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BMW7
BMW7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版主
经 验 值:11496
魅 力 值:2955
龙    币:37278
积    分:17259.3
注册日期:2005-02-28
 
  查看BMW7个人资料   给BMW7发悄悄话   将BMW7加入好友   搜索BMW7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BMW7发送电子邮件      

财经要闻
【财经要闻】M2同比增速创近七年来新低
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485亿元
央行:研究覆盖范围更广的M2+,加强理财产品的规范引导和管理
2011年9月13日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的8月份金融运行统计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8.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创2004年11月以来新低。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485亿元,同比多增93亿元。
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当前流动性水平总体适当,需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理财产品的规范引导和管理。今年以来商业银行理财等产品迅速发展,加快了存款分流,这些替代性的金融资产没有计入货币供应量,使得目前M2的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正在研究覆盖范围更广的货币统计口径M2+。
数据显示,8月末M2同比增速分别比7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和5.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7.33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分别比7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4和10.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58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当月净投放现金592亿元,同比多投放213亿元。
8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55.69万亿元,同比增长16.5%。人民币贷款余额5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分别比7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和2.2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485亿元,同比多增93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88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8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10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360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8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1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917亿元。外币贷款余额5078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当月外币贷款增加59亿美元。
8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80.31万亿元,同比增长15.3%。人民币存款余额78.67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分别比7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8和4.1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962亿元,同比少增373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265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710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015亿元。外币存款余额2561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当月外币存款增加84亿美元。
【财经要闻】监管部门警示商业地产和二三线楼市风险
2011年9月13日 来源:中国证券报
消息人士12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多家银行日前收到监管部门关于风险防范的通知,要求对近期炒作升温的商业房地产保持高度警觉;银行要密切关注投资投机活跃并且未采取限购等措施的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各银行尤其是非金融机构不得头脑发热,盲目增加信贷投入。
消息人士说,通知要求加强对商业用房抵押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非住房类贷款监测,涉及商业用房的信贷标准必须大幅高于住房,并加大对假合同、假按揭等行为和转按揭、假按揭等做法的打击力度。此外,银行要严格执行企业“名单制”管理和开发贷款以在建工程抵押两项基本要求,增加风险排查频度,加强对抵押物及时估值和持续管理,不准搞贷新还旧和贷款展期。
