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波涛汹涌
波涛汹涌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8597
魅 力 值:1490
龙    币:15066
积    分:12703.6
注册日期:2004-03-16
 
  查看波涛汹涌个人资料   给波涛汹涌发悄悄话   将波涛汹涌加入好友   搜索波涛汹涌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波涛汹涌发送电子邮件      

北京的孩子无家乡,最后再瞧一眼吧!等待拆迁的菜市口北大吉巷,一段历史正在远去!



北大吉巷闹中取静,清水洗尘过似的,挺干净。它北边是两广大街最闹的菜市口,东西各是杂乱的米市胡同和果子巷,对比得它更显得藏在深闺一般,保持原来娇好的身段尚未怎么受到糟践。



自从将南边的羊肉胡同一并纳入大吉巷,大吉巷有了南北之分。这是一条自明朝就有的老胡同,那时叫打劫巷,大概出现过打劫的事情吧?这名字不大吉利,清末改名为大吉巷。用谐音改名,是中国地名学的一大特色,体现着汉字的魅力,也折射着人们潜意识里泛神的崇拜。它西边不远的烂面胡同几乎与此同时改名为烂漫胡同,和它异曲同工。北大吉巷真正发达起来,大概应该在清末改名之后,名不正则言不顺,还真不能够小瞧了地名学。那时,一些梨园人士纷纷在此安家,宫里做事的眼瞅着大厦将倾为给自己留条后路,也出宫置办家业,就连溥仪的妃子也在这里建起了一座二层的小青楼。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地以人名,北大吉巷就这样聚集起了人气而烟火气渐盛。



原来说人不辞路,虎不辞仙,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其实,唱戏的名角住这里的也不少,如果访旧,今天依然能够看到当年的遗迹,其中最出名的大概属刘连荣、李万春和时慧宝了。刘连荣住39号,他是和梅兰芳配戏的名角,在《霸王别姬》里,梅兰芳的虞姬,他的楚霸王,演绎一代英豪。李万春住22号,他的父亲买下这个院子,和李万春四个兄弟同住,大院起名叫“四维堂李”。19号和21号的李万春开办的戏班子鸣春社。时慧宝住7号,他是梨园界有名的书法家,樱桃斜街梨园会馆“梨园永固”四字就是其作品。其余,李砚秀、李凤翔一旦一武兄弟俩,京韵大鼓的创始人白云鹏,也都住在北大吉巷。要是把北大吉巷里的这些名角会聚一起,能演一台大戏了。只是现在这些院子早已经物是人非,门口又没有梅兰芳老宅旁的文物保护的汉白玉牌子,外人知道的很少,就那样自生自灭,一任它们变成越来越破的大杂院,要想辨认出它们的历史,有些难。



43号的大门让我的眼睛一亮,它的门联非常醒目,不仅字好,词也不错:杏林春暖人登寿,橘井宗和道有神。心想这里以前一定住的是位医生,一打听,果然,是中医樊寿延先生的宅第,他开办的“延严医馆”就在这里。心里多少有些好奇,一些中医都愿意和唱戏的演员来往,李万春的万春艺名就是一位姓赵的中医给取的,意为万古长春。他们更爱和唱戏的搭帮住邻居,棉花胡同五条住着一代名医魏龙骧,他附近住着的裘盛戎、李少春、金少山、叶盛兰……净是名角。梨园杏林,比邻而肩,也是北京胡同的一个特色。



有这么多名人簇拥着,北大吉巷被烘云托月出来了。如今,即使你并不知道这一切,只要到这条并不长的小胡同里走走,甭看别的,光看这里老木门上的门联,就让你对它不可小觑,一般胡同里真还少见这样密集的门联。除43号的,47号的: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27号的:国恩家庆,人寿年丰。一为隶书,一为楷书,一为秀气灵动的文人体,一为端庄敦厚的馆阁体,都能够看出当年这里的人文化气息不同凡俗。



还有门前云纹、莲花状的各式门墩、大门上的葫芦、宝瓶形的护铁板,都保存得比一般胡同要齐整要多,也会让你一步步跌进前朝旧梦之中,仿佛走在一部怀旧色彩极浓的老故事片里,推门而出不是李万春就是白云鹏,冲你说一声京腔京韵的道白,连空气震动的都是大鼓书那一唱三叹的余音袅袅。



还有那不止一个的栓马桩。被岁月磨钝了角的青石板,放了学的孩子用粉笔在上面写着歪歪扭扭的字,成为了他们的留言板。历史和现实在那一瞬间交错,恍惚叠印成了一幅荒诞派的画。



