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墨路网途
墨路网途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正式居民
经 验 值:318
魅 力 值:147
龙    币:-6
积    分:198.9
注册日期:2006-10-10
 
  查看墨路网途个人资料   给墨路网途发悄悄话   将墨路网途加入好友   搜索墨路网途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墨路网途发送电子邮件      

二十一驳方舟子
1.答韩寒《正常文章一篇》
我便到韩寒的新浪博客想把这篇文章找来看看是怎么回事,结果不仅没有找到,还惊讶地发现韩寒把从2006年12月13日到2007年9月18日长达9个多月的博客文章全删了。所以就在微博上感叹了一句“一边重金悬赏,一边销毁证据,更让人觉得悬赏没诚意”。
既然没有看到,何以断言删掉的就是证据呢?人家的博客,人家当然有权力删除,删除的原因人家没告诉你,只是你自己臆断的。自己猜测也就算了,又昭告天下,当然就是诽谤,难道不该告你吗?

2.作家允许编辑改正错别字,当然很正常。但是一个作家如此不爱惜自己的文字,让不少人掌握其博客密码,理论上就有了让不少人随意改动其文章的权利,真是一件奇怪的事。
理论上有了让不少人随意改动其文章的权力,于是他的文章就是别人写的?是否爱惜自己的文字是韩寒的事,是不是韩寒写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博客上发的文章是不是自己的思想。历史上很多大人物的所谓自传都是别人代笔的,并不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码出来的,难道就不是他们的自传吗?

3.造谣者韩寒——答韩寒《人造方舟子》
有一个网友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用DICT和SPSS测试了韩寒和路金波在2008到2011年间的新浪微博文章,结论是,不能证明二人文章有显著不同。
以此证明路金波为韩寒代笔太科幻了吧,我不知道DICT和SPSS能测试出什么,文风相通的人我倒是听说过,当年巴尔扎克风靡欧洲,听说就有不少作家模仿他的文风。以一个什么DICT和SPSS测试就推断代笔,是不是方舟子和某人长得比较像就可以说是同一基因呀。

4.“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
既然《三重门》的书名取自“王天下有三重焉”,那么“重”就应该读作zhong,《三重门》应该读做“三众门”。然而,韩寒在接受采访时,却把《三重门》读做“三虫门”。如果是别人,不知道《三重门》的用典,想当然地读成“三虫门”无可厚非。但是韩寒声称是知道《三重门》的用典的,为什么也读成“三虫门”?难道他把“重要”读成“虫要”?......这位号称高中一年阅读二十四史的文史之神,竟是连他拿来做书名的浅显文言文都没读懂。

引用典故就必须知道读音?书上不标拼音,如果没有别人告诉,许多人也会把很多文言文的读音读错?因为读错就表明他的书是被人代笔的?一曝(pu)十寒在中国有多少人把它读成一爆十寒,难道他们都不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因为他分不出虫和众,于是他就连浅显的文言文都不懂?这样的推断实在太牵强了吧。

5.韩寒的悬赏闹剧
如果有代笔者想要这2000万元,他又如何证明自己代笔过哪怕一行字呢?因为都是直接发在网上的博客文章,又是直接在网上修改的,如果博客网站管理方不出面,是很难证明自己代笔过的......可见按照这种悬赏方式,即使真的有人代笔韩寒文章,韩寒也不用担心有人来领赏金。这样的悬赏,不就是一场闹剧吗?这样的悬赏,反而让人怀疑悬赏者的心虚。

没有人相信这个悬赏,就像"某某人说如果***我就去死"一样。如果这就表示此人心虚,那么美国法庭上证人的誓言发的誓越重,他们就越心虚。

6.天才”韩寒的写作能力
在没有外人监督、有可能代笔或作弊的情况下(例如投稿),韩寒的作品就能表现出高于一般人的文学水平,会被认为出自成年人之手;而在课堂上,在和别人一起参加考试时,他的写作才能神秘地消失了,作文甚至拖了他的分数。

我本人是一名程序员,在面试的时候甚至做不出很多最基本的题目,但给我时间我就能写出很高质量的程序,这和人的记忆力,反应能力和思维活跃度相关的。会写作,作文就应该好?巴尔扎克在青少年时代就有作家梦,他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大家看,他的父亲还专门请作家来点评他的作品,结果所有人都劝他放弃这个梦想,因为他的作品在周围的人看来实在太糟糕,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后来的写作。

7.“天才”韩寒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之谜
李其纲说是把一张白纸揉成一团塞进杯子,韩仁均在《儿子韩寒》(2006年版)中说得更详细,说是“他随手将一团很厚的道林纸捏成一团”,但是在2009年再版时,改成了“随手将一张纸捏成一团”,不说是什么样的纸了。而胡玮莳在2000年央视“对话”节目上说的却是,韩寒前面有一杯茶和一杯水,边上有一个袋茶的包装外壳,李其纲把袋茶外壳扔进了那杯水中。那么究竟是白纸、道林纸还是袋茶外包装?三个人,盯着这么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场面,竟然连是什么样的纸都说不清,一个人一个说法,以致韩仁均后来要含含糊糊地说是“纸”。这不是很奇怪吗?