同时,银行要加大对廉租房、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贷款利率须按人民银行利率政策执行,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5年。项目建成后,须一年两次还本付息,利随本清。鼓励以银团贷款形式发放此类贷款。在资本金方面,通知强调只有20%的项目资本金到位才予以发放贷款,项目资本金必须真实、足额到位。
【财经社评】流动性拐点尚未到来
2011年9月13日 来源:中国证券报
8月CPI同比涨幅出现4个月来首度回落,但总体而言物价水平仍不容乐观。中国证券报认为,在稳定物价仍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的背景下,目前还看不到货币政策转向的迹象。短期内,外部资金流入或将减速,流动性将持续偏紧一段时间。
经济走势和通胀水平是当前宏观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8月数据显示,经济活动同比增速指标较7月下降,但经济增速仍比较稳健。消费品零售总额季调后环比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仍在25%以上的较高水平。总体而言,当前经济增长状况暂无大的忧虑,但通胀水平仍不容乐观。8月CPI环比涨幅高于市场预期,价格上涨压力维持高位,9月CPI环比季节性上涨压力仍存在。从中长期看,粮食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调整等因素都将抬高CPI运行中枢。
国际方面,欧美经济增长乏力,未来一段时间难有明显起色。七国集团(G7)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日前召开会议后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将采取协同措施支持经济增长。从长期看,政府部门公共债务高企决定欧美货币政策制定部门将长期使利率保持在低水平,这也有利于经济“保增长”。在发展中经济体中,巴西8月31日率先宣布降息。巴西央行表示,通胀形势将趋于好转,可能再次降息。这些迹象表明,海外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可能会趋于宽松,出台第二次经济刺激政策的预期逐渐增强。在国际市场,国际货币贬值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持续。因此,输入型通胀仍是未来影响中国通胀水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变量。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经济增长短期无虞但通胀水平不容乐观,决定了货币政策转向仍有待时日。
近几个月,M2增速持续下滑。尽管8月末M2同比增长13.5%,但央行认为实际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相适应的。从央行实际操作看,无论是要求银行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还是采取对部分大行发行定向央票等举措,都体现出回收流动性的意图。
在资金面上,8月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3.30%,比7月低1.14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3.38%,比7月低1.23个百分点。短期内流动性状况较7月稍有好转,但资金面仍维持整体偏紧格局。
结合国际、国内情况来看,短期内仍难看到国内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央行曾多次强调,货币政策属于总量调控政策。部分中小企业遇到的融资难问题,主要依靠结构性政策解决。在我国处于结构转型阶段,不宜因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轻易改变货币政策立场。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不排除央行下调部分地区部分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但这对整体流动性的改善而言意义不大。
此外,外部流动性流入可能放缓。欧债危机再度升级,希腊1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突破100%。在危机面前,美债和美元的避险光环愈加醒目。近十天内,美元指数强势上扬,从73飙升至77左右。从长期看,欧美需保持低利率水平,美联储可能需买入美债压低中长期利率,推出新的量化宽松政策。但目前由于避险情绪升温,美元资产再度受宠,美联储短期内推出新的大规模量化宽松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受“救险”和“避险”需求双重驱动,部分资金可能回流欧美市场,我国外汇占款增长可能减速。因此,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宏观政策可能仍处观察期,以静制动,科学评估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形势后,才会提出进一步的因应方略。
【财经要闻】央行:M2增速回落符合货币政策要求
2011年9月13日 来源:中国证券报
8月末M2同比增长13.5%,创2004年11月以来新低。央行表示,实际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相适应的,需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紧缩政策周期接近尾声,货币政策倾向于以静制动。
当前流动性水平总体适当
8月份,M2同比增长13.5%,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分别低1.2个和6.2个百分点。央行表示,今年以来,M2增速从高位向常态平稳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和稳健货币政策的要求。尽管目前M2增速看起来比过去低一些,但实际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相适应的。
央行称,目前我国金融创新不断增多,公众资产结构日益多元化。特别是今年以来商业银行理财等产品迅速发展,加快了存款分流,这些替代性的金融资产没有计入货币供应量,使得目前M2的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正在研究覆盖范围更广的货币统计口径M2+。
