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梅仙
梅仙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6414
魅 力 值:686
龙    币:13721
积    分:15024.9
注册日期:2007-02-19
 
  查看梅仙个人资料   给梅仙发悄悄话   将梅仙加入好友   搜索梅仙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梅仙发送电子邮件      

同是选秀,快乐女声为啥不敌中国红歌会?
2011快乐女生和2011中国红歌会可谓是在同一时间上演全国总决赛,两强相拼,必有一伤。伤者是谁?结果出人意料,快女从05年达到顶峰,然而收视率一降再降,尽管芒果卫视想方设法出尽奇招,依然没能改变颓局。相反,中国红歌会从06年开始举办,人气逐年增长,到2011年一度抢占全国收视率第三的宝座。是什么让快女如此颓靡,是什么让红歌会红遍大江南北,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选秀泛滥成灾

2005超级女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收视率一度跃升全国第一。在巨大的商业利润和市场吸引下,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花儿朵朵”等一大批选秀节目孕育而生,这一批选秀节目在抢占市场的同时,也对快女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选秀节目的泛滥成灾,一方面是在挑战观众的忍耐性,一方面更是在对当今社会的信仰进行冲击。收视率是电视媒体的万恶之源,为了收视率,各大卫视可谓争得面红耳赤,争得你死我活。最终背离初衷,导致“选秀节奏”过后是整体电视节目生态失调。然而红歌会一扫普通选秀节目的弊端,打起唱响主旋律的旗帜,把观众感受放在第一,把收视率放在其次,走上一条清新脱俗的道路,这是快女收视率不敌红歌会的原因之一。

创新不够明显,形式太过死板

一年又一年的快女,从比赛赛制总体上来说是单一的,即使年年都在叫喊改革,但是千改万改不离其宗,吸引不了大多数人的眼球。据悉,2011年快乐女生又开始叫喊“五大创新”,即一、“增设室内真人秀”(今年快女比赛进入到总决赛阶段后将启用“学院模式”,通过24小时记录选手言行举动的“室内真人秀”方式,还原选手真性情),二、口号全面更新 “梦想绽放”,三、晋级赛变大型演唱会,万人现场投票,四、微博成为新力量,决定选手复活,五、邀请“音乐指导” 注重音乐本身。

即使湖南电视台、天娱公司肯花大功夫改革,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上面所谓五点“创新”,哪一个能真正勾起观众的注意?所谓的改革,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要想通过这些改革来提高快女的收视率,其实很难。然而,中国红歌会今年的舞台,多了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红歌手,多了评论意见不一、火药味十足的评委,多了不同赛制的比赛等等,各种改革措施为提高红歌会的人气铺下了重要的铺垫。

个性选手不多,观众审美疲劳

这个时代美的东西太多,美得让人感觉到视觉疲劳,听觉乏味,于是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快女从一开始打的就是个性牌,对个性选手的大肆炒作成就了快女高人气的时代。在这之后,你可以发现“春哥”成了某杂志排名第一的最美的美女,“曾哥”的绵羊音也慢慢会有自己的铁杆粉丝,给人们无聊乏味的生活平添无穷乐趣。

然而,纵观这届快女,出现了近几年一直存在的“选手荒”,本届“快女”在分赛区的时候,可以说是毫无动静。09年有曾轶可,10年有刘著带动话题,但今年“快女”有话题的、能够带动眼球的却寥寥无几,好不容易出了个苏妙玲,但“女同”话题差点导致“快女”被和谐。稍微有几个有特色的,往往都能在往届的快女中找到模版,个性选手的缺乏,使快女人气大跌。

另外一方面,红歌会一改往年选手民族风,今年的个性选手让人大跌眼镜。非洲“好弟”、“百变魔女”陈娇较、“小宋祖英”陈香水等一批个性选手的出现,无疑不给红歌会大大增加了人气。

精神主调不对,难以引起共鸣

快女快男、“花儿朵朵”、“我型我秀”等一大批选秀节目的出现,大打什么“实现梦想”、“想唱就唱”的亲民牌,然而,对于收视率的渴望,对于商业利益的追求却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万恶的金钱,毁了这些个舞台应有的纯洁和纯真,使得观众越来越反感,越来越厌恶。

反观中国红歌会,它始终走的亲民路线,以红歌为基础,以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以唱红歌为比赛形式,大力倡导一切真、善、美,倡导人们积极乐观地生活,对唤醒人们麻木的感情,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快女不敌红歌会的原因是其多样的,但总的来说,还是其自身内部的原因,是其性质的原因,是其定位的原因,快女若真的想超越红歌会,恐怕还真得下一番苦功夫了。

--
很难
2011-07-27 10:18:5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8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