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呆呆虫
呆呆虫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85496
魅 力 值:1704
龙    币:22386
积    分:41766.2
注册日期:2007-07-20
 
  查看呆呆虫个人资料   给呆呆虫发悄悄话   将呆呆虫加入好友   搜索呆呆虫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呆呆虫发送电子邮件      

浅谈王熙凤的人物性格与管理才能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王熙凤是《红楼梦》的灵魂人物,贯穿整个家族的兴衰。本文从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出发,分析王熙凤管理才能得以展现的原因、具体表现以及后期权力消亡的原因,并从王熙凤的结局中泛谈了红楼梦透露出的因果报应思想。最后,从权力膨胀和人生意义两个方面阐述一些现实启示。
关键词:多重性格 管理之道 权力膨胀 人生意义

  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慨叹风月情浓、男情与爱的爱情悲剧,更是一部描绘清朝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也是展露复杂人性与悲悯情怀的巨著。鲁迅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提起红楼里的人物,王熙凤必是主要角色和灵魂人物,论戏份、论作用,甚至超过钗黛湘。
  
王熙凤性格的多面性
大众对王熙凤的印象主要还是停留在亮相时的“凤辣子”形象。泼辣爽朗、机巧圆滑、工于心计,都已成为凤姐的代名词。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再加上一副看似没心没肺的“辣女”形象,凤姐受到贾母等上层人物的器重和青睐。不过这种性格具有双重影响:凤姐“毒设相思局”,最终致使一个单相思的情场悲剧;个人权力膨胀后,“弄权铁槛寺”;管理贾府时严格的高压管理政策一时虽奏效,但无法激发贾府底层员工的积极性,最终失去民心、权利消亡。
曹雪芹在编写《红楼梦》时,注入了广阔的人文情怀。他不像有些文学作品中单方面“捧与挖”,褒或贬某人物,单方面表现人物某种性格。曹雪芹都从多角度刻画,借从正厅到穿堂的一个眼神、几句台词,有血有肉地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与性格,展现人性的复杂与多重面,譬如妙玉自称“槛外人”,却“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等等。
凤姐也不例外。机巧圆滑的背后,是她管理贾府的得心应手、兢兢业业;在宁府“蓉大奶奶”秦可卿死后的托梦中,可以看出她没心没肺的外表下,与秦可卿的惺惺相惜,透露出宫闱中的女子本性;尽管受教育不多,但凤姐却有区别于一般传统封建女性的大方与自信。很多人总觉得她是泼辣粗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凤姐在公共场合举止得体,具有一种当代女性美。在美国红学课堂,教授让学生评鉴投票选最喜欢的红楼人物,每次排在第一的都是王熙凤,而不是钗黛,因为他们觉得王熙凤具有“当代精神”和“现代个性”,有大家风范与自信。第十三回的宁府,当贾珍进来时,“唬的众婆娘‘忽’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
  在秦氏的葬礼时,她主动“请缨”,妥妥帖帖地办好了这场丧事。一方面因为她能干,另一方面她也喜欢抓权、揽事去挑战自己,这里可以看到凤姐个性中非常现代的一面,她是喜欢表现的、主动的。中国古代女性是退让的,即使有很大的才能也让要外人觉得你是愚钝的。宝钗就是这样,她能力并不亚于王熙凤,但她绝不轻易显露,十分低调。古训“女子无才便是德”,要求女子含蓄、隐藏,在当今社会很多地方这种传统也还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也是一本现代文学小说,它对现代人同样有意义,对于人的教养有所反省与觉悟。
  
