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五丈秋风
五丈秋风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34104
魅 力 值:378
龙    币:15016
积    分:18335.4
注册日期:2010-03-04
 
  查看五丈秋风个人资料   给五丈秋风发悄悄话   将五丈秋风加入好友   搜索五丈秋风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五丈秋风发送电子邮件      

回乡偶记3——过年的风俗
  年味差不多是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按我们那边的风俗,这天是灶王爷上天述职的日子,家家户户提前把家里打扫干净,烙好灶干粮(类似肉夹馍的面饼,但更大更厚一点),在二十三这天晚饭后,把灶爷台上贴的纸神像取下来,与纸钞等一起,以灶台前烧了,并点上香上蜡烛,灶台板上献上灶干粮,磕头并口里念念有词,大意是让灶王爷上天后多说好话,多祈福之类的,同时所供的其它神像的旧的纸像也会一并取下来烧掉,等除夕时再贴新的。

  二十三之后,村里就会时不时的打起威风锣鼓,我小时候那会也能跟着敲两下,后来好多年没人打了,都改打麻将了,今年回去听说去年元宵节县上组织了各乡村社火比赛,把各村打锣鼓的积极性又给调动起来了。

  然后一般是二十七蒸馍馍,大锅要蒸好几锅,要蒸大量的包子--糖包、菜包、肉包,春节招待亲戚用,理论上讲说要够吃到元宵节才可以再蒸。二十八要烂臊子,就是要做在陕西很有名的岐山臊子面用的!这个臊子的做法,说是煮也不合适,说是炒也不合适,我们方言叫lan,我也不知道该用哪个字合适。关于臊子面的由来,相传是周文王治理西岐的时候,渭河里出了个蛟龙,祸害百姓,周文王派勇士斩杀了蛟龙,由于蛟龙肉能够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周文王为了与民共享,就让人把蛟龙肉细细的切做臊子做熟,然后骨架和其他部分煮成蛟汤,汤里加上底菜和漂菜,再加上臊子;然后老百姓每人碗里盛好小半碗煮好的细面条,排队到锅前由人向碗里烧上蛟汤,当然每个碗里会有几粒蛟肉臊子,呵呵!由于老百姓实在太多,那点蛟汤根本不够,所以每个人吃完碗里的面条、菜和臊子后,要把汤倒回锅里的!这在现在看起来很不卫生的,我们岐山的臊子面也被别处人笑话为“口水面”,但是的确祖祖辈辈就是这样吃的!现在所有的臊子面馆,包括民俗村的臊子面接待户,自然都不会这样了,但是在农村逢红白喜事招待乡亲,都还是这样吃的。

  到除夕中午,开始贴对联,我们那对联贴得可不简单,首先大门上要贴门神,自然是赫赫大名的秦叔宝和尉迟恭了,这由来西游记里好像有记载,大意是唐王李世民皇宫里闹鬼,晚上做恶梦睡不好,后来魏征还是谁给出主意让两员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人夜里站在门殿两侧,果然不再做恶梦了,但是一不让他们站就又做,长久下去这两员大将也吃不消呀,后来不知是谁给出主意,让把两员大将的画像贴在两侧柱子上,果然管用,后来关中民间就世世代代用秦叔宝和尉迟恭做门神了!大门两侧,通常就是主要的春联了,什么“爆竹声中旧岁除,”等等很多,大家都听过见过很多了;在对联的横披上边,还要贴红黄绿三色剪纸,中间分别剪着福禄寿三个字;一进大门,你首先看到的就是土地爷祠堂,贴上新请的土地爷的画像,旁边贴幅小对联,通常是“进门一老仙,四季保平安”或者“土中生白玉,地内产黄金”之类;进到院子里,院子里供有天爷神位,旁边对联一般是“太平原有象、造物本无私”,或者“天悬三星神、地载万物灵”等;再到厨房里,就是一家之主神,灶神,关于灶神有画像很有讲究,画像上坐着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太,再旁边有只鸡有只狗,关于这鸡狗的朝向,我小时候为家里请神时搞不清楚,没少被大人批评,具体就是灶神位在哪边墙上贴着,然后看厨房门朝哪边开,要保证鸡头朝着屋里,狗头向着门外,呵呵!灶神旁边的对联,自然就是“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之类!我们家一般就贴这些,有的认真一些人家还,还要多很多神位,比如仓神“谷为国之本、民以食为天”、财神“年年取不尽、月月用有余”、还有自来水台,以前自然是贴在水井上的“福水养百口,甘泉供一家”,后院里还有六畜神,什么“勤饲养六畜兴旺、多积肥五谷丰登”等;最后还要贴个“春光满院”在院子里,门口贴上个“出门见喜”,屋子里贴个“身体健康”等等,复杂啦,这么多年来,只要我在家里,贴对联放鞭炮一直都是我的事!

  除夕下午最重要的事就是上坟,中国人重孝道,大过年的需要把过世的祖先请回家来,多享受些香火,和家人一起热热闹闹过个年。通常是男性,也就带上些烧纸,带上火柴或打火机,或者独自前往,或者喊上本家的堂兄弟等结伴去,来到村中官坟,找到自己爷爷奶奶坟头,先烧纸,然后跪下来磕几个头,嘴里喊声,“爷~,婆~,咱回过年走”!我们家通常也都是我去,这一般是我回家后见同村人最多的机会,因为比较集中的这一时段,大家都去,路上来来往往,大家碰面了相互打个招呼,相熟的寒喧两句,很友好的就结伴而行,聊上一路。我们村比较大,官坟离得比较远,有时候有年轻人骑自行车去,就有年长一点的开玩笑说“你把你爷你婆带车后边,要掉下来摔了咋办”或者说“你骑得倒是快,你婆小脚跟不着就丢了”,大家都哈哈一笑。不过大多数人一般都还是走着去。回去之后,把家里祖先牌位摆好,点上香,献上献饭,再烧纸磕头,以后至正月十五,家里每顿吃饭前都要先献上一碗,并且家里吃什么水果、花生瓜子糖果之类的,也都要献上一点,我妈说我奶奶当时吃素,她经常吃饭时还要单独给做碗素食。既然请祖先回来过年了,那过完年还得送回去,这就是在正月十五傍晚,还是家家户户拿上烧纸、香、纸钱、最重要的是灯笼,把老人送回去,烧完烧纸、纸钱、点上香,磕头,然后把灯笼点起来挂在坟头。我有许多年没有在老家过过元宵节了,所以这送先人的事,好多年没做过了,呵呵。

  再就是三十晚上吃肉包饺子了,晚上守岁,我妈会在各个神位点上香,并且要尽量保证香不断,前一根快灭时后一根就要续上。关于放鞭炮,我小时候特别喜欢放,不过我喜欢拆成一个个的单独拿着放,或者剥开未响的鞭炮里的火药用来打链子枪。但是我爸就计算好放鞭炮的挂数,一挂也不给我多留,那我也有办法,把鞭从中间拆开,只放半挂,自己留着半挂偷偷放,我妈老说现在的鞭炮怎么才响这么几下就完了,呵呵。

  啰啰嗦嗦一大堆,我就觉得这个贴对联和上坟最有意思,现在同是关中的好多其它地区都已经没有那么复杂了,就我们那一带基本都还完整保留着这些传统。
(此文由五丈秋风在2013-02-20 18:26:54编辑过)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五丈秋风》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2013-02-20 18:25:37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990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