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呆呆虫
呆呆虫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85496
魅 力 值:1704
龙    币:22386
积    分:41766.2
注册日期:2007-07-20
 
  查看呆呆虫个人资料   给呆呆虫发悄悄话   将呆呆虫加入好友   搜索呆呆虫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呆呆虫发送电子邮件      

说说‘民间科学家’的英雄情结
“民科”之辩
陈旭佳

百度贴吧等互联网上的社交平台上时常出现类似这样的贴子:“永动机被首次发明了!”“爱
因斯坦彻底错了!”。它们的作者,十之八九是一种被称为“民科”的人。
“民科”是“民间科学家”的简称,指那些“游离于科学共同体之外而热衷于科学研究的人
员”1。这个定义是中立的,我们姑且称之为广义的“民科”,而在人们的口中它实际上是个贬义
词;人们往往指的是一类特定的,有明显共性的人:没有受过的主流科学教育,不懂相关的科学理
论,却宣称解决了世界性难题或推翻了正统科学理论,极力吹捧,四处宣传自己。我们称之为狭
义“民科”,下文讨论的皆为这种。他们普遍存在,在互联网上非常常见;现实生活中来自各行各
业,大都文化程度不高。

“民科”的⼤大致特点

· ⼤大厦建在沙滩上

发明永动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推翻相对论,推翻进化论可谓“民科”们的四大研究热点。
为了自己的“学术研究”,他们往往倾尽心血,然而可惜的是,这些所谓研究,无异于大厦建在沙
滩上。永动机早已被证实是不可能实现的。哥德巴赫猜想这类世界性难题怎能那么容易解决?
而“民科”们甚至往往不屑于学习近代的分析学知识。相对论等重要科学理论自产生起经历了无数
的实验验证,其应用已经创造出了世人有目共睹的科技成果——而“民科”们甚至是不做实验的,
既没有条件,也没有兴趣,事实上他们的理论根本描述不出一个可以尝试用实验来验证的方法。

虚妄,⽆无法交流
对于“民科”在社会舆论中所受到的不屑、嘲讽态度,有一些人和媒体为他们申辩:“怎么能
这么武断,说‘民科’的理论都是错的呢?就算其中大多数是错误的,难道就不会有极少数被埋没
的天才?对于错误的理论,其中也可能有创新的、独到的地方值得借鉴呀!”
事实上,人们对“民科”们的否定态度当然不是来之无由的,其关键也不在于“民科”本人们
的学术背景低,而是因为他们的所谓“科学研究”是很虚妄的,往往只是出于对现有科学理论的误
解及自己毫无根据的想象。在《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中,对此有极好的概括:2

“他们的‘学术论文’有这样一些共性:新名词极多,并且这些新名词与科学共同
体现有的术语没多少关系;逻辑混乱,不知所云;常常把一个不大的结论夸大为天大的
好事;常常发表一些超越具体问题之上的议论,尤其喜欢表达爱国情怀;常常把结论建
立在未来的可能性上,建立在现有科学不成立的前提上,建立在可能被某人尤其是可能
被自己引发的未来科学革命上。”

在笔者看来,“民科”们的“科学论文”难以为人接受,甚至可以用“不堪卒读”来形容,最
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概念的滥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按自己的理解滥用主流科学理论的名词,尽管不真正了解它们的意思;

2,自创新名词,但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仅凭自己的感觉来定义、使用它们。
第二个方面尤为重要,这导致了他们无法与别人有效交流。他们固执的使用自己创造的名词,
然而这些名词本身的意思就不清楚,别人无法理解,也就导致了与人辩论时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他们怎么解释都是对的,然而实际的谈论往往空洞无内容的现象。

英雄幻想
许多“民科”都将自己塑造为一个近乎英雄的形象——一方面是极尽夸大地用各种溢美之词来
形容自己的科学理论之伟大,将自己与爱因斯坦等人相提并论,另一方面是认为自己受到权威的迫
害,代表人民群众的智慧,要与权威作斗争。他们不停的在网络上宣传自己,并给各大学的教授写
信甚至登门造访。对出于前一小标题中所述理由造成的专业科研人员对其的敷衍与漠视以及网友们
的调侃和嘲讽,他们偏执地认为是自己作为一个伟大的天才不为人所理解而遭受的排挤,颇有些殉
道者的味道。不得不说,很可能许多“民科”所执着于的并不是真正的对科学的兴趣,而只是自己
的英雄梦而已,一个一厢情愿的幻想。