王熙凤独树一帜的管理才能
大多读者关注凤姐的只是她依仗权势的“淫威”和压迫奴役时的“狠毒”,却很少注意她在协理过程中的管理理念、决策。在《红楼梦》故事所处的清朝,并没有“管理”的概念,但她却把这个当代词语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我看来,王熙凤的“管理艺术”能够得以展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是王熙凤泼辣爽朗的性格和加一副“辣女”的形象,加上很会讨好“老祖宗”贾母,自然受到上层人物的器重和青睐;其二,王熙凤的个人才能,这点不再赘述。特别是凤姐在使劲浑身解数筹办完秦氏的丧礼后,一举奠定了她在贾府具足轻重的地位;第三点,有些人会忽略,就是平儿这个王熙凤的心腹。由于凤姐直率泼辣的性格和太过精明的作风,平日树敌太多,很多亲近的人最后都离她而去,但她最大的幸运就是有平儿这个忠诚的伙伴和副手。平儿的大方针只能顺着凤姐,不过在具体的执行中她却能兼顾“德”、“慧”,给人一种忠实善良、贤德体贴的人性美,更加人性化——难怪平儿被评为《红楼梦》中当代中国男性最爱慕的贤妻形象。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平儿可以得心应手的搞定凤姐的“泼辣”与底下众人的“敢怒而不敢言”,作为通房大丫头平衡好凤姐与贾琏的关系。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凤姐的管理才能的表现。以凤姐筹办秦氏的丧礼(第十三回)为例:
  首先,凤姐把筹备将要遇到的可能困难一条条的列出来:“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凤姐身在荣府,却有敏锐的观察力能看出宁府的诸多积弊。接下来,凤姐开始对症下药,快刀斩乱麻:
针对第一条,“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对着花名册一一清点;
其次,针对第二条和第四条,明确分配任务责任和细节要求,完善工作程序。“(凤姐)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帐描赔……”。凤姐思维清晰,精明干练,一口气四五百言,调遣了一百多人,这也正是一个执行者需要的能力;
  接下来,拟定惩罚制度,不顾私情和辈分,人人平等并有严密的监督防范措施。“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
同时,王熙凤杀鸡儆猴,强调制度的不可破性:一次,有一员工迟到,“凤姐便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自此,全府上下都“知道凤姐利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
  下面谈谈王熙凤在后期权力逐渐失去的原因。凤姐到底算不算一个真正的好领导呢?不同人会有不同答案。我们拿第五十六回“探春新政”同凤姐的管理手段做一些比较。凤姐通过高压管理政策使宁国府井井有条,但员工们早没了工作热情,养成了敷衍懈怠的毛病。从这个角度上看,凤姐的代管只是治标之策,而非长久之计。再看看“探春新政”,此时荣府已出现财政危机,探春和李纨把园子承包给一些本分老成的老妈妈,让他们收拾料理;承包人只拿出一部分利益解决园内杂物的钱,再分给从事其他工种的人就可以了。这种较凤姐声色俱厉的政策温和很多的改革,从管理对象出发,明确了他们的责权利,让他们看清楚自己的利益与前景,不仅省出了大量的银子开销,也不会糟蹋园内花果,而且最重要的是调动了员工们精心料理园子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西岭雪就认为,王熙凤不是个好领导,不因为她待下严苛、重利盘剥,而是认为她不完全懂得交际之道。身为“中层领导”的凤姐,对贾母承色说笑,对风头人物贾宝玉体贴备至,对大嫂子小姑子谦和有礼,但却忽略了管理结构中相当重要的一环:邢夫人、王夫人、尤氏等人。尽管他们无实权也无太多能力,但毕竟是贾府长辈,身为“名誉成员”,身份在贾母之下、众姑娘之上,纵使不参与具体管理,却也拥有很大权力。邢夫人、王夫人、尤氏等既嫉妒凤姐本领比自己高,得贾母的宠,得众人的捧,又恨她越俎代疱,不给面子。因而王夫人一干人会通过查账等手段,打压凤姐的威风。七十余回的接下来的“搜人”事件,更是给凤姐沉重一击,傻丫头误拾绣春囊的导火索一引出,邢、王二人就去找凤姐:“自然是那琏儿不长进下流种子那里弄来。你们又和气。当作一件顽意儿,年轻人儿女闺房私意是有的,你还和我赖!”尽管最终被澄清,但凤姐没有办法,只好顺从邢、王二人,大半夜带人搜检大观园。
由于抄检大观园这番操劳,凤姐身心俱疲,病倒了大半年。李纨、探春等趁此时顺利升职,取代了凤姐的管家地位。像王夫人这样本身没什么本事的“领导者”,信奉“宁滥勿优"的原则,“中层领导”不能干不要紧,重要的是要听上级的吩咐,宁可找没本事但不惹事的木头,也不要选那个虽有本领,但是太具个性的“刺儿头”。所以平日安分低调、沉默寡言的李纨会脱颖而出,她平日里够低调,“装可怜”,而凤姐却为人张扬,未免受人妒恨。所以王夫人才会明知李纨无能,仍要给她机会,希望可以取代凤姐。
  除了高压管理政策、过于锋芒毕露的性格,以及高层掌权集团的打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源自凤姐自己在权力膨胀下不节制的贪欲。王熙凤嗜财如命,这已不是新鲜事,但她为了钱财不惜草菅人命,在弄权铁槛寺中为了几千两银,逼死了金哥和守备公子。凤姐借着掌管贾府全府月钱的机会,每个月提前从账上支出放高利贷,谋己私利,钱如果按时收不上来,就到处筹钱补上,月月类推,“滚雪球”最终攒成了一个很大的财政亏空。凤姐凭借她地位日显,又没有上级权力制约,放纵私欲、玩弄权谋,最终被钱的欲望所杀死,经历了从掌权到弄权,再到权利消亡的过程。

