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等 级:长老 |
经 验 值:2118 |
魅 力 值:80 |
龙 币:3284 |
积 分:1872.4 |
注册日期:2011-01-01 |
|
|
|
方舟子伪造生物医学出身被揭露
中文“科学”一词,来自西文的日译,其本意是“分科之学”。中文的“学术”一词,则是指“专门的学问”。俗话说,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因此,一个人不论是搞“学术打假”,还是搞“科学反伪”,他首先需要的就是亮出自己的资格——你凭什么?可是,头戴美国博士帽子,手持科学棒子的方舟子,就好象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似的,真个是“打遍天下”:从理论物理学,到科学传播,从史学到中医,没有他不能插手的地方。而他的资格,也像是变戏法似的,信手拈来。就如同要几年前为了推销转基因产品方舟子给自己打造了一顶“生物信息学家”桂冠一样,到了2007年,为了给自己打中医建立资格,他又给自己封了一个“生物医学出身”的头衔。那么,方舟子真的是“生物医学出身”吗?
“生物医学”的含义
其实,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生物医学”都是一个专业术语,英文是biomedicine,其含义虽然不尽相同,但其相同的一点却是,它是生物学中有特定内涵的专门学科。据百度百科:
“生物医学是综合工程学、医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交叉边缘学科,基本任务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命科学,特别是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主要研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结合医学临床对人丅体信息进行无损或微损的提取和处理。”(见:该网址不再展示)。
而根据英文维丅基百科,“生物医学”是这样定义的:
“Biomedicine is a branch of medical science that applieѕ biological and other natural-science principles to clinical practice.”(生物医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将生物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原理运用于临床实践。(该网址不再展示рedia.org/wiki/Biomedicine)。
再看看维丅基百科是怎么定义“生物医学家”的:
“A biomedical scientist (or biomedical doctor, biomedician, medical scientist), is a scientist educated in the field of biological science,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medicine.”(生物医学科学家是受过生物学,特别是与医学有关的生物学训练的科学家。)(见:该网址不再展示рedia.org/wiki/Biomedical_scientist)。
显然,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在“生物医学”这个词汇中,“生物”与“医学”都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前者修饰后者的偏正关系:“生物”是起修饰作用的(即偏正结构中的“偏”),而“医学”才是被修饰的中心词(偏正结构中的“正”)。
不用说,要成为一名“生物医学家”,必须有一个“生物医学出身”。那么,如何得到这个“出身”呢?在挪威的卑尔根大学(University of Bergen),设有专门的“生物医学系”,该系隶属于医学院。(见:该网址不再展示)。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0urne),“生物医学学士”学位也是由医学院下属的“解剖与细胞生物学系”来提供。(见:该网址不再展示ѕ/biomedicine.html)。而在美国的大学,专门提供“生物医学”教育的很少,所以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才会与瑞典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合作,提供这方面的课程(见:该网址不再展示)。而在著名的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下设一个“生物医学研究生院”(The Graduate School of Biomedical Sciences),要获得这个学院的博士学位,必须修满下面这些课程(见:该网址不再展示):
