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阿瑟
阿瑟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8914
魅 力 值:1252
龙    币:4871
积    分:5652.9
注册日期:2000-11-23
 
  查看阿瑟个人资料   给阿瑟发悄悄话   将阿瑟加入好友   搜索阿瑟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阿瑟发送电子邮件      

伟大的战略家和伟大的人民
我们现在和1962年时有什么差别?1962年中印战争时,我们有伟大的战略家,更有着伟大的人民。

本破说过无数遍,就象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数学难题,是只有极个别天才才能去研究的,同样,决定国家在战略问题,也不是一般人能想的出来的,一般说来,对于战略问题研究的越深,一般不会胡说八道,今天叫着打这个,明天叫的打那个的,100%是蠢货。本破说过,80%的人和本破差不多的,都是智力平平的蠢物,都是混在这个社会上,找个工作,吃个饭,太平盛世过个日子,乱世就挣扎着活个命。如果对于政治军事有兴趣,最多是多学习一下,多研究一下。如果天天叫着打这个脸的,打那个脸的,那就是猪不知道自己是猪了,那真是不长脸的东西了。

说说62年中印之战,

1959年10月空喀山口冲突后,中印双方开始了一场以外交换文为主的唇枪舌剑的外交战。中国政府一再表示希望通过谈判解决边界争端,但尼赫鲁坚持只能会晤、不能谈判的立场,从而为边界争端的和平解决关死了大门。

(放在现在,不知道要被网上这帮蠢货骂成什么样子)

11月 7日,周恩来致信尼赫鲁,提议为避免冲突,两国武装部队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停止巡逻,中国政府建议,双方应该维持边界现状,即目前(提出建议时的1959年11月 7日)存在的状况。(换到今天,网上那帮蠢货一定会大骂后清了)

12月17日,周恩来再次致信尼赫鲁,周恩来建议在12月26日举行高级会谈,就原则性问题达成协议,因为如果没有这种指导,双方对于边界问题的具体讨论,就有陷入无休止的、无结果的争论之中的危险。如果尼赫鲁觉得准备时间不够,印度可以另提时间,地点可以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因为“中国没有仇视中印友好的活动”,如果印度觉得在中国会谈不方便,那么只要缅甸同意,也可以定在仰光。但尼赫鲁粗暴地、冷淡地拒绝了周恩来的建议。

(放在今天,网上这帮货不知道能放出什么样的臭屁来,看看DS就知道了)


1959年12月26日,中国外交部再次向印度政府发出备忘录,建议两国总理举行高级会谈,为双方今后的讨论和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指导和基础。备忘录表示,中国为了答复不公正的指责,不得不进行若干争论,但是中国政府的意愿和目的不是争论,而是争论的结果,备忘录最后重申中国政府的愿望:停止争吵,迅速地使边界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巩固和发展两国人民在共同事业中的伟大友谊。

(放在现在,这都无法想象了。)

印度政府觉得,再拒绝中国的建议将使印度在外交上被动。因此,1960年1月底,印度政府决定邀请周恩来访问印度,与尼赫鲁一道“探索可能导致和平解决的各种途径”。印度舆论大哗。反对党议员提出紧急动议,要求讨论政府“突然地、毫无理由地”改变政策的问题,米努·马萨尼把邀请说成是“国家的耻辱”,克里帕拉尼甚至说印度“被本届政府的领导人出卖了……我们的名誉掌握在这批不名誉的人手里是不安全的”。尼赫鲁不得不再次卖弄他的语言学知识,会晤不是谈判,但这种解释连印度人自己也不相信,以至于印度议会占用了大量时间讨论会晤与谈判的区别。最后,反对党决定在周恩来访问印度期间组织“不投降周”,在新德里和其他一些城市进行示威游行,让中国代表团觉得呆不下去。最后,尼赫鲁使反对党同意“不投降周”搞到周恩来访印前一天结束,并答应不为周恩来举办例行的群众欢迎集会。在中国代表团抵印前两天,人民同盟纠合几千人以摩托车队为先导到总理官邸示威,游行者打出“侵略者滚出印度去”、“决不放弃印度领土”和“打倒中国帝国主义”的标语。印度的民族虚荣心再度作祟,谈判成功将被视为印度丢脸的失败,只有谈判失败才是印度的成功。一家小报的社论写道:如果会谈取得成功,“在亚洲小国的心目中,将会提高中国的力量和威信,而印度的行动将被认为是默认和屈从于中国的态度”;如果会谈失败,“印度将被指责为不讲道理,但宁可暂时被视为不讲道理,总比被视为软弱怯懦要好一些”。印度的政治舆论是希望政府不要谋求解决,只有极少数人持不同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的访问凶多吉少,注定不会有多少效果。

