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五丈秋风
五丈秋风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34104
魅 力 值:378
龙    币:15016
积    分:18335.4
注册日期:2010-03-04
 
  查看五丈秋风个人资料   给五丈秋风发悄悄话   将五丈秋风加入好友   搜索五丈秋风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五丈秋风发送电子邮件      

二元户籍制度
在中国,农民几乎是二等公民,他们无法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的福利。人生而平等,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低人一等,但因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他们一生下来就输在起跑线上。
我国户籍制度初期并未严格限制农民进城;你今天是农村人,后天落户北京,就成为“北京人”。随着时代变迁,我国户籍制度日渐收紧,最后限制民众自由迁徙。那么从开放户口迁移到限制自由迁徙,这一过程是如何变迁的?

四九年前后民众可自由迁徙

建国前夕,户籍制度主要为了管制“反革命”分子

我国户籍制度草创于解放战争末期。建国前夕,中共接管城市后, 城市人口复杂,流动性强,社会治安问题严峻。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举措之一,就是需通过户口制度来管理人口。

1948年中央社会部下发《新解放城市的公安工作介绍》文件,指出:“户口工作是管理城市的重要环节,是建立革命秩序、掌握社会动向,了解阶级关系、限制坏人活动的工作基础,是公安工作不可缺少的工作”。可见,这一时期户籍制度主要为了建立“革命秩序”,管制“反革命”分子。


建国后,为配合全国性镇反运动,扩大管制对象

建国后,户籍管理延续了建国前夕接管城市的做法。1950年,公安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治安行政工作会议, 明确了户口工作的任务:“发现、控制反动分子,管制他们不许乱说乱动,……以巩固革命秩序。”会议提出要有步骤地建立全国性户籍制度,要求在十年之内达到弄清全国人口户数。此次会议还强调:此前户口工作在调查管制反动分子发挥的作用“非常不够”,必须使之成为公安保安工作中有力武器之一。

按照此次会议的精神,在1950年底,户籍制度建设与全国性镇反运动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并同时扩大的管制对象范围。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将管制对象增加到7种人。除国民党军政警宪的旧官吏,还乡团队中小头目,日伪汉奸分子,会道门骨干分子外,还包括了郊区被斗的地主、刑事犯罪分子和经司法结案西方,剥夺公民权、假释、缓刑的犯罪分子。


城市户口管理法规颁布,户籍制度未涉及农村

1951年7月新中国首个全国性的户籍法规《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颁布,《条例》只是“城市”的户籍管理制度,户籍的工作还局限在大中城市,农村的户籍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展。


最初户籍设计,并不限制自由迁徙

最初的户籍制度,并不限制民众的居住和迁徙自由的,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第一条即开宗明义地说明:“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全及居住、迁徙自由。”


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谋出路

建国初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者差距逐渐拉大,1949年至1952年,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为60%~120%,而农村的收入的增长幅度为30%。特别是1952年土改之后,农村无地可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寻找出路。

这时期,城镇人口出现快速增长。1952年,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49年的10.6%,上升到12.5%。1950-1952年,城镇人口年均增长7.5%,远高于农村人口年均增长1.3%的水平。大城市的人口增长更快,譬如上海市1951年,迁入人口100万,迁出56.6万多,净流入达43万多人。


“三反”“五反”后城市失业严重,政府劝说农民不要进城

恰逢此时,新中国出现了失业高峰。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后,城镇工商业开始萎缩,大量工商户歇业停产,全国失业、半失业的人数约280万左右。其中失业、半失业工人约有120万。到1952底,全国无业者有376.6万人。

城市失业严峻,大量农村人口又涌入城市,造成城乡冲突。于是,政府干预农民进城。最初,政府并没有强制限制农民进城,多为通过说服教育、劝导动员、组织劳动生产等柔性方式来干预农村涌入城市。
2012-10-28 00:32:0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54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