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tnndwbd
tnndwbd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正式居民
经 验 值:97
魅 力 值:48
龙    币:358
积    分:170.2
注册日期:2011-07-11
 
  查看tnndwbd个人资料   给tnndwbd发悄悄话   将tnndwbd加入好友   搜索tnndwbd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tnndwbd发送电子邮件      

续:(3)
  国企民企,都是中国企业

  《中国经济周刊》: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发展,是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近两年来,"国进民退"的声音经常出现,你怎么看待国企和民企的发展?

  张梅颖:现在有人说,我们"国进民退",也有人说,现在是"国退民进"。其实,国家没有一个政策,引导"国进民退"或者"国退民进"。我们的政策取向只有一个,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有企业也好,民营企业也好,你的品牌出去,都是中国制造,都是中国品牌、民族品牌,人家不管你是国企、民企。

  但是我要强调,为什么要有国企?国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它的使命是要完成国家战略。国家战略需要什么,国企就应做什么。

  央企的最大作用,在于保障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所以,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央企应该是主力军,应该起到引领作用。但是现在看来,央企明显动力不足。

  另外,央企要掌握本行业技术上的主导权,用技术优势创造品牌优势、资本优势和人才优势。央企应该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用创新支撑国家的顶梁柱。但是现在央企投入到科研的费用只占利润的0.7%。民营企业一般占3%~5%,多的能占到10%,这就为企业发展积蓄了后劲,而且它的机制比较灵活。

  总之,央企要在转型中做生力军、主力军,要带头转变发展方式。

  《中国经济周刊》:您说过,垄断国企,以"长子"自居,不管家里穷人,是什么样的背景下说的这样的话?

  张梅颖:在分配不公到了影响社会稳定的地步,还不启动分配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说的。那时候许多央企、国企不务"正业",都去炒房地产,或靠垄断赚钱。你是人民的企业、国有的企业,是共和国"长子",家里的穷人你们管过吗?那么多农民工,你们看在眼里了吗?所以我那天不客气了。

  央企去搞房地产,去当地王,把房价推高,最终还是把负担转嫁给老百姓,赚取老百姓的钱。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是人民,民心即党魂,所以我对央企的一些不当行为提出了批评。批评他们是对他们抱有厚望。国企、民企本来是中国经济这面旗帜下的不同团队,应该形成巨大合力,这就需要政策调整。"非公36条"(即《国务院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国内第一个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文件。)的意义就是政策调整。既然国企、民企都是中国企业,都是为了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说,平等分享公共资源就是民企享受更多的公平,也体现了人民享受更多的公平。

  重新认识"稳定"的内涵《中国经济周刊》: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比如群体矛盾。您觉得,"维稳"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梅颖:关于稳定的问题,要正确解读"稳定压倒一切"。现在一提就是社会刚性维稳。要知道为什么不稳定,不稳定的背后还是个公平问题。所以,我们要解决公平和民生等问题。从今年开始,国家强调民生和收入分配改革,出台了很多惠民措施,像养老问题、医疗问题等,基本上都在落实了。

  老百姓没有过多的要求。中国的老百姓安分守己。你给老人每月55块钱,他就很知足了,他不会觉得给得太少了、太晚了,不觉得这是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应该得到的。只要中国老百姓得到一点儿好处,就感激得不得了。这也是我们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基层干部,是在维护着我们这个政权,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如果基层的多数干部都是坏的,政权早就完了。但是不能因为有这个主流,就对问题视而不见。往往一些很小的事,就能牵动全局,酿成群体性事件。

  现在强调权为民所赋,我们的干部不要还以为自己是父母官,你的权力是老百姓赋予的。

  稳定背后还是一个公正问题。今年随着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随着一些基本的民生问题的解决,我认为形势要好得多。同时,稳定还涉及到政策的稳定,也就是要避免政策的制定实施朝令夕改,这也会引发新的矛盾。

  同时,对待社会矛盾,也不必过高估计危机的发生,因为大多数是利益冲突,与政治和意识形态无关。要正确定位、判断矛盾冲突,以容忍的态度,用协商、妥协的方式增进共识,解决矛盾。

  我们面临的时代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气候变暖,极端气候常态化,我们注定要与灾害共生,在共生中要学会管理灾害。二是我们处于转型矛盾高发期,注定与各种社会矛盾冲突共生,在共生中要提高社会管理艺术和能力,体现出的是生存与发展的智慧。

该网址不再展示
2011-07-20 09:24:0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06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