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这不是jx-zjk的马夹
这不是jx-zjk的马夹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这不是jx-zjk的马夹个人资料   给这不是jx-zjk的马夹发悄悄话   将这不是jx-zjk的马夹加入好友   搜索这不是jx-zjk的马夹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这不是jx-zjk的马夹发送电子邮件      

成都落带镇。。。。。。
落带

  落带镇位于成都市东郊,龙泉驿区北部。西距成都市区18公里,南距龙泉城区和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11公里,距离成渝高速阳光城入口4.3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43公里,北距洪安火车站8公里。已开通的219路市区大公交车将落带与成都市连成一体,30分钟就可到达市中心。全镇辖8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人口30479人其中非农业人5249人。落带古镇历史悠久,相传汉代即成街,名“万景街”。



  全镇85%以上都是客家移民的后裔,主要来自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等省的客家聚居地。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留下众多民间传说、历史遗留、古老建筑、客家会馆。保存完好的有千年老街、明清民居、客家会馆建筑群和金龙寺等众多历史古迹,一年一度的“水龙节”、“火龙节”更是几百年来客家人传承下来的特色民俗活动。落带镇是全国首批重点小城镇、省级著名历史文化名镇,是中国西部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客家古镇,因此又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的落带、永远的客家”,2005年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在落带的成功举行,进一步确定了落带在世界客家文化中的地位。



  落带镇资源丰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古镇客家文化旅游区和金龙湖旅游区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呈现出“走进历史—回归自然—体验山水”的文化生态旅游格局;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可开发成都市区近郊大型天然温泉;有丰富的页岩矿产资源,可发展新型建材业;天然气储藏量大,可提供丰富能源;湖泊、河流等水系完整,生态保持完好,绿化率高,是国家绿化之乡。水、电、气、路、通讯、教育、医院、邮政等基础和市政设施配套。产业发展方向:实施“文化兴镇、产业强镇”战略,打响“西部客家第一镇”品牌,建设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古镇。发展多元化产业,将古镇修复保护与开发并举,发展旅游业;开发以旅游产品制作、加工、展览为一体,建成成都唯一的文化产业园区;培育以生产、加工、储藏、销售优质水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现代物流业。形成以“客家文化”和“花果生态”两大亮点为主,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撑,以加强古镇保护为重点的文化兴镇、产业强镇的产业格局。



客家方言
  四川客家以广东嘉应五属的客家为最多,因此,落带人又称其所讲的客家方言为“土广东话”,属北方语音体系,至今仍与中国客家方言标准音----广东梅县一致,如称穿衣为“着衫”,下雨为“落水”等。以落带为中心的周边近十个乡镇居民皆说一口客家话,在说四川话的成都郊效形成一个奇特的“方言岛”。
  但由于受巴蜀文化的包围,加之历代官府扬北抑客,致使四川客家话某些词汇的读音以及对事物的冠名同梅县话有所不同,显示其词汇的独特性。



古镇风光

川北会馆
  
  景点介绍: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同治年间,原位于成都市卧龙桥街,2000年5月,由人民日报社出资180万,迁建至龙泉驿区落带镇,工程占地5亩。作为落带“四大会馆”之一的川北会馆,着重反映了川北移民在成都遗留的历史文化,其建筑风格独特精巧,丰富了落带的会馆文化。在其中举办的川戏表演、客家姓氏展览等吸引了来自海内外嘉宾。现该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广会馆  
  为湖广籍移民于清乾隆8年(1743年)捐资修建,因供奉大禹,又称“禹王宫”。会馆座北朝南,依中轴线对称布局,由牌坊、戏台、耳楼、中后殿和左右厢房构成,全贴金装饰,建筑面积2480平方米。现该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广会馆较完整地反映了湖广移民的艰苦创业和社会生活,为成都市旅游区内保存完好的湖广移民会馆的典型建筑。馆内天井虽无下水道,但无论下多大雨,即使街上已洪水漫涨,该处的水都不会淌水漫延,为该馆的一大奇迹,传为大禹保佑之故。现该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客家博物馆  
  四川客家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3月,是为全国唯一综合性客家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四川客家人入川、安居、创业的历程及成就,反映出客家人坚韧、勤奋的精神。馆内陈列的文物多为龙泉驿区出土历代铜器、陶器、铁器、石刻、陶俑、铁币及燃灯寺部份文物。