Geneticѕ
Molecular Methods
Organization of the Cell
Science as a Profession
Ethicѕ
Method and Logic
Cell Division
Development
Cancer
Gene Regulation
Molecular Interactions
Immunology
Neuroscience
Structure of Macromolecules
总之,“生物医学出身”并非可以随便叫的,或者可以任意自封的,而是需要受过专门训练的。
简言之,在使用“遗传率”这个概念来解释研究结果时,必须万分小心。且看维丅基百科举的一个例子:
“A population of Asians would contain individuals with genetics that code only for black hair. In this case, heritability is of course 0, since there is no variance in hair colour to analyse.”(在一个亚洲人群体中,所有的人都具有黑色头发基因。此时,由于头发的颜色没有差异,因此它的遗传率为零。)(见:该网址不再展示рedia.org/wiki/Heritability)。
众所周知,头发的颜色是由基因来决定的。但是,由于群体的不同,其遗传率却可能是0。这还不能说明在使用这个概念时,应该万分小心吗?实际上,方舟子所援引的那篇文章的作者就特别指出:
“Heritability is population specific; our figure applies to this population of British women and could be different for other populations with differenт gene pools or environmental circumstances.”(遗传率是针对特定的群体而言。我们的结果只适用于英国女性的这个群体,而对于其他具有不同基因池和环境因素的群体,其结果可能不同。)(Hammond CJ, Snieder H, Gilbert CE, Spector TD. Genes and environment in refractive error: the twin eye study.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1 May;42:1232-1236)。
可是,大无畏的方生物医学出身却根据自己的大无知越俎代庖般地告诉国人:“如果你没有近视基因,那么不管你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频繁用眼,也不会得近视”。其实,这句话应该修改成这样:
“如果你没有羞耻心,那么不管别人怎么骂你,嘲笑你,你都会面不改色地继续当你的科普作家来骗人、骗钱。”
2、方庸医误诊达尔文
2006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方舟子的《达尔文得了什么病》一文。笔者已经证明,这篇文章是抄袭自英国的一家医学院学报(亦明:《方舟子四年前曾抄袭一家英国医学院学报》)。在这篇抄来的文章中,方舟子说:
“最新的研究表明达尔文得的其实是一种当时不知道的疾病——全身性乳糖不耐症。……
英国卡的夫大学医学院的两位研究者仔细研究了达尔文的病情记录,发现其症状与全身性乳糖过敏一一吻合。达尔文通常是在饭后两个小时开始发病,发病时间也与乳糖过敏相符。他们还发现,在达尔文的日常饮食中都含有牛奶、奶油等富含乳糖的食品,而达尔文病情好转的时期则恰好是他碰巧没有吃这些食品。另外,达尔文的亲属中也有几个人有类似的病情,这也与乳糖不耐症通常是遗传的这一点相符。”
假如谁用“全身性乳糖不耐症”来搜索互联网,不论是百度还是谷歌,就会发现,搜索到的网页几乎全部来自方舟子的这篇文章。(中国科学院院长路丅甬祥在《纪念达尔文》一文中,沿袭了方舟子的这一说法。见《科学文化评论》第6卷第4期。)换句话说就是,方生物医学出身硬是创造出了一个疾病名称。我们当然知道,这是方庸医对那篇英国医学院学报文章的“直译”:“systemic lactose intolerance”。据那篇文章的作者称,这个名称是他的首创(Campbell, AK. What Darwin missed. Astrophys Space Sci 2003; 285:571-585)。但是,在Pubmed数据库中,至今没有几个人跟进,而都是使用“lactose intolerance”(乳糖不耐症)这个名称。反倒是方生物医学出身,以为这是什么重大发现,因此一头扎到人家的怀里。
那么,达尔文到底得的是不是“全身性乳糖不耐症”呢?白字秀才评论道:
“所谓乳糖不耐或乳糖过敏,就是有的人缺乏乳糖分解酶,人丅体小肠不能吸收乳糖,这样乳糖就进入大肠,被大肠里面的细菌分解发酵利用,分解成了酸,水以及二氧化碳等。那些酸,以及气,是人腹部难受等,放放屁,最多是腹部涨,难受,有点恶心等。这些乳糖不耐受症和达尔文的疾病,有多少是相符的?
