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龙的回忆
龙的回忆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3574
魅 力 值:790
龙    币:8689
积    分:4431.3
注册日期:2004-11-01
 
  查看龙的回忆个人资料   给龙的回忆发悄悄话   将龙的回忆加入好友   搜索龙的回忆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龙的回忆发送电子邮件      

2012BTV春晚 让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谈BTV春晚离不开CCTV的春晚。回顾一下CCTV春节晚会的三十期经历,肯定认为形成品牌的是在前十期,精确地说是在前六、七期。为什么?改革开放初期,文艺一片繁荣,港台的,地方的,国外的,多种的文化和艺术一古脑涌来。春节联欢晚会是这些内容的最好载体,在中国人最喜庆的、最轻松的时间里,她象春风一样给经受了几十年文化禁锢的国人带来了春雨,带来了希望,这正是最初几次春节联欢晚会的成功之处。最近的晚会没有具备这个功能,小品、歌曲、舞蹈等节目都是大家在别的节目里可以看到的,在视觉和听觉上缺乏足够的冲击力,心理上缺乏共鸣度,没有回味感,没有帮大家调整好过新年的状态,没有带来新年的希望,百姓当然不买帐。如果导演对春节联欢晚会的的意义理解到这个层面上来,肯定会让晚会的主题更鲜明,节目更联贯达到一气呵成的感觉,让健身、上进、爱情、亲情、大爱等主题,永远在晚会节目中闪现,在春天到来的时候,让老人变得年轻,让孩子理解责任,让男人变得深沉和细腻,让女人变得美丽和坚强。
这方面,BTV的这届春晚做到了。
第二个方面,观众口味和晚会风格。感觉最近几年,特别是今年的晚会很赋予国际感,好像要到好莱坞角逐奥斯卡。方言少了,赋有深厚地方幽默的东西少了,观众会心的笑也少了。的确,中国入世了,北京要办奥运了,很多事情国际化是必然了,可是春节晚会绝对例外。河南观众在小品里听到一句“鳖孙”,东北观众听到一句“整啥”,会给晚会带来什么?首先是会心的笑,其次是感觉自己家乡的人参加了节目演出了,于是增加了不同于抽奖活动对节目的参与感。
这方面,BTV的这届春晚也做到了。对北漂们的关注,说明了导演团队的爱。
第三个方面:演员的积累和创造力方面。仍以郭达为例。笔者认为郭达曾经是一位好演员,他的好作品里能嗅出陕西大碗面和辣子的味道,秦腔喉得接近专业水准,表演这些人物时他浑身透着机灵。最近老是表演一些都市老人,表演的苍白有目共睹。不是老人,不可能成为普通老人,特别是郭达缺乏对不同自己类型的人物的模仿天分,失败是必然的。对于郭达的失败,笔者认为导演负有直接责任。导演有自己的喜好,有对演员和节目的生杀大权,造成演员为上节目而上节目,忽视积累,忽视艺术质量,重视导演的口味和由此带来的功利。所以演员的堕落是伙同晚会导演的共同堕落。演员还存在创作高峰和低潮的问题。观众需要几张见了面就有过年感觉的演员和主持人,也需要不断推出新面孔。推新面孔是最早几次春节晚会的成功原因之一,可是象古代帝王的“禅让”制度一样坚持下来很难,因为碗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和导演的熟络程度都大大高于新人,虽然这些未必和创造力成正比。
这方面,这届春晚也做到了。
上面的大部分文字是摘自我10年前的一个文章。没有想到,这届BTV春晚完全演出了我希望的春晚。
中国未来的希望,肯定不在于今天我们创造的GDP和高楼大厦,而在于这个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2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被媒体严重误导,以无耻吸引眼球,迎合了公共道德底线堕落时需要的心理安慰。在这种社会环境下,BTV的春晚让我重新燃起了对中国社会的希望,有这样的媒体,我们国家,我们的社会环境,才会有希望!
2012-01-23 23:56:4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02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