客家公园
  位于凤仪巷北,占地10亩,为民国l7年(1928)时落带团总、袍哥舵把子刘惠安倡导地方群众和码头袍哥集资修建,是四川省最早的公署之一。公园主要建筑为四馆、三亭、一祠。最具特色和价值的是园内的“女茶社”,是过去客家妇女集中休闲品敬聊天的地方,不纳男宾。一副“尘世嚣嚣到厌烦时来暂歇,茶烟细细得清闲处且偷安”的对联,恰如其分地刻画出客家妇女与男人同等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是客家妇女生活的缩影。公园东郊的凝翠楼为小青瓦四合院,楼上曾是龙泉驿区第一座图书馆,曾藏有《万有文库》等书籍,峨山京剧社旧址也在该处。



玉带湖  
  玉带湖,储水量达120万立方米,常年被花与果环绕,环境幽静,空气清新。



巫氏大夫第
  
  落带客家民居分为祖屋和普通民居两大类,巫氏天大夫第是巫氏家族的祖屋,是落带镇建筑最早而又保存最完好的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大夫第始建者为巫氏入川后第二代传人巫作江,建筑年代大至在乾隆末至嘉庆初,因巫作江曾被清廷诰赠为“奉直大夫”,故名“大夫第”。平面布局为复四合院式,以大门为中轴线对称排列,譬鳞山式顶,木结构穿尊房,上盖小青瓦,主体建筑由大门、过厅、院坝、前中后三堂、东西花厅、厢房及通街厅道和一个附属小四合院 巫氏大夫第
组成。大门外为竹林区、树林和菜地。整个平面四横二纵,天井复天井,小天井连着大天井,大院落连着小院落,民居特色甚浓。在前堂后天井的东西花厅,为卷棚式建筑,花厅作南并向的庑廊形,做工考究的各式花格木窗雕琢的花鸟虫鱼形态逼真,是民居中的珍品。大夫第是客家移民在四川生产、生活的一部活字典,在今天的成都地区已不多见。



广东会馆酒店
  
  清乾隆11年(1746年)由广东籍客家人捐资兴建,供奉佛教禅宗的创始者六祖慧能(被誉为“南华道人”),名曰“南华宫”。会馆座北向南,主体建筑由戏台、乐楼、耳楼及前中后殿组成,呈中轴线对称排列,复四合院结构,总建筑面积3310平方米。广东会馆大殿石柱上有楹联多副,其中“云水苍茫,异地久栖巴子国;乡关迢递,归舟欲上粤王台”最能反映出客家移民拓荒异乡、艰苦创业和思念故土之情。而现代客家画家(龙泉西河镇人,国家一级画师)邱笑秋为广东会馆创作并悬挂于中堂的一副对联“叭叶子烟品西蜀土味,摆客家话温中原古音”,更是以一个细节,传神地刻画出了客家人扎根四川后既溶于巴蜀文化,又以“宁卖祖宗田,不丢客家言”的祖训顽强传承自身国文化的精神特质。广东会馆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会馆之一,其风火墙建筑风格在四川绝无仅有。由于其气势巍峨,已成为落带古镇的标志性建筑。现该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西会馆
  
  位于落带镇老街中街,座北向南,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由江西籍客家人于清乾隆18年(1753年)捐资兴建,供奉赣南乡贤神祗“许真君”,又名“万寿宫”。主体建筑由大戏台、民居府、牌坊、前中后三殿及一个小戏台构成,复四合院式。江西会馆在整体布局和建筑美学方面都颇有价值,特别是它在中后殿之间的天井里还伸出一个小戏台,构思独特,环境空间布局十分完美,为四川客家会馆中所未曾见。现该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四川客家海外联谊会、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在落带的基地就挂牌于该馆内。