当年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有多少学生我不知道,因为三个人不能对上多年前考核某个学生时的一张纸的材质就怀疑他们串通实在是太具想象力了。

8.但网友的实验发现,不要说是防湿性强的道林纸、袋茶外包装纸,即使是吸水性强的报纸,揉成一团扔进水杯中,过一个多小时也丝毫没有下沉的迹象,更不要说沉到杯底了。所谓“沉降”“沉到杯底”,都是想当然,都是没有事实依据的“文学想像”。考官在出题的时候,韩寒在写作文的时候,都没有想到这一点,忘了先做实验了。
什么纸都没搞清,就断言是道林纸或袋茶外包装纸或报纸?即便如此,韩寒在写作中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就算不合常理?首先,纸入杯中的时候写作记时就已经开始,如果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必须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做出对纸沉入杯中的想象难道不正常吗?难道必须等到纸吸饱水后才能写后面的文字吗?

9.种种迹象表明,韩寒写《杯中窥人》时是有备而来,例如旁征博引,甚至连文献出处都列上,又例如连拉丁文都用上。都不像是现场发挥、临时能想到的。如果有那种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功课也不至于那么差。
一个功课差的学生可能对金庸、古龙如数家珍,有些人确实只对他感兴趣的东西有惊人的记忆力。据方先生的理论,功课差,于是记忆力就差,在写作中就不会旁征博引,这叫什么逻辑?

10.“天才”韩寒创作《三重门》之谜
坐在我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中发白的同学们都知道是什么情况,我几乎是写一页给要好的同学们传看一页的,尤其是我的同桌陆乐,他是从第一页看着我写到最后一页的。”
公公开开,明目张胆地在教室里写的,同学们都知道,还有同桌为证。这又与韩仁均的“偷偷摸摸”说法不符。
鲁:成功的作家都有一个写作的习惯,你有没有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
  韩:没有,……但是我旁边不能有人看,我最烦的就是我在那里写,旁边有人看。

我最烦的就是我在那里写,旁边有人看 VS 我几乎是写一页给要好的同学们传看一页的,尤其是我的同桌陆乐,他是从第一页看着我写到最后一页的。
写作的时候不喜欢让人看和写完了喜欢让人看不知方先生是怎么理解的?我写东西的时候也很讨厌人在边上看,但写完了倒很喜欢和周围的人分享,我周围的人都知道,不知道我的说法是否也是前后矛盾。方先生在这里显然是偷换概念,制造素材,不知道我分析得对不对?请方先生回复。

11....不断有学生请他谈谈此前写作《三重门》等成名作品的心得和体会。但韩寒大都以一句‘我忘了’或者‘我不记得了’含糊作答...
为什么还是大都以一句“我忘了”或者“我不记得了”回答对《三重门》等成名作品的提问?一个作家对自己的成名作品的记性如此之差,这不是很奇怪吗?

对自己的成名作品的记性有多差?说了多少次"我忘了","我不记得了"?这里只看到方先生以大多作为含糊的描述。一个作家必须对自己的成名作如数家珍?请问方先生对当年自己的高考作文或是大学毕业论文记得多少细节?

12.“天才”韩寒作品《求医》分析
第二天去学校医务室,盖我体弱多病,校医已经熟识我,便一手搭在我的肩上问此番为何而来。”
韩寒是体育特长生,经验之谈,不是一个身体棒棒的体育特长生所能有。
我不是体育特长生,但我当年也是中学3000米长跑多次拿名次的主,因此了解一点。凡练习长跑等耐力运动的人不像短跑那样需要爆发力,他们大多体型偏瘦,我当年就是这个样子,看起来就像根竹竿。而且因为肠胃不好,常肚子疼,还经常感冒,所以常去医院。

13.英语不及格的韩寒突然直书英文书名,书名中还有一个罕见的英语单词,似乎直接读的就是英文著作,可能吗?
谁告诉你能说出这本书就一定读过这本书呢?可以是他父亲读的,或是朋友读的,在和他的闲谈中告诉他的,被他拿来引用。我不读莎士比亚,但我的朋友告诉过我莎翁的不少名言,我也能信手拈来,难道我就读过他的书吗?