王熙凤的结局下场:看红楼中的因果报应论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照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
冤冤相报实非清,分离聚合皆前定。
  这首《飞鸟各投林》(第五回),直接奠定了贾府,乃至整个封建制度和封建阶级加速走向灭亡的结局。尽管没有后四十回真正结局,但从判词和脂砚斋书评中也可见一斑。探轶学的刘心武认为,八十回后贾府被抄,宁府的罪行明明比荣府重,然而惨死在狱神庙的人却只是荣府的掌权人凤姐——这与平日凤姐招致宁府的尤氏不满有关。贾府被抄时会出现王熙凤扫雪拾玉的情节,凤姐回想自己在掌权时不可一世,放贷谋私利,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还用狡诈毒辣地害死了尤二姐等等。此时的只能在病床上苟延残喘,连她的女儿巧姐也被狠舅王仁拐卖到妓院。“冤冤相报,欠债的欠命的都来索取”。此时凤姐发出了内心最深处的沉重忏悔,也有对自己人生历程今非昔比的复杂心情。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相反,刘姥姥在慌乱中对巧姐相助(凤姐曾赞助了贫困潦倒的刘姥姥一些银子),并将巧姐嫁给了他的孙子板儿。正是“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曹雪芹在第五回给出的判词,一般认为暗示了凤姐的婚姻悲剧,在与贾琏的婚姻中,出嫁时对贾琏的顺“从”(也有观点认为是对贾母等人的顺从、依从),到反被贾琏“令”(也有认为是在权力膨胀下的执掌家政操纵一切),到最后的被“休”(拆字法),平儿成了正室,王熙凤最终只能哭向金陵事更哀。
  横看成岭侧成峰,学佛的人看红楼看到的也许就是人物的因果报应吧。《红楼梦》虽呈现一股浓浓的命运感,但不像同时期小说《二拍》《三言》一样浓墨重彩地宣扬“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思想,作者对“神”、“因果报应”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他看到好人未曾得到好报,恶人却反而享尽荣华富贵,平步青云。但作者并不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当时人们并不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源,再加上作者家业中道没落,自然会提出宿命论、“前缘今世,因果轮回”这样的佛教思想,封建社会处处充满矛盾斗争,这就形成了他朴素的辩证法观念。这也反映出曹雪芹的阶级和思想的局限性,他尖锐地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败,但又提不出超越封建主义范畴的政治思想,不能对这种阶级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所带来的家族命运的剧变作出科学解释。十三回作者借秦可卿之口:“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有“荣”必有枯,宁府也不永远“宁”,终有破家灭族的一天,而封建统治阶级所追求和维护的都注定要灭亡。
  
