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lqyo
lqyo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73645
魅 力 值:871
龙    币:24482
积    分:37238.1
注册日期:2007-03-11
 
  查看lqyo个人资料   给lqyo发悄悄话   将lqyo加入好友   搜索lqyo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lqyo发送电子邮件      

鲁迅下课了,外援奥巴马登堂入室给中国学生上课了。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9/05/29320527_0.shtml

原标题:三千初中生早读课齐诵奥巴马演讲稿

家长担心影响孩子文化取向;学校回应称,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

昨天是新学期开学第三天,在学校的安排下,合肥寿春中学的3000多名初中学生,统一在早读课上读起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篇开学演讲稿。这引起了一些家长的议论,“早读课不读课本,不背诗文,怎么读起了美国总统的演讲稿呢?”

三千学生早读奥巴马演讲稿

在昨天上午7点的早读课上,合肥寿春中学约100个班级的3000多名初中学生,都统一掏出了一份学校刚发的演讲稿,作为早读的“课本”。这份演讲稿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9月8日在美国阿林顿中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记者通过在网上搜索发现,这场题为《我们为什么要上学》 的演讲,在网络上非常流行。演讲稿中,奥巴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一些美国人的事迹,告诉孩子们,为什么要上学,是因为“教育给你们提供了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奥巴马说,或许你能成为一个发明家、创造家,但假如不在自然科学课上做几次实验,你不会知道自己有这样的天赋。

另外,奥巴马还在演讲中说,一些人可能没有有利条件,但是“长相、出身、经济条件、家庭氛围,都不是疏忽学业和态度恶劣的借口”,每个人要对自己担起责任。最后,奥巴马说,并不是每件事,都能在头一次尝试时获得成功,“最最成功的人们往往也经历过最多的失败,但人不能让失败左右自己,而是要从中吸取经验。”

家长怕影响孩子文化取向

早读课上的新鲜体验引起了一些家长的议论。一位家长说,学校让孩子们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这是好事,但是这份演讲稿,渲染了很多美国精神,美国文化的味道很浓,“这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文化取向?”

另外一位家长也告诉记者,他仔细看了孩子带回家的演讲稿,“感觉不错,用浅显的语言和大量的事例,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意义。”但他也说,是不是一定要用西方的东西来教导孩子们呢,“其实中国文化里也有很多这样的经典,难道我们没有信心用自己的东西教育孩子?”

这位家长有点担心,“虽然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但民族的文化也要传承。如果让他们接触的都是外国的东西,他们对自己文化的兴趣会不会越来越低?”

副校长称教育有全球共性

记者昨天了解到,这份演讲稿是经合肥寿春中学副校长孙叶青提议,校长吕道奎同意后发给学生的。大概一年前,孙叶青从网上看到了这段网络视频,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他,立即被奥巴马的演讲吸引了。他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孩子们理解上学的意义,激发学习的热情,老师们一直在尝试各种办法。

“奥巴马的这个演讲,我看到后很有感触。他讲的话很具体,很生动,从个人和家庭出发,并不空,也不大,我认为很有利于孩子们接受。”孙叶青说。

至于“拿来”美国文化,孙叶青认为,在求学这个层面,全世界都有共性,“教育改变命运、努力、坚持、不放弃,这些东西不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吗?”

记者昨天也采访了一些合肥寿春中学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告诉记者,读了奥巴马的演讲,非常有启发,“以前上学就是老师上课,我们听,然后做作业,完成任务。但这个演讲让我开始思考学习的意义,学习对于自己的作用。”

专家认为也可读国学经典

对于寿春中学的创新,记者昨天也采访了省内一些教育界人士。一直关注国学教育的安徽大学教授王天根说,奥巴马的这个开学演讲受到很多人的欢迎,自然有他的价值,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从这个角度看,给孩子们读,未尝不可。”不过,王天根也说,在开学的第三天,就让学生们统一早读,“或多或少有些引导。”他建议说,在读美国总统的演讲稿的同时,也可以给孩子们推荐一些国学经典,“比如《论语》、韩愈的《师说》,也有告诉孩子如何上学的作用。”

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吴秋芬教授说,“优秀的东西都可以给孩子们读,奥巴马的演讲也很励志,给孩子读无可厚非。”但是,吴秋芬也说,教育也有其民族性,从她个人的角度说,她更愿意倡导孩子多接触一些中国的文化,“而且我们的文化里也确实有很多励志的经典。”(周思玥、王宇晴、项磊)

--
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是否有人需要你,需要你的人越多,你的价值就越大,需要的时间越长,你对别人就越重要,需要我的人请靠近我,不需要我的或者不需要我了的请你离开我。
2013-09-05 23:41:59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70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