服务配套的设施,管理规范的物业等,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型社区;再如这里地处京北,占有上风上水的地利,环境污染相对较轻,每当天气晴朗时,重峦叠嶂、逶迤连绵的北京西山和军都山、燕山山地如近在眼前,历历在目,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还有这里的交通便利,八达岭高速公路,东直门至西直门的轻轨城铁,一纵一横,穿过回龙观地区,居住区内有多条公交线路连通。当然,作为房价较低的经济适用房,这里对于无房或拆迁户中无力购买高档商品房的工薪阶层和普通百姓自然也颇有吸引力。

回龙观地区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诗赞曰:“京北一舍回龙观,明时草场拥道院。如今马群化楼海,万家灯火映星汉。”□

(作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2010-07-02 10:05:43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63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