央行称,从今年以来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看,增长速度并不慢。截至2011年8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仍达到16.4%,比2000-2008年平均水平15.5%高0.9个百分点。8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485亿元,比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2010年同期还多增近百亿元。今年以来信贷投放节奏的主要特点是更加均衡。同时,融资结构在多元化发展,直接融资比例上升。1-7月,社会融资规模为8.3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只占56.2%,其他如债券、股票等多渠道融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说,金融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增长。
央行称,当前流动性水平总体是适当的,银行体系备付水平正常。目前我国一些价格上涨的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并没有根本消除,通胀仍然偏高,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需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要继续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理财产品的规范引导和管理,增强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防范系统性风险。
政策以静制动
对于8月金融数据,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董事总经理屈宏斌认为,当前紧缩政策周期接近尾声,15%-16%的信贷增速足以支撑GDP实现9%的增长,货币政策倾向于以静制动,没有出台新的刺激政策的必要。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8月金融数据显示,虽然定向宽松在一定程度上对流动性紧缩稍有缓解,但总体货币条件仍然维持偏紧。8月CPI同比上涨6.2%,环比上涨0.3%,均仍居于高位;同时,经济活动数据显示增长仍然稳健。彭文生表示,维持此前短期内货币政策仍将继续维持偏紧基调的判断。同时,年内仍可能有一次加息,时间窗口在9-10月。不排除未来短期内央行降低个别地区的个别中小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认为,这仅仅反映央行充分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来调节地区和银行间的流动性差异,即便发生,也不意味着总量调控的放松。
【财经要闻】土地项目收益过低 险资萌生退意
2011年9月13日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业内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可能不再批准险资投资土地储备的项目。“原因是收益率过低且风险难以控制。”这意味着,除了银行收紧土地一级贷款后,保险机构开始对土地市场的风险表示担忧。
据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关人士介绍,监管部门之所以不再对险资投资土地储备项目放行是由于保障房土地储备收益前景不明,且未形成成熟的运营模式,政策风险很大。
目前险资参与土地储备的最大项目是“蓝德计划”(LAND)。该计划于今年6月获批,由北京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与太保、国寿、平安、人保等国内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签订,规模290亿元。各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把保险资金借贷给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由后者利用这些资金为北京保障房建设提供前期土地供应,包括拆迁、管线铺设和道路建设等准备,但不涉及二级市场。
但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人士透露,到目前为止,“蓝德项目”的回报率连6%都达不到,甚至赶不上银行大额存款利率。今年剩下的时间里,预计市场资金面紧张的形势会加剧,因此险资对土储项目尤其是保障房土储项目心存疑虑。
此前有消息称,“蓝德计划”实际到位资金只有约110亿元,不足预计规模的40%。且项目牵头机构也仅有30亿元募集资金到位,远低于预期。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虽有几单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的项目,但都没有披露具体的运作模式。同时,项目预期收益怎样确定、如果项目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怎样保证收益等都不明确。
上海某土地部门的人士介绍,在保障房运营方面的确有些问题没有解决,大家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商业项目都必须有一个成熟的项目规划:预期收益怎样,几年收回投资,怎样收回等。但这些问题在保障房项目上都没有明确。
险资参与保障房用地的土地平整、土地储备等都没有问题,但这些土地什么时候、以怎样的价格、卖给谁都是问题。出让给保障房开发商的土地价格势必低于商品房,参与土地开发的险资如何保证收益这是第一个问题。因为是保障房,所以其购买、使用者是指定的、有限群体。如果保障房卖不出去或收不回租金,政府是否会回购、什么时候以怎样的价格回购,这是第二个问题。“如果第二个问题没有解决,那么就没有开发商会接手保障房用地,险资就不能最终拿到收益。”土地部门的人士分析。
【财经要闻】外围股市中秋遭“劫” A股面临考验
昨日亚欧股市大跌,美股低开逾1%;受法国核事故影响,A股核电板块承压
2011年9月13日 来源:证券时报
受欧债危机恶化的预期影响,欧洲及亚太股市近两个交易日大幅下挫,而昨日法国一核电站附属设施发生爆炸一度让法股雪上加霜;美股道指上周五大跌2.69%,昨日继续大幅低开。
分析人士表示,在外围股市影响下,A股市场中秋节后走势不确定性增大。而法国核设施事故很可能再度影响国内核电发展步伐,A股核电上市公司将受负面影响,光伏、风电公司将受益。