14.韩寒那一年17岁,而一个刚从大学出来的实习医生年龄应有23岁左右。一个17岁的人怎么可能称比自己大6岁的人为“小姑娘”?
我是搞培训教学的,我的学生基本都是大学毕业,他们中有的显得很老成,像30多岁的,有的就像小姑娘,大学毕业的时候面相举止就像个初中生,这是我亲眼所见。当年赵薇演还珠格格的时候21岁,在很多比她年龄小的中学生眼力她就是不折不扣的小姑娘。


15.对“天才”韩寒《求医》的医学分析
对文学作品做医学分析,我不懂医学,这篇文章看起来实在费劲。但还是请教方先生,不知道作家们动笔之前是否都需要先亲身经历一遍,以免被打假。


16.点评韩寒及其父亲的回应
实在太多,不愿一一贴出来了,总之列举了许多父子供述各不相同的矛盾点。不知方先生想证明什么?一个17岁的男孩写文章或参加比赛活动与父亲商议是每个家庭几乎都会出现的事情,父母为之出谋划策也是人之常情,难道因此证明他的参赛作品就是出自他父亲之手?那么我相信,几乎每个参赛选手都有此嫌疑,每个十几岁的孩子参加作文大赛的作品都应该是出自他们父母之手。


17.如果韩寒是包装出来的,他在十几年前根本不是少年天才,东西是别人替他写的,那就把神话给打破了,是大骗局,愚弄全国人民十几年,毒害了那么多青少年——很多人觉得他是天才,觉得没必要好好读书。”

方舟子言重了,这是个多元的世界,成才之路有很多,凭什么说韩寒的成才之路就愚弄了全国人民十几年?没有一个家长会因为喜欢韩寒而不让自己的孩子不读书,也没有人认为自己不读书就能成为韩寒式的人物。


18.韩寒称会公开自己的手稿以及鉴定证据,有一些网上已经公布了,这没有说服方舟子吗?
方舟子表示:“这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公布的手稿照片,虽然看不清楚,可是很整齐干净。他自己说写文章一字成行,写长篇小说也从头到尾,完全不符合创作规律。还有他刚刚贴了博客文章,信封上的字明显是后来补写的,先盖戳后写字。伪造材料很拙劣,是有可能的。”

本人不是作家,不知道创作需要有什么规律。但曾经也做过作家梦,编过几天小说,但后来放弃了。我写那点东西的时候确实也改来改去,但后来都把他们重新抄写一遍看得清楚些。如果被方先生看见估计我也是被人代笔的。至于什么邮戳又是方先生的臆断,没有法律的依据评什么看照片就判断是伪造的?

19.我希望他(韩寒)能够反省,能够道歉。
请问他向谁道歉,道歉就要有个受害者,谁是受害者,是他的读者还是韩粉?或是方舟子?
我们有权要求日本人道歉,因为他侵略的中国,但他不必向南非道歉,因为他没有伤害南非。我们有权要求肖传国道歉,因为他欺骗了患者,误导了患者。我们有权要求李真道歉,因为他妖言惑众,骗人钱财。
韩寒写作的受害者是谁?是买他书的读者?是崇拜他的韩粉?或是反对他的思想的人?
钱钟书曾经有句名言:"你吃了一个鸡蛋感觉很好的话,为什么一定要认识一只下蛋的母鸡呢?",无论方先生所谓的代笔是否成立,读者读韩寒的书,读韩寒的博文,有人喜欢,有人讨厌,有谁受到了伤害?除非有人告他抄袭,他应该向被抄袭者道歉。听说美国总统的许多政策是由他的团队策划的,那么总统是否要为他的政策不是出自他的大脑而向大众道歉呢?

20.上海法院判他输,大家就会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判我输,我也不会向他道歉
方舟子确实傲慢得令人生厌,仅凭几个占不住脚的推断就可以判定一个人数年中所做的一切全是空幻。一边是循循善诱地劝对手道歉,另一边则傲慢强硬目空一切,这就是方舟子?

21.誓言“要找出更多证据以完整证据链,打破‘韩寒神话’”
先预设立场,然后再搜集罪状,这就是方舟子的打假?什么是韩寒神话?是韩寒的少年得志?还是韩寒有许多人韩粉?
打假有个前提,就是正义在先。某人的自传是别人代笔的,某人的博客是别人代笔的,比尔盖茨的windows视窗是别人代做的,乔布斯的苹果系统的代码是别人代写的...这样的打假对社会对公众有何正义意义?没有人用iphone的时候去管里面多少内核是乔布斯本人的创意,乔布斯就是苹果的代表而已。韩寒也一样,他的博客,他的作品,我们只需要看,只需要去读,只需要去评论,只需要去赞同或反对......
韩寒年少轻狂,不知道这世界上除了韩粉,还有方舟子,动不动就发下重誓,引来好事者的是非,不知这次事端之后能否看清社会的险恶。而方舟子的傲慢,尖刻,强硬,不知在以后的打假生涯中能为社会扫除多少真正的害群之马。
2012-02-05 00:12:1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82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