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zzjj01
zzjj01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高级居民
经 验 值:689
魅 力 值:49
龙    币:319
积    分:395.8
注册日期:2006-06-05
 
  查看zzjj01个人资料   给zzjj01发悄悄话   将zzjj01加入好友   搜索zzjj01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zzjj01发送电子邮件      

我为什么一直不要道德?
关于中国传统的道德观,我是有很多疑问的。我曾经写过一个帖子,叫《奉献与牺牲》。其中的结论很简单,就是类似“奉献与牺牲”这样的道德口号,基本上都是拿来骗人的。凡是嘴里高喊“奉献与牺牲”的人,自己是决不会践行的。

  那么,我们到底能奉献与牺牲掉什么东西呢?无它,只有自己的利益或者生命。那么,奉献出来的利益被谁得到了呢?历史已经证明,并将反复证明:是被那些少数喊口号的人得到了!所以,相信这些口号,就表明我们愿意被欺骗;高叫这些口号,就表明我们在强奸中得到了快感!

  前段时间,就这个问题与我公司的一个青年讨论。他提出了个命题,如果牺牲一个人的利益能换来13亿人得益的话,这样的牺牲该不该呢?我立即答:不该。而且现实社会也不是这样运作的。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承认总统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那么,他不拿工资和不享受福利就一定是奉献了,就是让全国人民更大受益了。但社会不可能做出那样的荒唐规定。社会只能这样规定,有付出就必然有合理回报。

  再贴近实际生活一点讲,所有公路的收费站有什么作用?全是副作用。例如:延缓乘客到达时间,造成交通拥挤和堵塞,增加尾气排放,浪费汽油,造成社会矛盾,加大人民出行成本等等。你真的找不到收费站有任何一个正面作用。但他们为什么不撤消?为什么不奉献、不牺牲了?因为他们要自己的利益。所以,在利益面前,道德总显得十分的滑稽和虚伪。

  其实,道德和利益的冲突古已有之。早在两千年前,孟子就深入研究过“义利”的问题。孟子的结论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认为,“利”是鱼,而“义”是熊掌。这其实是一个十分糟糕的结论。

  可笑的是,孟子还是用利益来比较“义”和“利”的关系的。因为熊掌比鱼值钱,所以选择熊掌。据说,孟子的思想发源于孔子,而孔子是怎么看道德的呢?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显然,孔子的思想没有孟子那么绝对,至少给我这样的小人,留下了争取利益的空间。同时,孔子也明确指出了:对自认为可以做领袖的精英们,是应该要提出道德要求的。嘿嘿!这似乎和我们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哦,因为今天的情况大致是:“小人喻于义,君子喻于利。”

  孔子还明确指出:在“德”与“色”的冲突中,“德”始终处于下风的社会客观事实。“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不是在批评我们,而只是在描叙一个无法改变的社会客观现象。这个结论,不只适合我,也适合你,也适合孔子自己,以及孔子所推崇的先圣——舜和周文王。(注:传说圣人周文王有100个儿子,另外一个圣人舜,一次就娶了两个老婆,娥皇和女英。)

  儒教经孔子到孟子再到朱子后,就完全变态了。朱子把道德和利益的关系归纳为:“存天理,灭人欲。”嘿嘿!就是连利益的基础人欲都要彻底消灭干净,还不如干脆把人也消灭干净算了,这大概也就是近代人冷血的思想理论基础了。

  按朱熹的思想,这个世界上就只能剩下些许道德的幽灵在飘荡了!那么,象幽灵一样飘荡着的道德,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呢?显然,朱熹远比孟子还堕落,因为孟子还好歹承认:“生,亦我所欲也!”

  不难看出,今天御用文人提倡的道德观,几乎完全来源于变态的朱熹。这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垃圾。却被我们的国民不自觉地继承了,这就是专制文化的魔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当然是已臻化境的表现了。不过,邪恶也是可以通过化境入脑的!无色无味的毒药最厉害,海洛因也能带来巨大快感啊!

  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不需要道德了。这并非源于我对儒学的深入理解。而是由于我幸运地看见了一个小故事。由此可见,明白道理并不一定需要高深学问,而有高深学问的人,却不一定能明白道理。下面就与大家分享这个小故事:

  “山中有虎吃人,国王下令:‘谁杀死了害人的老虎,我就亲自接见并奖赏他。’后来,一个农夫杀死了这只害人的老虎。国王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亲自接见了他,国王对农夫说:‘现在你有两种选择,一是我兑现奖赏,你拿走金币;二是你放弃奖赏,不要金币。这样,就表明你具有无私奉献的崇高道德。你选那种呢?’

  农夫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金币。国王哈哈一笑,对站在旁边的丞相说:‘你看!我不是曾经对你说过:下民是不要道德而要钱财的吗?不象我,总是要道德而不要钱财的。你当时还有点不相信,今天验证了我有先见之明吧?’丞相只得赔笑道:‘是,还是大王英明啊!’

  这时,农夫说话了:‘大王,我父亲一直教导我,做人不要贪心,只能要自己缺的东西,不缺的东西就不能要。道德我一点都不缺,而钱正是我非常缺的。因此,我的选择是对的,缺钱我就要钱,不缺德我就不要德。我并不贪心啊。’”

  哈哈!高喊道德的人们,今天你终于知道你缺什么了吧?而我为什么一直不要道德,大家也应该明白了吧?

  今后,你是要利益还是要道德呢?
2012-08-21 09:03:5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573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