不值得关注
· 基本的判别标准
笔者认为,能否被称为狭义的“民科”(即是,在现今大众中所使用的这个词语的意义上
讲),以下三个判别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1,是否愿意学习主流科学
笔者曾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贴子,是一位“民科”的论文。在后面的回复中有网友耐心看了他的
论文,指出了他的一些错误,并告诉他,他所感兴趣的的问题早已有了相关的研究,还推荐了几本
教科书,有因他基础不好犯下错误而推荐的基础类教科书,也有他所考虑的问题相关的书籍。然
而,论文的作者回复大意是说“你们已经被那些西方学术权威洗脑了。我已经都研究透清楚了,我
的理论才是对的,不用学习别人”。

2,是否能听取批评意见
像前面所述的那位一样,大多数民科是不能接受批评的。
有些科学爱好者,懂的知识也不很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交流。想法可能像“民
科”一样比较幼稚,但他们是真正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的,也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愿意多了解相
关的知识,这样的人是不属于狭义“民科”范围的。
3,是否盲目抬高自己
如果一个人仅仅出于对科学本身的兴趣进行思考和与人交流,他没有任何理由故意吹捧自己,
因为这与科学无关。如前所述的,许多“民科”的真正兴趣已经不是科学了。

同情,但不值得关注
尽管“民科”们做着无用的工作,但他们对理想的真诚无可否认。许多人很贫穷,但还自己出
资印小册子免费散发,四处奔波到各个大学讲自己的理论;将一年又一年甚至十年又十年的时间花
在上面。然而他们眼中赖以生存的珍宝实际上是一文不值的垃圾。这种巨大的反差中所渗透着的命
运的卑微之感,很能激起人的悲悯之心。事实上大多数人的态度也都是同情的。
然而“民科”们并不值得关注——他们确实是一个社会群体,并且是一个值得同情的群体,但
不值得帮助,因而也没有关注的意义。有以下原因:

1,他们的问题是自内而外的,深植于自身之中的。考虑如上述的三个判别标准中的第一个:如
果一位“民科”能稍稍做一点努力,放下一点偏执与狂妄,不要那么以自己为中心,试着学习真正
的,为大家所承认的科学,他就立刻摆脱了自身的悲剧。这一点点努力不是一个人之为人处世最为
分内的事吗?然而“民科”们就是做不到。这已经完全属于心理问题了,或许是心理疾病的范畴
——但如果他们自己毫无改变的意愿,又哪有人能帮他们呢?
2,“民科”们希望自己的理论有人关注,被人理解。那么人们,尤其是他们所求助于的那些科
学工作者,应该去试着了解他们的理论,帮助他们吗?笔者认为,不应该。
人与人的交流很多时候是无效的,愈到精深处愈如此,因为日常生活中概念的边界本身是模
糊,不必那么精确的,各人对所使用的概念的理解是有分歧的;有时,到了日常词语已无法表达的
境地,讨论双方甚至都用自己创造的概念…⋯…⋯自古以来这种交流的低效性都无处不在。尽可能构造
清晰而统一的概念,使能有效的交流是我们的文明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科学是困难的,复杂的概念
很多,很难理解,因此语言的规范就更加重要。“民科”们不知道这种规范的重要性,可能也不会
考虑作为他们宣传的对象的那些科研人员们看他们自创的理论有多么困难。
3,无谓的偏执,也只是诸多不完美的人生中的一种。尽管我们看“民科”们是可悲的,他们自
己或许并不比大多数人更不快乐。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追求真理,我们不断进步,但并没有什么绝对
的最高的真理。真理之于人生算是一种额外的奖赏,而非必需品;大多数人仍然活得平凡。“民
科”,也只是一种小人物的平凡人生而已吧。
2014-04-25 23:22:4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16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