关于王熙凤权力变迁的一些现代启示
权力的集中,可以加强管理与统治,但过分的个人权力或者中央权力往往容易招致个人权力与欲望的膨胀,腐败的产生。这从大一统秦朝崛起与迅速衰亡,以及我国现代领导制度中“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都可以看出。需要做的就是改变权力过于集中于中央的局面,并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同时加强民主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就是要完善民主与法制,实行民主集中制,继续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体制;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上下级之间的监督要形成制度例如提高纪检部门的地位,等等。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第一回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广为传颂,它表现的就是人生的难以捉摸与世事的无常。这种佛家思想,在跛足道人给贾瑞的“风月宝鉴”也有所体现:“风月宝鉴”两面可照,正面是可人儿,代表红尘幻象,反面是骷髅,象征世界的空无与重点。作者告诉我们不应像贾瑞那样过分流连荣华与幻想,也不应像凤姐那样过分贪求一时的个人满足。
  试想,当我们出国获得了学位,在经济上独立,拥有了豪宅跑车和无数声誉名望之时,是否会扪心自问一句:这一切的意义又何在?跛足道人和最后出家的贾宝玉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遁入空门,以求心灵的慰藉与安宁,认为人生本无意义,只是一个与世界万物擦肩而过的生命过程,终点只有死亡与空无,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当然对我们九零后来说,并不应该有这种厌世心理,或者当今所谓的“中二”心理,而应有一种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把握住人生的过程,就是把握了幸福,把握了人生的意义。有句话说,人生的幸福并不是幸福生活的本身,而是构成幸福生活的元素。人生旅途中纵有千山万壑与鸟语花香,也有肝胆相照与两肋插刀,也有蓦然回首与擦肩而过,这些都是人生值得品尝与回味的滋味,酸甜苦辣而非一味求得安逸才是丰富而完整的人生。所以,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一花一草的占有;一门课的GPA高低,眼前一时的失去与分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几十年后回眸往事,那些曾经的波折都只是一个记忆,一种人生经历。过分的执着贪图是对人生的一种伤害,五味俱全的人生方是不枉此行的人生。
  
后记:王熙凤是红楼梦里性格十分鲜明的人物,历史上分析研究凤姐的人太多了,为了能有一些较特别的内容,本着以《红楼梦》文本出发,从王熙凤的性格入手,分析其在管理方面的才能,再从王熙凤的最终结局分析红楼梦的主题,以及对当代的启示和人生感悟。尽管从管理经营方面谈《红楼梦》,会有生搬硬套和实用主义之嫌,不过本文更主要的是想表现《红楼梦》中王熙凤这名女性角色浑然天成的管理才能以及她的当代精神、现实意义。同时从凤姐的结局中,引出对人生的思考。可以看到,《红楼梦》不是一本不食人间烟火只谈儿女私情的书,而是一部对当时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有深入记述,不会随时代变迁退去色彩的巨著。

参考资料:
[1]《红楼梦》曹雪芹,人民文学出版社
[2]《周汝昌点评红楼梦》周汝昌,团结出版社
[3]《蒋勋说红楼梦》蒋勋,上海三联书社
[4]《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刘心武,江苏人民出版社
[5]《西岭雪探秘红楼梦》西岭雪,团结出版社
[6]《关于改革体制“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马钊
[7]《官场红学》苏苓,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附:字数有点多了,正文段有五千六五百多字,不过有不少是引用原文和注明出处。感觉可以分成两个小的分主题了,但都是通过王熙凤这个人物性格形象展开的,还算在同一构架下的讨论吧。
2014-05-14 10:53:3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06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