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社区青年
社区青年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4733
魅 力 值:122
龙    币:8924
积    分:4631.4
注册日期:2011-07-05
 
  查看社区青年个人资料   给社区青年发悄悄话   将社区青年加入好友   搜索社区青年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社区青年发送电子邮件      

转载- 俞樾先生之《废医论》
俞樾先生之《废医论》

  俞樾先生(1821-1907)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很有声望的儒学学者、历史学
家、古文字学家和文学家。他从事教育工作31年,有“门秀三千”之说。在他培
养的学生中,有不少是我国20世纪初很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如章炳麟、吴昌硕、
俞平伯。他与李鸿章是同科进士。中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特别喜欢俞樾
先生写的书。这样的政治背景和学术背景,使得《废医论》的学术影响,既超越
于医学本身,也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遗憾的是,《废医论》到底写了些什么,我国普通民众并不了解。我为这篇
文献做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注释,目前也很难出版。为补此一阙,本文试对这篇文
献作一扼要介绍,以飨读者。

  俞樾的《废医论》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本义篇》。它通过“医巫同源”的历史阐述,以唐朝在医盛行
的时候废除了巫,为历史参照,提出一个质问,既然医和巫是同源的,巫可以废,
医有何妨可以不废?

  第二部分是《医原篇》。它论证了《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两部医书,
是我们中国那些缺乏见识的“山林之人”,因为“厌常喜奇”而伪造出来的假古
董。俞樾先生认为,这样的假古董是可以废除的。

  第三部分是《医巫篇》。它论证了“中医”和“巫术”不可能分开的历史与
现实,既然巫术可以废除,中医也应当可以废除。

  第四部分是《脉虚篇》。从标题上就可以知道,这一篇论证了中医的脉诊是
假的。据俞樾先生考证,古代的“脉”概念不同于现在的中医生所使用的“脉”
概念。古代医书是以古代的“脉”概念来判断疾病的。现代的人不懂古代的
“脉”,只知道依据自己所理解的“脉”去附会古人所记载的疾病。可见,现代
的中医生既不知“脉”也不知“病”。这样的脉学和医学,焉有可以不废之理?

  第五部分是《药虚篇》。它主要揭露了中医生在用药方面的自相矛盾。俞樾
先生质疑中医生,古代的医生未必见过今天的人所罹患的疾病。现在的医生怎么
可以“执古药以治今病”呢?古人并没有认真地实验过,我们如何知道他们宣扬
的“凉药”一定是属“凉”,“热药”一定是属“热”?俞樾先生由此得出结论
说:“脉虚药虚,斯医亦虚矣!”这样的“药”和“医”焉有不可废之理?

  第六部分是《证古篇》。在这一篇中,俞樾先生引述了《春秋三传》当中的
一个说法:“尽心力以事君,舍药物可也”。他解释说:“其曰‘舍药物’,则
即吾废医之说也。”这意思就是说,孔子早就申明过,中医是可以废除的东西。

  在《废医论》的最后,俞樾发表批评意见说:“今之世为医者日益多,而医
之技则日以苟且。其药之而愈者,乃其不药而亦愈者也。其不药不愈者,则药之
亦不愈。岂独不愈而已,轻病以重,重病以死。”

  紧接着,俞樾先生分析道,由于有医(中医)存在,大家都把愈病的希望寄
托于这种医。家里人病了,不请医生,好像就是不孝不慈。这实在是错误的。要
照顾好家人,正确的做法不在于求人治病,而在于在没有病的时候管理好家人的
饮食、起居和衣着。遗憾的是,大家直到现在还没有听从孔子写《春秋》时发出
的告诫。听信中医的蛊惑和谣传,其结果竟然都是“欲益而反损也”。由此,俞
樾先生认为,要避免中医制造社会混乱,最好的办法就是废除中医。




2013-12-01 14:56:5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792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