上周五,因西方七国集团财长会议未能就欧债问题制定明确的具体政策,加上投资者对美国奥巴马政府扶助就业计划缺乏信心,欧美股市重挫。其中,道指收盘下跌303.68点,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分别下跌61.15点和31.67点。欧洲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2%。
昨日,由于投资者对希腊债务违约的预期继续上升,此外有报道称穆迪将在本周调降法国三大银行的评级,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昨日开盘后分别暴跌了9.4%、10.81%和10.22%。欧洲股市亦再度出现大跌,三大股指盘中跌幅均超过2.5%。美股道指低开逾1%。
昨日亚太股市出现恐慌性下跌。其中,香港恒生指数大跌836.09点,跌幅为4.21%;国企指数下跌501.03点,跌幅更达4.79%。而日经225指数和澳大利亚标普200指数昨日也分别下跌了2.31%和3.72%。
中秋节期间外围市场的风云突变,也使得节后A股市场的走势再度面临考验。业内人士认为,9月份将是欧债到期高峰,各国累计到期债务超过700亿欧元,这也意味着欧债危机将成为9月份影响全球股市最大的变数,A股市场短期内恐怕难以独善其身。
【海外财经】希腊违约迹象凸显 欧债危机骤然升级
2011年9月13日 来源:中国证券报
据路透社报道,希腊副财长萨切尼迪斯9月12日对希腊Mega电视台表示,目前该国资金仅可供政府运行至10月。为平息市场忧虑并换取国际援助,希腊政府11日推出补充性财政紧缩措施,计划通过征收房产税等措施,力争实现预算目标。据彭博数据,12日希腊1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暴涨。投资者对希腊发生主权债务违约的担忧已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前,因同欧洲央行的债券购买计划意见相左,该行执行委员会委员、首席经济学家斯塔克9月9日宣布辞职。分析人士认为,斯塔克的辞职表明欧洲央行内部针对债券购买计划存在巨大分歧,此举可能将削弱市场对欧元区当局应对欧债危机的信心。
“鹰派”斯塔克请辞
斯塔克是德国经济学家,对通胀持鹰派立场,他原定的卸任日期为2014年5月31日。另据道琼斯通讯社报道,德国财长朔伊布勒10日称,德国政府已提名年仅44岁的财政部副部长约尔格•阿斯姆森接替斯塔克在欧洲央行的职务。
欧债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欧洲央行于去年5月开始首次购买希腊、葡萄牙等国国债。这项措施在欧洲央行内部一直存在争议。今年8月,为平抑意大利、西班牙国债收益率,欧洲央行重启债券购买计划。据路透社数据,自2010年5月至今,欧洲央行总共购买了约1320亿欧元成员国国债。包括斯塔克在内的来自德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四国代表坚决反对这一计划,认为欧央行的作用是制定稳定统一的货币政策,债券购买背离了央行存在的意义和基础。
前德国央行行长韦伯2月辞职并退出对下任欧洲央行行长的角逐,韦伯自始至终反对欧洲央行债券购买计划。斯塔克成为自韦伯后今年第二位离开欧洲央行的德国官员。分析人士认为,在短短半年左右,欧央行中两位德国代表相继辞职,表明该行内部对债券购买这一政策的争议达白热化,同时暴露出在应对欧债危机的过程中,德国与欧洲央行的态度存有重大分歧。
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的顾问曼弗雷德•纽曼称:“斯塔克反对欧洲央行购买国债的看法与韦伯以及魏德曼一致,所有德国人都持这种立场,德国政策制定者显然对欧央行的政策持不同看法。”
荷兰国际集团分析师布热斯基认为,斯塔克的离开短期看可能只是使欧洲央行少了一个鹰派人士,但更重要的是欧洲央行的公信力将受影响。
斯塔克宣布辞职后,市场对欧债危机的担忧骤然升级,9日欧元对美元汇率大跌1.64%,盘中一度创六个月新低。上周,欧元兑美元汇率累计下跌3.2%,创2010年7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本周欧元走势仍将脆弱。有迹象显示,基金经理已开始削减欧元头寸。
希腊紧缩政策能否落实
据彭博数据,9日,希腊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了1.93个百分点至57%;5年期信用违约掉期(CDS)价格跳涨475个基点,达创纪录的3500个基点,成为全球费率最高的违约掉期合约。
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欧洲经济学家杰克斯•卡约称:“德国似乎正在为希腊违约做准备,该国可能是首个采取行动的国家。”据报道,德国政府正在讨论一旦希腊无法获取新援助贷款,发生债务违约将如何支持德国银行业。
希腊副总理兼财长韦尼泽洛斯11日宣布,希腊政府将在2011年和2012年内征收一项新的房产税,税费标准为每年每平方米最高4欧元;削减总统、总理等所有经选举产生的官员的工资;还将要求希腊船舶拥有者为摆脱债务危机发挥积极作用。
欧元区7月21日峰会决定,向希腊提供新一轮总额达1090亿欧元的援助贷款。但目前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由于与希腊政府就该国实现削减赤字和经济改革的目标存在分歧,中止了对希腊改革工作的评估,该国能否顺利获得下一笔援款,仍存不确定性。
分析人士认为,在严苛财政紧缩政策的抑制下,希腊经济深陷衰退难以复苏。此次再度推出补充性紧缩政策,实则已是“强弩之末”,紧缩政策能否落实仍存疑问,但必将进一步拖累希腊经济增长,使该国民众生活面临更大压力。据路透社报道,上周以来,希腊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1万多人走上街头抗议紧缩措施。
除希腊等重债成员国外,欧债危机正由欧元区外围向核心浸染。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由于持有大规模的希腊主权债券,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及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的信用评级可能于本周遭穆迪下调。穆迪于6月15日将上述三家银行评级纳入负面观察名单,一般评级观察期为三个月。
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法国银行业对希腊债务的风险敞口规模仅次于德国。目前法国各银行已开始对所持希腊债务进行资产减记。分析人士认为,假如上述三家银行的评级遭降,可能将引发市场对欧洲银行业流动性的担忧升级。

--
2011-09-13 10:09:2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5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