“乳糖不耐受症很容易被发现,因为这和特定的饮食关联密切,很容易被发现。比如,本人,只有喝了牛奶才有那些现象,如果不喝牛奶,就没有这些现象。很难想象,一个和特定饮食有关的疾病,几十年都不能被发现。比如,本人来美国没几天,就知道喝牛奶会让我不舒服了。而且,这个乳糖不耐受是可以被慢慢消除的,比如,我现在喝牛奶,就没有刚来美国时喝牛奶那样难受了。
“事实是,早就有人提出达尔文会不会得了乳糖不耐受症的说法。这个说法并不是象方肘子所说的,是什么【最新的研究发现】;其次,乳糖过敏并不象庸医方肘子说的那样可怕。”(见:白字秀才:《笑看庸医方是民如何给达尔文把脉看病》,2006年11月2日发表于《教育与学术》论坛,见:该网址不再展示ѕ/blog_490f7660010005b3.html)。
是啊,达尔文曾被方舟子吹捧为“千年第一人”(见:《谁是千年第一人(讨论合集)》,“新语丝之友”2000年1月存档),可是,这位能够从自己搜集的大量材料中总结出进化论的“千年第一人”,怎么连自己吃什么东西会导致身体不适都总结不出来呢?他怎么竟然会连白字秀才都不如呢?确实,维丅基百科就这么说:
“It [指食物过敏] haѕ been proposed as the source of Darwin's illnesѕ, but the hypothesis is improbable, because, as with lactose intolerance, its temporal and causal relationship with food is easily established, and this was not always the case.”(有人认为达尔文的疾病是食物过敏造成的。这不太可能,因为与乳糖不耐症相似,这种因果关系很容易确立,并且,情况也不经常是如此。)(见:该网址不再展示рedia.org/wiki/Charles_Darwin's_health)。
显然,不是达尔文不如白字秀才,而是方生物医学出身为了骗稿费,就顺手抄了一篇“小报”,把自己吹捧的“千年第一人”贱价拍卖了。
3、方庸医坑害方粉丝
2007年5月26日,有人在新语丝读书论坛发了个帖子说:
“今天跟朋友聊天听说一种概率很小的悲剧,觉得女人生孩子也很危险,跟难产死亡无关,是关于血型的。说她一个朋友的太太要生孩子了,第一个是剖腹产,第二个也打算剖腹。可到了那天,她忽然想自然生产,就打算自然产。可生的时候,胎儿的血型跟她的不搭配,发生了脐带血回流现象,产妇当场就停止了心跳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据说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为1/80万。一个大活人就这么一下没了,小孩子倒是好的。”(见:该网址不再展示)。
两年后,有一个人给方庸医写信求教:
“方老师,我B型血,我妻子0型血,医院检查我妻子抗B效价是1:512,这样会导致怀孕时胚胎溶血死亡。医院要给开中药降到正常值1:64。请问方老师,我应该答应吃中药么?这种情况有西药可以治疗么?”
看看方大夫的答复:
“不必担心,怀孕又不是输血,夫妻血型差异不可能对胚胎造成任何影响,当然不可能有针对这种情况的西药。这是国内不良医院、中医骗子为了骗钱搞出来的伪科学。如果在怀孕期间吃中药,反而有可能对胚胎、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有必要吃中药来防止胚胎溶血死亡吗?(附方舟子回答)》,XYS20090530,该网址不再展示)。
对此,白字秀才评论道:
“其实,那位求医问药的人,如果听从方庸医的建议,他老婆的抗B效价不降下来,或采取治疗手段的话,胎儿死亡或有问题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我真佩服方肘子的无丅耻和厚脸的程度,仅仅因为自己学过生物学,然后自己又宣称‘医学和生物学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就能把自己当作无所不知的医生了.
