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摄会注意好
-摄会注意好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摄会注意好个人资料   给-摄会注意好发悄悄话   将-摄会注意好加入好友   搜索-摄会注意好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摄会注意好发送电子邮件      

虽然没钱,但只要没有过多奢望你就能快乐一生
银行“逼债”致全国10多位钢贸商自杀

在“跑路”、“跳楼”等坏消息频繁出现的钢贸圈,郑少花已经营了10多年的企业,最终还是破产了,但这丝毫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又逢月末,这位55岁的女人,正和其他10多位已经破产的同乡一起,到上海松江某钢材市场办公楼二楼开会,商讨如何应对银行的“逼债”。

背着一个外皮已经有些破损的黑色PRADA皮包的郑少花,经过一年的努力,仍未走出债务阴影。

巨大的压力使不少人最终崩溃。

郑少花在自己的记事本上,列着密密麻麻10多位全国各地钢贸商自杀的详细记录,而这份“死亡名单”,也掀开了典型的钢贸信贷危机的一角。

“断贷”围城

肖某,40岁,萌源村人,在天津经商,服毒自杀。

高某,30岁,狮城镇仙溪村,在无锡江阴经商,在扬州自杀。

……

“他们都是因为还不上银行的欠款,最终选择自杀的。”郑少花说,仅她统计的自杀的钢贸老板已不下10个。

10多年前,郑少花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福建周宁县进沪创业。

10多年来,来自郑少花家乡的人,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创办的钢贸企业,曾一度发展到6000余家,从业人数多达6万,占据上海钢贸市场5成份额。

如今,来自这个群体的钢贸企业,几乎锐减了一半,并在继续不断减少。勉强活下来的企业,仍在继续挣扎。

采访过程中,郑少花的电话时常响起,每次接通之后她都一言不发。“这些都是讨债公司的电话,是银行专门雇佣的,话都说得很难听。”郑少花说,但这些电话又不能不接,不接的话,银行会认为她已经失踪了。她说,之前银行让她先把所欠的700万元还上,过一下账,然后再继续贷出来,但是收回后,就没再和她续贷了。

近年来,钢市供求关系出现逆转,钢价持续下跌,钢贸老板在转型中纷纷多元化经营,进行资金杠杆运作。而钢贸贷款基本是短期资金,极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自2011年之后,钢贸行业的资金状况急转直下,个别钢贸商“跑路”,重复质押、骗货诈贷事件纷纷上演。伴随着首张多米诺骨牌的倒下,银行和钢贸商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

2011年11月,上海银监会两度发文,警示钢贸企业的贷款风险。长三角地区大部分银行对于钢贸企业贷款到期后,均采取不再新增授信的政策。

而在以往鼎盛时期,整个在沪钢贸企业从银行贷款规模曾达到2000亿元。

“屋漏偏逢连阴雨”,行情也变得越发糟糕,2011~2013年,钢贸行业已持续3年亏损,负债企业大量出现。

正和郑少花一起商讨如何还债的刘玉彬,今年38岁,2010年他带着1200万元自有资金入行创业,3年不到,已欠下银行3000多万元的债务。

刘玉彬向本报记者透露,截至今年6月份,在沪所有闽东籍钢贸企业仍欠银行500多亿元,而3月份是590多亿元。

“我们不是不还,只是需要时间。”刘玉彬说道。

由于持续的生意亏损和银行催债,许多钢贸企业不得不将信用卡的钱套现之后偿还银行贷款。

记者拿到的一份某银行“钢贸企业信用卡交易逾期情况表”,里面列出了60多位钢贸商的信用卡拖欠记录。知情人士透露,“这只是一部分。”

在这张表里,每个人的“应收账款”从几万元至一百多万元不等,利息达到几万元至几十万元。

小小的信用卡,几乎成了钢贸商最后的“催命符”。

“许多人都是因为信用卡的钱还不上而被抓进去了。”至今还不太懂信用卡使用规则的郑少花说,去年,她攒了10万元去还欠款30多万元的信用卡,还完之后仍欠40着多万元。

据福建省周宁县上海商会统计,目前,约有5成钢贸企业破产,正常经营的企业已不足两成,其中,因银行借贷倒闭的企业占到80%。

夺命链条

其实,郑少花、刘玉彬等只是这场风波的小角色,由于资金链条的传导,上海几位钢贸大佬的“陨落”,才彻底击垮了行业的信心。

周某作为钢贸圈的“带头大哥”,从20世纪90年代来到上海,依靠自己的艰苦创业,创立了周宁人在钢贸圈的金字招牌,并首创五户联保、动产质押加担保公司担保的钢贸信贷模式。

这种模式,一度成为江浙沪钢贸行业最普遍的发展模式。即钢材市场自己组建一家或两家担保公司,在银行专用账户上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各钢贸商再组成联保小组,经担保公司审批通过后,再向银行推荐申请贷款的商户名单和金额。

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这种担保模式一度实现了担保公司、钢贸商和银行的三赢局面。不过,这种看似强大的模式,却在行情急速下滑中凸显出脆弱性:无法抵挡系统性风险。

在行情下行的情况下,无法偿还贷款的钢贸商,只能从担保公司借钱还贷。钢贸商把借款还给银行后,再从银行把资金续贷出来还给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再把这笔钱转给担保户。

最致命的是,一旦市场中的钢贸商出现呆账之后,银行会从担保公司的保证金里扣除相应资金。为了保持现有信贷规模和保证市场其他商户的正常运转,担保公司只能把这笔钱再补进去。随着无力偿还贷款的钢贸商越来越多,钢材市场的担保公司也必然会被逼到“悬崖”边上。

如今,因帮散户还贷,“大佬”周某积累几十年的基业,已经尽数被蚕食,其所建的钢材交易大厦也已被查封。

据本报记者调查,近两年来新投建的钢材市场已基本倒闭,周宁籍钢贸商所建的担保公司已急速缩减到不足15家。

如同一个危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任何一个担保企业的崩垮,都将牵连打击一片钢贸企业。

本报记者在沪办大厦、柏树大厦、宝隆一方大厦、复城国际、高境大厦、五角丰达、第一钢市大厦等钢贸企业集中的写字楼区进行的“扫楼式”走访发现,目前大多数钢贸企业已人去楼空,楼层越高,空置的商铺越多。而几年前,这些楼宇的商铺还是一铺难求。

与郑少花一样,众多闽东人从刚到上海时的赤贫,到一跃成为富豪,再到如今负债累累,这样的大起大落,不过才10年的时间……
(此文由-摄会注意好在2013-11-12 18:11:57编辑过)
2013-11-12 18:03:2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9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