笔者自幼生长于北京西城,由于家庭和周围环境熏陶,对于老北京的方方面面可谓耳濡目染,深深地印在记忆之中。由此也就喜欢上了京剧、曲艺和老北京的民风。随着时间推移,北京风貌和传统文化在各种理由下正在加速消失,近来又闻北大吉巷周边要进行拆迁,北京城又要失去一些本已不多的胡同,颇觉惆怅,为加深记忆留些资料于是约了数位同好,再次造访宣武区的北大吉巷胡同(曾经来过数次,每次都有不同感受)。我曾经跟朋友们提起过,北京的街道胡同内处处是历史、步步皆文化,南城的胡同更是如此。仅在北大吉巷大家就行走多时,访问了李万春故居、京剧科班鸣春社旧址......。



近来天时不正,是二十多年来同期最热的时候。不过当日天公作美,虽然炎热却有薄云蔽日为我等一行提供了不少方便。北大吉巷位于宣武区北部,东口儿在果子巷内路西,西口在米市胡同东侧,是一条东西向胡同。这条胡同由来已久,建于明代,属宣南坊,崇祯时称“打劫巷”,乾隆时曾更名“大街巷”。清末改称为“大吉巷”。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整顿街巷名称时,将在其南边的羊肉胡同改称“南大吉巷”此巷在北所以就称之为“北大吉巷”了。



北大吉巷以居住过多位梨园行和曲艺界名人而著称。一直与梅兰芳先生配戏有着“金霸王”美誉的架子花脸演员刘连荣、曲艺界名宿京韵大鼓名家白云鹏都曾经住在这条胡同里。著名京剧武生演员李万春一家当年就居于现在的22号院(旧41号)。有记载说此宅曾经是在京剧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的四大须生之首余派老生余叔岩的房产。后万春之父名净李永利购得此宅与诸子及孙小春居内。文革初期李万春全家受迫害被赶出此宅,后留在内蒙古京剧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内蒙乌盟京剧团工作,赴呼和浩特演出时万春、庆春先生和小春曾赴后台助兴,当时听老先生们谈戏受益匪浅,之后我团也经常派人到内蒙京剧团学习请教。时至今日万春、庆春两位前辈老先生均已作古,尤其是盛年小春之去,令人惋惜,也是京剧界的一个极大损失。小春得乃父和舅父李少春先生真传,应功文武老生,嗓子扮相均好、跟斗飘,以武戏、猴戏著称。十八岁就代表中国出席了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哪吒闹海》荣获金奖。 顺便说一下,当年我在内蒙乌盟京剧团工作,赴呼和浩特演出时,万春、小春父子一起到后台指点,非常亲切,没有一点儿架子。 令我等后学受益匪浅。



万春先生一家曾经住过的这座宅子砖雕、彩绘颇有特色,现住户介绍说院内梁柱上曾彩绘戏曲人物,可惜今天已经斑驳脱落看不见了。门楼戗檐砖雕尚好亦比较有特色均其上雕刻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菊花有高洁、长寿之意。院内二门门楣上的砖雕是花草和富贵吉祥、万年加寿等文字内容。院内回廊墙上、楼顶女儿墙上也雕刻有精巧的花卉图案,令人悦目。
探访李宅告一段落,我们继续寻访了万春先生创办的鸣春社科班旧址,即北大吉巷19、21号院。1939年李万春在父亲支持下办起科班,取鸣举、万春之号中各一字定名为“鸣春社”,共招收了两期学员,大概有二百多人。第一期学员按“鸣”字排,第二期学员按“春”字排。培养出不少京剧人才,据说当时带艺坐科者比较多,所以科班开办不久,就在大栅栏庆乐剧院演出,并以武戏、猴戏为主。当时戏迷中有“瞧武戏奔庆乐”的说法。教师也尽是当时的名角,比如有李洪春、裘盛荣等。约在1948年经济困难停办。学员中就包括现在戏迷们熟知的谷春章(现代戏红灯记“磨刀人”)、张春孝(小生演员曾饰演白蛇转“许仙”,战洪州里的“杨宗保”)等演员。



我们来访时院内居民非常热情,并不觉得我们在打扰,向大家介绍了鸣春社时院内的情况,并拿出保存的地图和一位画家绘制的鸣春社示意图让我们观看。我想这也充分说明了京城百姓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留恋,在此也借贵报一角表示我们对住户的衷心谢意!



平时的北大吉巷胡同内相对清幽、干净,衬着胡同里的一座座门楼似乎还能找到老北京胡同的特点。这是北大吉巷内一座路北的门楼,这座门楼非常有特点,据说此房曾经的主人在宫里做事。门联刻:“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型、用笔颇似赵(孟頫)字。我在京城拍胡同照片时也发现了几处此内容的门对,以此为最。最漂亮也最引眼球的就是这门楼的门墩了。这对门墩以青石雕成,其上布满云纹,有人称之为“青云揽月”,不知正确与否。估计这样的门墩在北京城也就只此一对儿了。
胡同里还有不少值得一书的地方,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要是喜欢胡同、老北京您还是趁早自己瞧瞧去,保证收获不小。
(此文作于2005年,估计现在差不多都拆了)!

--
Q:披星戴月往哪儿赶呐?
A:……兜圈子罢了!
2013-03-15 11:37:17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512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