“密切根州立大学的博士真神啊! ”(见:该网址不再展示,48042)。
另一位网友“张生”说:
“在美国,由于普遍使用RhoGAM预防Rh不合的溶血,目前最常见的新生儿溶血原因是AB0血型不合,也就是孕妇为O,胎儿为A或者B(当然不可能是AB了)。在中国,由于Rh不合很少见,胎儿/新生儿溶血一大部分都是AB0不合引起的,虽然危及胎儿生命的比例不高,但新生儿黄疸是肯定会有的。医院检查抗B效价是产前检查的一种进步,发现抗B提出预防措施是很正确的,虽然中药预防效果如何我没经验,既然医院有方子,估计是常规了。
“美国产前检查也是常规查血型的,但西医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只有监控胎儿,如果发现溶血太严重,危及胎儿生命,可以给胎儿输血(宫内输血,有一定危险),产后及时输血和治疗黄疸是主要办法,重者可能要临时换血。如果中医有效,应该大力推广。”(见:该网址不再展示,48042,48072#msg-48072)。
确实,如果用“Pregnancy Complications”来搜索网络,各大医学网站都会讲述一番孕妇与胎儿血型的关系。如“American Pregnancy Association”网站就这样告诉孕妇:
“If you are Rh-negative, you may develop antib0dies to an Rh-positive baby. If a ѕmall amount of the baby'ѕ blood mixes with your blood, which often happens, your b0dy may respond as if it were allergic to the baby. Your b0dy may make antib0dies to the Rh antigens in the baby'ѕ blood. Thiѕ means you have become sensitized and your antib0dies can cross the placenta and attack your baby'ѕ blood. They break down the fetus's red blood cells and produce anemia (the blood has a low number of red blood cells). This condition is called hemolytic disease or hemolytic anemia. It can become severe enough to cause serious illnesѕ, brain damage, or even death in the fetus or newb0rn.”(如果你是Rh阴性,你可能产生对Rh阳性胎儿的抗体。假如胎儿的血液与你的血液相混——这是经常发生的——,你的身体会产生对胎儿的过敏反应。你的身体会产生针对胎儿Rh抗原的抗体。这些抗体会破坏胎儿的红细胞,造成贫血。这种情况叫做溶血病,或溶血性贫血。它有时会严重到造成重要疾病,脑损伤,甚至胎儿或新生儿的死亡。(见:该网址不再展示)。
显然,方骗子的无知比“国内不良医院、中医骗子”对病人的危害要大得多,而他骗钱的方式也比“伪科学”要邪恶得多。
五、结论
从方舟子冒充“生物医学出身”这件事,笔者总结出下面三点结论:
第一,只要能赚丅钱,方舟子什么都敢干。也就是说,就像是对生物信息学一窍不通,他也敢冒充“生物信息学家”一样,没有受过任何医学训练的方舟子也同样敢冒充“生物医学出身”。可想而知,假如冒充“宇航员”能够为他骗到钱,他也会去买一件伪劣的航天服穿在身上的。需要提及的是,方舟子冒充“生物医学出身”之时,也恰恰是他制造“恐吓信”骗局、吹嘘自己是“中国科学的良心”之际。所以,方舟子实际上还可以在同一时间搞多重欺骗。
第二,对于方舟子来说,只要能骗到钱,不仅自己心中的偶像可以被他一脚踢开,就连病人的安危死活他都可以全然不顾。由此可见,在2007年左右,他真的是穷疯了。难怪两年后武汉法院执行了四万块钱,会让他哭天抢地,痛不欲生。实际上,从2001年打出“生物信息学家”的招牌,到2007年蒙上“生物医学出身”的面具,再到2010年脱裤子露股沟,我们可以看清方舟子人生轨迹的主要线索:为了钱,他不仅可以不要脸,也可以不要屁股,甚至不要命。对于这样一个连自己都顾不上的人,那些向他求医问诊的病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第三,任何人,特别是方舟子的敌人,哪怕有方舟子上述劣迹的一丝一毫踪影,都会被方舟子追着不放,死缠到底的。由此可见,方舟子打假,除了报私仇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为自己连续不断地造假保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有趣的是,就在得知方舟子冒充“生物医学出身”的前一天,2007年2月10日,本人曾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方舟子假冒‘美国生物信息公司科学家’、假冒‘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都是有案可稽的。这比他揭露的陈晓宁、刘辉、杨杰有过之而无不及。人家被揭之后,都有羞耻感,不再敢抛头露面,到处张扬。而我们的方英雄对自己的假冒身份被揭,毫无羞赧之色,一会上电视,一会上视频,对国人的置疑,就是不正面回答。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招摇撞骗’。这四个字,用在陈晓宁、刘辉、杨杰三人身上,都不合适,因为陈只是招摇,没有撞骗,刘、杨只是撞骗,并没有招摇。只有我们的方英雄,兼招摇、撞骗而有之。士之无丅耻,至此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老中医师:《现在还支持方舟子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该网址不再展示)。
现在看来,在方舟子的假冒简历之中,还要浓彩重笔地加上这么一条:“生物医学出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