(看看,印度的所谓爱国人士,是些什么样的蠢货)

4月19日,中国代表团抵达新德里,冷冷清清的欢迎场面令人寒心,与周恩来前几次访印形成鲜明的对照。除了外交使团外,就是几个板着面孔的主人。为了表示印度的欢迎仪式是冷淡的,尼赫鲁有意准备了用印地文拟就的讲话稿。周恩来仍然表示,中国代表团是抱着解决问题的诚意而来的,对印方的冷淡并不介意。

在 6天的会谈中,两国总理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实际上是把过去讲过的话再重复一遍。为了向中国代表团施加压力,印度政府有意安排中国客人与各个内阁成员晤谈,大家按统一的口径向中国表达了印度政府在边界问题上的立场。会谈中,周恩来再次表示,尽管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不公正的,但考虑到中国和印度人民之间的友谊,中国政府仍然愿意接受,但必须根据有取有予的原则,即印度在西段作出样的让步,这种让步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当时双方的前线哨所相距很远。在同印中友好协会会长潘迪特·森拉德尔会谈时,周恩来直率地指出:“你们保留你们所掌握的地方,你们也可以取得存在争议而又未被双方占领的地方,而我们保留我们所掌握的地方。”中国根据这个原则成功地处理了同缅甸的边界问题,以为印度也会同样接受中国的主张。但实际上,早在周恩来到达印度前,印度政府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

(放在今天,可能这样谈吗?这仅仅是1959年时候的谈判。)

再看看印度的爱国人士是什么样的:
印度政府决心向前推进的另一个原因是尼赫鲁政府认为,印度已经强大到足以应付中国的挑战。早在印度独立之前,尼赫鲁就形成了这样的想法,即对印度而言,不存在来自任何方面的威胁,即使出现威胁,印度也能应付。尼赫鲁多次向议会保证,印度军队完全有能力保卫边疆。一名反对派议员声称,一名印度士兵就等于十名中国士兵。“为什么我们要怕他们?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他们撵出去?”只要政府发出号召,半月之内就可以有“400万训练有素的印度军队开往喜马拉雅山,把中国军队全部撵走。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觉得有恃无恐,只要印度军队大胆前进就行了”。

(点评一下,在印度打败后,这帮货一个都没有去死,没有为他们的言论买单)

总结一下,那个年代,我们有伟大的战略家,他们可以按照他们明确的战略目标,把力量用在主要的战略方向,有时间完成所有的从政治外交和军事准备的所有工作,可以根据国际形势来调整自己的战略。而那个时期的人民,只要国家需要,就能全力以赴,全力向前。


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我们向西藏运了4万吨战争物资,几十万人用牛,用人背,把弹药和食物送到前线。人民是出力而不是出嘴。军队听从命令,要求向前就一往无前,要求撤退就全部退回,要求把印军的武器修好擦好还给他们,就立即执行。统帅、军队和人民共同完成了一个政治、外交、军事胜利的经典战例。


现在,嘴炮多如牛毛,只看到一帮废物满世界折腾。
2012-08-19 20:40:41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542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