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摄会注意好
-摄会注意好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摄会注意好个人资料   给-摄会注意好发悄悄话   将-摄会注意好加入好友   搜索-摄会注意好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摄会注意好发送电子邮件      

燕郊现象,无奈与悲哀
燕郊,是城市化的一个典型切片样本——北京高房价下,被逼无奈的北漂族,为了家的梦想,在距离北京东三环35公里的燕郊安家。有数据显示,每天一早有30万燕郊居民到北京上班,晚上回到燕郊睡觉。沉闷的车厢里承载着他们的梦想和坚守。公交车虽然便宜,但是速度慢,而且想抢个座位也没那么容易,必须有时间和体力的双重付出。而如何能在早高峰时间,挤上一辆满载的公交车,也成为一个技术活。


燕郊作为离北京最近,开发早期的近郊,距CBD核心区30多公里,位于长安街的东延长线上,与京通高速直接连通,有9字头和8字头的多路公交,能“一站直达国贸”。燕郊发展早期,房价仅仅是北京市区的1/4,并且买房赠送户口。
每天早上6:30,章乐乐起床,张罗家人的早饭,喂孩子,然后急急忙忙地出门,步行10多分钟去赶上午8点通往国贸的813路公交车。813路公交车是从她小区通往北京国贸的公司最快捷的一条线路,全程1小时20分钟,偶尔会因为必经的京通高速上某此事故而延长时间。但至少是一站式到达,不用转车,中间这一站全程高速,长达30公里。但是这些有9字头与8字头晚上末班车多在晚20点—21点开出,这就意味着章乐乐如果晚上加班晚一会回家,就只能以与陌生人“拼车”的形式回到燕郊。
  “我从没想过要回老家发展。我来了,我奋斗了,我不愿就这样离开,希望有一天,我能属于北京这个城市。”章乐乐说。
住在燕郊的40万北漂上班族每天公交花费6个小时左右往返于北京跟燕郊之间。颇有意味的是,每天早上进京方向的公交车全都满满当当,但是出京方向的车却稀稀拉拉。到了晚上,正好反过来。客流呈现出明显的潮汐式特点。毋庸讳言,燕郊是北京的一座“睡城”。通勤时间过长,导致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早起排队,如果前一天加班晚,那充足的睡眠时间就成为了“奢望”。



为了及时赶车,燕郊的乘客每人都练就了一身“挤车技术”,这显得颇为无奈。挤车的时候,一要准、二要快。这两大要素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非经过长期摸爬滚打挤车的实践和磨练难以得其精髓。



燕郊上班族的父母为了能让子女们多睡半小时,每早4、5点就来到公交车站为子女排队等着他们来能有坐位。惜乎世界上尚无老年奥运会,否则的话,经过几十年挤车锻炼的某些中国老人,必能在篮球、橄榄球等对抗性领域大放异彩,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大妈大爷们不仅擅长抢金子、跳广场舞,身体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和运动潜力也非常人可比。试想一下,媒体报道的“80后北漂小伙”现在就有如此悟性,再过20年那还了得!而他,只是千千万万城市挤车人中很普通的一员。



早高峰时公交车发车间隔不到1分钟,但依然难以满足需求,公交车站经常排起100多米长的队伍,每天挤公交、抢上车成为一场体力活。此外,燕郊进京单靠一条102国道,导致早晚高峰、周末拥堵严重,7公里的路程有时要花费2个小时。


“那一天的潮白车山人海满街头;那一天的挂门的我心中太多愁;不知道谁是谁非挂门错与对;只想上车与你按时赴京一回;睚眦怨声声谩是你给我的礼物;……挪一挪是你对我温柔的爱怜;一年四季五味泛滥蚁族辛酸;上车就在一挂间;空间其实如海绵”正是因为赶车不易,于是一曲《燕郊挂门女神之歌》被网友创作出来,唱得燕郊一族很是心酸……



挤车,已经成为很多普通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早上睁开眼,就要投入挤车战斗;晚上下班,也得拖着疲惫的身躯将挤车进行到底。挤车,也早已成为不少国人须臾不可少的“生存技能”。挤车不相信眼泪,彬彬有礼玩绅士风度,或许就上不了车,就要迟到,就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可以说,不会挤车的上班族不是合格的上班族,挤不上车的人不仅会被公交车抛弃,长此以往也会被工作甚至生活抛弃。



需要修炼“挤车神功”的,并非只有中国人,网络上流传的一些图片也显示,其他一些国家也不乏意气风发的挤车人。但毋庸讳言,中国的挤车现象却还是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是人数众多,二是时间跨度长,三是解决希望渺茫。当然,最重要的一条还是挤车背后折射出了很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说户籍制度的问题、城市化的问题、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等等。挤车难,只是众多社会问题很小很小的一个表现而已。有些问题属于体制性的痼疾,非动大手术难以解决。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那么多人为挤车这类事情身心交瘁?当老百姓连挤个车都需要拼力搏杀的时候,我们知道,需要改革的、改变的有很多很多。
2014-04-28 12:32:30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143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