东山别院
     
  外间门面40平方米为水酒吧,后院有一小天井,典型客家民居,环境幽静,共有四个房间,两个单间、两个双人间。



毛婆婆凉粉
  
  一百多年前,毛氏前人已在简阳平窝,撑棚摆摊,夜制日鬻,以卖凉粉养家糊口,天长日久摸得其中秘窍,以味厚香浓为人称道,遂代代相承流传至今。而今毛氏后人在古镇落带将毛婆婆凉粉推陈出新,制作更精细、用料更讲究、味型更丰富:不仅有酱香、红味、椒麻、糖醋、鲜椒等多种味型,又独创一款白味凉粉,看似平淡,入口生香,颇得食客青睐。同时就地取材,开发其他小吃品种,尤以艾蒿馍馍最受欢迎,用采自龙泉山脉的新鲜野生艾蒿,和入糯米粉,入笼蒸熟,馨香糯软,回味悠长,其馅多种多样,有肉馅、芝麻花生核桃馅(用小碓窝手工舂制)、玫瑰馅、喜沙馅,口感舒适,不粘牙、不腻嘴。在首届客家美食节上“毛婆婆凉粉”被评为“客家名小吃”。
  如今,这家名动成都的特色小店,引得八方食客闻香而来,终日络绎不绝。很多好吃嘴不但满足了自己的食欲,还不忘捎回一些馈赠同好。位于落带古镇下街167号的毛婆婆凉粉,专营凉粉及其他系列小吃,以货真、味美、价实、环境整洁和服务热情,赢得了新老顾客的称赞。当您走进落带古镇时,一定别忘了光顾毛婆婆凉粉店,亲口领略一下这传承了百年的美食。



地方特产(水果)
  
  以草莓、葡萄、梨、枇杷、桃子、精细蔬菜和禽蓄生产为主,现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种养格局。1993年被划为龙泉驿区“优质、高产、高效”的“三高”农业重点镇,1994年被确定为省近郊型立体农业种养试范基地,目前以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为主题的特色农家旅游业也正在蓬勃发展,是大都市旁一个难得的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寻古探幽的好地方。现有客家农庄、古井大院、桃花园等特色农乐家近10处,具有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的独特优势。



草鞋
  
  价廉、制作方便,宜走山路,具有吸汉的功能;是由客家人从江西带入川,客家妇女用山上的蓑草加麻绳在草鞋机上编织而成,是客家汉子劳作的服饰,根据脚大小有不同规格。



饮食
  
风味独特的客家菜有九斗碗--客家品碗
  是客家人传统九斗碗中的一道名菜:用料精选、讲究,主要原材料:猪心、利、肚、响皮、腊肉、门板酥、黄花、耳子、老姜、葱段、土鸡汤,做工精细,味鲜美、清淡、营养。
  (九斗碗全席:带骨肘子、豆瓣鱼、凉拌鸡、品碗、夹沙肉、咸烧白、热汁汤、木耳肉片、花生米)



鸡肉菌全席
  落带地处龙泉山脉,盛产野生鸡肉菌。山菌系列包括素山菌、软炸山菌、清蒸山菌、山菌鹅掌、山菌面皮等二十多个品种,在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鸡肉菌系列中又因山菌面皮汤味鲜香、面皮细腻,而受到了食客的喜爱。





伤心凉粉
  客家人是一支发源于中原汉民族支系的东方游民。经过几百年背井离乡的沧桑、生活,将农耕、农作技术传遍江南大地,甚至海外。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辛苦了一天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折饭”(客家语是“吃饭”的意思)的时候,因思念远方的亲人而倍感伤心。
  客家人在制作“客家伤心粉”的时候,采用原始的传统手工艺,将豌豆磨成浆、糙制成黄亮亮、柔嫩而化渣的伤心粉。磨的累,做得很伤心。
  客家“伤心凉粉”的口感:一是纯豌豆粉柔嫩而化渣,有一道清香的豌豆味;二是调制的天然佐料口感特别,吃到嘴里,海椒(客家人叫它芥椒)辣得嘴巴翘、花椒麻得舌尖木,头顶冒烟,额头出汗,清鼻子长流,眼泪花直滚,叫你吃得好“伤心”。



















































 
(此文由这不是jx-zjk的马夹在2011-05-16 12:00:04编辑过)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这不是jx-zjk的马夹》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2011-05-16 11:58:27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157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